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当年生栓皮栎苗木进行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单一和混合接种,选择形成良好外生菌根的苗木测定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根化的栓皮栎苗木与对照相比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蒸腾速率明显下降,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改善;绵毛丝膜菌(Cortinarius sublanatus)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eulis)的单一接种处理对当年生栓皮栎苗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效果(增幅为29.6%和39.2%)和对蒸腾作用的抑制效果(降幅为34.3%和32.8%)最明显,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增幅为103.0%和97.9%)最大;其单一接种效果好于2种或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混合接种。  相似文献   

2.
马占相思菌根调查及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在自然界能形成外生菌根及VA菌根。在贫瘠的立地条件下,外生菌根的子实体多;在较肥沃的立地条件下,外生菌根的子实体少,优势外生菌根菌是多根硬皮马勃菌(Sclerioerma polyrhium)。马占相思对VA菌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其特定的优势VA菌根菌,即从马占思根部分离的VA菌。用优势外生菌根菌 及优势VA菌根菌对马占相思苗木进行接种,都能形成菌根,且都能显著地提高马占思的生长。马占思优势VA菌接种效果优于多种硬皮马勃菌。  相似文献   

3.
马占相思菌根调查及人工接种结果表明 :马占相思在自然界能形成外生菌根及VA菌根。在贫瘠的立地条件下 ,外生菌根的子实体多 ;在较肥沃的立地条件下 ,外生菌根的子实体少 ,优势外生菌根菌是多根硬皮马勃菌 (Sclerioermapolyrhium)。马占相思对VA菌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其特定的优势VA菌根菌 ,即从马占相思根部分离的VA菌。用优势外生菌根菌及优势VA菌根菌对马占相思苗木进行接种 ,都能形成菌根 ,且都能显著地提高马占相思的生长。马占相思优势VA菌接种效果优于多根硬皮马勃菌  相似文献   

4.
采用蜡磨菌与VA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趋势。与单接种VA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5.
1998~1999年在田间条件下布置了毛白杨VA菌根(包括根内球囊霉菌和单孢球囊霉菌)与外生菌根硬皮马勃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毛白杨苗高生长量有促进作用,且以根内球囊霉菌作用最明显,单孢球囊霉菌处理次之,硬皮马勃处理最差.水涝大大降低人工接种菌根菌的效果,严重影响VA菌根和外生菌根菌单独接种及混合接种的效应,根内球囊霉菌甚至会抑制毛白杨苗木的高生长,VA菌根和外生菌根间的负交互作用也不对苗高生长产生影响.菌根真菌的感染率随时间变化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阐明根际土壤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菌根化育苗及马尾松天然更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接种和未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和甲醇两种浸提剂分别萃取分离接种和不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物质鉴定,研究不同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差异,再运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采用乙醇浸提,接种Sl12和Sl13菌株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分别比非菌根化苗木多22和23种,其中酸类是数量最多且比例较大的一类化合物,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1.20%和48.80%,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4.17%;采用甲醇浸提,未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23种,两种接种苗木物质种类分别为34和32种,其中酸类、酯类相对含量较大,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39.06%和34.86%,酯类分别为32.01%和38.91%,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3.96%,酯类所示比例为39.59%;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甲醇浸提物均能检测出棕榈酸、硬脂酸、2,4-二叔丁基苯酚;非菌根化苗木只能检测出棕榈酸;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轴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指数为负值。【结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影响苗木根际土壤中分泌物的化学组成成分,增加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3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蜡磨菌与VA 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 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 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单接种VA菌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抑制了VA 菌根菌在根系上的进一步侵染,体现在较低的VA 菌根感染率;而外生菌根菌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在接种后9 周时开始形成子实体。在混合菌根中,外生菌根有逐步替代VA 菌根的发展趋势,两种类型的菌根真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作用关系。基质磷(P)素水平对菌根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厚环乳牛肝、血红铆钉菇、彩色豆马勃等3种外生菌根菌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播种苗进行接种试验,测定其对苗木根部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实验表明,3种外生菌根真菌对苗木根部病害及苗木猝倒病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接种不同菌根真菌的松苗猝倒病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30.3%--58.6%,苗高、地径、单株鲜重等生长指标提高5.9%-65.0%,菌根侵染率达61.3%-68.1%。  相似文献   

9.
菌根真菌对松苗根部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厚环乳牛肝、血红铆钉菇、彩色豆马勃 3种外生菌根菌纯培养接种物 ,对日本落叶松、油松播种苗进行接种试验 ,测定其对苗木根部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试验表明 ,3种外生菌根真菌对苗木猝倒病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接种不同菌根真菌的松苗猝倒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 4 .0 %~55.9% ,苗高、地径、单株鲜重等生长指标提高 2 .8%~ 6 2 .9% ,菌根侵染率达 82 .0 %~ 96 .0 %。  相似文献   

