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代料香菇栽培技术在全国各地已逐渐普及应用,使菇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夏季高温高湿,病虫害滋生严重,食用菌产品供不应求,反季节代料香菇栽培又成了人们头疼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笔者总结出一套夏季反季节代料香菇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代料香菇栽培技术在全国各地已逐渐普及应用,使菇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夏季高温高湿,病虫害滋生严重,食用菌产品供不应求,反季节代料香菇栽培又成了人们头疼的问  相似文献   

3.
香菇免割膜立袋生产技术是平泉县结合多种香菇栽培模式,扬长避短,并根据平泉地区的气候特点,综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香菇栽培模式。文章以承德平泉情况为例,着重介绍北方香菇免割膜立袋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 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方式。本文重点介绍代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节木代料香菇的生产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以玉米秸秆或棉杆为主料栽培生产的香菇,其菌丝生长发育、出菇时间、产量、品质、蛋白质营养价值、经济效益等生产性状,与纯木屑代料香菇无显著差异,某些性状和指标甚至优于纯木屑代料香菇。  相似文献   

6.
反季节香菇栽培是指其栽培出菇季节与大面积代料常规栽培季节相反。通常代料香菇出菇期为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4、5月,而采取反季节栽培法,香菇的出菇期为每年的4、5月至10、11月。反季节代料香菇栽培突破了夏季出菇,与代料常规袋栽出菇期相配套,形成周年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该栽培法的技术关键是,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为栽培区,选择适宜的菌种,以及掌握好全年的气候资料。根据商洛高寒山区多年栽培经验,反季香菇工艺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香菇品种灵仙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试验处理,分别为套免割袋、不套免割袋。试验结果表明,套免割袋与否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套免割袋处理生物学转化率明显较高,但越夏成功率较低。可使用套免割袋的方法提高香菇产量,但需要加强越夏管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顾了三门峡地区香菇发展的历史,分析了香菇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特点,指出了未来香菇生产模式可能是精细分工的代料生产与段木栽培的回归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各地袋栽香菇发展迅猛,方兴未艾。虽香菇产量成倍地增加,但质量却不尽人意,缺乏市场的竞争力。我们多年进行代料花菇栽培技术的研究,初见成效,能成倍地增加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适应各地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新形势,现将花菇立体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供参考。一、选用良种我们通过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经种性、品质、产量、菇形,温型等认真考证,精心选育编号为“901”香菇新菌株较适合生产花菇。生产实践证明,该菌单生,菇形园整,菌盖肥厚,不易开伞,花菇比  相似文献   

10.
由传统的段木栽培香菇革新到袋栽.其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提高产量,从传统的袋栽香菇到免割保水膜袋栽培香菇不仅节约资源,提高产量,还省人工、节成本、无公害、菇型好、成活高。通过近6a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免割保水膜袋栽培香菇的一些关键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地区香菇生产发展很快,但以秋栽为主,春季栽培因品种、栽培时间及管理等问题而发展缓慢。根据山西古县近几年香菇春季栽培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该地区香菇春季栽培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选择适宜品种、选好栽培时期及做好转色期和越夏的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河南气候特征,讨论了香菇春季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根据接种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要求,应利用当地气候特点,选择最佳栽培时期;香菇品种选用中低温型品种为宜;通风降温是菌袋安全越夏的保证;综合管理能确保香菇优质、高产高效益。  相似文献   

13.
香菇一般出菇限于春秋2季,冬夏2季市场特别是鲜菇供应短缺,为了满足香菇市场周年供应、改善出菇环境,提高产量品质,北京市密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从2007年开始进行夏季林下香菇栽培试验,结合各地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夏季栽培香菇的有效方法,经2年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香菇生料越夏栽培过程中,杂菌的活动对香菇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香菇品种菌丝生长速度生料比熟料平均慢13-9 d ,子实体单重的生料比熟料平均低10-98 g,产量比熟料平均低588-7 g·块-1 ,香菇菌盖和菌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熟料平均提高29-5% 和68-1% - 不同香菇品种间的生物学特性比较试验证明,Cr- 02 菌株性状较好,产量较高,适合生料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ER IC-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22个供试平菇菌株和对照香菇菌株中,ER 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5的水平上,23个菌株聚类成8大类群:糙皮侧耳栽培菌株分别归属第1和第2大类群;秀珍菇5号、4011、白灵菇2号、杏鲍菇、鲍鱼菇和香菇分别独立地聚类为不同的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20时,鲍鱼菇和香菇聚类在一起,其他平菇菌株聚类在一起.这表明ER IC-PCR技术可以应用于平菇栽培菌株的鉴定,但也说明该技术在食用菌分类鉴定应用上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食用菌需要多相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6.
以子实体及菌丝体为试材对香菇、平菇及金针菇进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子实体按照粗品制备、半精品纯化、胃蛋白酶解3个步骤提取多糖。100g香菇、平菇及金针菇子实体中纯多糖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0、7.8和26.6mg,并用咔唑反应、纸层析法对其进行鉴定。50g香菇、金针菇菌丝中多糖的平均提取量分别为15.2和20.4mg。对2个品种多糖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种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大且以金针菇最佳。采用子实体及液体培养菌丝提取多糖方法是有效的,且菌丝液体培养提取多糖产量高于子实体提取多糖产量。  相似文献   

17.
香菇菌渣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香菇菌渣在马铃薯栽培上的应用,完善与丰富其栽培模式。试验采用室内分析与田间试验法,分析香菇菌渣的营养成分,研究香菇菌渣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菌渣中营养成分丰富、含量高;施用量为1 752 kg/hm~2时,马铃薯折合产量达到最大,为31.20 t/hm~2,比对照提高6.1%,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分别达到72.4 cm,1.376 cm,7.06 c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香菇菌渣的施用对马铃薯品质有提高与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鲜菌草五节芒和干菌草五节芒栽培香菇,比较鲜、干菌草两种培养料中,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并测定鲜、干菌草栽培所得的香菇子实体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灰分和总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鲜、干菌草培养料中,香菇菌丝体的形态差异明显,子实体生长情况相似;鲜菌草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干菌草;鲜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中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和氨基酸等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略低于干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前者的总糖含量高于后者,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因此,使用鲜菌草五节芒栽培香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木屑混合生料地栽香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铎  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03-2304
[目的]为玉米秸秆与木屑组成的混合生料地栽香菇提供依据。[方法]用玉米秸秆粉代替部分木屑(40%)的混合生料和木屑生料地栽香菇,计算香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投入产出比。[结果]混合生料的香菇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长满培养料时间、转色时间、始菇期均比木屑生料提前。生料栽培污染率均比熟料栽培高,且混合生料的比木屑生料的高。混合生料的香菇出菇数量较多,菇体较小,木屑生料的出菇数量相对较少,菇体较大。混合生料香菇的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低于木屑生料,投入产出比高于木屑生料,达1∶4.2。[结论]玉米秸秆与木屑组成的混合生料地栽香菇具有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1988年以来,豫西农专植保教研室曾多次在洛阳附近调查食用菌病虫害发生情况,1990年10月洛阳市植保学会、三门峡市食用菌协会又组织了豫西地区段木栽培食用菌病虫害的考察。经历次实地考察和室内鉴定,初步明确了豫西地区食用菌害虫28种,查清了优势种及其危害程度和发生概况,在此基础上就食用菌害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