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针菇在不良的条件下或管理不当时,均会导致子实体发育失常,产生畸形菇。常见的有下列四种:(一)针尖菇主要症状:菌盖与柄的比例失调,有的甚至停滞在原基阶段的幼小形态,整丛菇外观呈胡须状,单个菇顶部细尖、中下部稍粗似针尖,故名针尖菇。发生原因是生长环境完全黑暗和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生产上通常以后者引发的较多。针尖菇发生初期,一般是只长菌柄不长菌盖,到了中后期会因缺光、缺氧  相似文献   

2.
贺家康  贺令 《食用菌》1993,15(3):30-31
金针菇有许多名称,根据子实体的菌盖形似铜钱大小、菌柄上有绒毛,故名毛柄金钱菇;因它常发生于构树的枯枝上,故又名构菌;它耐低温多在寒冷的冬季出菇,所以也称“冬菇”;因菌柄形状及色泽极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商品名)。经过人工栽培选育菌柄、菌盖均为白色,故名白金针菇,实为银针菇。银针菇在香港、日本、深圳等地市场供不应求。银针菇与其它菌类  相似文献   

3.
对收集的37个黄金针菇菌株进行拮抗、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黄色金针菇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37个菌株可以分为18个类群,最大群包含12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其子实体颜色可以分为三类:(1)菌盖金黄色,菌柄中上部浅黄色、菌柄根部褐色;(2)菌盖浅黄色,菌柄白色,菌柄根部浅黄色或浅褐色;(3)菌盖深褐色,菌柄浅褐色。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如何加快金针菇的转潮作介绍。1)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1.0~1.5cm、菌柄长14~15cm时可采收。采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原有菇原基。2)适当通风降湿。在出菇阶段,为了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一般在菌袋上覆盖一层地膜,以保证生长所需的湿度,创造一个CO2较高浓度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CO2浓度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透气,使其尽快形成原基…  相似文献   

5.
牟水元 《蔬菜》2004,(6):38-39
金针菇转潮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形成的全过程。转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金针菇的总产量,下面就如何加快金针菇转潮作一介绍:1.及时清理料面子实体菌盖直径1~1.5 cm,菌柄长14~15 cm时可采收。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残留的菇脚及小菇,剔除个别料面板结的老菌丝,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保护原有菇原基。2.适当通风降温在出菇阶段,为了收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金针菇,一般在菌袋上覆盖1层地膜,以保证生长所需的湿度,创造一个CO2浓度较高的微环境。但高湿度、高CO2浓度不利于重新催蕾,可在早晚揭膜通风透3月下旬,当番茄幼苗长到2…  相似文献   

6.
4种农林废弃物代替木屑工厂化栽培白玉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农林废弃物(谷壳、互叶白千层树渣、金针菇菌糠、白玉菇菌糠)按不同的比例替代木屑栽培白玉菇,通过对白玉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子实体特性和生物学效率等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可替代木屑的白玉菇栽培原料。结果显示,在含有互叶白千层树渣的培养料中,白玉菇的菌丝体生长速度较快,白玉菇子实体朵形较好,菌盖直径、菌柄长度、单株平均鲜重和生物学效率均优于其他3种农林废弃物。当以互叶白千层树渣全部代替木屑时,白玉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最快,29 d长满培养瓶,子实体菌柄长度、菌盖直径及单株平均鲜重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5 cm、2.78 cm和167.2 g。本研究结果表明互叶白千层树渣为木屑的最佳替代物,且当全部代替木屑时,白玉菇产量最高;谷壳和白玉菇菌糠次之,金针菇菌糠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正病毒病为平菇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平菇菌丝感染病毒后没有明显症状,只是生长速度变缓,菌落边缘不整齐。到了出菇期,感染病毒的子实体菌柄肿胀呈近球形或烧瓶形,不形成菌盖或菌盖很小;有的菌柄变扁或弯曲,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瘤状突起,菌盖变小畸形,有深缺刻和呈波浪形;有的菌盖及菌柄上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条纹或条斑。预防平菇病毒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  相似文献   

8.
杨慧 《吉林蔬菜》2008,(1):52-52
蘑菇褐斑病又称干腐病或千泡病, l发病症状菇蕾发病。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彤成菌柄和菌盖.变为黄白色质地干缩的小菌块.后期菇体不腐烂,无褐色汁液渗出,也不散发恶臭味。生长中后期的子实体发病,菌盖上出现稍凹陷褐色斑,形状、大小不一,病斑中间灰白,边缘较深,湿度大时,斑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即病菌梗及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在绝对黑暗条件下可以形成正常子实体;环境中较高浓度CO_2(0.095-0.152%)含量是抑制菌盖开伞,促使菌柄伸长的最重要因素;弱光可以诱导处于较高浓度CO_2环境条件下的金针菇整齐地朝着光的方向快速伸长,光移位可将菇扭曲。这是笔者在一九八二年研究了金针菇与光和空气的关系之后得出的新结论。这一理论是金针菇床式出菇商品生产高产优质的基础。八四年以前国内出版的所有关于金针菇栽培技术的专著都把金针菇商品生产条件归结为黑暗培养的“软化法”。认为:“在黑暗的地方,菌盖和菌柄的绒毛色素不形成而  相似文献   

10.
青头菌液氮速冻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菌(Russula Virescens L)又名绿菇、变绿红菇、青面梨菇、绿豆菇等,属担子菌纲,红菇科。单生或群生,菌盖质地坚实,呈青绿色或微绿色,表面有青褐色的鳞片。菌盖直径3~12cm,初呈球状,长至后来呈扁半球形,老熟时中央稍下凹,表面往往龟裂,形成卷毛或小碎片;菌褶密集,呈白色;菌柄呈圆柱形,长2~9.5cm,粗0.8~3.5cm,实心坚固;菌褶和菌柄贴生,菌肉色白质嫩,香气怡人。  相似文献   

