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崔东波  苑广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53-6955,6958
[目的]为乳酸菌的发酵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从14株耐碱微生物中筛选出1株性能优良的产乳酸菌LP3-3,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该菌发酵生产乳酸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产乳酸菌LP3-3经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金橙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aurantiacum)。经优化,产乳酸菌LP3-3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酵母膏用量为1%,碳氮比为5。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0.0 g/L,酵母膏10.0 g/L,蛋白胨4.0 g/L,乙酸钠(无水)2.0 g/L,柠檬酸三铵2.0 g/L,K2HPO4.H2O 2.0g/L,MgSO4.7H2O 0.2 g/L,MnCl2o4H2O 0.05 g/L,吐温80 1 ml/L,NaCl 40 g/L,初始pH为9.0。[结论]通过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产乳酸菌LP3-3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透明质酸摇瓶的发酵培养基。[方法]利用Plaekett-Burma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RSM)对透明质酸产生菌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影响透明质酸产量的关键因子。[结果]影响透明质酸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葡萄糖和酵母膏,葡萄糖最佳浓度为55.78 g/L,酵母膏的最佳浓度为23.43 g/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透明质酸的平均产量为0.219(OD400nm)。[结论]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透明质酸产量得到提高,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温度、pH值及不同碳氮源对灰树花泰山-1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泰山-1菌丝体培养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pH值为5~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各因素对菌丝体生长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葡萄糖酵母膏MgSO4KH2PO4,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 g/L、KH2PO42 g/L、MgSO41 g/L。  相似文献   

4.
张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741-5742,5810
[目的]研究稀土元素镧对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的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全因子试验设计,分析了在北京棒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稀土元素镧对其赖氨酸产量的影响。[结果]低剂量的稀土元素镧可以促进北京棒杆菌生长并积累代谢产物赖氨酸,利用Matlab软件优化培养基中显著影响成分,得到稀土镧离子的最佳浓度为78 mg/L,葡萄糖为36 g/L,牛肉膏为4.5 g/L,蛋白胨为20 g/L。[结论]该研究初步确定了在北京棒杆菌培养中,La+的适宜添加量及该菌产生赖氨酸的最适培养基组成。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优质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磷酸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组合,并经过验证试验绘制出了铜绿假单胞菌JP802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5 L发酵罐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草鱼赤皮病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钾;确立了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5.0 g/L、酵母膏2.5 g/L、葡萄糖5.0 g/L、磷酸氢二钾0.75 g/L、氯化钠5.0 g/L,JP802菌株在此培养基中发酵14 h菌体浓度达到最大(OD_(600 nm)值为6.44)。研究表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相似文献   

6.
低温蛋白酶产生菌Clostridium bifermentans B-25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低温蛋白酶产生菌Clostridium bifermentansB-25的产酶活性,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粉20.0g/L、蛋白胨20.0g/L、淀粉10.0g/L、MgSO4 0.4g/L、KH2PO40.2g/L.最适培养条件为pH值7.5,最适温度16~30℃,最佳培养时间72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采用优化培养基,低温蛋白酶产生菌B-25产酶活性达43.8 U/mL.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透明质酸摇瓶的发酵培养基。[方法]利用Plaekett—Btmna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RSM)对透明质酸产生菌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影响透明质酸产量的关键因子。[结果]影响透明质酸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葡萄糖和酵母膏,葡萄糖最佳浓度为55.78g/L,酵母膏的最佳浓度为23.43s/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透明质酸的平均产量为0.219(‰。)。[结论]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透明质酸产量得到提高。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适合海水养殖使用的光合细菌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化光合细菌海水培养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光合细菌培养基各成分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及培养基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光合细菌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改良后的培养基:KH2PO4 0.025g/L,pH值6.8,酵母膏0.5g/L,NaAc 1.5g/L,NH4Cl 0.1g/L。[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出的光合细菌能满足6d生长需要,培养第4天吸光度达1.7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腐真菌岛生异担子菌对染料的降解作用。[方法]对野外采集到的岛生异担子菌进行纯培养,优化菌丝体培养条件,并对岛生异担子菌降解脱色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岛生异担子菌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 g/L,酒石酸铵0.5g/L,KH2PO42.0 g/L,MgSO4·7H2O 0.5 g/L,CaCl20.075 g/L,Tween-80 0.4 g/L,VB11×10-4g/L,pH 3.0。岛生异担子菌降解染料的最适氮源为酒石酸铵,浓度范围为0.5~1.0 g/L;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浓度范围为10.0~15.0 g/L;最适pH为3.0~3.5。[结论]岛生异担子菌对染料脱色降解效果与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分析其菌丝体多糖的降糖作用.[方法]以生物量和粗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将桦褐孔菌菌丝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灌胃,测定小鼠血糖变化.[结果]促进该菌株发酵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4 g/L,牛肉膏8 g/L.摇床培养条件为pH 7.0,装液量90 mL/250 mL,接种量15%,发酵时间12 d.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菌丝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结论]该研究可为工业化生产桦褐孔菌多糖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5-18476,18483
