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平菇室外周年生产的规律,我们进行了平菇冬季阳畦播种覆盖栽培试验,收到了初步效果,现简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阳畦为东西向,长5米,宽70厘米,深45厘米,培养料厚15厘米,上面加有不同材料的覆盖物:①麦秸18厘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农村劳力充足,休闲地多,具有发展平菇阳畦栽培的优越条件,为此,我们曾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作畦和播种:阳畦深45厘米,宽75厘米,  相似文献   

3.
畦栽平菇方式简单,但通常畦中心易烧菌出菇稀少。笔者根据平菇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对阳畦栽培平菇技术进行了探索,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选地和作畦 阳畦地应靠近水源,利于排水;冬季背风向阳,夏季阴凉的高地,做畦宽120cm、长5~6m、深30cm,中间留20cm宽、20cm高的土埂,将整个畦底分成两部分,宽度都是50cm。四周筑墙,北墙高  相似文献   

4.
室外阳畦栽培平菇,易遭病虫危害或因高温烧菌而导致失败。为了寻找一个简便可行又能克服上述弊病的阳畦平菇栽培法,我们进行了阳畦覆土栽培法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引自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培养科配方为99%棉籽壳、1%生石灰,料水比1:1.8。试验设AB 两组,A 组播种后盖报纸、塑料薄膜和草帘;B 组播种后只盖10厘米厚土。(二)试验结果:(1)发菌情况:播种后3天,两组菌丝萌发和吃料基本一致,料温A 组比B 组高3℃,菌  相似文献   

5.
罗光雄 《食用菌》1992,14(2):34-34
栽培平菇经济效益显著,但熟料栽培投资大,且费工费时;而生料栽培极易污染失败,产量不高.笔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简易、快速、省工、无污染、产量高的生料栽培法,现系统介绍如下:(一)挖建双排阳畦此阳畦不同于一般阳畦.畦地要求地势高爽,排水方便,周围宽敞,北面能设置  相似文献   

6.
杂菌污染是生料栽培平菇的一大威胁,它不但影响平菇产量,甚至使培养料成批报废,造成严重损失。近三年来,我进行了防止杂菌污染试验和示范,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注意环境卫生。室内栽培平菇,铺料前床架、墙壁、地面要喷洒500倍多菌灵或5%甲醛消毒。阳畦栽培平菇,先在畦内撒上一层石灰或敌百虫粉,防止蚯蚓、蚂蚁、蜗牛等直接为害或传播杂菌。栽培场所应保持空气新鲜,阳畦栽培更应经常适时适量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滋生杂菌。采菇期间要及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栽培近年来发展迅速,栽培形式多样,早春利用日光温室间的露地进行平菇阳畦栽培,是一种菌、菜、生态效益互补的栽培形式。 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阳畦与室内栽培过程中的发菌情况、杂菌感染情况、生物效益及栽培周期的观察对比,对阳畦栽培形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半地窖袋栽平菇,采收2~3潮后,脱去塑料袋,排在阳畦中覆土继续出菇,比常规栽培可增产46%左右. (一)阳畦建造阳畦春建在背阴处,秋建在向阳处。选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畦长10m、宽lm、深30cm,两畦相距90cm,挖好排水沟,畦底夯实,先喷100。倍液敌敌畏灭虫,再用5环石灰水溶液消毒。  相似文献   

9.
我市棉籽壳资源丰富,利用棉籽壳栽培平菇等食用菌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但有些菇农由于对平菇栽培认识不足,也常会导致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将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棉籽壳阳畦栽平菇高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菌种选择和季节安排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三个类型,应按当地气候条件选准菌种。早秋栽培选用中温型品种,如佛罗里达;晚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室外阳畦栽培平菇发展迅速,但阳畦春播菇往往因气温突然升高及于热风的影响,收二潮菇后即停止长菇,越夏后秋菇产量很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1083年起进行了阳畦平菇越夏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取得了秋菇每米~2产量达24.3公斤,接近于重新播种的菇畦水平.现将方法简介如下:(一)停水干燥进行越夏我地春菇一般于3月15~30日播种,在5月10日左右收二潮菇后往往会遇到30℃以上、持续7~8天的高温,已形成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丝不再扭结分化,此时应立即停水,使畦面干燥甚至出现龟裂,以后每隔15天喷一次轻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省平菇栽培有室内和室外两种方式。室外阳畦栽培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管理方便,但只能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阳畦栽培,常因初期气温低,气候干燥和气温不稳定等影响,致使在第一、二茬菇后,有的甚至尚未出菇即进入初夏,气温升高,不利于子实体生长,严重影响产量。为此我们在易县阳谷庄进行了平菇阳畦栽培越夏试验,探索春季栽培越夏的方法,以利秋季继续出菇,既可以提高产量又可保证秋季提前供应市场,延长鲜菇供应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草菇阳畦栽培的高产途径,我们于1985年6月进行了不同堆料方法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供试菌种V_(23),菌龄20天。阳畦东西向,长4米、宽85厘米、深30厘米,畦  相似文献   

