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灌浆后期6-BA灌根对玉米衰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肖长新  陈延玲  米国华 《玉米科学》2014,22(1):103-107,113
以郑单958为材料,用浓度为10 mg/L的6-苄基腺嘌呤(6-BA)溶液在玉米灌浆期(花后40 d)浇灌根系,研究6-BA对玉米根系与叶片衰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6-BA灌根处理能延缓玉米根系的衰老,使收获期单株总根长显著高于对照,增长48%,其中,轴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侧根长显著高于对照。6-BA灌根处理同样延缓叶片衰老,使成熟期绿叶面积增加。6-BA灌根处理显著增加吐丝期-成熟期植株吸氮量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不影响营养器官中氮素与干物质的转运。6-BA灌根处理显著提高单株子粒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6%,其中,主要是百粒重的增加,同时保持子粒中氮浓度不变。通过细胞分裂素延缓后期根系衰老,可能是协调玉米后期氮素吸收与转运、提高玉米子粒产量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施用氮肥和钾肥对夏玉米叶、鞘、茎和穗的积累速度、分期时长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干物质累积进程采用logistic方程分段函数法模拟效果良好,相关系数R值达0.93以上。夏玉米所有器官中,果穗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占总生物量的66.1%~74.2%。N处理果穗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积累中期,此时期积累的干物重占果穗干重的59.7%;K处理果穗干物质积累在3个时期分布均匀,前、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果穗干重的31.0%、30.3%和38.7%。N肥明显增强了营养器官(包括叶片、叶鞘、茎)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增大了积累量,但是到生育后期积累速度和积累量均下降。K肥的生物效应表现为维持植株营养器官在生育后期的积累活性,积累速度和积累量几乎不降低。  相似文献   

3.
浚单系列玉米品种对弱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拔节期到吐丝期进行50%遮荫处理,研究玉米品种浚单18、浚单20和浚单22对弱光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遮光处理使3个品种的植株矮化变细,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叶重、地上干物质积累及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减少,中上部叶片功能期缩短1~3d,雌雄间隔期延长1~2 d;遮光处理还造成果穗缩短变细,穗粒数和子粒产量显著减少;遮光显著提高子粒中蛋白质的相对含量,赖氨酸相对含量也有所增加,而淀粉和油分相对含量则减少,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综合性状表明,浚单20的耐荫性优于浚单22和浚单18。  相似文献   

4.
磷素施用对鲜食糯玉米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素施用(A:空白;B:一次性基施P2O575 kg/hm2;C:一次性基施P2O5150 kg/hm2;D:基施和拔节期追施P2O5各75 kg/hm2)对鲜食糯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粒数、子粒鲜重和干重随着磷素施用量增加均显著增加,鲜子粒产量升高,升幅D处理高于C处理。随着磷素施用量增加,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均显著升高,磷素施用量P2O5150 kg/hm2时,分次施用较一次性基施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升高11.1%和16.2%、19.4%、34.5%。鲜食期植株干物质和磷素主要分配于子粒和茎秆,氮素主要分配于子粒和叶片,钾素主要分配于茎秆和叶片。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苞叶中干物质分配比例较低、茎秆中氮素分配比例较高、叶片和子粒中磷素分配比例较高、叶片中钾素分配比例较高时有利于糯玉米鲜子粒高产。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通过对两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运转规律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偏重于营养生长,生物产量较高,拔节之前其生长中心为叶片,拔节之后其生长中心为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前大于吐丝后,比例为67∶33,形成生物学产量的关键时期在大口期至吐丝期,光合产物向子粒转移输出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偏重于生殖生长,拔节之前其生长中心为叶片,拔节至吐丝25d生长中心为茎秆,吐丝25d至成熟期生长中心为子粒,形成生物学产量和子粒产量的关键时期在灌浆期,光合产物向子粒转移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茎秆和苞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米收获期的主要指标分析,论述了玉米子粒尖冠基部黑色层、子粒颜色及乳线消失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证明,玉米黑色层是随子粒干物质积累和脱水逐渐由浅灰变褐至黑的过程。授粉后25 d子粒出现浅灰色覆盖层,授粉后40 d转为浅黑色。玉米乳线消失期在果穗苞叶枯白后的6~15 d。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库调节对温室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Capita”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主要由LAI决定而与果穗座果数无直接关联,在果穗修剪为恒定的6(或3)个果实时,叶片修剪能显著降低LAI,从而导致植株总干物质生产的显著降低。