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南3种乡土树种肖槿(Thespesia lampas)、海棠果(Calophyllum inophyllum)、莲叶桐(Hernandia sonora)在海岸木麻黄林下的生长状况及其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定植肖槿、海棠果、莲叶桐植株的滨海沙土进行了添加木屑、蔗渣及空白对照处理,分析定植1年后3种乡土树种的生长状况。[结果]1年的生长期后,各树种生长指标表现为存活率肖槿〉莲叶桐〉海棠果、基径净增长量莲叶桐〉肖槿〉海棠果、株高净增长量肖槿〉海棠果〉莲叶桐。肖槿和海棠果存活率差异极显著,海棠果和莲叶桐的存活率差异也达到显著,而肖槿和莲叶桐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肖槿、海棠果、莲叶桐株高1年净增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基径净增长量只有肖槿和海棠果的差异显著。②不同土壤处理下,添加木屑、蔗渣处理的肖槿、海棠果、莲叶桐存活率大于对照处理,且添加木屑与添加蔗渣的肖槿存活率与对照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添加木屑和蔗渣这2种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③3种苗木生长指标与环境因子都有一定的相关性(|r|〉0.3),其中肖槿存活率与土壤pH值、土壤水分相关性较高,基径、株高与土壤pH值、土壤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海棠果存活率与土壤pH值、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相关性均较高,基径、株高都与土壤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莲叶桐存活率与土壤盐度、土壤温度相关性均较高,基径、株高与都与土壤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肖槿、海棠果、莲叶桐的基径与株高的相关性均较高(r〉0.5),且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木麻黄林下1年生长期内,肖槿苗木生长状况最好,是与木麻黄混交最有潜力的树种。  相似文献   

2.
在木麻黄海防林下分别采用单种乡土树种和多种乡土树种与木麻黄混交2类方式进行种植,对乡土树种的存活率、生长情况以及环境因子等进行了持续性的观测,并对2类种植方式样地中的乡土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木麻黄海岸防护林中混交种植的乡土树种大都能够成林。经过5 a的生长,7种乡土种树木中草海桐和露兜的存活率最高(48.89%),水黄皮次之(42.22%),海棠果的最低(13.33%)。多种混交样地植物平均株高、基径分别从75.2、1.3 cm增长至185.4、5.1 cm。4种乔木树种中水黄皮的生长量增量最大,其次为海棠果和黄槿,小叶榕的生长量增量相对较小;3种灌木中草海桐的生长量增量较大,苦郎树、露兜次之。水黄皮和小叶榕的平均相对生长量增量和光合作用强度均表现为多种混交样地大于单种混交样地,且2种类型样地中水黄皮的各类生长指标均大于小叶榕。多种混交样地和单种混交样地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壤pH值均有显著提高。乡土树种在混交林中生长良好,且显著地改善了混交林的土壤环境,可用乡土树种构建混交林型的海防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南疆盐碱地区引种优良耐盐碱杨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引种喀什地区的吴屯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新疆杨为对照,比较两种杨树的株高、地径、成活率及冠幅等指标,研究吴屯杨在南疆盐碱生境下的生长适应性.[结果]吴屯杨在喀什地区不同盐碱(pH值8以上)生境下均能正常生长,不同引种点中两种杨树的株高、存活率与相应引种点生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顺序基本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栽培年数是导致杨树株高、地径差异的主要因子.与当地新疆杨相比,伽师县和莎车县引种点的吴屯杨其地径显著高于本土树种新疆杨,两种杨树成活率无明显差异,喀什市引种点吴屯杨的冠幅显著高于新疆杨,麦盖提县两种杨树冠幅差异不显著.[结论]吴屯杨在不同引种点生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作为新疆杨的补充树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热带农业废弃物对橡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为利用农业废弃物延缓和修复土壤酸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室内培养试验(25℃恒温培养70d)研究在橡胶园土壤中分别添加15和45g/kg椰糠、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4种农业废弃物,对橡胶园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无机氮含量的影响,以不添加任何农业废弃物为对照。【结果】添加量为15和45g/kg时,4种农业废弃物处理土壤pH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椰糠外,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均可明显提高土壤pH,其对土壤pH的提升效果表现为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椰糠。