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本文通过几年来对林蛙产值和相关因子调查分析,总结出了林蛙在森林生长周期中.受林内温度、湿度及大气干燥度的影响以外,还与森林的含水率和昆虫的滋生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7年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确定林蛙养殖区应具备①森林植被较好,林木以阔叶为主,郁闭度0.6以上;②水源充足,四季长流,无污染;③昆虫资源丰富;④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森林环境条件。掌握了森林经营技术和林蛙池建设、种蛙管理、蛙卵与孵化管理、蝌蚪与变态幼蛙管理等系列生产技术措施。试验期间,林蛙资源增长为投放数的83倍,年均公顷林地实现利税1691元。为辽东山区发挥林地三维空间潜力,实行立体经营,最大限度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探索出一个优良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几年林蛙全人工养殖经验的总结,又经试验和野外环境对比,分析出了影响林蛙越冬的环境因子,确定了林蛙越冬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形成了一整套林蛙人工养殖的安全越冬的管理技术模式。养殖实践证明,采用该模式,林蛙人工越冬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林蛙在我国一直以原始自然状态存在, 以后有些地方开始尝试养殖,但未成功。近年来,由于森林大量被砍伐,中国林蛙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加之中国林蛙及其制品倍受人们偏爱,致使林蛙、林蛙油等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是东北林区栖息的重要野生经济动物,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项目。根据延边地区的森林环境和野生中国林蛙资源状况,将该区域适宜林蛙养殖的林地划分为6类,对人工放养量提出了参考数据,并应用电脑技术制作了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林蛙又名田鸡、哈土换,广泛分布于国内许多省区。而经济价值较高的,主要产于我国长白山、乌苏里江和大小兴安岭的中国林蛙。中国林蛙生活习性是喜冷凉湿润气候,网箱和室内养殖技术难度较大,我国中原干旱地区和南方闷热气候,饲喂养殖应慎之有慎。现将人工养殖中国林蛙介绍如下:场地选择:养殖中国林蛙一般要注意选择在山沟决谷地带,沟山决谷的溪水四季长流不断;其次山沟坡地森林花草植被丛生繁茂,飞蛾昆虫易于繁衍,这是中国林蛙生存栖息的重要环境。孵化池、变态地和越冬他的修建:孵化池的修建,要选择在有充足的水源、背风向阳的…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了适合武平县发展的10种林下经济发展经营模式,包括林下种植型(林药、林菌、林花、林茶、林苗)、林下养殖型(林禽、林蜂、林蛙)、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福建省林下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蛙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随着人们对中国林蛙的医用价值和保健特效认识的提高,以林蛙为原料的加工业逐渐兴起,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品制造的蛙油日趋匮乏,价格日益昂贵,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同时,由于中国林蛙生长的森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滥捕滥杀加剧,致使林蛙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本文通过对中国林蛙养殖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目前中国林蛙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林蛙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区林蛙半人工养殖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林蛙的养殖的基本条件和养殖主要技术方法,可供林区从事林蛙养殖的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林蛙的价值及养殖开发前景,松籽油的营养成分化及利用价值,分析了开发森林疗养和生态观光旅游的前景,认为这是林区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浑河源中国林蛙养殖现状与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浑河源林区为背景,从养殖方式、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养殖人员素质等入手,对该地区中国林蛙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讨论了林蛙养殖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认为浑河源林区林蛙养殖,多处于野生林蛙驯养初级阶段,养殖户盲动性、随意性大,缺少政府监管,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备,冬眠场所构建不合理,林蛙种质开始出现退化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保护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林蛙养殖户在人工养殖林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林蛙研究所的直接参与试验研究下,人工养蛙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为使人工养殖林蛙技术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起草的《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经伊春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已在铁力区域范围内试行。《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对种蛙选择、蛙场建设、饲养管理、林蛙越冬、病害预防等诸方面均做了具体阐述和要求,对林蛙养殖业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林蛙养殖生产实践中,蝌蚪极易出现多种疾病,一旦发生,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其不利,轻则影响蝌蚪的生长,重则致使蝌蚪全部死亡,给林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通过多年养殖与试验,针对林蛙蝌蚪期的常见疾病,结合铁力区域林蛙人工养殖的防病实践,对林蛙人工养殖过程中蝌蚪疾病种类、诱因、防治原则、预防措施及常见疾病治疗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广大林蛙养殖业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田永霞  王春  孙革 《中国林业》2009,(11):43-43
林蛙是辽东山区的乡土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上乘的美昧佳肴。上个世纪60年代始,林蛙养殖在辽东山区广泛兴起,目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广大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林蛙养殖前景广阔,商品蛙在国内外市场非常畅销,林蛙精深加工产品更是备受欢迎,价格稳中有升趋势明显。40年来,辽东山区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林蛙经验,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养殖模式。为了推广辐射林蛙的养殖技术,为更多的山区农民提供林蛙养殖经验,笔者总结了几种林蛙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林蛙是我国东北各省及内蒙古林区重要的两栖类经济动物。在养殖技术上,现在主要以半人工养殖为主。本文分析了目前林蛙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养殖技术缺乏科学性,盲目投资搞全人工养殖,加工业明显滞后。提出了发展林蛙养殖业的对策,应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林蛙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搞好林蛙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蛙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在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它的昂贵价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引发了养殖的热潮。本文将全人工养殖林蛙技术引用到半人工养殖场,改变常规养殖模式,取长补短,兴利去弊,将两种养殖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期望大大提高林蛙产出数量,增加养殖收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蛙栖息生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选设调查样方 ,调查了中国林蛙在自然条件下的栖息生境及分布 ;确定了中国林蛙在吉林省的地理分布区和动物生态地理群。通过对中国林蛙在自然条件下生境选择的研究 ,确定了人工养殖林蛙的最适宜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设调查样方,调查了中国林蛙在自然下的栖息生及分布;确定了中国林蛙在吉林省的地理分布区和动物生态地理群。通过对中国林蛙在自然条件下生境选择的研究,确定了人工养殖林蛙的最适宜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宁县第五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通过双向指示分析进行统计,研究景宁县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景宁县境内主要包括马尾松、杉木、硬阔林、软阔林以及竹林5种森林类型的森林碳储量总计为1.861Tg,平均碳密度为13.17t/hm^2,低于全国水平,在5种森林类型中杉木林碳储量最高,竹林次之,马尾松林最少;碳密度与土壤质地、平均胸径、郁闭度、海拔、龄组、平均高、疏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等小班因子呈极显著相关(P<0.001),且相关关系逐渐增强,其中碳密度受群落疏密度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影响作用最明显,与坡度级、坡向、土壤厚度等因子无显著相关性(P>0.05)。文中对森林类型碳储量差异性以及碳密度与群落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碳储量估算精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正>一、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的发展水平及趋势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 科,其理论基础是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 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相关学科有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水文地质学、土壤学、水土保持学、 造林学、森林生态学、植物群落学等。小流域 治理,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发展历史较久。大 约500多年以前,奥地利就开始对小流域(荒 溪)进行治理,研究工作已进行了200余年, 创立了荒溪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瑞士、法 国、意大利、西德等国家也相继在十八至十九 世纪开始荒溪治理及其研究,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