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麦片加工专用型新品种冀张燕2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张家口分院1996年发现的莜麦核不育ZY基因材料为母本、四倍体大燕麦与六倍体莜麦品种品十六的杂交后代S20为父本,经幼胚培养、冬季温室繁殖加代和人工辅助授粉等方法育成燕麦新品种冀张燕2号。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达17.85%,脂肪含量7.05%;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3 666 kg/hm2,最高产量可达4 616.67 kg/hm2,较对照品种马匹牙、红旗2号分别增产31.02%和15.06%。冀张燕2号是国内外首次利用莜麦核不育ZY基因材料育成的燕麦新品种,该品种的育成标志着莜麦显性核不育在燕麦育种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核不育莜麦ZY基因做为桥梁品种,培育优质高蛋白燕麦新品种,即对莜麦核不育基因在燕麦育种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 选用本单位1996年发现的莜麦核不育材料ZY基因,采用多亲本复合杂交方法,父本是"四倍体大燕麦与六倍体莜麦品种578 "的后代"S109",经幼胚培养,冬季温室繁殖加代和人工辅助授粉等方法育成燕麦新品种"冀张燕一号".结果 该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10%,脂肪含量7.84%,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在3 266.06 kg/hm2,最高可达4 206.75 kg/hm2,比对照"马匹牙"、"红旗2号"分别增产18.62%和10.96%;生物产量在两年的区试中均居首位,一般旱地种植8 014.88 kg/hm2,比对照"红旗2号"增产20.29%.且抗旱耐瘠性强,是河北北部张、承两市及华北同类型区旱地条件下种植的优良新品系.结论 "冀张燕1号"燕麦新品种是国内外首次利用核不育莜麦ZY基因育成的燕麦品种,该品种的育成,标志着莜麦显性核不育在燕麦育种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燕麦新品种蒙燕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燕麦新品种蒙燕一号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燕麦育种课题组最新育成适应于内蒙古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籽实产量在3750kg/hm2以上,是粮用、饲用、高产、高效,适于沙地、盐碱地种植的皮燕麦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为88d,鲜草平均产量49181.3kg/hm2,干草平均产量18216.6kg/hm2,秸草平均产量8117.0kg/hm2,粗脂肪含量4.95%、粗蛋白含量14.46%、粗淀粉含量53.42%.  相似文献   

4.
藏北高原那曲平均海拔在4 500m以上,生态极为脆弱,牲畜仍处于“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半饥饿状态,发展适宜区域人工种草、建立草牧业示范村可有效缓解藏北高原放牧压力,解决牲畜半饥饿状态。在前期引种栽培工作基础上,2018-2019年引进10种高产优质燕麦品种做对比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种燕麦在藏北高原均不能成熟,部分燕麦品种只能生长到开花期,生育天在100-107天;10种燕麦品种中青海444鲜草产量最高为56 098.04kg/hm2,其次为林纳鲜草产量为55 477.73kg/hm2、甜燕麦鲜草产量为54 657.32kg/hm2、加燕1号鲜草产量为44 952.47kg/hm2;青海444燕麦品种植株高大,株高高达150.6cm;叶片含量:青田1号燕1号加燕2号甜燕麦;综合考虑藏北高原适宜推广种植:青海444、甜燕麦、林纳、白燕7号、青引1号。  相似文献   

5.