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均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而椰糠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添加量为15和45g/kg时,4种农业废弃物均增加了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结论】添加量为45g/kg时,4种农业废弃物对橡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较大,其影响大小顺序为香蕉假茎橡胶木屑蔗渣椰糠。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试验,比较了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初期15种配置模式人工植被的存活和生长差异,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人工植被存活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复垦5 a后,油松纯林、刺槐×油松和油松×沙棘混交林模式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配置模式;4个试验树种的存活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表现为油松刺槐柠条沙棘;各树种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主要呈正态分布,不同配置模式各树种的平均胸径(或基径)和平均高度之间差异普遍不显著;配置模式和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对75%的树种存活无显著影响。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初期可考虑将油松和刺槐作为植被恢复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文昌市岛东林场低效木麻黄纯林中开展近自然经营改造技术试验,对3种模式下的树种生长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出最佳的配置模式。[方法]采用方差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0个树种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生长情况进行整体比较。[结果]伊朗紫硬胶、非洲楝第1年和第2年均表现出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速度较快,相反檀香紫檀、琼崖海棠和黄槿生长速度较慢,其他树种表现不一,并将树种分为3类,第1类为速生树种,有非洲楝和伊朗紫硬胶;第2类为中生树种,有麻楝、花梨,山竹、大叶相思、母生;第3类为慢生树种,有琼崖海棠、黄槿、檀香紫檀。[结论]根据近自然化原则、树种生态特性和垂直结构理论,选择花梨、非洲楝和檀香紫檀混交模式作为低效木麻黄林下近自然改造的首选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拉枝对直播密植枣园树体生长、光环境以及枣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参试株干径和基径进行调查,分析拉枝处理与对照的生长量差异;采用LAI-2000冠层仪和照度计进行行间叶面积指数、株间透光率及树冠中部光照强度日变化进行测定;果实成熟期用蒽酮法、氢氧化钠滴定法和钼蓝比色法分别测定其总糖、总酸和VC的含量.[结果](1)拉枝处理的干径生长量小于对照,基径生长量则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2)拉枝处理后行间叶面积指数较对照提高119.0;,株间透光率较对照提高1倍;(3)拉枝后树冠中部光照强度日均值为334.70 lx,对照仅为101.01 lx,光环境明显改善;(4)拉枝后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质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不减少密植枣园有效株数的前提下,株间拉枝方式改善树体光照环境和枣果品质,提高枣果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对添加杉木、火力楠、乳源木莲、楠木、木荷5种不同树种凋落叶的盆栽杉木苗土壤的温度与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凋落叶覆盖下1与5 cm土层土壤温度在8时至14时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上升;16时1 cm土层土壤温度均降低,而不同树种凋落叶覆盖下5 cm土层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各异.从8时至16时,不同树种凋落叶覆盖下1与5 cm土层土壤温度的大小顺序分别为:CK杉木木荷楠木火力楠乳源木莲、CK杉木楠木木荷火力楠乳源木莲.不同树种凋落叶覆盖下1与5 cm土层土壤中,有添加凋落叶覆盖处理土壤的日温差均小于CK;添加凋落叶覆盖的处理中,杉木凋落叶覆盖处理的土壤日温差最大,乳源木莲凋落叶最小.不同树种凋落叶覆盖的土层温差中,从8时至16时添加凋落叶覆盖处理均小于CK;添加凋落叶覆盖的处理中,杉木凋落叶覆盖的土层温差最大,楠木凋落叶最小.不同树种凋落叶覆盖下土壤含水量中,8时至16时添加凋落叶覆盖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添加凋落叶覆盖的处理中,乳源木莲和木荷凋落叶覆盖下土壤含水量较高,杉木凋落叶覆盖下相对较低.