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接种对新月弯孢菌侵染玉米籽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人工接种不同接种时期和方法对新月弯孢菌侵染玉米籽粒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可以侵染玉米果穗籽粒,使玉米籽粒产生褐色病斑。伤口接种法能使玉米果穗100%发病;花丝通道接种也可导致果穗发病,但其发病频率很低;而花丝喷雾接种和苞叶喷雾接种病菌不能成功侵染玉米果穗籽粒;吐丝后10 d和乳熟期接种只能引起接种点籽粒发病,病菌扩展不好;但籽粒形成期接种的玉米果穗籽粒不仅接种点发病,而且其周围的籽粒也感染了病菌,病菌扩展情况较好。试验明确,玉米籽粒形成期采用伤口接种是使玉米籽粒发生弯孢叶斑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人工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玫烟色拟青霉9867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时间为65 h,其菌丝生物量最高,达20.62 g/L;固体培养最佳时间为20 d。液体菌种接种量为4%,初始pH为6~7,最佳培养温度为26℃。  相似文献   

3.
对热带洋兰叶斑病病原菌串珠镰刀茵B10b开展了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进行了防治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后该病原菌能侵染石斛兰、蝴蝶兰、大花蕙兰和文心兰叶片并引起典型叶斑病症状: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28℃,最适pH7~8:甘露醇、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是其最佳生长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是最适氮源: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30 min:异菌脲、腈菌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强,其EC50分别为1.12×10-5μg/mL和1.525 4μg/mL,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效果较弱,其EC50分别为105.879 8μg/mL和66.830 2μg/mL.  相似文献   

4.
干旱荒漠区肉苁蓉人工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肉苁蓉正处于野生种向栽培种驯化的初级阶段,肉苁蓉接种同步性差和接种成活率低是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本试验在不同起源的梭梭林内,使用不同质量的肉苁蓉种子,采用不同药剂处理、不同接种深度、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量等接种措施进行人工接种成功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一、二级肉苁蓉种子、500ppmABT(3)号生根粉浸泡30分钟、4月上旬至5月中旬用营养诱导法接种、接种垂直深度与水平距离40-60cm之间接种成功率最高。这项研究将为肉苁蓉人工高效接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香蕉苗纹枯病发病因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蕉离体叶上人工接菌表明,香蕉植株全生育期均可被丝核菌侵染,但以幼苗期最易感病。丝核菌侵染香蕉苗以25 ~30 ℃为适宜,高于35 ℃时失去致病能力。香蕉苗在全黑暗环境比在自然光下更感病。人工接种时,应用PDA 菌块比用病组织接种发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菌根接种在油松育苗中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工培养的菌丝体接种剂,对油松一年生播种苗及二年生容器苗进行菌根接种培养。在生长季末期通过对油松幼苗各项生长指标的调查,结果显示,人工菌丝体菌剂可以有效的在育苗生产中发挥作用,接种后的菌根侵染率分别达到58. 6%和85. 5%;接种处理对幼苗产生明显的生长促进效果,接种苗在苗高、地径、根茎比、侧根数、生物量干重等方面均有显著增加,二年生容器苗比一年生播种苗效果更为突出。该研究结果将为油松菌根化育苗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几种禾谷类植物上Xanthomonas campestris致病变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新疆、内蒙、西藏、北京和山东等省区的小麦、大麦、野黑麦、冰草、偃麦草和雀麦上分离到13个黑颖病菌株,在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喷雾接种16属27种禾本科植物,对其中感病的6属15种植物和燕麦又做注射接种。根据各个菌株对小麦、大麦、黑麦、冰草、偃麦草和雀麦的致病性差异,初步将其划分三个致病变种:1.禾谷类致病变种[X.campestris pv.cerealis (Hagborg) Dye.]:包括7个菌株,自然条件下发生在冰草、雀麦和偃麦草上;人工接种还可侵染小麦、大麦和黑麦。2.小麦致病变种(X.campestris pv.undulosa):包括4个菌株,自然条件下发生在小麦上,人工接种可侵染大麦和黑麦,但有一个菌株注射接种能轻度侵染雀麦。3.大麦致病变种(X.campestris pv.hordei):包括2个菌株,自然条件下发生在大麦上,注射接种能轻度侵染偃麦草。13个菌株喷雾接种猫尾草、早熟禾、画眉草、马唐、狗尾草、稗草、披碱草、羊茅草和水稻、均不侵染。  相似文献   