“小黑麦+青贮玉米”牛羊饲草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7—2008年,经过小黑麦复播青贮玉米田间试验,初步探讨了山西省北部农区新型牛羊饲草生产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2个小黑麦品种均超过鲜草产量37 500 kg/hm2、干草产量9 000 kg/hm2的设计指标,品种间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干草产量差异显著;2个玉米品种青贮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指标未能达到75 000 kg/hm2目标要求。对该生产模式进行经济效益估算,结果表明",小黑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年纯利润为12 765元/hm2,比一年一作玉米生产增收1 500元/hm2,是山西北部农区值得推广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缓解牧业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问题,有效利用8—10月的水、热、光和土地资源,复种青刈秣食豆,明确秋闲田秣食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以秣食豆产草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对秋闲田秣食豆播种行距、种植密度与氮、磷、钾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行距与钾肥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每公顷留苗密度75万株,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种方式以50 cm的行距进行条播。该方案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6661.67 kg/hm2、2723.64 kg/hm2,较产草量位居第二的优良组合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24.17%、27.63%。为秋闲田栽培秣食豆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冀北燕麦一点多年高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河北坝上燕麦主要应用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通过对6 个不同类型品种连续7 年高产试验结果的平均产量和变异系数分析,明确了‘坝燕4 号’和‘坝莜3 号’为饲料饲草专用品种,‘白燕2号’、‘坝莜9 号’和‘坝莜1 号’为加工专用型品种,早熟型品种‘坝莜6 号’和‘白燕2 号’可以做为一季作区救灾以及二季作区粮食和饲草生产应用。结果显示:(1)在较好的地力水平下,试验品种的籽实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坝燕4 号’>‘坝莜6 号’>‘坝莜1 号’>‘坝莜9 号’>‘白燕2 号’>‘坝莜3 号’;生物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坝燕4 号’>‘坝莜3 号’>‘坝莜1 号’>‘坝莜9 号’>‘坝莜6 号’>‘白燕2 号’;(2)在较好的地力水平和气象条件下,皮燕麦‘坝燕4 号’在2009 年获得6861.0 kg/hm2的最高籽实产量和14571.0 kg/hm2的最高生物产量,裸燕麦‘坝莜6 号’在2012 年获得了5494.5 kg/hm2的最高籽实产量,裸燕麦‘坝莜3 号’在2014 年获得了12507.0 kg/hm2的生物产量,‘坝燕4 号’、‘坝莜6 号’分别为皮、裸燕麦籽实高产潜力最高的品种;(3)试验品种均为抗逆性适应性较好品种,产量相对稳定,适应不同应用方向和地域。本试验取得了原种生产和品种评价双重收获。  相似文献   

8.
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饲草生产上禾豆牧草混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燕麦青甜1号与饲用豌豆青建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饲草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混播与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株高单播显著低于混播;随着饲用豌豆混播量的增加,燕麦密度呈下降趋势,饲用豌豆呈上升趋势,总密度混播(8∶2除外)均显著低于单播,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的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与燕麦单播间差异均不显著,饲用豌豆单播分枝数显著高于各混播处理;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时,其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57 935.90kg/hm2、16 345.52kg/hm2和1 897.71kg/hm2,较燕麦单播分别提高28.26%、17.25%和59.58%,较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48.80%、92.69%和14.03%。