研究表明,添加凋落叶覆盖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日温差和土层温差,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乳源木莲凋落叶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土壤盐分对盐柳1号(Salix psammophila‘Yanliu-1')苗木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在3种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上栽植该树种,把株高和地径生长累积量变化作为主要因子,各选20株从萌芽开始每隔约10d左右测量1次株高和地径,至其生长值停止增长为止,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土壤含盐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树种在3种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上,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高,分别≥95%、≥93%,其耐盐碱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抗盐碱特性,适宜本地栽植;2)该树种在2种低含盐量的土壤上,苗木生长量基本接近,无明显差异,与高含盐量土壤上栽植的苗木相比,生长量差异极其显著,株高是后者的2.13~2.18倍,地径是后者的1.78~1.88倍;3)该树种株高和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对Logistic方程分析均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苗木4月29日萌芽,7月30日左右进入生长高峰期,10月13日后转入生长停止增长期,整个苗木的生长期约为180d;4)应用Logistic方程深化分析后可知,3种不同含盐量的土壤对该树种苗木的生长期影响不明显,各生长阶段基本上相互重合,即土壤盐分含量过高,它对苗木株高和地径生长的负面作用时间较长,基本上涵盖了全生育期;5)在3种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上栽植苗木后,土层0~20cm内土壤全盐含量明显降低,土层20~50cm内土壤全盐含量略有降低,而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变化不明显。总之,该树种具有较强的耐盐碱特性,适宜当地栽植,要使该树种苗木快生快长,关键是做好苗木速生期的栽培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金边假连翘、彩叶女贞、五彩桂、金冠黄杨、黄金香柳、火焰南天竹6种常绿彩叶植物为材料,通过测定株高、冠幅、基径、枝长、枝数的年生长变化,比较茎枝年生长量的差异,并结合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6种植物在幼龄期的生长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彩叶植物在株高、冠幅、基径、枝长、枝数增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金边假连翘的年增长量最大,其次为黄金香柳和彩叶女贞,两者在株高、冠幅、基径、枝数的增量上较为接近,但在枝长方面黄金香柳显著高于彩叶女贞;与以上3种植物相比,火焰南天竹和金冠黄杨年生长量显著降低,两者在冠幅、基径、枝数增长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株高和枝长方面火焰南天竹增幅明显较高;除基径外,五彩桂的株高、冠幅、枝长、枝数增量均最小。结合加权隶属函数值的评价结果,6种彩叶树种年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金边假连翘、黄金香柳、彩叶女贞、火焰南天竹、金冠黄杨和五彩桂。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不同树种木材性质对抗台风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影响林木风害的主要材性因子,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强台风过后6个树种风害情况及8个材性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风对沿海防护林的破坏以1级风害(风折或风倒)和2级风害(严重风斜)为主;琼崖海棠Calophyllum inophyllure,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最抗台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巨尾桉Eucalyptus grculdis × Eu.urophylla次之,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a最不抗风;树种总风害率分别与纤维宽度(r=O.958 0,P〈O.05),纤维长宽比(r=-0.868 0,P〈0.05)存在显著相关;树种抗风值分别与纤维宽度(r=-0.944 0,P〈O.05),纤维长宽比(r=0.890 0,P〈0.05)存在显著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以总风害率为因变量,只有纤维宽度(r^2=0.917 8,P=0.002 6),抗弯弹性模量(r^2=0.972 5,P=0.009 2)这2个性状纳入了方程,它们对总风害率影响最大;以抗风值为因变量,只有纤维宽度(r^2=0.890 5,P=0.004 7)这个性状纳入方程,其对树种抗风值影响最大;以1级风害率为因变量,纤维长宽比(r^2=0.825 9,P=0.012 1),顺纹剪切强度(r^2=0.974 0,P=0.176 9),抗弯弹性模量(r^2=0.919 5,P=0.158 6)纳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纤维宽度(r^2=0.818 8,P=0.106 4),冲击韧性(r^2=0.882 4,P=0.055 6)对2级凤害率影响最大。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其他树种抗凤性能的预测及评价。图2表4参19  相似文献   

12.
