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化肥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材料之一,通过提高化肥的质量,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化肥质量的现状,提出了有效提高化肥质量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化肥种类的增多,化肥施用成本的增加,化肥利用率的高低对农户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农作物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为进一步全面提高化肥利用率,了解伊宁市农户施用化肥方式方法及耕作习惯对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控制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面源污染成为农业生产必须攻克的重要难题。为此,近年来各地加大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精准施肥,切实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化肥施肥是保障国家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但化肥施用量不断提高也带来了对水体、土地等环境污染问题。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比较分析法对重庆市1978-2012年的粮食生产中化肥施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粮食产出的化肥施用边际效益以年均1.5%的速度下降,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则以年均8.40%的速度增长。粮食产量、化肥施用环境成本与化肥施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农用化肥施用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提高0.11个百分点,环境成本提高1.63个百分点。研究揭示了在欠发达的岩溶山区对于化肥的合理施用和生态环境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减少环境污染,都有重要意义。化肥深施是相对于化肥的撒施或浅施提出的。根据国内目前的化肥品种、农业生产特点和施肥水平,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认为将化肥施于地表以下6~9厘米算作深施。实验证明,施肥深度达到6~9厘米时化肥氮的挥发损失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是农作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合理使用化肥可以促使农作物健康生长,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意义。此外,化肥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对于增强土壤肥力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化肥会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目的是可以在发挥化肥作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县农业生产上,化肥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肥料损失浪费严重,化肥利用率低,仅为30%左右,严重影响当前玉米产量。如何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于涛 《现代农业》2008,(7):29-30
机械化深施化肥技术,系利用机械在翻耕、翻种和作物生长中期,按农艺要求的施肥数量的位置,将化肥施入土壤耕作深层的施肥方法,在千山区的耕地中,有85%耕地使用化肥,在作物增产效果中,化肥占30%-50%,提高化肥利用率已成提高粮食产量,减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农业生产和化肥施用大区,长期以来化肥的施用对粮棉持续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量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导致化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在该地区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潜力较大,途径和形式也较多。1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减肥增效1.1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升化肥利用率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县农业生产上,化肥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肥料损失浪费严重,化肥利用率低,仅为30%左右,严重影响当前玉米产量。如何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肥料对农作物增长、稳产、高产非常重要,就科学施肥的意义以及施肥中常见的问题做以分析,提出科学施用化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合理使用氮肥,优化氮肥在辣椒种植中的使用量,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处理进行对比,并对优化施肥处理实验进行氮肥添加量梯度分析。其中常规施肥是在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为当地近期获得的相应作物高产高效或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比较两种技术优化施肥氮元素对辣椒增产效果。【结果】优化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相比较,优化施肥区辣椒平均产量为3 153.6 kg/667 m2,常规施肥区平均产量2 233.5 kg/667 m2,优化施肥区比常规施肥667 m2增产17.8%。【结论】氮肥在辣椒种植上增产作用,在生产上促进在施用氮肥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评价氮肥肥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通用施肥模型,以河南省小麦氮肥肥效试验数据为例,分别求算长期定位试验、普通田间试验、示踪试验三种情况下的肥料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长期定位试验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都比较稳定;普通田间试验在最佳施氮情况下,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均与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接近,但不同普通田间试验之间氮利用率变幅较大;示踪试验的氮利用率或氮转化率不能作为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的科学依据;②氮利用率低估了氮肥肥效;不考虑外源氮时则高估了氮肥肥效;使用氮转化率和外源氮是科学评价氮肥肥效的方法;③具体施肥实践时,可以不考虑外源氮而直接使用氮相对转化率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参照长期定位试验的最佳施氮量,即使在不测定土壤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氮转化率半定量地指导施肥。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于2005—2015年进行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6%,效果显著。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长期以来农民施肥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提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的研究背景,测土配方施肥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化肥利用率的影响、氮磷钾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科学施用微肥与产量的关系等应用方面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中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北方潮土区基于测土配方施肥下玉米最佳施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设计,分别从增产程度、施肥效益和肥料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总施肥量21 kg/667m2、氮磷钾比例为1∶1.14:0.86的施肥处理增产程度、施肥效益和肥料综合利用率均最高,分别为20.9%、102.7元/667 m2和29.3%,为试验区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化肥的过量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倡精准施肥。本研究利用养分平衡施肥法与计算机Visual Basic语言相结合,编制配方施肥系统。通过作物需肥量参数的计算、土壤供肥量参数的计算、肥料利用率参数的计算、目标产量参数的计算和有效养分含量参数的计算5部分,输入系统计算各肥料施肥量。达到了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提供最科学与最小的施肥量。本系统可以准确、高效、科学的完成配方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18.
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小区试验,明确了双城市黑土和碳酸盐黑钙土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及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了平衡施肥措施,为双城市乃至我省玉米高产优质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闫毅  王瑞梅  于海业  陈丽梅  袁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19-8520,8559
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3要素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得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和度较好,预报性较高,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科学、高效的柴达木枸杞施肥、灌水模式。[研究]以3年生红枸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柴达木地区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灌水量对枸杞产量的影响大于施肥量,但是过多的施肥量和灌溉量并不利于枸杞产量的增加,中肥(607.50 kg/hm~2)和中水灌溉施肥(5 010.00 m~3/hm~2)组合为该试验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可取得较高的枸杞产量。[结论]为柴达木地区枸杞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