[目的]探明3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内生细菌菌株W1、W2、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W1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8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0;W2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6.5;W3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结论]该研究为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测定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适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其发酵的最适温度、pH值、摇床转速,明确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海洋细菌L1-9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豆饼粉1.00%,玉米粉1.50%,麦麸1.00%,大米粉0.50%,KH2PO40.05%。正交试验表明,在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5.0%时,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3℃,pH值8.0,转速190 r/min。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菌体数最多可达1.035×1010个/ml;通过比浊法测得最大OD值量为0.817。在此基础上对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5.0%,发酵时间84 h时,菌体生长最理想。[结论]该研究为海洋细菌L1-9菌株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楠  刘华波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51-9153
[目的]研究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混合培养的环境条件和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接种量25%,培养基初始pH为7.0,光照度为5 000lx,温度为30℃;培养基最佳碳氮比为4∶1。[结论]为光合细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资源。[方法]分别采用2216E培养基和酪蛋白固体培养基,对采自宁波洋沙山和象山海域的海水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酶活力测定法复筛,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产酶工艺优化研究。[结果]纯化出15株产蛋白酶海洋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产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PB02,经鉴定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株最适培养温度为20℃,最适装液量为10%,最适接种量为0.5%,最适转速为100 r/min,最适培养基pH为7。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10。[结论]该研究为蛋白酶高产菌株的改造和定向进化奠定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6.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JSU-5产纤维素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和产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牛粪和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碳源、氮源、pH值、NaCl浓度、装液量等进行研究,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筛选出的分解纤维素的11株高温菌种中选出产酶活性较高的JSU-5。其高温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在6左右时,产酶活性最高;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以麦草为碳源,产酶活性最高;以黄豆饼粉为氮源,产酶活性最高;较为适合的钠盐浓度为0.2%。培养基组分中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碳源、水分和氮源。[结论]菌株JSU-5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成为麦草装量50 g/L,黄豆饼粉30 g/L,NaCl2 g/L,装液量60 ml,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50℃。该条件下所产酶活力为113.4 U/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筛选出一株高产漆酶的菌株。[方法]利用含铜的富集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研究菌株的生长特性及菌株的芽孢漆酶对常用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命名为Bacillus sp.CLb。菌株CLb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为7.0,菌株能在含1 mmol/L Cu2+的培养基中生长,具有很强的耐铜性。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测定其芽孢漆酶活性,漆酶活性高达46.1 U/g干重。菌株CLb芽孢漆酶的最适pH为7.0。在介体乙酰丁香酮存在的脱色体系中,菌株CLb芽孢漆酶在4 h内对活性黑以及在2 h内对靛红的脱色率均达到93.0%,在6 h内对活性亮蓝和结晶紫脱色率分别为79.0%和92.5%。[结论]菌株CLb芽孢漆酶在介体乙酰丁香酮存在的体系中对常用染料具有很高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和pH值对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培养基、pH值对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巨大口蘑菌丝生长最佳的培养基为加富PDA-4(马铃薯20%、葡萄糖2%、酵母粉0.5%、钙中盖0.3%、MgSO40.2%、琼脂2%)。巨大口蘑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粗壮、浓白、致密 最适pH值7.0。[结论]为巨大口蘑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紫外诱变吸水链霉菌选育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永春  曹仁林  彭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47-6848
[目的]为抗生素产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赤霉菌为指示菌,以从吸水链霉菌海南变种S101菌株分离到的S510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分别采用琼脂块法和二级摇瓶复筛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以选育出高产菌株,分析发酵培养基pH值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效价的影响。[结果]当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5.5~6.5时,发酵液效价较高,最适pH值为6.0。发酵液的效价在72 h后可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通过连续2次紫外诱变,菌株的产抗生素能力比初始菌株提高了30.06%。将获得菌株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代5次后,仍有稳定的遗传性状。[结论]采用紫外诱变法选育该链霉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胡萝卜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胡萝卜为主要原料,以两歧双歧杆菌(Bbm)和长双歧杆菌(Blm)为试验菌株,研究了胡萝卜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单一营养因子对Bbm菌细胞生长量的影响,进一步利用正交实验筛选出Bbm菌胡萝卜复合汁增菌培养基;利用优选的胡萝卜复合汁增菌培养基对Blm菌进行验证性增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膏、玉米浆可显著促进双歧杆菌Bbm的细胞增殖(P<0.01)而磷酸氢二钾既能促进Bbm生长,又有缓冲培养基pH值的作用;利用L934筛选出Bbm的胡萝卜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在胡萝卜汁中添加0.3%大豆蛋白胨,0.6%牛肉浸膏,0.5%酵母膏,0.4%玉米浆,0.2%磷酸氢二钾,将此培养基经37℃培养12 h,Bbm活菌数4.75×109cfu/mL,Blm活菌数4.82×109cf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