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高新信息技术在林业工作中的广泛应用,“3s”技术也逐渐成为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主要对目前“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中的现状和应用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3S”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规划调查的主要技术包括: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和处理,建立解译标志,信息提取,现地调查,建立蓄积回归模型,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专题图制作,外业调查中PDA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三类调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资源三类调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森林资源管理开发的应用程序,体现了林业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以森林资源三类调查管理模式而建立的林业信息管理平台,是为我省三类资源调查作业设计而开发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3.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IS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可以节省经费5倍,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6倍,同时使林业经营管理更趋科学化。GIS在森林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涉及到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对森林资源的分析评价、森林的经营管理诸方面,因而改变了以往的林业调查作业方式,能快速编制各种林业专题图件;有利于“3S”技术的结合建立现代化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天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质量的航天遥感信息源能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分辨率高、质量好的影像资料,为快速掌握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现状、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监测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和林业经营管理活动、科学地进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快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关于实现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全程信息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全面实现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信息化 ,为建立数字林业奠定坚实基础 ,是广大林业调查工作者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森林资源调查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全程信息化的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根据“一步到位”的要求,1996年完成了景谷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业资源分类经营区划调查、县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初查、以县乡为单位的森林资源建档等四项任务。从而建立了该县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在分析了取得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采取的措施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航天遥感技术推动了森林资源调查技术的革命,目前已引起国内林业界的广泛关注。广西河池地区利用航天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项目通过对图像处理、地面调查、建标、区划判读和建立数学模型等5大技术环节的严格把关,在质量、精度与效率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和突破,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森林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科学论断,既强调了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森林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林业方面的应用,要求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变得更为精准,这对于摸清森林资源总量、监测森林资源状况、生态评价、碳排放和碳交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方法的不断拓展,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到森林资源监测中来,丰富了森林资源调查方法。为探讨各类调查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从近年来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入手,分析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法、角规测树法、“3S”技术以及无人机监测等我国目前常见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及其应用,并对监测方法的效果和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方法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标准化技术实现和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各省森林资源数据库在技术选型、编码体系上不一致而导致的共享交流问题,提出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标准化技术路线。利用开发的标准化工具实现了12个试点示范单位的森林资源数据标准化整合改造,为国家和省之间森林资源数据上下贯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各省建立新一轮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库提供示范经验和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县级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在ARC GIS软件支撑下,建立了龙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建立的数据处理过程,技术路线设计,系统结构,数据逻辑结构以及系统功能结构。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龙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认为GIS可以作为林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基于1999年和2004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数据以及ArcGIS Engine开发平台,研建了具有林业行业特色的森林资源动态分析系统软件。系统除具有一般通用的操作和查询统计功能外,还实现了森林资源统计分析、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森林生态效益计算分析等功能,系统操作简便、高效,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实用的手段和工具,为今后研建森林资源综合分析评价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森林资源二类空间数据数字化的过程探讨其误差的来源,提出森林资源二类空间数据生产中质量控制和误差校正的方法.通过自动选取控制点和对控制点按图幅构造不规则三角网建立图面坐标与实际坐标的对应关系,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空间数据校正,提高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空间数据的精度和校正效率.依据此方法对福建森林资源空间数据校正,消除了空间数据的整体误差.  相似文献   

13.
以汤旺河林业局1988年和2008年两期林相图、地形图和森林经理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构建两期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运用叠加分析法对6种地类、7种林型和2种起源的森林资源的空间消长情况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988--'2008年,有林地作为该地区的优势景观要素,面积增加了9.38%;红松林...  相似文献   

14.
西藏自治区森林碳密度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及样木数据,结合相对树高曲线,构建生物量-蓄积量模型,解决了模型与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衔接问题,可应用于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目测与遥感样地生物量估算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生物量估算等。根据计算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各样地生物量密度,结合树种面积数据及含碳率,估算全区森林碳密度,并初步探讨了森林碳库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陈艳  雷振宇  张旭 《林业科学》2006,42(Z1):127-132
针对目前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将多维数据模型的理论和技术引入森林资源管理中,建立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的包括空间、属性21个维度的多维森林资源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多维数据模型在林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实现了如下功能:1)对资源数据的多级聚合、上卷/下钻、嵌套、旋转等操作;2)空间与属性数据的结合,通过维度的层次结构,建立面向国家、省、县等不同数据粒度的林业专题图;3)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组合进行数据分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林地落界是为了掌握林地的现有状况,为林地的保护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很大幅度地提高了室内林地落界的精度。该文是以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底图,在目视解译的方法上,结合二类调查基础数据,通过建立高清影像的判读解译标志,提取六合区林地,得到南京市六合区林地分布图,与基于中分辨率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取的林地分布图比较,并选取六合区龙袍镇为对象,分析比较了本次林地落界数据和二类调查数据的林地变化率和林地小班的差值变化。结果表明:0.5 m分辨率的影像能够达到将林地落实到田间地块的目的;六合区龙袍镇林地落界由林地到非林地变化率是15%,林地小班差值D的均值为0.24,说明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作为目视解译的底图,在林地地类识别和落界精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甘肃省林地落界数据库,反映全省林地资源现状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文中介绍了以甘肃省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结合数据统计软件,建立林地落界数据库的方法及其改进、数据库应用前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峰林场为研究区,采用CAF-LiCHy系统获取的20cm空间分辨率的CCD影像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区划与树种判读技术研究。对研究区常见树种建立高分辨率航片树种解译标志,结合上一期二类调查的小班区划结果,使用目视解译的方法重新区划了小班边界,并根据解译标志完成了小班优势树种判读,使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精度验证表明,目视解译总体精度为92.11%,Kappa系数为0.90。结果表明,高分辨率航片在小班区划和优势树种判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乔木作为构成森林植被的主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和乔木树种分布格局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可持续经营、营造林工程树种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植被样方专项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树种分布格局指数和林分结构特征指数,并采用高斯分布拟合结构特征指标概率分布,旨在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主要乔木树种分布呈聚集分布;乔木林混交度指数Mci离散程度大于树种空间结构TSS指数;TSS指数分布呈左偏截尾正态分布,Mci指数分布呈倒"J"型分布,指数的波动和持续稳定可能与人工营造林和天然林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天水市近30年林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技术,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与小陇山-西秦岭山地交接过渡区域近30年来森林(林地)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变化趋势及变化影响因素。[方法]以1988—2015年5期夏季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辅助数据和外业实地样本点,以光谱特征和指数特征为特征变量,分别利用随机森林(RF)和参数优化支持向量机(POSVM)分类器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基于分类后比较法进行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结果]分类结果表明,两种分类器的分类效果均较好,且随机森林分类器在分类精度、效率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参数优化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变化监测结果表明,近30年来森林资源总体变化趋势为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1990—1996年,林地面积减少0.74%;1996—2002年,林地面积减少2.74%;2002—2008年,林地面积增加1.06%;2008—2015年,林地面积增加8.89%。[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基于非参数分类器分类后比较法的变化监测技术是复杂地形地貌过渡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分类结果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得出研究区森林资源变化的总体趋势:以2002年(2002年影像)为界,林地总体趋势为先减少后增加,2002年后林地面积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