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试验探明水稻干物质积累与镉(Cd)吸收之间的关联,科学指导水稻安全生产。结果表明:水稻茎、叶干重积累曲线呈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增长模型,齐穗期茎干重最高,达6 945.19 kg/hm2;孕穗期叶干重最高,达5 731.43 kg/hm2;地上部总干重积累曲线则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苗期至分蘖盛期是水稻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段,分蘖盛期至齐穗期则是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水稻茎、叶Cd含量皆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茎、叶在孕穗期之后进入Cd高积累阶段。齐穗期开始,水稻茎、叶Cd含量显著上升,齐穗期的茎Cd含量比孕穗期茎Cd含量增长了194.55%(P0.05),叶Cd含量增长了45.28%(P0.05)。水稻植株Cd含量与干物质积累不完全同步,干物质积累主要在分蘖期至孕穗期,而茎、叶中Cd含量的快速增长时期在齐穗期之后,明显晚于干物质的积累;水稻茎、叶Cd积累总量皆随生育期的后移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孕穗期至乳熟期是水稻Cd积累的最主要阶段。从表观转运与分配上看,减少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水稻对土壤Cd吸收、阻控孕穗期至齐穗期植株Cd转运是降低稻米Cd含量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糜子拔节后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规律。【方法】以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于拔节后测定糜子各器官干物质含量,研究糜子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糜子从拔节到成熟过程中,在拔节后34~48 d(籽粒灌浆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量达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符合"慢-快-慢"的增长规律。干物质积累过程表明,叶、茎、鞘、根系等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与株高、穗长等生物学性状互为显著正相关。【结论】糜子籽粒产量的形成过程是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干物质量越多,其产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明确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对不同生育期棉株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结果]各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都呈"S"型曲线,用Logistic生长函数进行拟合,模型拟合较好;棉花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间在初花期至盛铃期,棉株干物质积累总量与皮棉产量之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各处理间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各个处理间单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蕾期、花铃期前轻后重,盛铃期前重后轻的施肥策略能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其产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6.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青花5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花生覆膜"W"栽培法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覆膜"W"栽培法可显著提高植株茎、叶、果针和荚果干物质积累,提高生物产量;促进有效结实和荚果发育,增加单株结果数和果重;增加干物质向荚果分配的比例,提高经济系数和荚果产量。研究认为,花生覆膜"W"栽培法是一项高产、高效、实用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攸县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研究了干物质积累动态、分配规律、各生育期生长曲线特征参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随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并在始粒期(R_5)达到最大值,而干物质积累总量不断增加,干物质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在盛花期(R_2)至始粒期(R_5)期间,且干物质积累最大生长速率的出现时间(T_m)及各阶段的速率大小(V)对大豆产量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室内分析测试植株干物质量及养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小豆植株干物质量的积累及N、P、K元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小豆的生育进程,小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逐渐增加,而各器官中N、P、K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干物质的阶段净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始花期达最大值2777.75kg/hm2,各生育时期小豆干物质积累速率、养分吸收强度及净阶段净积累量呈"双峰曲线"变化,第一个高峰为苗期至始花期,第二个高峰为鼓粒至成熟期;N、P、K养分在各器官上的分配比例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生育前期养分分配以叶片为中心,生育后期以荚中心,荚的养分含量始终高于其它器官;生产100kg小豆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2.71kg、磷3.16kg、钾5.65kg,摄取比例为4.02∶1∶1.79。  相似文献   

9.
夜间低温后恢复期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经过夜间不同亚低温处理后,苗期净光合速率和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苗期夜间不同亚低温(25/12℃,25/9℃,25/6℃)处理降低了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导致生物积累量减少,温度越低,对植株的影响越大。Pn在恢复期的第1天就迅速恢复到对照水平,第3天显著高于对照的Pn;亚低温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但严重影响植株的干物质质量分配:降低了根、茎的干物质积累,增加了叶的干物质积累,并在恢复期保持了这种分配关系;9℃和6℃处理与对照相比较,总干物质降低,恢复期总干物质积累差异呈加大的趋势;亚低温处理对株高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对茎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苦荞西农992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对荞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植株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的关系呈“S”型生长曲线;从干物质积累量和土壤含水量表现上可以看出,起垄覆膜的种植方式有明显的集流节水保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当归苗生长发育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归出苗后,根干物质和全株干物质随有效积温增加而增长的过程符合Logistic模型曲线,对应的有效积温值范围分别是:1625.8~3012.0℃,668.9~1467.0℃,快速生长期内平均生长率分别是0.1873g.(d.℃.株)-1和0.0190g.(d.℃.株)-1.茎叶干物质随有效积温变化的过程符合Cubic方程曲线,生育期内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值出现在K=1615℃左右.  相似文献   

