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孢蘑菇保鲜加工护色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产品以白为佳,护色问题是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加工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护色剂护色是防止双孢蘑菇褐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双孢蘑菇褐变机理开始,重点对双孢蘑菇保鲜护色剂和加工护色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分析,并对护色剂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安全高效的双孢蘑菇护色剂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藕带为试材,研究了维生素C、植酸、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4种护色剂对藕带的护色效果及藕带品质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烫漂灭酶、浸泡和真空渗透工艺对壳聚糖涂膜藕带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藕带的最佳护色工艺为真空渗透护色保鲜液,保鲜液的成分为:0.2%维生素C+0.6%植酸+0.2%柠檬酸+1%氯化钙,该工艺既能达到优良的护色效果,同时可以保持藕带的脆度和硬度;保鲜液处理后,涂膜2%壳聚糖溶液,保鲜膜包裹,利于藕带的持久护色.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苣荬菜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及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多元回归数学模型,研究护色液pH、漂烫时间、植酸钠浓度对野生苣荬菜叶绿素保留率的影响,以期优化苣荬菜漂烫过程中的护绿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护色液pH、漂烫时间、植酸钠浓度对苣荬菜叶绿素保留率的影响均极显著,最佳护绿工艺条件为护色液pH 8、漂烫时间60 s、植酸钠浓度0.10 g·L~(-1),苣荬菜叶绿素含量实测值82.96%,与理论预测值83.75%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软包装罐头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孢蘑菇软包装罐头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不舍亚硫酸盐的护色荆配方及汤汁配方,并时制成的双孢蘑菇软包装罐头进行了感官评定和微生物指标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含亚硫酸盐的护色荆处理蘑菇,并用汤汁填充罐头能有效抑制双孢蘑菇的褐变,使菇体色泽浅黄,汤汁鲜味突出,较好地保持了双孢蘑菇的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5.
对双孢蘑菇软包装罐头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不合亚硫酸盐的护色剂配方及汤汁配方,并对制成的双孢蘑菇软包装罐头进行了感官评定和微生物指标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含亚硫酸盐的护色剂处理蘑菇,并用汤汁填充罐头能有效抑制双孢蘑菇的褐变,使菇体色泽浅黄,汤汁鲜味突出,较好地保持了双孢蘑菇的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6.
菱角软罐头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菱角为主要原料,通过漂烫与护色试验,确定菱角软罐头制作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显示,用2%氢氧化钠和0.2%六偏磷酸钠浸泡去皮,沸水烫漂30 s,护色液组合为柠檬酸0.05g/kg,丁基羟基茴香醚0.2 g/k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5 g/kg,D-异抗坏血酸钠0.05g/kg,护色2h,经100℃、30 min杀菌而制得的菱角软罐头口感好、风味独特、色泽明亮,并具有一定营养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切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双孢蘑菇真空冷冻干燥的工艺参数,确定了切片厚度、预冻温度、护色剂浓度对真空冷冻后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强度:切片厚度>亚硫酸钠浓度>预冻温度,并得出真空冷冻干燥双孢蘑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切片厚度2 mm、预冻温度-30 ℃、护色剂为0.45% 亚硫酸钠。  相似文献   

8.
美国宾州大学食品科学系对微波烫漂对罐藏蘑菇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D.R.Baldwin,1986)。现介绍和讨论如下。材料与方法原料在全部研究中,均采用由Chester县提供的栽培双孢蘑菇的一个奶油种。菇在采收后贮于4℃下48小时。菇选用大小一致、菇盖直径为1.9~3.8cm的。贮藏样品称重,在加工前直接用冷水淋洗。加工条件菇既用常规法烫漂,也用微波法烫煮,各重复20次,分三组。加工工艺为:真空浸泡→烫漂(常规法和微波  相似文献   

