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寄生虫对大黄鱼养殖造成的危害极大,因其种类繁多、发病不分季节、寄生鱼体的部位又很广泛,而使人们防不胜防,以下介绍几种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养殖业者参考与借鉴。一、指环虫病1.病原体:为指环虫。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大黄鱼鱼种和成鱼,四季均可发生,寄生于鱼体的鳃内。3.主要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重度感染时由于指环虫以其钩及边缘小钩钩住寄生的鳃组织,并在鳃上不断蠕动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刺激鳃丝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妨碍鱼体呼吸并产生贫血现象。鲜活病鱼的鳃片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正在伸缩活动的虫体,若一个视野内虫体达…  相似文献   

2.
8.指环虫病【症状及诊断特征】指环虫病的流行通常极为迅速,刚开始只出现个别鱼患病,几天后就有大量的患病鱼聚集于进水口或浮在水面,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严重患病的鱼,体色发黑,十分瘦弱,与正常鱼比较起来,头显得特别大,同时行动迟缓,鳃丝表面覆盖着很厚的粘液,整个鳃或部分鳃由于失血而呈灰白色。幼小的鱼苗,特别是鳙鱼苗,常表现出鳃部浮肿的症状,导致鳃盖难以闭合。严重感染指环虫的病鱼鳃部,指环虫聚集成群,肉眼就可看到鳃丝上布满的灰白色虫体。将这些虫体用镊子轻轻取下来,放在盛有清水的小器皿中,可以见到蠕…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对大黄鱼养殖造成的危害极大 ,因其种类多、不分季节、寄生的部位又很广泛 ,使人们防不胜防。现主要介绍几种 ,供养殖业者参考、借鉴。一、指环虫病1 .病原体  指环虫。2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大黄鱼的鱼种和成鱼 ,四季均可发生 ,寄生于鱼鳃内。3 .主要症状  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 ,当大量寄生时 ,由于指环虫以其钩及边缘小钩钩住寄生的鳃组织 ,并在鳃上不断蠕动 ,因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 ,刺激鳃丝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 ,妨碍鱼的呼吸并使鱼体贫血。在低倍镜下 ,可以观察到鲜活病鱼鳃片上正在伸缩活动的虫体。若一个视野虫体达 5…  相似文献   

4.
十、指环虫病 (一)病状:初期病状不明显,后期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翻鳃金鱼可看见鳃上有乳白色虫体,鳃丝通常不鲜艳。有时病鱼急剧侧游,在水草丛中或缸边撞擦,企图摆脱指环虫的侵扰,最后游动缓慢,衰竭而死。 (二)病原体:是多种指环虫,金鱼鳃上有中型指环虫(Dactylogyrus intermedius)、坏鳃指环虫(D.vastator)和弧形指环虫(D.arcuratus)。锦鲤鳃上有坏鳃指环虫、伸展指虫(D.extensus)。热带鱼鳃上有坏鳃指环虫、大钩指环虫(D.magnihamatus)等。  相似文献   

5.
水库鲢鱼小鞘指环虫病鳃组织病理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991-1993年,笔者在清原县金家水库和后楼水库用敌敌畏进行了鲢小鞘指环虫病的防治试验,并对大水面防治鱼病的施药方法作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0.08-0.20ppm的敌敌畏均能有效杀灭此虫。组织病理研究发现,病鱼鳃瓣缺损,粘液增多,鳃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呼吸上皮肿胀。上皮细胞增生,使鳃小片融合,鳃丝呈棍棒状;相邻几条鳃丝发生融合,形成一片上皮细胞板。病状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解体。  相似文献   

6.
1 症状 金鱼无食欲,体消瘦,活动呆滞,体表无明显症状。翻开鳃盖,可见鳃盖内表皮有轻度充血,鳃丝末端浮肿、粘液增多,粘附有污物,鳃丝间偶有发现白点,呈淡红色。剖检时,除肠内无食物外,各内脏器官基本正常。镜检一个视野有4个小瓜虫或幼体,两个视野有3只指环虫,且鳃丝上皮细胞脱落,血管有血窦,严重时呈坏死性烂鳃。所检查的5尾金鱼4尾都是如此,另一尾病症较轻。因此,诊断为金鱼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和烂鳃病并发。2 发生原因2.1 进货时金鱼在产地就有虫卵和孢子,至水温、环境适宜时,虫、菌即大量繁殖,感染金鱼。2…  相似文献   

