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杂交中籼Ⅱ优838和杂交中粳信杂粳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30万穴/hm2,22.5万穴/hm2,15万穴/hm2和7.5万穴/hm2四个栽植密度,研究了两组合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特点。试验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水稻的有效分蘖期和最高分蘖期相应延迟,稀植栽培的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单株有效穗有较大程度增加,同时,种植密度的下降使得各个时期分蘖成穗的经济性状整体优化,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增加,中后期的分蘖成穗在产量构成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进而提出稀植栽培对穗型较大和分蘖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有利于发挥其增产潜力,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适宜栽植密度探讨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2003年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稀植有利于个体生长优势的发挥.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分蘖数、成穗率提高,每穗粒数增加,纹枯病减轻.不同栽植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单产有明显的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现高产.产量以栽植12.0万丛/hm2处理最高,达10.050 t/hm2,分别比7.5万丛/hm2、21.0万丛/hm2、25.5万丛/hm2处理增产11.0%、11.0%和19.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栽植密度、播期对广两优5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两优5号栽植密度为22.5万穴/hm2、播期在4月25日产量最高。广两优5号随栽植密度增大,茎蘖数峰值提高、有效穗数增多、每穗实粒数减少;随播期推迟,该组合分蘖峰值滞后,无效分蘖增多、穗实粒数减少。4月25日后播种、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时,广两优5号产量最高可达753.3 kg/667 m2;5月5日及以后播种,广两优5号产量显著降低。广两优5号在湖北省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栽植密度应保持22.5万穴/hm2。  相似文献   

4.
栽培密度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品种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不同生育期的水稻确定高产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方法]设置9.00万、13.50万、17.25万、22.50万、25.65万、32.10万窝/hm26个栽培密度,研究长生育期宜香481(P1)、短生育期101A/R1007(P2)的茎蘖动态及产量。[结果]随着密度的下降,P1分蘖高峰期的每窝水稻分蘖数量相应增加。P2的分蘖数量稀植时较多,密植时较少。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最高分蘖期提前,单株有效穗数降低且呈简单直线相关。P1在密度17.25万窝/hm2时有效穗数最高,达241.20万/hm2,产量最高,达10281.6kg/hm2;P2在密度22.50万窝/hm2时有效穗数最高,达277.05万/hm2,产量最高,达9631.5kg/hm2。每穗实粒数对P1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增加有效穗数能显著增加P2的产量。[结论]生育期长的品种相对稀植有效穗数才理想,生育期短的品种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5.
移栽密度对超级早稻陵两优26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超级早稻陵两优268在南方双季稻区适宜的栽培密度,于2011年在湖南长沙以陵两优268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移栽密度下陵两优268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特点。结果表明:稀植(18.8万穴/hm2、14.0万穴/hm2、10.8万穴/hm2)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及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不足,导致产量不高;与此相反,密植(67.9万穴/hm2、40.1万穴/hm2)因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多而获得较高产量;适宜密度(26.5万穴/hm2)在保证基本苗的同时,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及较小的顶三叶叶基角,并能协调产量构成因子,从而获得最高产量,达8.70 t/hm2。由此可见,在南方双季稻区,陵两优268适宜的移栽密度为26.5万穴/hm2。  相似文献   

6.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栽插密度为9.00万~12.86万丛/hm2,均能获得高产,达13 500 kg/hm2以上,以12.86万丛/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4 116.20 kg/hm2。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在双本插栽培条件下,分蘖能力受到一定的抑制,最高苗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有效穗数与栽插密度无相关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处理间差距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7.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栽插密度为9.00万~12.86万丛/hm2,均能获得高产,达13 500 kg/hm2以上,以12.86万丛/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4 116.20 kg/hm2。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在双本插栽培条件下,分蘖能力受到一定的抑制,最高苗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有效穗数与栽插密度无相关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处理间差距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不同穗型寒地水稻高产栽培肥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水稻超高产生产目标,采用小区对比法研究了不同肥密水平对不同穗型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高产结构。结果表明:加大施肥量,进一步稀植后,与理论产量相比,穗重型品种松粳9号的实际产量仍有提高空间。中间型品种松粳5号和穗数型品种松粳3号的实际产量在3个密度下都有提高空间。松粳9号穗粒数随施肥量增加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说明靠穗重增加而增产;松粳5号和松粳3号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小,是靠增加穗数而增产。穗重型品种适宜密度20穴·m-2,中间型和穗数型品种适宜密度均为23穴·m-2。  相似文献   

9.
长秧龄水稻大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秧龄水稻大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表明,长秧龄水稻大苗稀植,单株分蘖数增加,成穗率较高,增产幅度达7.1%~23.9%,长秧龄水稻大苗比较适宜的栽插密度范围是15万~21万穴/hm2,最佳值是18万穴/hm2。产量随着穗粒肥的追施比例增加而提高,粒肥追施比例占总追肥量30%的处理是追施穗粒肥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籼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中籼高产组合华安 3号、协优 90 19为试验材料 ,探索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的本土化技术。主区试验结果 :华安 3号每穗总粒数 2 75 .7粒 ,结实率 79.3 %,每穗实粒数 2 18.7粒 ,经省、市专家现场验收产量达 10 .6t/hm2 。播期试验结果表明 ,华安 3号、协优 90 19在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 ,适宜播种期为 5月上、中旬 ;适宜栽插密度 12 .0万穴 /hm2 ,每穴 2苗 ,或 11.3万穴 /hm2 ,每穴3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