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及总密度425万株/hm2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和农牧交错地带饲草混播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产创建试验,探索适合兴安盟地区的燕麦高产创建技术规范。结果表明:在按照技术规程实施的情况下,皮燕麦中白燕7号籽粒产量最高,为4302.2kg/hm^2,并能获得鲜草36400.0kg/hm^2,干草18700.0kg/hm^2;坝燕6号综合表现最好,在6个品种中干重和千粒重均最高。在裸燕麦中,白燕2号经济性状最好,籽实产量达200.1kg/667m^2,并能获得鲜草29700.0kg/hm^2,干草14700.0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0个苜蓿品种第七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全年鲜草产量在2 072.10~3 160.16kg/hm2之间,保丰苜蓿最高,加拿大ST最低;干草产量在579.94~1 006.54kg/hm2之间,宁夏苜蓿最高,加拿大ST最低;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从当年的产草量、长势、株高、茎数、抗病性、再生能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表现优良的品种为宁夏苜蓿、保丰苜蓿、定西苜蓿、中苜1号和WL323HQ,加拿大ST生长速度慢,再生能力差,产草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阿旗草用燕麦生产调查及种植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鲁科尔沁旗有广阔的草场面积,是国内重要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气候资源适宜燕麦生长,近年来苜蓿和燕麦草人工草场发展迅速。本文为了更好服务阿旗草用燕麦生产,准确掌握阿旗燕麦种植水平及种植收益情况,通过对阿旗人工草地燕麦的生产调查及综合各地研究结果的方法对草用燕麦种植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1)燕麦可作为沙地保护作物种植。在严重沙化草地上利用燕麦留下的根茬可以防风固沙,燕麦根茬地种植紫花苜蓿,避免风沙侵蚀苜蓿种子,确保紫花苜蓿苗全、苗齐、苗壮;也可以使用燕麦作为保护作物与苜蓿混播,紫花苜蓿播种时间也因此可以提前两个月,可以当年收割一次燕麦草和苜蓿草,提高了总体收益。(2)燕麦用于草地苜蓿倒茬作物。人工草地多种植紫花苜蓿,当苜蓿草地进入高产期后,苜蓿草地产草量开始下降,需要及时应用燕麦进行倒茬轮作。(3)燕麦与苜蓿等牧草混播建立放牧型草地。燕麦与苜蓿混播是国内外成型的技术措施,与苜蓿混播或与苜蓿、无芒雀麦等牧草作物混播建立放牧型草地,当年可获得一定的牧草收益。(4)燕麦青、干草是畜牧业的优质饲草,籽实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燕麦可以在各类土壤类型地块种植,需要选用适宜的品种适应一季作区或二季作区种植,有针对性地生产符合饲用目标的鲜、青、干饲草饲料,种植效益可以与苜蓿持平。(5)草用燕麦种植效益可观。燕麦是生态友好型作物,青刈燕麦可在拔节至开花期刈割,可以刈割两次,第一次留茬5~8 cm左右,一般每公顷产鲜草22500~30000 kg,晒制干草或青贮时应在乳熟期到蜡熟期刈割,一般可每公顷产鲜草30000~45000 kg,晒制干草后公顷产9000~13500 kg左右,二季种植一般可每公顷收益15000~24000元,在不能种植苜蓿的一季作燕麦区种植燕麦仍可有每公顷7500~13500元的收益。目前种植燕麦的投入水平均低于玉米、箭舌豌豆、苜蓿等牧草作物,采收期也不近相同,所以简单的进行种植效益对比就低估了燕麦的种植效益,增加对燕麦生产的水肥投入,采用规范种植技术指导生产,二季作燕麦区采收二季燕麦与种植苜蓿相比省工省投入效益相当,燕麦的种植效益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2.
罗峰  高建明  裴忠有  孙守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03-22404,22422
[目的]研究施肥对甜高粱茎秆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克服甜高粱的连作障碍。[方法]以甜高粱品种甜杂2号为材料,研究施肥对重茬甜高粱茎秆锤度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长期连作使甜高粱茎秆饲用品质降低。甜高粱重茬种植时,施用重茬肥600ks/hm^2加450kg/hm^2N肥、450ks/hm^2P肥、150kg/hm^2K肥时,甜高梁茎秆的锤度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其饲用品质最佳;非重茬时,施用P肥450kg,/hm^2加重茬肥600kg/hm^2时,其品质最好。[结论]该研究为克服甜高粱连作障碍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促进水温土等资源匮乏的冀西北寒旱区作物生产对水分、养分的合理与均衡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在草甸栗钙土和砂质栗土农田,分别设计了包括5个主栽作物的全部组合的轮作与连作田区试验,年际间进行重复,研究区域主栽作物轮作倒茬的产量效果。