9.
对怪味杏鲍菇脯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开发一种新产品,以提高杏鲍菇的综合利用价值。试验以鲜杏鲍菇为原料,通过L9(33)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杏鲍菇的最佳护色条件和调味液配方。最终得出最佳护色条件为在抗坏血酸0.1%、柠檬酸0.3%、氯化钠1.0%的混合液烫漂40 min;最佳的调味液配方是沸水中加白砂糖40.0%、食盐1.0%、鲜生姜4.0%、胡椒粉0.4%以及用柠檬酸调节p H至3.5,菇∶水为1∶2。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是陕西宝鸡地区重点发展的食用菌品种,生产上多以当地的麦草为主要原料。近年来,我们因地制宜,逐步试验推广以玉米秆和牛粪为主料的高效生产模式,对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1生产原料由麦草改为玉米秆过去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原料是麦草和畜禽  相似文献   

11.
以传统稻草配方为对照,对非传统双孢蘑菇栽培原料玉米秸、玉米芯及其不同颗粒度处理的培养料,在隧道一次、二次发酵过程中理化性状的动态变化及与双孢蘑菇产量关系的试验结果显示,玉米秸和玉米芯不同颗粒度处理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3 cm玉米秸和15~20 cm玉米芯处理表现较优,与常规稻草培养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和产量相近;而不同双孢蘑菇品种的产量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双孢蘑菇为原料,用热水浸提双孢蘑菇多糖并研究其在抗衰老方面的功效;首先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双孢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进一步将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到的多糖进行浓缩、醇沉,冻干得到双孢蘑菇多糖干品,最后,测定双孢蘑菇多糖的抗氧化功效,包括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热水浸提双孢蘑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50,温度为79.79℃,提取时间为2.6h,提取率可达到2.25%。得到的双孢蘑菇多糖干品为棕色粉末,易溶于温水,平均分子量为1.697×10^6(±1.992%)Da,并且双孢蘑菇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当多糖浓度为2mg/mL时清除率达70%。  相似文献   

13.
以牛奶和双孢蘑菇菇柄为原料,研制双孢蘑菇菇柄酸奶。对双孢蘑菇菇柄浆液添加量、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稳定剂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酸奶最优工艺参数为双孢蘑菇菇柄浆液添加量13%,蔗糖添加量8%,接种量4%,发酵时间5 h;增稠稳定剂最佳复配为0.10%果胶和0.20%耐酸羧甲基纤维素钠。  相似文献   

14.
蚕茧保鲜剂在双孢蘑菇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加珍珠岩的蚕茧作为固体保鲜吸附剂,分别在常温、低温、低温MA气调3种情况下进行处理。试验效应以双孢蘑菇的组织细胞膜渗透率、褐变度、感官品质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是世界上栽培较广、产量较高的一种食用菌。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因此享有“植物肉’的美称。我国目前栽培双孢蘑菇仍以稻草、麦秸等原料为主料,限制了双孢蘑菇在玉米产区的发展。而作为玉米种植的副产品玉米秸大部分被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自1997年,我们用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经4年的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北方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其生物转化率在33%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双孢蘑菇菌丝在8~27℃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0~22℃;子实体在8~…  相似文献   

16.
豇豆经过清洗、漂烫护色、烘干成为干豇豆,以盐、糖混合液漂烫、快速烘干方式风味口感好、颜色佳、复水性强。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甘蔗渣、桉树皮等广西本地产原料栽培食用菌,开展了甘蔗渣、桉树皮、凉粉草渣、杏鲍菇菌渣为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渣、桉树皮、凉粉草渣、杏鲍菇菌渣4种原料均可作为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培养料。综合产量和投入产出比,利用凉粉草渣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分析比较了稻草、玉米芯和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经济性状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稻草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个较大,容重较小,菇体紧实度稍差;杏鲍菇菌渣及玉米芯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相对个小,容重较大,菇体紧实。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粗蛋白、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稻草次之,玉米芯最低,但是,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9.
曹效海  马梅 《食用菌》2012,(2):55-56,67
采用L9(34)正交设计,确定双孢蘑菇低糖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双孢蘑菇液99.1%,蛋白糖0.9%,柠檬酸0.3%,影响双孢蘑菇低糖饮料口味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柠檬酸>双孢蘑菇液>蛋白糖。  相似文献   

20.
试验材料为双孢蘑菇.以加入珍珠岩的蚕茧作为固体保鲜吸附剂,分别在常温、低温、低温MA气调3种情况下进行处理.试验效应以蘑菇的组织细胞膜渗透率、褐变度、感官品质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