增加果穗座果数与叶片修剪均能显著提高植株果实的累积干物质分配率。增加植株密度并不能提高植株果实干物质分配率,但可以提高LAI。高密度处理中单位面积植株果实干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总的干物质生产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氮钾配比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钾配比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和产量及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50 kg/hm2、施钾量为100 kg/hm2的处理在成熟期茎、叶、穗干物质量、阶段子粒干物质积累量、茎部转运量、转运率、贡献率以及玉米子粒产量、子粒蛋白质与淀粉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因此,氮、钾肥施用量为150 kg/hm2和100 kg/hm2有利于寒地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隔年秸秆还田对连作玉米养分积累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置秸秆深翻还田和旋耕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深翻和旋耕还田不施秸秆腐熟剂5个处理,测定玉米茎秆、叶片、穗部和子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及叶片生理活性,研究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显著提高玉米穗位叶以上第3叶(上位叶)及穗位叶以下第3叶(下位叶)叶绿素含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茎鞘氮和钾积累量,并提高玉米产量,增产率为7.56%~28.00%。旋耕和深翻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显著提高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MDA)活性,显著提高叶片磷积累量;深翻还田配施腐熟剂极显著提高叶片、穗部、子粒氮积累量。冷凉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提高玉米叶片生理活性,旋耕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增产率高,干物质积累量较多;深翻还田配施腐熟剂显著提高玉米叶片、穗部和子粒氮积累量。  相似文献   

10.
沟谷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1996~1998年在山西省隰县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进行了沟谷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植株个体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间的关系呈S形曲线变化.春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小喇叭口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中,之后转为茎、叶;散粉后,各器官干物质开始向子粒转移,果穗成为光合产物的分配中心.在栽培上,应使各器官向子粒转移的干物质总量控制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1.
名优茶机采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名优茶生产对鲜叶原料的要求,以一芽一、二叶及其对夹叶为标准芽叶,研究三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标准芽叶达84.9%~75.0%(采摘期二)时机采,可以获得较高比率的名优茶原料,为机采适期。本试验条件下,按采摘期二标准进行名优茶机采,春茶机采间隔期约20 d。按鱼叶开展时间确定机采间隔期,春季鱼叶展后15d,秋季鱼叶展后12d为机采适期。杭州茶区春季平均展叶间隔期为5.4d/叶,秋季为4.2d/叶。适当调整机采时间,可获相应的名优茶生产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产量表现、生育期及温光资源配置差异,为早籼-晚粳模式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浙江富阳(30.13°N,海拔41.7 m)和温州(28.52°N,海拔83 m)开展。选择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以高产籼稻(IR)为对照,设置常规粳稻(IJR)和籼粳杂交稻(IJHR)2个处理。比较不同生态区晚季温光条件下籼稻、常规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在产量、生育特性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低纬度下粳型水稻品种干物质量、有效穗数及库容较高纬度均有所下降,导致产量降低2.4%~19.1%;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稳定或略有提高。同时,籼粳杂交稻产量在两地均最高,分别为8.8~10.3 t/hm2(富阳)和8.0~10.2 t/hm2(温州);2)供试品种生育时期因纬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与高纬度相比,低纬度的水稻营养生长期无显著差异,穗发育期有所缩短(4.2%~27.3%),而灌浆期显著缩短,其中籼稻、常规粳稻以及籼粳杂交稻分别缩短7.3%~11.9%、20.8%~41.9%以及23.1%~35%。3)不同生育阶段温光配置差异主要体现在灌浆期,平均温度低纬度要高于高纬度(籼稻提高0.4~2.4 ℃;常规粳稻2.3~3.5 ℃;籼粳杂交稻2.5~2.8 ℃);有效积温纬度间的差异随品种类型而异,其中籼稻无显著变化,常规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分别降低24.7~126.4 ℃和25.7~107 ℃。