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膨胀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愈见凸显,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现阶段,林业生态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直接、间接和潜在性的影响,但是生态环境的内生力不足、生态补偿作用不足等弊端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务必要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环境的改革步伐,完善系统化、整体化、综合性的生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矛盾。为了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我国在林区工作中开展了生态林业工程,生态林业工程对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的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加剧了我国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与发展的迫切性。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郊区林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上海市民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上海郊区林地生态补偿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补偿机制框架等问题后,运用意愿调查法对上海市民对郊区林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其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上海市民生态环境意识较高。②家庭月收入、生态环境意识是影响上海市民对郊区林地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③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市民收入,加大对市民生态环境意识宣传的基础上,完全具备开展郊区林地生态补偿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黔东南州是贵州省重要的生态涵养和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针对黔东南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对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农业生态补偿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完善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系统日益完善,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同时也造成了生态资源衰竭和生态危机频繁爆发,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极有必要全面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本文试看从系统的高度考察生态补偿的定义、生态补偿的理论、生态补偿的方式和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等方面.为我国全面建构统一的生态补偿法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那么加强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无疑可缓解这一矛盾。基于此,分析了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合理化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激烈,国家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为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做出一些补偿。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不仅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我国农民的长远生计,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总结了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并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推动人类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过度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内化过度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负外部性,实现生态公正,有必要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通过概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对现存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进行剖析,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现有补偿制度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机制三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十五"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居于全国前列,人均GDP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出现了与可持续发展不和谐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特别是草原生态环境的矛盾,并对造成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剖析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通过法律制度设计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生态活动,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环境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温家宝总理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循环农业跳出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的双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为例,阐述山区农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大量的工业建筑占据了生态自然环境,导致了我县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资源的侵占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要想新时代的发展中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做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要想保住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可持续的林业发展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本文以研究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分析现代林业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现有生态经济区理论和实践的梳理,认为促使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充分、必然条件是自然的可能性、经济的可行性、政策的可容性和民众的选择性。现实中,自然的可能性和政策的可容性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驱动力;而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不充分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限制性因素。环境外部性强与生态环境脆弱、处在重要经济区内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低、政策约束性强与政策可操作性弱、城乡二元性与民众需求不一致是四个因素中的主要矛盾方面。矛盾的根源在于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当地所处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破解矛盾的主要办法是加快发展生产力,而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有重要经济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分析昭通渔洞水库水源保护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生态补偿主、客体,对生态补偿相关方补偿标准作定量分析,并对补偿政策进行探讨,为解决库区经济发展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的矛盾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一种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但我国目前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在跨区域和补偿机制方面还比较薄弱。试图从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出发,按照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下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核心问题,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生态效益型的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生态经济要旨在于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根据福建经济发展现状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提出农村发展生态经济的几点思考:生态建设必须基于规模生产;区域优势要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山地生态经济要保育与富民并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解决这些问题对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导致区域内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在极端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中,人类应如何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建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成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运用人居环境学的理论、方法对位于这一特殊区域的相关案例的研究,总结出此区域发展的规律以及适宜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同时也为其他生态脆弱地区的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前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不断加深,在当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在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进行探讨,希望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加强林业的产业化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人类意志为转移改造自然、破坏生态活动越发频繁,致使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当人类以破坏生态为基础,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时,人类开始思考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性生态经济,如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望尤为迫切。以造林绿化为切入点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抓手,针对不同地区气候环境,着重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流域生态补偿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从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分类和机制设计3个方面对流域生态补偿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