12.
稻米粒重形成规律与结实期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品种,多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粒重形成的动态过程可用二次曲线模型来表征,且齐穗后20d内是粒重形成及其温度影响的主要时段;温度对粒重有效积累天数及速率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在补偿作用达到平衡时粒重达最大值,此时温度为粒重积累的适宜温度;结实期高(低)温一般要经历9~12d的连续作用才能看出其效果,并在以后时间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设玉米整株秸秆覆盖免耕(T)和传统大田生产(CK)2个处理,比较研究了土壤水热状况、出苗期、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整个生育期T处理比CK高2.31%~8.16%,差异显著;土壤温度,出苗期T处理比CK低1.1~1.8℃,差异显著,4叶期后无明显差异;T处理出苗期延长,出苗率较CK高5.7%;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大喇叭口期之前,T处理低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明显大于CK;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生育前期T处理与CK值相近,生育后期T处理高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的单株叶面积高于CK13.2%;2009年T处理和CK的产量为10660.5kg·hm-2和8523.0kg·hm-2,2010年T处理和CK的产量为12140.20kg·hm-2和9937.39kg·hm-2,T处理分别比CK高25.1%和22.1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基于有效积温的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动态预测模型及其特征参数,以期为利用有效积温预测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廊坊进行两年大田试验(2019—2020年),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利用归一化法,通过模型筛选拟合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基于播种后有效积温的归一化Gompertz模型,并利用增长速率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定量分析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特征。【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磷钾肥适量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夏玉米最大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持续增加。(2)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建立的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的归一化Gompertz模型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962—0.9988和0.9887—0.9922。利用第2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0.9933—0.9959和0.9830—0.9923,标准化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64%—16.86%和7.31%—12.68%,预测效果达到良好水平。(3)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其变化与供氮水平关系密切,在处理间表现为:适量施肥条件下,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快下降也快的特点,减肥处理增长速率曲线呈现上升慢下降也慢的特点。(4)夏玉米播种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快增期有效积温范围分别为709.35—1 722.54 ℃·d和482.50—1 507.61 ℃·d,氮素积累达最大速率所需有效积温为995.05 ℃·d,小于干物质积累达最大速率对积温的需求(1 215.94 ℃·d)。供氮水平明显影响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进入快增期、缓增期、达到最大增长速率所需积温,同时还影响最大增长速率和快增期平均增长速率;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适量氮肥处理夏玉米进入各关键期所需有效积温明显减少,关键期增长速率明显增加。【结论】归一化Gompertz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模拟和预测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随有效积温的动态变化,还明确了有效积温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定量化关系。基于有效积温的Gompertz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作物长势和最佳施肥时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辉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123-125
观测并分析了不同播期下棉花全生育期内的株高、节数、叶片数、植株总干物质量以及叶、茎、根等不同器官的干物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棉花主要生育特性如株高、节数、干物质积累与有效积温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根据完成某一生育阶段的累积有效积温值建立了基于有效积温的棉花发育速率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证实通过该模型可预测棉花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6.
脯氨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保护物质.作为一种有机溶剂,许多植物在低温胁迫下,体内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增加.脯氨酸对植物抗寒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保护蛋白质分子、作为活性氧的清除剂、低温胁迫结束后可作为能源物质(或碳源)和氮源.笔者主要综述了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脯氨酸代谢的调节,脯氨酸积累作为抗寒指标的应用,转化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提高植物抗寒力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脯氨酸类似物在抗寒育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濉溪县1987-2006年20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表明,旬最低气温、旬最高气温、旬5日滑动平均最低气温和低于某一临界值的旬日数,均与旬均温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当旬均温>3.6℃、或10.0℃、或15.6℃时,整旬逐日日均温和5日滑动平均值一般不会<0℃、5℃或10℃。不同临界值的年度积温与年度合计温度、临界值以上的逐日合计温度和逐旬合计温度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在只有逐旬气象资料的时候,可以利用逐旬合计温度来估算年度积温。  相似文献   

18.
茶树根系跨膜主动吸收氟的表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茶树根系跨膜主动吸收氟的过程,采用溶液培养法分析了茶树吸收氟的动力学特性,探究了温度、代谢抑制剂和氯离子等因素对茶树根系主动吸收氟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吸收试验可用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拟合,获得动力学参数Vmax=13.9μg·h~(-1)·g~(-1)(根干重,DW),Km=0.59 mmol·L~(-1)。与在25℃培养条件下相比,低温处理(4℃)明显抑制了茶树对氟的吸收,抑制率达到49.75%。代谢抑制剂2,4-Dinitrophenol(2,4-DNP)、叠氮钠(NaN_3)和正钒酸钠(Na_3VO_4)均抑制了茶树根系对氟的吸收过程,而且随着代谢抑制剂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根系氟含量和累积量也随之不断减少。在2,4-DNP、叠氮钠和正钒酸钠浓度分别为2、0.2mmol·L~(-1)和0.6 mmol·L~(-1)条件下,茶树根系氟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6.1%、39.1%和20.6%。当营养液中氟和氯浓度均为5 mmol·L~(-1)时,氯离子显著抑制了茶树对氟的吸收,抑制率达到73.1%,存在拮抗作用。从表观上分析,茶树根系对氟的吸收是一个与跨质膜电化学势梯度、代谢能量和载体蛋白有关的主动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19.
观测并分析了自动控制型玻璃联栋温室内有效积温以及营养液栽培黄瓜全生育期内的株高、节数、叶片数、植株总干物质量以及叶、茎、根、果实等不同器官的干物重等主要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黄瓜主要生育特性如株高、节数、干物质积累与有效积温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根据完成某一生育阶段的累积有效积温值建立了基于有效积温的黄瓜发育速率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证实通过该模型,用温室环境温度可预测黄瓜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采用6个恒温(21、24、27、30、33和36℃)处理研究白星花金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各虫态发育历期为21~36℃,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卵期、幼虫期、蛹期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79、9.15、14.86和13.80℃,有效积温分别为136.25、3 031.31、308.92和98.35d.℃,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9.96℃和3 628.73d.℃。结合气象资料,预测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地区1a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