4)主成分分析表明,纬度变化造成的温光资源积累差异(PC1和PC2)是主因(贡献度49%),也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品种的温光敏感性(PC5,贡献度18%)以及品种的穗粒结构(PC3,贡献度14%)。【结论】与高纬相比,低纬粳型水稻产量降低主要源于生育期缩短(灌浆期为主),有效积温减少,库容降低。籼粳杂交稻在低纬度仍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可能源于其较强的穗粒优势。有鉴于此,重(大)穗型粳稻在长江中下游较低纬度双季晚稻种植可能更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熟期覆膜春大豆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不同熟期春大豆覆膜后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变化规律,以3个不同熟期春播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其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生育规律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品种覆膜较露地生育进程明显提前,在前期表现更加突出,各个阶段的生长量显著增加,株高、节数、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鲜重均大于露地,同时覆膜品(系)间,收获期最早的品系是黑河17(8月29);最晚是九农26,其中九农26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居首位,就综合性状而言,九农26最适合在本地区春播覆膜高产种植。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贮藏期腐烂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收后贮藏、稳定价格、均衡上市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贮藏过程中有效的控制腐烂率,更加显得重要。笔者根据定西市马铃薯生产贮藏实际情况,结合马铃薯作物的贮藏特点,提供具体的操作、管理措施,供当地马铃薯贮藏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稀植单株挂牌标记跟踪调查方法,研究水稻空育131在黑龙江省八五○农场地区的不同时期分蘖 与成穗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空育131单株最高分蘖可达24个(包括主茎),成穗22个。6月23日以 前的分蘖,均为有效分蘖,成穗质量高,对产量贡献率大。6月23日可作为本地区水稻空育131高产控 蘖起始日期。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湖南省“八五”期间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就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所面临的困境作了技术分析,并展望了“九五”以及提出了“九五”攻关的重点与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山东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了种植面积稳定、单产提高、总产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十二五”期间山东棉花生产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结实期温度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6,自引:5,他引:91  
以籼香糯、中籼水晶米、籼型杂交稻汕优63、中粳徐州80-7和晚粳822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气候控温试验对结实期温度与稻米品质主要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蛋白质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受结实期日平均温度影响很大,温度影响可使5个性状的变异分别达到24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4级、3.4个百分点。但不同品种的同一品质性状对结实期温度反应的敏感程度有一定差异。结实期温度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既存在品种类型间差异,又因不同温度区段而异,特别是直链淀粉含量与温度的关系。结实期25~27℃日均温度区段对品质性状影响较大,27℃以上高温的影响很小。结实期较低温度对多数品质性状的提高是有利的,如有利于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米率降低、中和低含量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糯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以及稻米糊化温度的降低,但较低温度不利于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移栽期是烤烟优质高产的必要条件和关键环节之一。研究表明烟苗的生长质量及品质受移栽的时间影响较大。调整移栽期,使烟草生长发育、成熟采收、烘烤都处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实现烤烟各生育期与光温水等气象因子间达到最佳匹配状态,充分挖掘当地气候条件优势,生产出化学成分协调、产质量高的优质烤烟。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膜上覆土最佳厚度和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膜上覆土可以节省人工,提高商品性能,有利于规模化操作,但是需要掌握膜上覆土的厚度和时间。试验主要针对滕州气候条件下,在播种后、薯芽距地膜2 cm、即将出土三个时期,分别覆盖1~2 cm、2~4 cm、5~6 cm厚度的土层,研究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幼芽距离地表2 cm时进行膜上覆土2~4 cm,此时,马铃薯出苗整齐,出苗率高,生育期长,商品薯率高,效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