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江县畜牧水产局对牲猪的免疫程序进行了改革,把每年的春、秋两季对猪的防疫注射改为常年免疫注射,重点防疫注射仔猪和母猪。该县发出布告,决定从一九八六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仔猪两次免疫注射,对中、大肉猪不再进行防疫注射。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凡出生后20—25日龄的仔猪,首次进行猪瘟疫苗防疫注射;60—75日龄的仔猪再进行第二次猪瘟疫苗注射,即可获得对猪瘟在一年内的免疫。(2)防疫注射过的仔猪一律作卡耳标记,  相似文献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被纳人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管理后,生猪的强制免疫病种由以前的猪瘟、猪口蹄疫两种增加至三种.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南阳市畜牧兽医局于2009年4~6月在原免疫程序(仔猪35日龄阉割时,同时给仔猪、母猪注射猪口蹄疫、猪瘟疫苗)的基础上,在仔猪35日龄阉割时同时注射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猪口蹄疫疫苗。试验按4种不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后观察其副反应和3种疫苗的免疫抗体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期,江苏省推行仔猪53日龄左右一次性免疫程序,我们巴城镇畜牧兽医站从1983年开始,对全镇所生产的仔猪实施“边阉边防”(又称阉割防疫),这一免疫程序一直坚持到现在。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生猪疫病的发生,保障了全镇生猪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太仓县自1982年以来在全县全面推行对生猪(53日龄仔猪)同时进行疫苗接种和阉割的猪瘟免疫规序.十年来.以本程序在全县共接种仔猪210万头。本文对十年来的接种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十年来用本程序免疫接种的仔猪,到目前为止,未发生猪瘟病猪或可疑猪瘟病猪.采用本免疫程序有如下好处:据抽查结果.防疫密度可保持在99.86%;本程序可傲到计划用苗量,因而疫苗  相似文献   

5.
山区的仔猪2个月内一般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为克服0~60日龄免疫空白,我县80年代就开展仔猪阉割和猪瘟免疫同时进行试验。现报道如下。1仔猪阉割和免疫日龄仔猪50日龄阉割时同时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每头150个免疫量。这种免疫方法比较适合山区农村。过去采用一年“秋防”、“春防”一刀切的免疫办法,在猪群中难以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而且要动用较多的劳力和财力。现改用本法只要把住养母猪场户这个源头,就可以提高防疫密度。据统计可达到92%以上,年猪瘟发病率控制在0.2%以下。2免疫前母原抗体检测50日龄(防疫前)按规定程序对阁割…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吴县市某种猪场在苗猪窝阉同时注射猪“三联苗”防疫时,导致大群仔猪过敏反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该场按免疫程序,35~40日龄苗猪阉割时猪“三联苗”防疫,母猪同时防疫。按此免疫程序1997年11月以来已防苗猪1700余头,未出现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们对猪瘟防制试验研究的经验,自1982年1月开始,在全县推行了对53日龄仔猪进行疫苗接种,到1984年10月底共注射706,417头(其中有边接种、边阉割仔猪372,001头)。为了进一步了解免疫效果,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预防生猪疫病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一项重头工作,以确保当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养猪收益,为群众的菜篮子提供“放心肉”。在此,我们把日常工作中在养猪场的防疫工作及体会总结一下,与同行们相互交流,抛砖引玉,共同提高。l防疫Xi作1)仔猪的防疫是关键对20-25日龄的仔猪肌注猪瘟单联疫苗;45日龄仔猪肌注防五号病疫苗,采取二次免疫程序;60日龄的仔猪注射猪三联苗。对仔猪防疫应避免过早注射,因初生仔猪能从母猪奶汁中获得母源抗体从而产生被动免疫,过早注射疫苗作用适得其反;又因猪瘟疫苗接种后4-6天才能产生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免疫、适时防疫在免疫程序上,可对40日龄以上的仔猪开始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对60日龄以下注过苗的,待过一个月左右,结合集市交易,阉割补料,断乳分群等环节,再加强免疫一次,对60日龄以上注苗的  相似文献   

10.
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已被列为国家强制免疫病种,我区作为重庆市的生猪调出大县之一,养殖模式以千家万户散养与规模养殖相结合,为有效防控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我区执行的是仔猪30日龄左右阉割时进行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三针"同时分点注射,一个月后再进行"三针"强化免疫的程序,这对基层阉割防疫人员来说工作量是相当艰巨的。由于商品猪从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春、夏、秋三季生猪防疫注射常年免疫密度高低差异大 ,实施中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难以降低死亡率的问题 ,为达到既节省劳力又提高生猪常年免疫密度 ,降低生猪死亡率 ,提出在仔猪阉割的同时 ,免疫接种HC犊睾细胞苗的方案。为探讨仔猪阉割时 ,用HC犊睾细胞苗免疫防制猪瘟的最佳免疫接种剂量及程序 ,我们作了一些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猪 选取母猪 1年免疫 2次所产亲代仔猪12 0头 ,在 30~ 35日龄阉割时 ,取血清监测其母抗水平。1.2 HC犊睾细胞苗 由农业部成都药械厂提供 ,批号 970 2、970 4 ,出厂毒价均…  相似文献   