7.
海信 《齐鲁渔业》2002,19(1):30-30
症状与危害:病鱼游于水面,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梢发白、溃烂,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若不及时处理,上述症状出现2日后即开始死鱼。幼苗感染 100只虫、成鱼感染 1000只虫即可出现大量死亡。日死鱼可达 3%~5%,幼苗死亡率更高。 病原海盘虫是锚首科海盘虫属单殖吸虫的总称,我国有20多种,是海水鱼类常见的寄生虫。其形态结构与寄生于淡水鱼类的指环虫十分相似,常被误作指环虫。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指环虫全部寄生于淡水鱼中。而海水鱼鳃部类似结构的寄生虫主要为海盘虫。肉眼仔细现察红的鳃丝,可…  相似文献   

8.
<正>鲫鱼养殖中容易发生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大量寄生于鲫鱼鳃部,导致鳃丝上黏液增多,鳃丝浮肿呈灰白色,鳃盖难以闭合,病情严重时往往引发细菌感染,进而导致鲫鱼死亡。这类寄生虫病在鲫鱼苗种养殖阶段经常发生,严重时造成池养夏花鱼种大量死亡。目前,防治寄生虫类疾病主要还是通过泼洒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单式指环虫在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鳃部寄生的空间分布特点, 于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6 月对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斑重唇鱼进行了 3 次取样调查,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斑重唇鱼鳃部寄生单式指环虫(Dactylogyrus simplex)的感染情况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在检查的 325 尾斑重唇鱼中, 共检出 3994 只单式指环虫, 总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分别为 67.7%和 12.3±1.2; 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分别为 59.4%和 57.2%, 两者之间的感染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 在各鳃片中, 鳃Ⅰ(最靠近鳃盖的鳃片)、鳃Ⅱ的平均感染丰度显著高于鳃Ⅳ(P<0.01); 单式指环虫随着宿主的生长, 其感染率、感染丰度和强度先上升, 后下降, 在 13~18 cm 体长组达到最高, 但是各体长组间的感染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 单式指环虫对宿主左右鳃和年龄没有选择偏好性, 但在鳃片分布上更偏好寄生于鳃Ⅰ和鳃Ⅱ, 单式指环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鳃是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由鳃弓、鳃耙和鳃丝组成.鳃丝组织分布许多毛细血管,水中溶氧通过鳃丝表皮细胞渗透进入血液达到气体交换.鲢鳙等滤食性鱼类通过鳃耙将水体浮游生物过滤进入食道而摄食.同时鳃具有调节体内渗透压作用,可以将过量氨氮等机体代谢产物经鳃器官排泄到体外,如果鳃组织发生病变,将直接破坏呼吸功能,威胁鱼类的生存.所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及时预防和治疗鳃病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将鱼类烂鳃病的分类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供水产同仁参考. 1 寄生性烂鳃 1.1 流行季节 流行时间为每年4-9月. 1.2 主要症状 病鱼鱼体发黑,尾柄灰白,鳃盖张开难以闭合,鳃丝发白并参差不齐,鳃片表面黏液增多,鳃片腐烂,镜检可见大量寄生虫如: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孢子虫等. 1.3 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6,31(3):42-42
欧鳗体鳃上寄生的拟指环虫属于蠕虫类,吸虫纲,单殖纲、蟹拟指环虫(Psuedodactylogyrus)。其常见的有3种:小拟指环虫(P.microrchis)、短钩拟指环虫(R.him)以及鳗拟指环虫(P.anguillae).其中以短钩指环虫个体最大.体长可达1.63mm.其余2种个体较小:它们对目前东南沿海地区普遍饲养的欧鳗构成严重的威胁.特别以短钩指环虫最为凶狠、顽强。由镜检可见:它常借助扁长体形绕缠于鳗鳃内吮吸鱼血及组织液,导致鳗鳃出血,伤痕累累,呼吸困难,尤其在池水缺氧情况下会使病鳗狂奔乱游,不摄食,造成鳗种大量死亡,严重威胁养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暗纹东方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刺激隐鞭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等症,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供广大养殖工作者参考。1小瓜虫病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孢,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效果显著。(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混合溶液0.7克/米3全池泼洒,效果显著。2指环虫病病因指环虫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而引发此病。症状鱼鳃丝粘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治…  相似文献   

13.
引起鳗鱼烂鳃病的病源很多。因此,病源不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且常常多种病源共同危害,成为并发性感染(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 一、病源: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源有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三大类型。 1、寄生虫引起的病源有: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三代虫、锚头鳋、杯体虫、两极虫等引起烂鳃病,主要寄生或附着在鳃上,刺激粘液增多,引起鳃组织的鳃丝红肿张大,有的吞食鳃上皮细胞,有的用齿环破坏鳃组织,影响鳃的呼吸功能。还有大量固着  相似文献   

