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重要以上地区的面积比达到了15%以上;极重要地区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2)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面积比为68.80%;土壤保持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万州及其东北部地区.(3)水源涵养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为极重要地区;极重要区沿江河呈带状分布,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沿江河呈环带状分布.(4)营养物质保持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是极重要区;极重要区基本呈条带形分布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脉及江河两侧.(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的面积占到了研究区总面积的近50%;极重要区基本沿主要江河两侧第一层分水岭和西部平行岭谷区的山脊呈条带形分布;高度重要区基本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层环带形分布,少部分零散分布.  相似文献   

2.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是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基础。本研究基于自然资源数据库对陕西省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网络分析的方法对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进行优化,进而构建陕西省生态保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极重要区面积为67 562.30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2.8%,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地、关山和子午岭地区;生态极敏感区面积为13 260.88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4%,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研究区内包括30处生态源地和106处生态节点,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点,103条生态廊道则以南北纵向分布为主。利用生态网络对生态保护重要性初始评价结果进行优化,识别并增加3.3%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域。全省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为84 362.30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0.97%。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优化结果,可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状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本研究通过叠加分析和生态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区域生态保护格局,可以有效提高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域划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禁止开发区进行分析,划定嘉峪关市生态保护红线.【方法】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结果】嘉峪关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76.48km2,占嘉峪关市总面积的47.10%,主要分布在嘉峪关市西南部和东北部;生态极敏感区域面积173.38km2,占红线面积的30.08%,主要分布在嘉峪关市西南部及大黑山附近和讨赖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域面积143.65km2,占红线面积的24.92%,主要分布在嘉峪关市西南部的灌木林地区以及东北部的湿地保护区附近;禁止开发区面积312.96km2,占红线比例达54.29%,主要分布在嘉峪关市大黑山和文殊镇附近;三者重叠区域面积96.10km2,占红线面积的16.67%.【结论】通过嘉峪关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以期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西北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玉溪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数据,对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形成重要性格局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主要是极重要,其面积为13 556.94 km2,占玉溪市总面积的90.74%;一般重要地区分布较少,分布在玉溪市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元江县;重要地区分布较离散,多分布在玉溪市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红塔区、江川区、海通县、澄江市;极重要地区分布较广,涵盖了玉溪市各县区,主要分布在峨山县、易门县、新平县、华宁县;在不同重要性等级中,耕地和林地的总面积占比较大,耕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负相关,林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正相关,随着重要性等级的变化,二者呈此消彼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科学合理的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并有效识别影响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关键指标,本研究在分析昆明市自然禀赋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评价,构建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要素空间叠置制图和极大值法对昆明市2017年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分类定量评价及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高和较高的面积为6 324.96km2,所占比例30.1%,重要性等级中的面积为9 962.04km2,所占比例47.41%,重要性等级较低的面积为4 690km2,所占比例22.32%;2)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空间分异明显表现在:高和较高重要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滇池流域和石林石漠化地区,较低重要性区主要分布于安宁市、呈贡区和晋宁区等南部地区;3)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是构成昆明市生态重要性贡献最大的因子,说明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保护在昆明市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昆明市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分区分类生态保护,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识别水源涵养重要区对于制定水源保护规划,落实陆域-水域综合保护,防治水体污染,保障区域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2008年四川都江堰市为研究范围,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权衡工具-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中的水源涵养模型对县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空间制图,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将水源涵养功能与植被减洪能力和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叠加计算水源涵养重要性指数.结果表明:尽管汶川地震导致都江堰市域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但都江堰市水源涵养功能整体仍然较高,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超过200mm/a.都江堰市的水源涵养极重要区面积为42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4.9%,远大于目前县域的水源保护区面积,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极重要区的保护,以保证本市以及成都平原的供水安全.水域涵养功能及其重要性都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分异,大致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减少的趋势,水源涵养重要性与水源功能的分布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县域尺度上采用服务功能空间化评估结果进行重要性评价能够比较精细地反映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的空间差异.但该方法还需要将人类用水需求进行空间表达,与本文的方法进行结合,以更准确反映水源涵养重要性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7.
