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丛藓科的花状湿地藓、尖叶扭口藓原变种和短叶小石藓原丝体的发育规律,对研究该藓的个体发育、人工培养和生活史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新的数据和资料.用配置改良的Knop固体培养基,选取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和配子体发生过程中的9个主要特征,对3种藓类的原丝体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显微照相.不同种的藓类孢子萌发类型不同,花状湿地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四齿藓型,尖叶扭口藓原变种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烟杆藓型,短叶小石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光藓型.藓类孢子的萌发类型、原丝体的发育特征是其对生长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在微米量级下观察灰藓科灰藓属(Hypnum)灰藓(H.cupressiforme)、黄灰藓(H.pallescens)、多蒴灰藓(H.fertile),金灰藓属(Pylaisia)金灰藓(P.polyantha) 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详细记录其发育过程的性状特征。结果显示:(1)4种藓类植物的孢子均为单细胞,直径平均值为10~40μm。(2)黄灰藓孢子为壁内萌发,灰藓、多蒴灰藓、金灰藓孢子为壁外萌发。4种藓类植物发育初期均未出现初生假根,有次生假根出现。4种藓类植物在发育中出现了块状原丝体和丝状原丝体两种形态,其原丝体在发育初期均没有产生初生轴丝体,均是在原丝体发育后期,轴丝体由绿丝体分化产生。(3)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标准,对灰藓科4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特征进行归类分析,灰藓属黄灰藓原丝体发育类型为高领藓型(Glyphmitrium-type);灰藓属灰藓、多蒴灰藓,金灰藓属金灰藓3种藓类植物原丝体发育类型均为真藓型(Bryum-type)。  相似文献   

3.
旨在根据墙藓属2种藓类植物原丝体发育特征,探析其孢子萌发型与系统发育及生态选择的相关性。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对墙藓属无疣墙藓(Tortula mucronifolia Schw?gr.)和中华墙藓(Tortula sinensia Broth.)2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藓类植物孢子均为壁外萌发;(2)无疣墙藓产生由短圆柱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绿丝;中华墙藓产生块状原丝体和不发达的丝状绿丝体;(3)无疣墙藓和中华墙藓的配子体分别在绿丝体和轴丝体上分化产生。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型的划分标准,墙藓属无疣墙藓和中华墙藓原丝体发育类型分别为真藓型(Bryum-type)和缩叶藓型(Ptychomitrium-type)。  相似文献   

4.
黄士良  宋冬梅  金红霞  王振杰  赵建成  李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01-18403,18405
[目的]研究小扭口藓、芽胞墙藓和芽胞链齿藓三种藓类植物的芽胞发育特征。[方法]制备出三种藓类植物的孢子和芽胞悬浮液,将孢子和芽胞悬浮液进行人工培养,观察芽胞发育特征。[结果]三种藓类植物均能通过三种途径产生芽胞,其中,途径三产生的芽胞最多,途径一次之,途径二最少。[结论]与其他藓类植物相同,三种藓类均能够通过产生芽胞的方式进行繁殖来应对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狗头枣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方法]以狗头枣幼嫩茎尖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观察染色体,并作核型分析。[结果]狗头枣细胞经改良品红染色、压片后获得良好的有丝分裂相。[结论]狗头枣的染色数目为2n=24,核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2n=2X=24=5 m+5 sm+2 st。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长尖叶墙藓植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探讨耐旱及耐低温藓类植物的特征。[方法]取一部分新鲜的长尖叶墙藓,用超声波清洗仪进行清洗,扫描电镜观察并照相。[结果]叶干时紧紧贴于茎上,叶细胞多疣,中肋突出,叶尖呈毛刺状。[结论]长尖叶墙藓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苔藓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结层皮中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以及对荒漠生态环境的适应机制。[方法]分别对各种藓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及适应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荒漠地表生物结皮中的藓类植物群落均呈垫状丛生。优势种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Broth.)的叶片强烈背卷且具长毛尖,上下表面密被透明的马蹄形细疣,茎皮部细胞壁明显增厚;绿色流苏藓[Crossidium squamiferum(Vi-viani)Juratzka]的叶片强烈内凹且具有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丝体;真藓(Bryum argenteumHedw.)的叶片上部无色透明,茎的外皮部细胞强烈加厚,内皮部细胞壁薄,中轴部细胞仅角隅处加厚;双色真藓(Bryum bicolorDicks.)的叶片覆瓦状排列,外皮部细胞壁强烈加厚,内皮部细胞壁稍有加厚,中轴部分不明显;泛生墙藓(Tortula muralisHedw.)与泛生墙藓无芒变种(Tortula muralilsHedw.var.aestiva Bird.exHedw.)的叶片均具马蹄形疣,无明显的中轴分化,细胞壁强烈增厚。[结论]该研究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玲  赵恩峰  曾幼玲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276-2279
[目的]分析新疆荒漠十字花科植物粗果庭芥(Alyssum dasycarpum Steph.ex Willd.)的核型特征.[方法]以粗果庭芥根尖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细胞染色体数目、大小核型及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16,基数=8,二倍体;全部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染色体长度比为2.283,臂比>2的染色体比为0,核型公式为2n=2x=16 =16 m,染色体组型属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1B”类型,不对称系数为57.07;,低于60;,对称性高;核型分析过程中,未观察到随体存在.[结论]推测粗果庭芥在系统演化上可能属于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张翘  潘超美  黄向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58-5859,5875