以文昌市低效木麻黄林下补植树种选择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文昌市沿海防护林现有低效、健康的木麻黄林分和临近海岸的树种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生长适应性、抗逆性和景观价值3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果表明,筛选出该林分混交造林的10种适宜改造目标的树种,分别为降香黄檀、大叶相思、琼崖海棠、檀香紫檀、麻楝、非洲楝、山竹、母生、黄槿、伊朗紫硬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因子对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林木选育、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广东省樟树、木荷、枫香3个乡土阔叶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实测数据,利用含协变量和无交互作用的多因子方差分析法,从5大类30个因子(11个定性因子、19个定量因子)中,筛选出与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相关的因子,进而用增强回归树(BRT)来分析不同因子对3个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1)植被类型、枝下高、胸径、植被总覆盖度、冠幅东西向宽度是影响樟树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地市、植被类型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坡向、海拔、平均高度为影响枫香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3个树种树干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无共同主要影响因子。(2)影响樟树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枝下高、植被类型、海拔、植被总覆盖度、平均高度、灌木盖度、年龄、胸径、林种、土层厚度,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年龄、草本盖度、枝下高、平均胸径、土层厚度、植被类型,影响枫香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为坡向、海拔、平均高度、枝下高;3个树种木材密度具有共同主要影响因子枝下高,其相对贡献率相近,均在10%左右。(3)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为影响樟树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7.04%和76.92%。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地域因子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79.96%;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为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土壤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83.04%。地形因子、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3.98%和92.70%。结论本文通过多因子方差分析和增强回归树对不同因子进行分析,得出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樟树、木荷、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一些较适宜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木麻黄轮作或混交树种,研究了福建省长乐市滨海沙地厚荚相思等5个树种的土壤剖面变化及土壤的表聚性特征。结果表明:各树种对林地土壤水分影响不明显;在0~20 cm的土壤层,pH值高低依次为巨尾桉、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卷荚相思、木麻黄,与木麻黄林地相比,经t检验,卷荚相思等4个树种的土壤pH值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相思类树种林分的土壤养分都大于巨尾桉和木麻黄林下的土壤养分;巨尾桉的全氮量表聚性系数和卷荚相思的全磷表聚性系数分别只有0.26和0.29,不具有表聚性特征,而其它树种各养分都具有表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结合3S技术,利用数量化理论Ⅰ,从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海拔、坡向和坡度5个因子,对沿海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木麻黄在漳浦县的适生立地条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把立地条件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立地适宜等级以Ⅱ级为主,Ⅰ级次之,二者占总面积的91.30%,漳浦立地条件对木麻黄生长较适宜,为沿海防护林适地适树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3种常见乔木树种的木质部密度、胸径生长速率和树高、冠幅等形态指标,探讨种内种间水平上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在物种和个体水平上各性状与生长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种内变异大于种间变异;(2)在种间水平上树高、胸径、冠幅以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水平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负相关,仅分别有2个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冠幅在个体水平上与生长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3)在种内、种间水平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相关性,且两者的相关性不受个体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12个核桃品种实生苗根部解剖构造及生长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材部面积与株高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显著正相关;材部面积占根横断面积的比例与株高生长量、株高显著正相关;材皮比与株高生长量、株高显著正相关;根部导管密度与株高生长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显著正相关;皮部面积占根横断面积的比例与株高生长量、株高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印度块菌菌根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印度块菌接种云南松、华山松和板栗3种宿主植物幼苗,研究幼苗形成菌根后对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印度块菌形成菌根后对3种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对苗高生长促进效果不明显,对地径生长促进效果较明显,对生物量增加的促进效果也较明显.不同宿主植物促生效果不同,对块菌菌根的依赖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苦郎树扦插育苗及其苗木对木麻黄化感作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1、IBA、NAA诱导苦郎树[Clerodendrum inerme(L.)Gaertn]扦插生根,对苦郎树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育苗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凋落物浸提液对苦郎树扦插苗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表现出高浓度降低苦郎树扦插成活率的趋势,ABT1适中浓度的400 mg/L处理对苦郎树扦插苗生根数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郎树扦插苗主根根长没有显著影响。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扦插苗基径、株高的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对苦郎树扦插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没有显著影响。表明苦郎树是适宜在木麻黄海防林中生长的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