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秋蚕饲养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它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蚕茧质量低 ,秋蚕单产低 ,经济效益下滑。如何提高秋蚕单产和秋茧质量 ,增强蚕农对饲养秋蚕的信心 ,是摆在洛浦政府和蚕桑科技人员的重大课题。1 洛浦县秋蚕生产发展的历史回顾我县秋蚕生产总体来说经历了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迅速发展阶段。从 196 4年开始饲养秋蚕 ,当年 8月 1日发秋种 14 8盒 ,单产达 17 8kg ,到 196 7年秋蚕发种量达 2 2 6 0盒 ,而单产连续三年均为 14kg左右 ,单产下降了 3 8kg。第二阶段是稳步发展 ,提高单产阶段…  相似文献   

2.
提高蚕茧质量是丝绸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普及推广简易活动蚕台与蔑片蔟配套养蚕是切实改变我县蚕桑生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走出困境的重要技术措施.我县1995年以前,由于饲养条件得不到改善,饲养技术达不到各项技术要求的指标,因此蚕茧质量始终上不去,仅1995年一年售茧亏损达10万元之多,这足以说明以质量求生存、以单产求效益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饲养技术,抓好“三高”蚕业发展,赢得我县蚕茧质量的声誉,使之以优取胜站稳脚跟,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此我们认真分析对比了1995年初从四川省蚕研所引进的塑料编织蚕网活动蚕  相似文献   

3.
<正> 提高蚕茧质量是丝绸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普及推广简易活动蚕台与篾片蔟配套养蚕,切实改变了我县蚕桑生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的困境,我县1995年以前,由于饲养条件得不到改善,饲养技术达不到要求,因此蚕茧质量始终上不去,1995年初从四川省蚕研所引进塑编蚕网活动蚕台养蚕,再结合我县的实际将篾片蔟的应用与之配套,收到  相似文献   

4.
不良环境对秋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自养蚕布局调整以后,秋蚕饲养量均占年饲养量的70%以上,秋蚕饲养的好坏,对全年蚕茧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秋茧质差量低不仅制约了全年亩桑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拉大了与先进地区的蚕茧质量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蚕品种、桑叶质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县夏、秋茧所占全年的比重越来越大。五十年代只养春、秋两季蚕;六十年代增养一季晚秋蚕;七十年代中期随着桑树剪伐形式的改变,又增养一季夏蚕,逐步形成了一年养四季蚕的布局。针对过去夏、秋蚕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情况,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积极从养好夏、秋蚕,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茧质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布局合理,有利于蚕茧的稳产高产和蚕茧质量,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年来,我们针对农村千家万户养蚕的生产体制和本县农作情况,对秋蚕的布局进行了改革,减少了批次,调整了各期秋蚕饲养时间和比例。我县自60年代开始饲养秋蚕,一般分  相似文献   

7.
<正> 一、夏秋蚕主要成绩及其在蚕茧生产中的地位我县继50年代初开始养秋蚕,到70年代开始养夏蚕和晚秋蚕,实行四季养蚕布局。据记载,1964年我县正秋全县平均单产为20.81公斤,全年平均单产为26.84公斤:1974年正秋平均单产24.31公斤,四季平均单产24.10公斤;  相似文献   

8.
不良环境对秋蚕生产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几年来,南通市的秋蚕饲养量均占年饲养总量的50%以上,秋蚕生产成绩的好坏对全年蚕茧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多年来秋蚕的张种产茧量低而不稳,蚕茧出丝率比春茧低4~6个百分点,不仅制约了全年亩桑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蚕茧质量差距.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了与蚕种、桑叶质量等等因素有关外,诸多不良环境对秋蚕生产的影响也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现笔者就秋蚕生产受不良环境影响的情形及对应措施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江礼文 《蚕学通讯》2008,28(2):30-31
蚕茧单产是指饲养1盒普种(10g蚁量)的产茧量。蚕茧单产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蚕桑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多年来,我区秋蚕单产一直徘徊在20-25kg,蚕农秋季养蚕效益较低,已成为秋蚕发种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伐形式、肥培管理状况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茧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对我县几十年来养蚕布局的回顾1.年养蚕次数的变更.我县养蚕历史悠久,从前只养春蚕1季,1939年逐步推广改良品种,改每年饲养1季为春、秋2季,春季在5月上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60%,秋季在8月中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40%.1957~1976年普遍推行1年养蚕3季,增养晚秋蚕,发种时间大体在秋蚕上簇时,其发种量占春、  相似文献   

11.
吕立峰  马建红  陆玲制  周月康 《蚕桑通报》2012,43(2):48+51-48,51
1产质量概况 晚秋蚕饲养时气候适宜,无明显极端不良气候影响,温度、湿度条件较佳,桑叶叶质好,农药中毒损失又明显少于中秋,晚秋蚕易获得稳产高产且蚕茧质量优良。因此,晚秋蚕一直受到蚕农欢迎,其饲养比例已越来越高,已是我县秋蚕生产中的主导。  相似文献   