【结果】在草甸栗钙土农田,与连作相比,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莜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8%—94%、28%—53%和16%—70%;蚕豆与连作相比,除甜菜茬减产外,其他茬口较连作增产4%—43%;马铃薯、蚕豆茬玉米较连作分别增产12%、5%,甜菜、莜麦茬玉米产量仅为连作的81%、93%。在砂质栗钙土农田,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的产量分别较连作提高了5%—36%、13%—36%;甜菜茬谷子表现减产,其他茬口的谷子较连作提高了5%—30%;谷子茬莜麦减产,其他茬口莜麦较连作提高了9%—15%;马铃薯、莜麦茬亚麻较连作增产5%、8%,谷子、甜菜茬亚麻产量为连作的94%、99%。【结论】草甸栗钙土田马铃薯→莜麦、马铃薯→甜菜呈现互利轮作,玉米茬马铃薯、莜麦茬甜菜、蚕豆茬甜菜、玉米茬甜菜和蚕豆茬马铃薯表现偏利轮作;砂质栗钙土田莜麦茬马铃薯、马铃薯茬甜菜2种方式表现偏利轮作,可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育适宜旱地条件下种植的抗旱耐瘠、大粒、丰产优质、多用途的莜麦(Avena sativa)品种,为搞好莜麦加工开发、实现产业化提供保障。[方法]采用四×六倍体种间杂交与核不育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莜麦新品种"远杂一号"(系谱号为H44),并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远杂一号"千粒重24.8 g(23.5~26.1 g),生育期104 d(101~111 d),属晚熟品种,株高为128.3 cm(126.4~131.7 cm),粗蛋白含量为16.74%,粗脂肪含量为7.51%;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2 969.80 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品冀张莜6号增产21.44%,秸草产量(干草)3 688.5 kg/hm2,比冀张莜6号增产25.80%。[结论]"远杂一号"适宜在中等肥力地块种植,也可作为饲草刈青用品种。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连作甜高粱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甜杂2号甜高粱为材料,研究施肥对连作甜高粱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对照;苗期各处理叶片数差异不显著,成熟期P肥和重茬肥加P肥处理的叶片数与对照差异显著;重茬肥加N肥和重茬肥加P肥处理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增产率分别达29.6%和28.9%;重茬肥加N、P、K肥处理的锤度和粗蛋白含量均达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施用重茬肥600 kg/hm加P肥450 kg/hm,对甜高粱生长及生物产量的提高作用最佳;施用重茬肥600 kg/hm分别加N、P、K肥450、450、150 kg/hm时,甜高粱的饲用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冬牧 - 70黑麦的播性有很大的可塑性。在山西省不同的纬度地带 ,既可秋播又可春播 ,秋播的适宜播期是 8月下旬至 10月中旬 ,从南至北都能够安全越冬 ;春播的适宜播期是 2月下旬至 4月上旬 ,都能够达到拔节、抽穗 ,完成其生育过程。冬牧 - 70黑麦生长的起始温度为 0~ 2℃ ,生长较快 ,可利用晚秋和早春低温条件 ,延伸生长季节。每公顷产子量在 4 50 0kg以上 ,每公顷鲜草产量达到 38t,草—草复种每公顷产草量可达 133t。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饲料油菜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播模式和不同采收次数下的生物产量及品质。【方法】以甘蓝型油菜饲油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种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模式下饲料油菜的生物产量构成及品质指标含量变化。【结果】新疆南部复播模式下,饲料油菜生长92 d时,株高为1.47 m,单株鲜重0.77 kg,鲜草的生物量为7 923 kg/667m2,粗蛋白含量高达20%,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21%和14.5%,饲用品质好;新疆北部种植区,复播种植饲料油菜89 d,株高为0.91 m,单株鲜重0.3 kg,鲜草产量为4 978 kg/667m2,粗蛋白含量为14.9%,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4.1%和12.5%,利于消化吸收,但部分营养品质指标低于其他种植模式。正播种植模式下饲料油菜的产量较低,第一茬鲜草产量为1 243 kg/667m2,粗脂肪含量高达3.6%,植株成熟度高,鲜草纤维化程度高,饲用品质差。第二茬鲜草粗蛋白含量为15.9%,灰分含量为21%,粗纤维含量为18.6%,鲜草产量最低,为311 kg/667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