12.
仔猪45—50日龄阉割(去势)与注射猪瘟苗同步进行(以下简称同步进行)曾有文献报道,广西贺州市部分养猪场(户)也有这一习惯。然而“阉割”对仔猪的创伤刺激,以及割去卵巢或睾丸后所引起的内分泌机能的变化,是否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试验。并对养殖场(户)进行了阉割与注射猪瘟疫苗同步进行的养猪场进行了追踪观察,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刘志刚  邓廷兴 《兽医导刊》2011,(Z1):191-192
仔猪阉割免疫综合技术即在仔猪阉割时,对仔猪进行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猪蓝耳病等疫苗的首次与第二次加强免疫注射,搞好了仔猪阉割免疫,能增强仔猪抵御疫病风险侵袭的能力,减少仔猪的死亡,能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确保养猪取得效益。笔者多年从事仔猪的阉割防疫工作,现对自己如何提高仔猪阉割免疫综合技术的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对雄性仔猪出生后7日龄内施行阉割手术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与仔猪阉割后60日龄内的生长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出生仔猪7日龄施行阉割,手术简便,仔猪应激反应小。60日龄的平均个体重可达19.33kg,比传统的阉割方式(15.63kg)提高了20.6%;实验组全期平均日增重比传统方式阉割提高了20.6%。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对阉割仔猪最佳时间进行了对比选择,选择情况如下:1 40~45日龄仔猪进行阉割有以下特点1.1 仔猪开始大量采食食物;1.2 消化机能健全转为旺盛;1.3 乳汁分泌少,营养差;1.4 仔猪患病的高发期,母源抗体自然消失,抗病能力差。2 35~40日龄仔猪进行阉割有以下特点2.1 仔猪已开始吃食;2.2 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易患消化道疾病;2.3 乳汁营养降低,日分泌量急剧减少;2.4 进入水肿病的潜伏期,母源抗体抗病能力下降。3 30~35日龄仔猪进行阉割有以下特点:3.1 仔猪通过诱食开始吃食;3.2 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6.
我县于1984年4月开始在全县将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由原来的春秋两季普防改为对53~60日龄左右的仔猪常年接种。经两年来的推广表明,在没有猪瘟流行的情况下,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在53~60日龄或65日龄免疫一次是可行的。这样既可节省劳力、物力、财力,又可避免重复注射,是控制猪瘟流行的一  相似文献   

17.
1发病经过2011年10月,我市某村兽医防治员到养殖户李某家中进行防疫注射。李某养有一头母猪,20天前刚产下一窝11头仔猪,在进行免疫注射前均未见仔猪反应异常。当天防治员分别给11头仔猪注射了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两种疫苗分两边耳根注射),接着又给雄性仔猪进行阉割。注射  相似文献   

18.
以往生猪防疫部采取春秋两季突击打歼灭战的办法,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两季间隔期内有大量仔猪出生未及时防疫注射,而留下免疫空白,这些仔猪就极易感染猪瘟。1991年我试行猪瘟免疫程序改革,在我镇开展了仔猪瘟疫苗窝前“一次免疫“法”试点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据调查,试点村的93头母猪共产仔145窝,1347头猪除6头死亡外,其余全部正常出售。仔猪窝边注射死亡率只有0.45%,发病率也大大减少。“一次免疫法”的具体做法:在仔猪55日龄左右或出售前,对仔猪逐头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每头用1毫升生理盐水稀释,肌…  相似文献   

19.
南宁地区自1986年以来大面积推广仔储猪瘟二次免疫的办法(即25日龄、65日龄各注射一次)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病的危害。过去该地区各县都是实行每年春秋两次防疫的办法,对2个月龄以下的哺乳仔猪一  相似文献   

20.
低血糖症一般认为大多发生在15日龄左右的仔猪 ,是由于母猪奶水供应不足、仔猪体脂少而引起。但本病例发生在45日龄以上 ,作者认为与长期饲养管理差有关 ,发病原因与饲料中缺乏碳水化合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病经过1995年10月某镇一农户饲养的13头仔猪 ,日龄51天 ,体重约15千克 ,在断奶后第四天经兽医阉割防疫后 ,当天下午仔猪发现吃食明显减少 ,次日死亡1头 ,其它仔猪出现步态不稳、食欲废绝、有饮欲、有嘶叫 ,下午请求出诊。临床症状发病仔猪体质瘦弱 ,胸肋突出 ,食欲废绝 ,有空口咀嚼动作 ,流涎 ,全身皮毛紧张 ,步态不稳 ,可视粘膜苍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