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沱镇是重庆市永川区晚熟龙眼的主栽乡镇,针对当前龙眼发展中布局不合理,技术推广力度不够,龙眼深加工缺乏,经济效益不高等现状,提出以科学规划,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延伸龙眼产业链等发展措施,确保朱沱镇晚熟龙眼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气动式龙眼去核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机电气一体化技术,先破口再去核的原理,研制了一种新型简单的气动式龙眼去核装置。该装置采用三角刀片使龙眼破口张开果壳和果肉后,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气缸带动顶杆快速顶出龙眼核,降低了龙眼去核损失率。龙眼去核损失率与刀片厚度、顶杆直径、气压和气体流量等因素有关。试验结果表明,刀片厚度、顶杆直径、气体流量和气压对龙眼去核损失率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在刀片厚度为2.5 mm,顶杆直径为7.0 mm,气压为0.55 MPa,气体流量为6.0 m3/h时,龙眼去核的损失率最低可达5.14%。  相似文献   

3.
目前龙眼、荔枝育种方法有实生选种、芽变选种、引种和杂交育种等。近年来龙眼、荔枝的杂交育种在全国科研单位中陆续开展。笔者在开展龙眼、荔枝杂交育种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龙眼、荔枝杂交苗的培育方法,为今后龙眼、荔枝杂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SOTER数据库和GIS技术的龙眼适种地遴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简称热区)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农业综合开发上,应重点发展经济价值高、适于山地丘陵种植的外向型名特优水果,如龙眼、荔枝等[1]。龙眼是原产华南地区的名贵水果,其生产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我国乃至世界适宜龙眼生产的范围不大,我国龙眼的主产区分  相似文献   

5.
针对龙眼品种单一、产期集中、销售压力大、结果大小年突出等问题,可通过高接换种、龙眼新品种引进来优化品种结构,促进龙眼产业健康发展。龙眼低位高接换种技术具有恢复快、开花结果快等优点,但在低位高接换种过程中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高接换种失败。从砧木选择、接穗采集处理、高接时期、高接方法、接后管理等几个方面简介了广东茂名地区龙眼高接换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龙眼鲜果剥壳力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该研究试验测定龙眼鲜果的力学特性。对龙眼鲜果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其抗挤压能力,在各方向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将其简化为各向同性、厚度均匀的薄壳球体;基于薄壳理论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对法向集中力,有利于龙眼果壳的均匀破裂;在对果壳进行拉伸试验过程中发现,龙眼果实沿纵向和横向的结合力都大于蒂部,由此可以推断,采用对辊摩擦法可以实现龙眼鲜果壳的剥离,为设计龙眼鲜果剥壳去核机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蛋鸡养殖场粪便产生量及处理利用现状等基本资料,选点采集养殖场配套龙眼园的土壤样品,通过分析测定有机质、全氮、全磷、铜、锌等指标,探讨了施用蛋鸡粪对龙眼园土壤质量的影响,并对龙眼园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养殖场龙眼园土壤粪便当量负荷为19.14t·hm-2,未超过以氮计的土壤粪便当量负荷警戒值。四个季节施用蛋鸡粪的龙眼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铜、锌等指标均高于未施用蛋鸡粪的橡胶园土壤,但无显著差异;施用过蛋鸡粪的龙眼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铜、锌全年平均含量分别为18.71g·kg-1、0.97g·kg-1、0.79g·kg-1、19.65mg·kg-1和43.05mg·kg-1,均显著高于未施用过蛋鸡粪的橡胶园土壤。四个季节龙眼园土壤和橡胶园土壤铜、锌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安全级别。由于龙眼园施用的蛋鸡粪仅占养殖场蛋鸡粪产生总量的2%,而且采用直接施用鲜鸡粪的方式,因此仍存在环境污染的隐患。本文所得结果可为评估蛋鸡养殖场环境污染风险及与果园结合的蛋鸡养殖模式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树移栽常用于城镇园林、单位、住宅小区、各种道路等的绿化中,也是抢救和保护濒危树种的一种有效方法。龙眼是涪陵区南沱镇平西坝一带的主要水果树种,其中“涪陵黄壳龙眼”是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9.
重庆是我国龙眼种植的最北缘地区,目前栽培面积超过7 700 hm2,种植效益普遍偏低。从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要求、栽植技术、田间管理、果实采收及处理等方面介绍了龙眼的优质、丰产生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龙眼果实商业化采后处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国际上龙眼果实采后技术的研究结果,尤其是中国和泰国的观点,建立了龙眼果实采后处理系统;介绍了龙眼果实采后处理系统技术如耐贮运品种选择,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方法,选别和分级,杀菌剂或熏硫处理,检疫杀虫处理,预冷,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指出了龙眼果实采后处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龙眼真空冷冻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了确定龙眼真空冷冻干燥的工艺参数,以"乌龙岭"龙眼为材料,采用电阻法测量龙眼真空冷冻干燥的物料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并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冻干品形态保持、色泽、生产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考察冻干效果,优化龙眼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龙眼真空冷冻干燥物料的共晶点温度和共熔点温度分别为-26.0℃和一20.0℃;优化的技术工艺为龙眼果肉剪半或剪成片形,温度段设定为95℃(7 h)→85℃(1 h)→75℃(1.5 h)→65℃(3 h)→55℃(至结束),干燥仓真空值60~70 Pa,物料最高温度为50℃.应用该优化的技术工艺可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省生产能耗,提高冻干品形态保持率的效果,冻干品外观色泽呈白色至微淡黄色.  相似文献   