11.
朱化全 《食用菌》2001,23(5):31
金针菇覆盖报纸催蕾虽然透气良好,但保湿困难,每天必须多次喷雾水,大面积栽培操作非常烦琐。地膜虽然解决了保湿问题,但透气性差,稍不注意,袋口就会长满一层浓白菌膜影响出菇。并且地膜有滴入水现象,易造成烂蕾。利用遮阳网催蕾,培养出来的金针菇色泽、质量均好。 具体做法:按常规搔菌后,地面洒水保湿,直接覆盖遮阳网催蕾。几天后,菇蕾就会全面发生。当金针菇长至4~5cm 高时,提高袋口,先覆盖一层地膜,再盖遮阳网驯化级内菇。这一阶段,地面不再洒水,压紧地膜,使代谢不断产生二氧化碳不外泄,抑制菌盖,刺激菌柄伸长。…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栽培白色金针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怡 《上海蔬菜》2008,(5):114-115
金针菇又名冬菇、朴菇、构菌、青杠菌、毛柄金钱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伞菌目Ⅵ蘑科金钱菌属。金针菇菌盖滑嫩,菌柄细长脆嫩,形美味鲜,是著名的食药两用菌和观赏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吉林蔬菜》2019,(2):47-47
1催蕾1.1 "再生法"出菇将发满菌的金针菇栽培袋移至培养架的顶层或搬入栽培室进行搔菌,可直接诱导原基分化。催蕾阶段,菇房温度最好能控制在13~14℃,给予弱光照和通风。当鱼籽般菇蕾布满料面时,将棉塞、套环拔除,打开袋口,把塑料袋口向外折起卷至离料面2~3厘米处,袋口不能盖湿布或报纸,开袋后加强通风,使菇逐渐失水枯萎变深黄色或浅褐色,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  相似文献   

14.
灰树花新品种"梯灰1号"是由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栗树林下采集的野生菌株经过系统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梯灰1号"子实体大朵、叠生、菇形较紧凑、菌柄短、扁平,多分枝,末端生匙状至扇形菌盖;菌盖表面黄褐色至深褐色,菌肉白色;菌孔近圆形至长椭圆形,菌盖边缘菌孔细小近圆形,近菌柄处菌孔粗大、呈长椭圆形,孔面白色。中熟、丰产、商品性好,适合在山东省春秋季林下覆土栽培。  相似文献   

15.
辽白金针菇2号菌株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金针菇1号菌株和韩白金针菇菌株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金针菇杂交2号新菌株。金针菇2号菌株子实体纯白色,菇蕾数多,菌柄粗细均匀,菌盖圆正且小,产量非常高,平均生物学效率达到150.2%。  相似文献   

16.
茶新菇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新菇又名柳环菌,是近年从野生菇驯育成栽培品种的新秀,食味鲜美,口感脆嫩,香味浓郁,质地细嫩,是一种可取代金针菇、平菇的新型食用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长12—13cm,直径0.3—1cm,菌柄上有褐色绒毛,菌环白色,菌盖直径5—15cm,表面光滑,半球形,老熟后平展,最后边缘开裂上卷,盖面褐色,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白色,老熟后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2.生活条件:(1)营养源:菌丝分解纤维素能力强于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在培养  相似文献   

17.
平菇     
正【别名】侧耳、耳菇、北风菌、蚝菌。【来源】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平菇属)植物侧耳Pleurotu sostreatus(Jacq-exFr.)Quel.的子实质体。【产地】我国各地区均有栽培。【形态特征】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菌丝体是白色、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子实体丛生或叠生,分为菌盖和菌柄2个部分。菌盖呈贝壳形或舌状,褶长,延生。菌柄生于菌盖一侧(偏生或侧生),白色,中实,柄着生处下凹。孢子圆柱形,无色,光滑。  相似文献   

18.
李育岳  汪麟 《食用菌》1991,13(1):18-19
为适应国际市场对白色金针菇商品的需求,近年来我们从国内外引进的十个金针菇菌株中,获得一株产量高、商品性能好的白色菌株FV088,现将其特性报道如下:一、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菇蕾在200朵以上,生长整齐.菌盖乳白色,早期呈球形,不易开伞,半开伞时呈半球形,直径0.5~1.5cm,菌肉厚3~4mm;菌褶白色,离生;菌柄乳白色,纤维质,脆硬,圆柱状,中空,粗细均匀,长15~20cm,直径2~4mm,稍有光泽,菌柄大部分无绒毛,仅在近基部处有白色细密绒毛.  相似文献   

19.
大杯覃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火火 《食用菌》2002,24(4):13
大杯覃又名猪肚菇、大杯伞 ,子实体出土时成棒状 ,后逐步分化成菌盖和菌柄 ,所以又叫笋菇。属大型肉质伞菌 ,菌柄中生 ,菌柄表皮厚且韧 ,中间肉质 ,菌盖平展成伞状 ,有菌褶。该菇一般 5~ 10月发生于林中及草地上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具有木腐生和土生的特点。我市新罗区食用菌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从8个金针菇栽培菌株中获得13种不同的黄色单核体菌株和3种白色单核体菌株;单核体出菇实验结果表明,5种黄色单核体和2种白色单核体可以形成单核子实体,其中,黄色单核子实体间在菌柄、菌盖颜色方面差异较大,而且部分单核子实体本身的菌盖和菌柄的颜色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控制子实体黄颜色的因子存在复等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