为进行内蒙古东部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基于兴安盟资源禀赋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构建兴安盟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集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评价对兴安盟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兴安盟生态保护极重要区总面积为27 986.88 km2,占全盟总面积的50.75%;2)兴安盟生态保护重要性空间分异明显,高值区和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盟域的西北部阿尔山和主要的国家级保护区范围内,而较低值区则主要分布中南部丘陵和草原区域;3)水土保持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对于兴安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可为兴安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空间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锡林郭勒盟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锡林郭勒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 km栅格成分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在空间上辨识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然后在1 km×1 km栅格水平上开展模糊聚类分析,在空间上标定、辨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致性图斑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区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的锡林郭勒盟的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排序为文化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供给功能。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致性特征及空间模糊聚类法,在锡林郭勒盟划分出6个生态分区,对于制订该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空间分布特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适用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划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重要4个等级,综合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极重要区为主,占49. 17%,包括上海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台州市等;水源涵养以一般重要区为主,占42. 52%,包括上海市、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和苏州市;土壤保持以比较重要区为主,占48. 24%,包括杭州市、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和嘉兴市等。综合评价结果以比较重要区面积最大,占35. 99%,大部分城市均有分布;中等重要区占24. 4%,主要分布在泰州市、台州市、嘉兴市、宁波市、湖州市、绍兴市等;极重要区占21. 85%,主要分布在宁波市南部、杭州市和绍兴市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采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徽县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辨识徽县生态保护重要区,为徽县"双评价"工作提供一定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徽县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中处于极重要区的面积约为1 757.24km~2,约占徽县国土总面积的65.09%;处于重要区的面积约为826.08km~2,约占30.60%,主要分布在徽县城镇发展和耕地保护紧密衔接的中部区域;处于一般重要区的面积约为116.33km~2,约占4.31%。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玲玲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22-9826
以贵港市为研究区域,从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功能区划等方面对贵港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限制农业、工业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的生态承载力约束因子,进而对贵港农业、工业发展进行空间布局,并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贵港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贵港市及其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空间布局,并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贵港市及其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找出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The land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value contains the gas regulating function value, air purification function value, water conservation value, land conservation value, soil nutrient conservation value and maintain biodiversity valu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arket value and the data of Hubei Statistical yearbook,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value is 730 038.69 Million in 2007-2009, and 714 774.99 Million in 2010-2012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fter three years of development,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of ecologic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has increased by about 3.97%. From the point of each composition, the importance of gas regulating fun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s the forefront. From the poi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highest of annual average valu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was Huanggang(1.725 billion yuan), the lowest was Ezhou(217.868 6 million yuan) in 2010-2012. From the point of space changes, the land ecological value increased only in Qianjiang city,while farmland ecological value in other cities was falling The conclusion is of direc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regional land protection policy and the farmland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for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nd other areas.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滨海新区1993~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分别计算了各类用地的边界维数、半径维数、信息维数这3种分维,并对它们所揭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予以分析。[结果]滨海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而各地类3种分维值的大小和变化有效揭示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向心聚集性和均衡性的变化。未利用地、盐田的边界维数不断上升,表明其边界日趋复杂。港口码头、滩涂的边界日趋简单。耕地的半径维数大于2,表明其面积从中心到四周逐步增长;盐田、水域则在距城市中心的不同半径空间中较为均匀的分布;其余地类则从中心向四周分布逐步衰减。林园地、未利用地、滩涂信息维数值较小,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分布;耕地、盐田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外围集中;港口码头则在原有基础上建设面积不断向四方扩展;水域和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结论]将分形理论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中能很好地弥补以往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定量论证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阮柱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56-9958,9961
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至中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政策的提出,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指标、环境等也发生着变化,规划需要相应的调整,有必要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评价.该研究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的内涵,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模型,以广西贵港市为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进行评价.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经过模型计算,得到适应性评价得分为83.45分,说明贵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未来发展适应性较好.最后,参照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雪丹  周兴  吴壮金 《现代农业科技》2013,(14):346-348,351
有效地实施评价能衡量土地整治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综合效益情况,同时能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风险,有利于促进土地整治活动实现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为土地整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以贵港市为例,科学构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划分评价等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期为今后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存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探究其蒸散发时空格局可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9年MOD16数据分析毛乌素沙地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气象数据、植被指数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通过趋势和相关系数分析其对ET的影响。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ET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整体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规律,2000—2019年的均值为258.8 mm;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ET呈快速上升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6.87 mm·a-1; ET与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74,与气温无明显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的ET存在明显差异性;ET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曲线一致,二者全区域决定系数为0.628 8。在降水量、土地利用/覆被、NDVI等因素共同影响下,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ET明显增加,其中降水量是毛乌素沙地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NDVI是影响同一时期ET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为毛乌素沙地生态水源涵养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对研究区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以往关于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大多以单元间相互独立为假设条件,忽视单元之间相关性,这可能致使结果不能客观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本文构建耕地指数与耕地变化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与重心分析模型,对江苏省1980-2009年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表现出严重不均衡,2009年耕地稀疏区与减少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耕地集聚区、增加区和基本稳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与苏北;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具有空间自相关现象,2009年江苏耕地分布形成包括苏州、无锡市区在内的低—低相关区和沭阳、涟水在内的高—高相关区相对应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09年耕地变化的低—低相关区包括苏州全部县(市),高—高相关区包括盐城中东部与宝应县、兴化市;相比1980年,2009年耕地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