13.
地沟栽培小平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平菇外销情况较好,尤其是小平菇在国际市场更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为适应需要,我省菇农在阳畦栽培启示下,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小平菇生长的地沟栽培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生  相似文献   

14.
刘兴宽  沈正风 《蔬菜》1992,(5):23-23
春花菜的品种很多,而我这里介绍的是当前国内最理想的品种——龙牌110天春花菜。该品种叶长35厘米,宽16厘米,株高45厘米左右.开展度45×45厘米,花球洁白,结实重叠,一般花球重1~2公斤。“龙牌110天春花菜”在我地区11月上、中旬改良阳畦或阳畦播种育苗。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苗期一般110~130天),6月上、中旬上市,我场1990年引种试种,长势良好。亩产2000公斤,现把我场的栽培经验的要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平菇作为我国主栽食用菌种类,由于其所需栽培设施简单,栽培技术易于掌握,且营养丰富,市场销量大,所以备受菇农和消费者的青睐。平菇的栽培模式自2 0世纪70年代生料栽培成功以来,历经床架栽培、阳畦栽培、到目前的袋式立体栽培,由于袋式栽培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管理和控制,所以广为菇农所采用。我地区平菇袋料栽培以生料为主,所以从播种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制约平菇栽培成功与否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指导农户的生产过程中,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1 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适合沈阳地区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平菇菌株。我们于1984~85年,从北京、朝阳、上海、福建、杭州南阳、抚顺、本溪、沈阳林土所引进38个平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试验采用阳畦、塑料大棚和室内等栽培方式。小区面积在1米以下,设三次重复,试验面积3.5米~2,栽培一个  相似文献   

17.
1986和87年,我们在栽培凤尾菇、平菇时进行了搔菌覆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一)供试菌株:高温凤尾菇831(引自青州市食用菌所),杂交平菇A_1(引自皖西农科所菌种站)。(二)备料播种:培养料为棉籽壳97%,磷肥1%,石膏2%,另加甲基托布津0.01%,含水量65%,拌好后堆放过夜。高温凤尾菇于5月20~24日分批在葡萄架下阳畦和室内大床栽培;杂交平菇于7月29日~8月5日分批进行室内大床栽培。阳畦和室内大床每小区约3米~2,投干料50公斤。播种量12%,自然温度覆膜发菌。(三)搔菌覆土:菌丝吃透料后及时掀去薄膜,  相似文献   

18.
杨春鹏 《食用菌》2014,(5):57-57
<正>平菇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广、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平菇栽培季节从秋末至冬春,甚至夏季;栽培场地、栽培方式均不严格,利用冷棚、暖棚、防空洞均可栽培平菇,可以用塑料袋栽培,也可以用阳畦栽培。平菇栽培以其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的特点而备受广大菇农青睐。从栽培到出菇结束总计约四个月左右,生物学效率一般都在80%~120%。生料栽培平菇,虽降低了投入,增加了效益,但时常会因管理不当,造成杂菌污染,致使产量、效益明  相似文献   

19.
平菇袋栽与阳畦栽培结合二次出菇技术,对提高平菇单产水平,充分利用培养料资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一、袋式栽培1.供试菌种:采用我所驯化的低温平菇菌株S、Z—p117及佛罗里达平菇菌株。2.培养材料:选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3.培植方法:培养基配方:棉籽壳90%,玉  相似文献   

20.
春季栽培的平菇,在采收2~3潮后,往往因气温高而很难再出菇。可采取适当措施让平菇安全越夏,到秋季气温适宜时再让它出菇,这是提高春栽平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现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平菇越夏小窍门。1)阳畦覆土。先挖宽0.8m、深0.7m,长度不限的阳畦。把装料的塑料袋口用绳扎紧,分3行、2层排放在畦内,上覆经堆制灭菌或经太阳暴晒12h(小时)的土层,土要高出地面。越夏后,到9月下旬气温适宜平菇生长时挖出,打开袋口,搬入菇房内喷水1次,再进行出菇管理。2)封闭袋口。扎紧塑料袋口,把塑料袋排放在背阴通风处或原菇房内,以2行、10层高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