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素悦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11):162-166,179
简要地介绍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意义、理论与技术方案,展示了空间数据库、空间目标缓冲区、空间数据叠加等多方面GIS技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中的应用,并对其成果进行分析,认为利用GIS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充分发挥了其图形、属性一体化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利用多项空间信息技术在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开发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系统,如何一步步辅助完成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 ,基于GIS软件Mapinfo及深圳凯立德计算机公司提供的土地定级估价软件 ,探讨了农用地定级中区位系数求取的技术和方法 ,以期为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践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安平县农用地定级评估工作中的定级成果和样点地价数据,采用Kriging空间分析法对农用地定级指数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点地价在空间上并不是完全随机或完全独立分布的,样点存在多尺度随机误差,利用Kriging空间分析方法构建的样点地价随机误差模型,逐级消除了样点随机误差,揭示了农用地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的农用地定级指数地价评估模型为农用地地价评估技术路线提出了一条新的地学方法;以安平县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为例,成功构建了定级指数地价模型,丰富了现有农用地估价理论与方法,为空间分析在农用地定级估价中的应用进行了一次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估价必须遵循先定级,再估价,先分区,再估价的技术路线,其程序为:农用地分等定级价格区划→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农用地宗地价格测算→农用地估价成果分析,整理。农用地估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估价目的及资料信息,地类等加以确定。以南京市为例,测处了该市耕地资源价值量。  相似文献   

6.
MapInfo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采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中.如何应用Mapinfo等软件,构建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作为新的技术手段,Mdpinfo在速度和精度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定级估价研究是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重要基础工作。参考农用地定级估价规程,制订了鸡泽县农用地估价的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在农用地定级基础上,应用样点地价平均法测算农用地级别基准地价,并在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指标体系基础上,编制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应用修正系数法评估农用地宗地地价,并指出了农用地估价成果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信阳市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为例,探讨了农用地定级估价因素因子的预处理,为因素的计算及农用地定级与估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农地评估中土地评估方法的选择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地评估的背景及现状1.开展农地评估的背景。第一,土地使用权市场交易制度逐步确立。随着土地交易产权制度的建立及变迁,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改变,使得从前只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开始建立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会议提出将加快完善和推进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和估价工作,以全面掌握、科学量化我国农用地的质量状况,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效率。第二,土地估价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开发的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AL EIS) 作为研究平台,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用地进行了定级评价,同时验证了定级成果的科学合理性.并对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征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项目管理(耕地质量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为该地区农用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的县域农用地分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高县农用地分等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术流程,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单元质量分值的计算和成果图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2.
胡江艳  赵小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71-8772,8862
以江西省进贤县农用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MapGIS的农用地分等方法和过程,并确定了农用地等别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对农用地利用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并将评价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调整,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研究区耕地质量优良的二、三级地的基本农田比重过小,而耕地质量低劣的四、五级地的基本农田比重过大。因此,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各级地基本农田分布调整,将二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36.26%调升为75.05%;将三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78.99%调升为84.96%;将四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调低3.7%;将五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82.68%调低为65.36%。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研究--以淄川区分等工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用地等别是衡量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指标,是确定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及租赁赞等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分等方法耗资耗时大、精度低,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精度和速度。本文以淄川区农用地分等工作实践为例,阐明计算机在现阶段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支持下,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从立地条件、剖面性状、土壤管理、耕层养分状况、耕层理化性质5个方面共选取14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隶属函数模型和地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了黄山市耕地地力等级。在此基础上,就市级与其各县级耕地地力等级差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级评价结果与县级评价结果的整体趋势一致,并且实现了不同县级区域间的等级可比性。研究结果对于市级乃至省级耕地地力汇总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省化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实地调研和分析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GIS叠加分析等方法,结合化州市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在分析确定农用地分等更新的思路、技术路线、分等更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分等更新指标赋值与计算,完成了化州市农用地分等更新,为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建立了最新的耕地质量本底数据,为县级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农用地分等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调整布局要求,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基于GIS 技术形成了 农用地等别转绘平均等别计算,耕地集中连片性分析基于多因素的同一等别较高质量耕地地块筛选按等折算等 技术建立了一套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技术方法。并以重庆市大足县为例,研究县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中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调整布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GIS技术在定西市农用地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肃省定西市城市规划区为例,选择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因素为定级因素,借助MapGIS软件将研究区农用地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级别,并得到了定西市农用地级别成果图.研究表明:定西市农用地整体上呈中心分布,且明显受交通条件和阻碍物的影响;Ⅰ、Ⅲ、Ⅳ级农用地质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而Ⅱ级农用地质量会随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孔维华  王然  曲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63-8465
在论述昌乐县原有综合定级成果的基础上,以GIS为支撑技术,利用以Mapinfo为平台开发的土地定级系统,对昌乐县城镇土地采用分类定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实际对级别调整成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GIS技术辅助进行土地级别调整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