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农业建设人才,基层理应成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然而基层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特别是农业、农村地区急需大量的农林专业人才。究其原因,既有社会政策导向的问题,也有高等农林院校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促进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的5点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郭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321-322
"三农"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国家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切实整合农林科教资源、全面提高农林院校科教战略地位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该文阐述了高等农村院校全面发展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高等农林教育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以全面提升高等农业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农村建设对农林类人才的需求巨大,农科大学生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林院校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双向互赢、互动发展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农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广大农林院校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21世纪我国农林科技的发展对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才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从这一要求出发,提出了高等农林院校本科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的基本原则以及应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建国后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分析了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面临的形势,并就今后高等农林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发展现状分析,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分类定型的标准和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实际,分析其发展分类定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分类定型评定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确定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分类定型结果。  相似文献   

7.
马博林  彭艳  郭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602-18602,18610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利用SPSS 16.0软件对影响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个人素质、社会宏观和家庭影响三大因素,以期为指导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建国后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分析了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面临的形势,并就今后农林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高等农林院校实习实验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可行性,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内部的教学实习实验基地为例,在对其自然条件、学科结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等背景充分挖掘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尝试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大学校园,通过将农业生态观光与农林院校校园旅游进行有机结合,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重点项目与农林院校的学科结构联系起来,探索出依托高等农林院校实习实验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途径,在开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模式、新领域的同时带动农林院校经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多数来自乡村地区,与艺术的接触机会较少,对艺术的感知较弱,加之学习课程以农科为主,缺少艺术氛围的熏陶,这制约着他们的整体发展。开展艺术素养教育对他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方式方法不先进、学生热情不够、艺术氛围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化农林高校艺术素养课程设置,整合艺术素养教学资源,增强艺术专业学科在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中的辐射作用。这既发挥了农林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专长,又提升了农林院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调整与优化高等农林院校学科专业结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新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所在。通过分析国内8所高等农林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继而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布局、专业内涵建设以及优势特色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一体多面"式的专业结构链优化策略,以适应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发展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2.
探索农林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研究其模式和方案中的实训教学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网络对农林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作用.实训教学体系包括三个子体系即基础实训、专业实训、综合生产实践.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网络中,教学活动、生产活动和科技活动三者互动互促,产研成果反哺教学,培养了一批农林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农林本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对农科人才的需求巨大,农科大学生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农村建设双向互赢、互动发展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农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因素。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广大农林院校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赵利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182-183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项主要任务,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中重要环节。文中从科技创新的内涵入手,提出了理工科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等农林院校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农林院校生态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科学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高等农林教育发展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调整、办学经费投入等因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在客观评估农林院校现实办学条件基础上,对学校、学科及人才培养进行科学定位,积极探索如何在适应时代发展基础上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为我国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一种视野和思维角度。  相似文献   

17.
高等农林院校人工智能专业是新农科和新工科相互融合的学科专业,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本科院校是高等农林院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的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通过对3所不同办学层次的高等农林本科院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从农林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布局、教学组织模式、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核心课程与实验实训环节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对当前农林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进人才分类塑型,推动教学组织创新,深化通专教育融合等农业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林院校改革发展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高等农林院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农林院校的要求,系统论述了高等农林院校应对形势,发挥重要作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教育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观和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农林院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从生态校园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活动、校史教育、生态学科建设、生态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农林院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这些做法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生态道德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新世纪高等农林院校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在高等农林院校食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教学实验中心,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强化实验室管理,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构建新世纪高等农林院校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