8.
2014年套袋苹果果面斑点病在烟台严重发生。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其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mali)和点枝顶孢(Acremonium stictum),在苹果不同品种上侵染的种类也不同。经室内离体果实接种病菌测定其致病性,针刺有伤接种处理均发病,无伤接种处理均不发病。表明该病原菌是弱寄生菌,只通过伤口侵染。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对该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眉豆疫病的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州地区近年出现眉豆疫病,其病原菌经形态,培养性状等方面研究,鉴定为Phytophthora vignae Purss。人工接种除为害眉豆外,不可侵染长豇豆,赤豆,赤小豆及绿豆等。但无伤或刺伤法接种均不能侵染黄瓜瓜条,甜和苹果果实以及马铃薯块茎。试验结果表明,眉豆是豇豆疫病的新寄主,甲霜灵及杀毒矾M8防治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立枯丝核菌对香蕉的致病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香蕉叶上做人工接种测定表明:立枯丝核菌对香蕉的一生均有致病力,但最容易侵染幼苗期。该病菌侵染香蕉苗以25-30℃为适宜深度高于35℃时不能侵染致病。它在黑暗环境下比在自然散射光下更容易侵染香蕉苗。PDA接种体的菌丝在香蕉叶片上的生长距离,密度及所致的病斑最大,发病1d病斑接种体次之,发病5d病斑接种体最小。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硒营养剂的施用对当归产量和关键品质指标的影响,分别在低肥和高肥条件下进行了3种不同施用方式即全部基施(AF),1/2基施、1/2喷施和2/3基施(HF)、1/3喷施(MF)的田间试验,并测定了当归的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硒营养剂的施用水平对当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且高肥处理的各指标值均比低肥处理高。与AF处理相比,在低肥和高肥时,MF处理当归的产量(干重)分别提高了9.6%和20%,最大值为高肥时MF处理的2 208.33 kg·hm~(-2)。当归的挥发油、阿魏酸和浸出物含量最大值均表现为高肥时的AF处理,分别为1.0%、0.184%和58.6%,分别较HF处理提高20.5%、35.3%和5.6%。综合来看,硒营养剂在较高水平的施肥(75kg·hm~(-2))条件下,MF处理有利于当归产量的提高,AF处理有利于当归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海南省澄迈县土沉香根结线虫病危害与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采用比较形态学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确定了发生在澄迈县土沉香苗木上的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YangEisenback。这是首次报道海南省澄迈地区土沉香上发生象耳豆根结线虫,为进一步分析土沉香病原根结线虫种群及该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种试验方法,测定了14种非寄主植物精油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效果。结果表明,香紫苏油、肉桂油和香茅油对荔枝蒂蛀虫有很好的产卵驱避效果,其非选择性产卵驱避率(ODR_n)达90%以上;而选择性产卵驱避率(ODR_s)达80%以上。留兰香油对荔枝蒂蛀虫也有较好的产卵驱避效果,其ODR_n和ODR_s分别为89.19%和73.30%。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机油乳剂对果树进行安全性和防治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机油乳剂后荔枝和龙眼的落果率与对照树4无差异,喷清水的对照树其蒂蛀虫蛀果率比喷机油乳剂的处理树高,分别为150、200和250倍机油乳剂处理的2.8、3.0和2.7倍。在荔枝、龙眼园应用机油乳剂防治害虫不会导致落叶、落果、畸形叶和畸形果,也不会延缓果实的生长和成熟及降低单果重,而有利于控制介壳虫、螨类、蛀果类等害虫。机油乳剂可替代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有利于果园天敌的生存、繁殖,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CE技术克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β-actin基因,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中华卵索线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首次获得了中华卵索线虫β-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636bp,其中ORF长1131bp,编码376个氨基酸;5′UTR长137bp;3′UTR长367bp。由该cDNA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人类等物种的β-actin蛋白序列相似性均在95%以上。系统进化树显示其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分类关系基本一致。β-actin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线虫中持续恒量表达。由此推断中华卵索线虫β-actin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可以作为生物物种进化的分子标志,且能较好反映物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是量化实验的理想内标参照。  相似文献   

16.
在竹林周围或幼林内空地种植油菜繁殖菜蚜,以增加瓢虫种群数量。油菜收获后,瓢虫转迁入竹林捕食竹蚧,对竹蚧的控制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青海省气温、光照、降水分布规律和冬虫夏草对气候生态因子的要求,玉树、果洛、黄南、海南等地区均有冬虫夏草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从4个地区选择冬虫夏草样品进行氨基酸含量检测,以反映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特征。研究表明:青海省冬虫夏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且冬虫夏草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含量差别显著。将青海省冬虫夏草与其他产区的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对比分析表明,青海省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低于四川、云南产区的冬虫夏草,与西藏产区的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叶文斌  樊亮 《江西植保》2013,(2):164-168
当归根腐病是当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分离纯化后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了明确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以两种中药水浸液对小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50 g/mL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5.23%和53.48%,对其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1.57%和74.56%,且所有处理发生根腐病均比对照低,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研磨法从中华真地鳖五龄若虫体内提取得到抗菌物质,分别采用比浊法和菌碟法测定了其对多种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数期延迟1~4h,菌的浓度、繁殖速度减缓。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试验表明,该抗菌物质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50.0%、49.2%、45.2%;而对白菜黑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活性较差,抑制率仅为28.3%和24.5%。  相似文献   

20.
5种生物制剂对设施蔬菜根结线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蔬菜根结线虫已成为内蒙古赤峰市设施蔬菜园区的主要病害,对黄瓜和番茄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菌剂,2011-2012年在赤峰市松山区设施蔬菜园区进行了5种不同生物杀菌剂对设施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防治的田间试验,在黄瓜和番茄定植时用100亿cfu/g厚孢轮枝菌粉剂0.2kg/667m2撒施,2%阿维菌素+多聚糖乳油3 000倍稀释液灌根处理,0.2亿cfu/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5kg/667m2撒施,10亿cfu/mL蜡质芽胞杆菌水剂6L/667m2灌根,1.8%阿维菌素乳油500倍稀释液灌根,设4次重复,并设空白对照。定植20d后再用同样的浓度和方法处理一次,结果表明:5种生物杀菌剂对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为20%~60%,10亿cfu/mL蜡质芽胞杆菌水剂效果最好,达到56.3%,同时可以提高黄瓜和番茄的商品性,适于在设施蔬菜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