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六盘水地区的烟草赤星病,采用6种不同药剂在田间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5%王铜·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4种药剂均对烟草赤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避免农残超标及抗药性风险,防治烟草赤星病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与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苹果花露红期和落花60%~70%时喷施4种生物药剂防治苹果霉心病的效果。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种生物药剂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10%、85.54%、76.30%和70.41%,花朵坐果率分别为93.67%、96.33%、84.67%和85.67%;化学药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为91.10%,但花朵坐果率仅为63.33%。综合比较,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较好,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10%多抗霉素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合理施用剂量。[方法]于2011年6~7月对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 mg/kg处理对苹果叶片和果实无药害等不良影响;推荐施用剂量(有效成分)在66.7~100.0 mg/kg时,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控制效果为76.36%~78.34%。[结论]为果农有效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为害的有效药剂。[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300、375和450 g/hm2)的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50 g/hm2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处理区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5.8%,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处理区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结论]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施用剂量以商品量450 g/hm2为宜,第1次施药应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左右时进行,间隔7 d进行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5,(12):114-117
为了给生产上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参考,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和药效。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和一定的防效,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最强,田间药效最好,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三七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害 1.1黑斑病 多发于6-7月高温多湿季节,使植株扭断死亡.防治方法是调节阴棚透光度在20%以下,用1.5%多抗霉素15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7.
针对款冬褐斑病,采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香芹酚水剂、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25%嘧菌酯乳油、80%乙蒜素乳油、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7种杀菌剂在首阳镇(川水地)、永吉乡(梯田地)两个不同类型款冬种植地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香芹酚水剂和25%丙环唑乳油在两个不同类型试验地防效均表现良好,其次为25%嘧菌酯乳油和80%乙蒜素乳油,3次药后防效均在73%以上。其次为25%嘧菌酯乳油和80%乙蒜素乳油,3次药后防效达70%以上;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在永吉乡试验地的防效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急剧上升,3次药后防效达75.78%,在首阳试验点3次药后防效虽不及25%丙环唑乳油、25%嘧菌酯乳油和80%乙蒜素乳油,但也达到71.25%,说明其在梯田地有更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2%杜邦克露70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 750 g/hm2、85%乙磷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5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实践中,黄瓜霜霉病发病较严重时,用以上5种药剂加以防治;在黄瓜霜霉病扩散蔓延情况下,为更有效地防治病害,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可作为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三种生物制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田间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三种生物制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生物制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理想,其中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和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 000倍对番茄灰霉病的病叶和病果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防效高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可替代化学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为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六种农药防治烟草赤星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防治烟草赤星病,用6种药剂进行了大田喷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3%好力克悬浮剂2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赤灰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5%施保克乳剂1000倍液的相对防效依次为:84.12%、81.99%、80.46%、75.72%、73.57%、64.93%,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黄瓜苗盆栽方法,进行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为田间防治黄瓜霜霉病选择药剂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EC50值分别为5.943 9、6.237 9、9.382 8、12.736 4、13.108 8、16.413 7 mg/L。黄瓜霜霉病菌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最强,其次为25%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霍邱县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用10%苯甲·多抗可湿性粉剂、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10%苯甲·多抗可湿性粉剂、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79%、78.14%、74.86%、81.42%,其中单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低于3个复配剂的防效,且有效成分用量远高于复配剂有效成分用量。  相似文献   

13.
白粉病是三门峡紫叶黄栌的主要病害,该病发生危害轻重主要取决于环境的空气湿度,药剂防治表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做好整枝修剪,优化树体枝条分布,确保林间、树体通风透光,可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香料烟赤星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香料烟不同打顶时期、不同施氮量对赤星病发生的影响,并进行了施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打顶对香料烟赤星病有一定影响,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赤星病有减轻的趋势;烟叶成熟过程中,不同时间赤星病发病情况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中高氮和低氮处理间差异显著;药剂防治试验表明,45%菌核王铜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分别为52.70%,61.08%和61.83%,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对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用于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为减轻烟草赤星病菌的抗药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灰核宁可湿性粉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水乳剂7种化学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同一化学药剂的不同浓度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不同,第2次施药后10 d调查,代森锰锌以6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为60.7%,菌核净、灰核宁和多抗霉素均以5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分别为69.8%、66.9%和64.1%,甲基托布津和扑海因均以8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分别为65.8%和63.6%,咪鲜胺以4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为61.9%。不同药剂在其最佳处理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以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第1、2次施药后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8%和69.8%,其次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第1、2次施药后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1%和65.8%,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结论]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明显,可用于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新型、环保、低残留的药剂进行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了6种农药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900 g·hm-2)对烟草赤星病防效最好,其防效为66.2%;其次为10亿孢子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 500 g·hm-2)、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900 mL·hm-2)、30%氟醚·吡唑嘧菌酯水剂 (450 mL·hm-2)、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每667 m2 1 500 mL)、38%唑醚·啶酰胺水分散剂(450 g·hm-2),对烟草赤星病也有一定的防效,其防治效果分别为50.9%、49.5%、48.8%、48.1%、45.0%。考虑到降低农残及绿色防控的要求,建议在生产上使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亿孢子枯草芽孢杆菌粉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及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来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7.
八角金盘灰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八角金盘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便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治,以从云南、重庆和贵州等地收集的灰斑病标样为研究材料,通过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分析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防治药剂室内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八角金盘灰斑病的病原菌为中央叶点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0%多抗霉素粉剂等3种杀菌剂对该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1.9298、2.1805和6.0194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该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其EC50分别为103.2997和161.1234 mg/L。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区人工种植华重楼每年5-7月常发生叶斑病害,严重危害华重楼的质量和产量.该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华重楼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11种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确定病原菌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 11种药剂对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药剂之间抑菌效果有差异.其中,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80%乙蒜素乳油、 68%宁南霉素水剂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最好,EC_(50)值分别为11.921 mg/L,13.511 mg/L,25.772 mg/L; 2%春雷霉素水剂、 5%氨基寡糖素水剂、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值分别为11.921 mg/L,13.511 mg/L,25.772 mg/L;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 30%己唑醇悬浮剂、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0.5%几丁聚糖水剂4种药剂的抑菌效果一般,EC_(50)值分别为48.08 mg/L,54.169 mg/L,65.939 mg/L,76.521 mg/L; 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_(50)值为131.737 mg/L.根据室内毒力测定表明,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80%乙蒜素乳油、 68%宁南霉素水剂3种药剂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选择27%溴菌腈·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水剂等几种杀菌剂进行了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第3次药后7天,亩用27%溴菌腈·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用量100、90和80 g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77.78%、74.38%和66.16%;亩用2%春雷霉素水剂140 g处理的防治效果为72.55%;亩用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100 g的防治效果为67.92%。结果表明,亩用27%溴菌腈·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90、100 g和2%春雷霉素水剂140 g较之其他药剂处理,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5种生物农药对大葱紫斑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开展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90 g/667m~2对大葱紫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78.63%,其次为0.3%四霉素水剂60 ml/667m2防治效果75.4%,两者防治效果略低于化学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30 g/667m~2,但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两种生物农药在生产上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