[目的]对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Radbosia 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Benth.)Hara]和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Radbosia lophan-thoides Hara var.graciliflorus(Benth.)Hara]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方法]分别对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和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生长旺盛的茎尖进行染色,压片后对它们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的核型公式为K(2n)=2x=24=18m+4Sm,属2A型。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的核型公式为K(2n)=2x=24=16m+8Sm,属1B型。[结论]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比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更进比。  相似文献   

10.
为能了解5种藓类在系统演化上的地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小仙鹤藓(Atrichum crispulum)、赤茎小锦藓[Brotherella erythrocaulis]、悬垂青藓(Brachythecium pendulum)、丛生木灵藓(Orthotrichum consobrium)、纤枝细羽藓(Cyrto-hypnum bonianum)等5种藓类孢子的形态.结果表明,这5种孢子的形状、大小及外壁纹饰的区别显示了不同种之间的遗传分化及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沼液复配药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的抑制效果。[方法]将沼液与不同浓度的三唑酮、禾康、易保、霜霉威和井冈霉素进行复配,并分别采用菌丝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菌丝抑制法研究显示,霜霉威复配农药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其EC50为3 mg/L。孢子萌发法测定过程中由EC50和EC90可知,5种农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均不显著,其中禾康和井冈霉素复配沼液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沼液复配农药较以水为溶剂配制农药的抑制效果显著。5类沼液复配农药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较其对孢子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为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棉腐病化学防治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厚  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74-6375
[目的]筛选出防治金针菇棉腐病的理想杀菌剂。[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平板加药抑菌法,研究7种杀菌剂对金针菇棉腐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洁霉精对棉腐病孢子萌发的有效抑制浓度最低,为0.01%;0.10%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克露对棉腐病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0.01%的洁霉精相当。0.20%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洁霉精对棉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7种供试杀菌剂对金针菇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菌灵的抑制率最低,为25.3%,其次是霜霉净和甲基托布津,抑制率分别为41.0%和49.0%。[结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金针菇棉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多菌灵尤为显著,可作为首选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罗志文  范鸿雁  何凡  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2-19395
[目的]分离鉴定菠萝炭疽病病原菌,并完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海南各地采集的菠萝炭疽病病叶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形态学特征将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30℃;最适pH值均为6.0~8.0;完全黑暗最利于菌丝生长,而光暗交替最利于孢子萌发;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理想碳源,而除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外其余碳源均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酵母浸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天冬氨酸则仅对孢子萌发有利;相对湿度达90%以上孢子才可萌发,水滴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结论]为菠萝炭疽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内生细菌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03-16904
[目的]为黄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瓜叶片内生细菌B12、B13为供试菌株,通过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菌株发酵液及发酵滤液对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株B12、B13的发酵原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4.4%和91.3%,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2%和79.7%,稀释10倍后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7.2%和78.2%。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0.0%和84.4%,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6%和76.7%。50℃下,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84.7%和83.1%,经100℃沸水浴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78.9%和73.9%,经121℃高温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35.7%和27.2%。pH值为3时,B12和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11.3%和9.3%;pH值为12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1.4%和25.4%。[结论]内生细菌B12、B13可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  相似文献   

15.