12.
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福眼”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但降低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导致龙眼果实甜度下降、风味变淡。果实采前套袋降低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酚类物质(包括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了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明显减轻由采前病原菌潜伏侵染所致的采后龙眼果实病害,提高果实耐贮性,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影响龙眼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梧州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1.0~21.3℃,年雨量144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在1700小时以上,是龙眼适宜栽培区。然而,由于气候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及龙眼各生长阶段对气象条件的不同要求,造成龙眼各生长期所要求的气象条件常常感到不足或过多。根据梧州龙眼产区的有关产量、气候资料,对龙眼生长周年的各时期气象条件进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经济林的3种典型复合种植模式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3种复合种植模式的经济产投比、土地生产率的关系为: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最高,2项指标为龙眼单作模式的1.6和3.3倍。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的生物量及其相关指标高于其它2种模式。各模式对局地小气候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从对土壤改良效应来看,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明显优于其它2种模式。综合3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和龙眼+台湾青枣模式优于龙眼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探讨不同类型复合肥对龙眼秋梢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活力素复混肥料对秋梢及夏延秋梢的质量,表现良好的效应,与进口复合肥比较无显著的差异,可以取代进口复合肥,减少外汇支出;②活力素复混肥料对提高龙眼果实品质有极显著的作用,可作为龙眼施肥的主要肥料;③在较低用量的活力素复合肥料的基础上,增施神力钾王,能显著地提高龙眼果实的单果重。  相似文献   

16.
GIS在广西龙眼种植优化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广西具有发展龙眼的适宜气候条件,却由于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而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为了优化广西龙眼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及产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筛选出龙眼生长发育的限制性气候要素,确定了龙眼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89个站点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建立了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在GIS平台上按1 km×1 k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了小网格推算,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其残差部分进行空间内插;将推算结果和插值结果进行迭加,实现对区划指标小网格栅格数据的订正,使推算的结果更为精确。采用GIS技术对龙眼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该区划按种植龙眼的气候适宜性,将广西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绘制了龙眼优化布局的细网格区划专题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龙眼品种的优化布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给出了比较合理的早、中、晚熟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并分区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为广西龙眼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由于没有充分掌握有效提高龙眼嫁接换种成活率的栽培技术,严重影响了龙眼生产的产量,不利于龙眼种植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种植龙眼嫁接换种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龙眼嫁接换种栽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龙眼嫁接成活率,促使龙眼种植地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以广西北流地区龙眼嫁接换种为例,从龙眼嫁接换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与具体方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提升龙眼栽培换种成活率的栽培技术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龙眼亥麦蛾Hypitima longanae Yang et Chen在南宁年发生5-6代。其对龙眼石硖品种及春梢、花穗、二次秋梢蛀害较严重。龙眼结果母枝或花梗受蛀害可减产60%以上。此虫蛀害龙眼新梢与龙眼鬼帚症状无因果关系。采用修剪及疏花疏果时结合剪除虫枝,合理施肥,促进新梢抽发整齐;在顶牙萌动期及新梢小叶平展率达80%左右时,各喷一次高效灭百可或巴丹与乐果混合剂等药剂保梢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达90.20%。  相似文献   

19.
基于Fick扩散方程,建立水果真空预冷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验数据。模型表明:当压强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预冷速率与水果的半径平方成反比,与捕水器的冷凝温度有关;用真空预冷冷却龙眼,结果表明,在11 min内龙眼的温度可以从28 ℃下降到7 ℃,龙眼预冷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较吻合。结论表明真空预冷冷却水果是水果产后处理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ISSR技术对37份龙眼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7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7份龙眼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其中43条具有多态性,比率为79.6%。不同龙眼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9~0.97,平均达0.83,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将37份龙眼品种完全区分开,并能将来源于中国、越南和泰国的37份龙眼品种分别聚类到中国、越南和泰国三大品种群,说明龙眼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因素有关,三个国家的龙眼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为龙眼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