14.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2):36-37
寄生在鱼类躯体及鳃上的单殖类吸虫(Monoge- nea)种类很多,至今已发现大约有200多种,其中以拟指环虫危害最为严重。在鳗鲡鳃上寄生的拟指环虫(Psuedodactylogyrus),常见的有3种:小拟指环虫(P.mincrorchis)、短钩拟指环虫(P.bini)以及鳗拟指环虫(P.angullae)。其中以短钩指环虫个体较大,体长可达1.63 mm,其余2种个体较小;它们对目前东南沿海地区普遍饲养的欧鳗构成很大的威胁。由镜检可见:拟指  相似文献   

15.
宝石斑常见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指环虫病Dactylogyrosis1.病原:指环虫Dactylogy SP.。2.寄生危害部位:鳃、皮肤。从2001年夏引进宝石斑原种饲养至今,仅在鱼病预防检疫时,于集约化养殖的水泥池中发现一例,并于鳃上检视到虫体,迄今再没有出现。3.症状:鱼体消瘦,体色变黑,鳃瓣处浮肿,局部糜烂,呈苍白色,严重时鳃丝局部坏死,溃烂。虫体寄生在体表时,表现为鳍膜破裂,鳃丝损伤,皮肤溃疡。镜检时每个视野有10个虫体,或将鳃瓣置于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持放大镜在亮光处细看,鳃丝间有白色的蠕动虫体,若每个鳃瓣有50个以上的虫体即可确诊。4.流行情况:指环虫病在我国淡水鱼类养殖…  相似文献   

16.
莫桑比克鳗鲡拟指环虫病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感染拟指环虫病的莫桑比克鳗鲡(Anguilla mossambic)进行药浴处理,研究三种常用治疗药物的驱虫效果并观察鳗鲡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吡喹酮是寄生在莫桑比克鳗鲡的拟指环虫的有效驱虫药物,在3ppm浓度下12小时拟指环虫即被全部杀灭,且药浴后鳗鲡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种药物。甲苯咪唑和敌百虫对寄生在莫桑比克鳗鲡鳃上的拟指环虫驱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2001,26(11):36-36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虾蟹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虾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触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及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常栖于水草上或水边潮湿岸上懒于活动,虾蟹周身外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鳃丝间塞满纤毛虫及丝状藻,鳃呈黑色或灰褐色,呼吸困难,鳃丝受损,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虾蟹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弱不蜕壳;解剖观察常见肠空,有的肝脏呈浅肉黄色或深褐色或无色透明状病变,最终衰竭死亡。2预…  相似文献   

18.
余志勇 《科学养鱼》1997,(12):23-23
在欧洲鳗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性鱼病当推单殖吸虫类的拟指环虫,若治疗不及时往往造成大批死亡。一般防治用甲苯咪哩0.7ppm~1.0ppm药浴,但在土塘低密度养殖条件下,此疗法成本太高,不值得推广应用。为降低养殖成本,我们进行了内服甲苯咪隆对指环虫病的治疗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原理:甲苯咪唑属噻苯唑衍生物,易被消化道吸收,能通过血液分布于机体大部分组织;指环虫是靠固着盘附着在鳃丝,摄食鳃丝组织为生,药物可通过扩散或被吸食而进入虫体。二、过程:我们选择了三只感染强度在20~30条指环虫/尾…  相似文献   

19.
正一、指环虫、三代虫生物学指环虫和三代虫均属于单殖吸虫纲,其生活史简单,无世代交替和宿主更替。指环虫是鲤科鱼类养殖中常见的单殖吸虫,其虫体较小,长度通常不超过2毫米,显微镜下可见一虫体前部有两对黑褐色的眼点,位于咽的两侧。指环虫为卵生,成熟个体中卵一经形成即产出,虫卵孵出毛蚴,感染宿主后,即附着于体表,并移行到鳃等寄生部位,脱去纤毛,直接发育成虫。主要  相似文献   

20.
鲤指环虫病的暴发与诊治鲤鱼指环虫病的病原为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鲤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引起鳃组织的损害,造成鱼体呼吸困难而死亡。1995年9月下旬,四川三台和盐亭县两个湖的渔场网箱鲤鱼同时暴发指环虫病,该病来势猛、发病急,几天之内就引起鲤鱼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