12.
<正> 以质量求生存,以单产求效益,下决心提高养蚕技术,抓好“三高”蚕业发展,赢得我县蚕茧质量声誉,使之以优取胜,站稳足跟,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推进我县蚕业科技进步,改变我县蚕桑生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的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对此,我县从1995年初特从四川蚕研所引进塑编蚕网活动蚕台及配套蔑片蔟综合应用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推广应用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浅议夏秋蚕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3,31(2):40-42
说起饲养夏秋蚕,广大蚕农会自然想到,夏秋蚕不好养,蚕病多,蚕茧产量低。夏秋蚕为什么不好养?其原因是:夏秋蚕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严重,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留存病原多,易爆发蚕病。造成夏秋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农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夏秋蚕饲养比例逐年增长,饲养量从夏秋超春蚕,发展到二秋超一春,三秋超春夏了。在饲育季节上、发展到饲养夏蚕、早秋、中秋、晚秋四季,有些地区还把中秋蚕分为二批(早中秋、迟中秋),充分提高了桑叶、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有利于全年蚕茧的增产。但夏秋蚕常受不良气候环境、叶质、病虫害的影响,蚕茧单产低、不稳定,是我省蚕桑生产的薄弱环节,所以当前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掌握养好夏秋蚕的规律,充分发挥夏秋蚕的潜力,多产蚕茧,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般年份两秋蚕发种量是春蚕的1·6倍,蚕茧产量是春蚕1·4倍,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1秋蚕茧质下降的原因1·1养蚕布局是影响秋蚕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县农村秋蚕主要以晚秋为主,中秋为辅,中秋出库时间是8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的0·3倍。晚秋蚕出库时间在9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1·2倍。这种布局存在着蚕期间隔时间短、大小蚕套养、无法彻底消毒、小蚕共育无适熟叶,桑园治虫难度大等问题,也是导致秋蚕产量不高茧质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1·2饲养管理粗放引发蚕病而影响茧质。秋蚕农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县秋蚕张产茧量一直徘徊在30~35kg之间,虽饲养品种、模式和春蚕一样,但张产茧量却比春蚕低10~15kg。分析其原因,除气候因素等客观条件外,秋季桑叶质量差是最主要原因。通过对秋季桑叶化验,发现主要是由于桑叶含水少、营养低、带毒等,蚕儿食下后导致蚕体虚弱,抗病力下降,从而引起发病多、发育不齐,蚕头损失率高,蚕茧产量迟迟上不去。所以,要提高秋蚕产量,应从提高秋蚕体质,提高抗病力着手,在加强秋蚕消毒防病工作的同时,采取措施,切实提高秋叶质量。1秋叶质量差的主要原因1.1不养或少养夏蚕由于夏蚕期气温高、饲养量少、茧价低、易…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蚕茧的单产和质量,增加养蚕的经济效益,一直是蚕业工作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发展蚕业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专业化生产三段饲养的思路.通过分段饲养和适度规模经营来降低劳动消耗,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蚕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四川蚕业》2008,36(3):56-57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及蚕农的养蚕习惯,我市的养蚕布局适宜一年养四季蚕。从我市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春蚕、夏蚕、正秋、晚秋蚕四季发种量悬殊不大,但各季蚕茧的产量和单产却差距较大。其中:春蚕茧产量约占全年的30%以上,平均单产均在34kg左右,而其余几季,特别是正秋蚕产量不稳定,一般单产在23kg左右,而且质量较差。如何提高正秋蚕单产、质量,是值得广大蚕桑科技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抓住问题关键,采取应对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蚕茧单产是指一张蚕种(规定卵量)所能生产的蚕茧量,实际是一张蚕种的总产.我市历年全年平均单产在22公斤左右,有时春季可达35公斤左右,夏蚕、正秋、晚秋各季的某些年份只有10公斤甚至几公斤左右.蚕茧单产极不稳定和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如今年夏蚕,全市平均单产只有14公斤,晚秋蚕12公斤,张平收入100元左右,这样调动不起蚕农的积极性.蚕茧的价格政策是由国家制定,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单产高,栽桑养蚕的总体效益就高,单产低,效益就差.单产极度低下时,蚕农就  相似文献   

20.
我市为全国蚕桑生产重点产区,全年饲养蚕种达70多万张,其中三秋蚕种达40万张.占全年总发种量的60%以上.三秋蚕茧平均张产为25kg.但高的可达35~40kg,低的只有10多kg,相差悬殊.而且蚕茧质量差.秋蚕期气候、环境、叶质等条件差,饲养难度大,成本高,产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为了探索秋蚕夺取高产的技术措施,我们总结了一套秋蚕茧高产配套技术.于1993年首先在同福等5个乡镇试点,获得了11万张秋种,平均张产29.66kg的好成绩,比全年平均的26.31kg提高3.35kg,增长12.74%.1994年全市28个乡镇,全面实施总饲养秋种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