10.
菌根真菌对树苗根部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厚环乳牛肝、血红铆钉菇、彩色豆马勃3种外生菌根菌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油松播种苗进行接种试验,测定其对苗木根部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试验表明,3种外生菌根真菌对苗木猝倒病均有的抑制作用。接种不同菌根真菌的松苗猝倒病发病率双对照降低4.0%~55.9%,苗高、地径、单株鲜重等生长指标提高2.8%~62.9%,菌根侵染率达82.0%~96.0%。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樟子松苗木生物量、抗逆生理指标及立枯病发生率,探讨单接种与双接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Phialocephala fortinii D575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N94后对樟子松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处理对樟子松苗木促生效果最好,苗高、地径、鲜重和干重比对照分别提高11.18%,14.11%,24.13%,41.09%。接种内生真菌和外生菌根菌可提高樟子松苗木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在接种立枯丝核菌后,双接种处理的樟子松苗木保护酶CAT、POD和SOD酶活性比对照分别提高32.65%,10.96%和19.39%,丙二醛含量降低23.42%,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提高33.97%和36.92%,内生真菌和外生菌根菌的存在可以降低苗木立枯病的发生率,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ECM和VAM菌混合接种对尾叶桉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混合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和VA菌根真菌苏格兰球囊霉对尾叶桉苗斯有接种效应。根系样口检查表明接种的两个菌朱均能在尾叶桉上成功合成的相应的菌根。接种后5个月试验的苗生长量和生长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与未接种对照差异极显著,其中,两种混合接种方式苗木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0.3%和194.3%;苗高生长增加了73.8%和41.7%;地径增加了17.2%和19.3%。试验苗木对菌根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用人工生产的外生菌根真菌──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grevellei(KL.)Sing.]的菌丝体接种剂对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Rupri)Kuzeneva]大棚容器苗、裸根苗、移植苗及造林苗木分别进行接种。调查结果表明,该菌根对苗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既不但能提高出苗率,促进苗木生长,而且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苗木是造林的物资基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造林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在育苗生产上,采用接种外生菌根菌繁育技术,即可培育优良品种和优质壮苗,又可缩短苗木的培育年限,增加苗木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尾叶桉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同其它桉属树种一样,尾叶桉不仅可以形成外生菌根或内生菌根,而且可以同时与这两种类型的菌根真菌形成混合菌根.试验采用优良内生菌根菌苏格兰球囊霉( Glom us caledoniu m) 和外生菌根菌彩色豆马勃( Pisolithus tinctorius) 对尾叶按进行接种.根系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接种菌株均能感染根系并合成相应类型的菌根,在混合菌根合成过程中,两种真菌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试验苗根系菌根感染率与苗木5 个月时的生物量呈正相关( r2 =079 , P = 005 ) .与未接种对照苗相比,3 种接种处理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差异极显著( P = 001) .接种菌根菌还有利于促进苗木根系对基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其中混合接种方式效果更佳.研究证实了尾叶桉苗期菌根依赖性较大,其中对混合菌根的依赖性最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体培养法制备的6种菌剂对1年生樟子松苗木进行接种,接种3个月后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表明,褐环乳牛肝菌和厚环乳牛肝菌的菌根合成率最高,均达到65%以上,说明这2种菌对樟子松有良好的契合度。褐环乳牛肝菌和厚环乳牛肝菌在促进樟子松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方面效果最为理想,在鲜重方面也是最高,说明褐环乳牛肝菌和厚环乳牛肝菌应为樟子松苗木的高效外生菌根菌。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红蜡蘑L.l、美味牛肝菌B.e、铆钉菇G.v、厚环乳牛肝菌S.g、褐环乳牛肝菌S.l等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固体培养物对油松幼苗进行接种实验,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其生长的影响。3个月后取样测量,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能明显提高苗木的菌根化程度,对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植株对养分NPK的吸收。筛选出L.l、S.l、S.g是油松菌根化育苗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8.
几种外生菌根菌对松苗抗非根部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松苗抗松枯梢病和抗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增强了马尾松苗苗木对松枯梢病的抵抗力,其中华美牛肝菌(504)菌根苗的抗性最强,其次为黄豹斑鹅膏(EG)和彩色豆马勃Pt2菌根苗,彩色豆马勃Pt,和紫金蜡蘑(ZJ)菌根苗的抗性相对较弱;但外生菌根菌对湿地松苗苗木抗松枯梢病的能力未见提高.对黑松和马尾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发现,菌根增强了黑松和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抵抗力,延缓或减轻了苗木的死亡,以504、Pt2和EG的效果较好.黑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各处理体内早期的PAL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对松材线虫抗性较强的菌根苗其体内PAL酶活也较高,反之亦然.供试外生菌根菌的促生作用以及菌根苗体内抗病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与其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外生菌根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彩色豆马勃、血红铆钉菇 4种菌根菌 ,在纯培养条件下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 2个生态因子的适应性 ,以及同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形成外生菌根的能力。结果表明 ,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菌根生长、菌根侵染率具有很大影响。其中厚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具有很强的耐温湿性 ,而赭丝膜菌和血红铆钉菇则稍差。在菌根纯培养合成中 ,供试菌株均与落叶松形成了外生菌根。接种后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比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外生菌根对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效应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8种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8个菌株对青枯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对桉树菌根生苗木进行截根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菌根化苗木可降低发病率40-72.78%;菌根化苗在重病区造林,发病率比妆种降低20-38.9%;在新造林地上造林,发病率仅是8.3%,比未接种苗降低11.8-24.5%。因此,利用菌根技术,实行桉树苗木菌根化,是目前桉树青枯病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