水稻褐变穗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玲  周万福  靳学慧  台莲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83-15684,15687
[目的]研究水稻褐变穗病原菌链格孢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主要研究了营养条件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营养、温度、pH值等条件对水稻褐变穗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很大影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菌丝生长最适的pH范围是5~6,孢子萌发以7为最好;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率以可溶性淀粉为最好;不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以硝酸铵为最好。[结论]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所需营养条件有同一性,说明只要有利于孢子萌发的条件也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6.
高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12-14413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锈病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玻片萌发法。[结果]多孢锈菌属灰色多孢锈菌冬孢子萌发温度为0~36℃,22.5℃为最适萌发温度;在清水中即可萌发且萌发率较高,对C、N源要求不高;pH值范围为4~12时均可萌发;光暗交替利于孢子萌发;孢子密度越小萌发率越高;36℃为冬孢子致死温度。[结论]为锈病病原菌的其他孢子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Pb/Zn尾矿上3种苔藓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彤  王江  张崇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66-8668
[目的]研究Pb/Zn尾矿上楔瓣地钱(Marchantia emarginata Reinw.)、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 Hedw.)、衮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Sw.)Spring]3种苔藓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方法]以三门Pb/Zn尾矿砂堆积地为研究地点,调查苔藓植物体内以及相应尾矿基质中的5种重金属(Cu、Pb、Cd、Zn和Mn)含量,分析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楔瓣地钱(M.emarginata)对5种重金属均具有富集作用,富集系数均大于1;双色真藓(B.dichotomum)和衮州卷柏(S.involvens)对Cu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但对其他重金属的富集作用较弱。苔藓植物体内Cu、Pb、Cd、Zn含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其分别与Mn含量呈现微弱的负相关。[结论]尽管不同苔藓物种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3种低等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较好地反映了尾矿砂内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楔瓣地钱(M.emarginata)对5种雷金属均且有较强的富集作用,是上述5种重金属的良好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18.
王哲  刘照斌  马有会  王火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69-19171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与大白菜根肿病的关系,探讨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病机理。[方法]从发病植株的肿瘤提取孢子,再提取孢子DNA进行PCR检测。将鉴定出的根肿菌孢子于播种期、发芽期以及发芽后21 d接种到三角瓶内的培养土中,于发芽期在培养土中添加0.08μmol/L 6-BA。从接菌植株长出的肿瘤提取孢子,对孢子进行电镜检验,并统计6-BA处理及对照的根肿病发病率。[结果]在三角瓶内,根肿菌可引起大白菜植株发病;添加0.08μmol/L 6-BA处理的根肿病发病率为100%,未加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发病率为57%,前者肿瘤体积也明显大于后者。扫描电镜显示大白菜根肿菌休眠孢子的大小为1.5~4.3μm。[结论]6-BA能明显促进大白菜根肿病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全面调查和研究对新疆苔类植物资源,为新疆苔类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提供新资料.[方法]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对新疆苔类植物2个新记录科-壶苞苔科Blasiaceae和拟复叉苔科Pseudolepicoleaceae,2个新记录属-壶苞苔属BlasiaL.和睫毛苔属Blepharostoma Dumort.,5个新记录种-壶苞苔Blasia pusillaL.、粗裂地钱Marchantia paleacea Bertol.、睫毛苔Blepharostoma trichophyllum(L.)Dumort.、阔瓣裂叶苔Lophozia excisa( Dicks.) Dumort.和光萼苔Porella pinnata L进行了首次报道,并对它们的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论]通过对阿尔泰山和喀喇昆仑山山苔类植物资源调查研究鉴立,确立新疆阿尔泰山苔类现知有21科、25属和42种,在喀喇昆仑山有苔类7科、8属和11种,同时确定壶苞苔科和拟复叉苔科为新疆新记录科,壶苞苔属和睫毛苔属为新疆新记录属,壶苞苔、粗裂地钱、睫毛苔、阔瓣裂叶苔和光萼苔为新疆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0.
郑肖兰  郑服丛  吴伟怀  李锐  陈瑜  贺春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11-5715,5793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查理固体培养基和孢子悬浮液培养,通过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试验,研究10种碳源和9种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生长试验表明,乳糖、D-果糖、葡萄糖、甘油、D-木糖5种碳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生长量均≥7.87mm/d,L-山梨糖碳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硝酸钠、甘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4种氮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其生长量≥8.00mm/d,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L-半胱氨酸氮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孢子萌发试验说明,橡胶炭疽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孢子萌发率最低的是在甘油碳源溶液中。[结论]对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最有利的碳源是葡萄糖,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较好的氮源有硝酸钠和L-组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