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八棱海棠、平顶海棠、圆叶海棠、西府海棠、珠美海棠和红果海棠进行低温(-3~-40℃)处理以比较其抗寒性,用电导法测定各低温处理后的电导率,计算电解质外渗率及外渗率与温度间的回归系数,并采用Logistic方程计算各植物的临界致死低温,同时对各植物低温处理后枝条横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参试植物电解质外渗率均逐渐增加,其中红果海棠的电解质外渗率增加的幅度最大,其回归系数达-7.78;其次是西府海棠,为-6.67;而八棱海棠最小,为-2.86。根据各低温处理后横断面的表现可以看出,八棱海棠的受害程度最轻,红果海棠的受害程度最重。各植物的临界致死温度分别为:红果海棠-23.2℃、西府海棠-27.3℃、珠美海棠-33.5℃、圆叶海棠-35.5℃、平顶海棠-44.6℃、八棱海棠-48.5℃。综合各观测指标发现,6种苹果砧木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八棱海棠平顶海棠圆叶海棠珠美海棠西府海棠红果海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冬麦品种植株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细胞膜受伤害程度的差异,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封冻期3个温度(负积温分别为120、240和480℃)和恢复生长后4个温度(未经低温胁迫、-3、-6和-9℃)处理,比较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品种间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不同品种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恢复生长后的植株质膜稳定性大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恢复生长的冬小麦对低温有一个适应过程,-3℃低温胁迫下,抗寒性有所增强;在-6℃低温胁迫下,细胞膜也有所恢复;进一步的低温,则导致膜脂过氧化的加剧。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厚皮甜瓜幼苗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抗寒性不同的厚皮甜瓜品种“玉金香”和“白兰瓜”在低温胁迫下的抗寒生理反应,以20℃为对照温度,分别在4,6,8℃下低温胁迫6 h,在6℃下低温胁迫2,4,6 h后,测定幼苗叶片的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两品种随温度降低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其电导率增大,SOD、POD和CAT活性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但抗寒性强的品种在低温下的电导率较低,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较高,并且能够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在6℃下胁迫6 h后,抗寒性强的“玉金香”电导率较对照增加幅度比抗寒性弱的“白兰瓜”低69%;在4℃下胁迫6 h后,“玉金香”CAT活性较对照增加幅度比“白兰瓜”高122%。由此得出,在低温胁迫下,抗寒性强的厚皮甜瓜品种自身膜系统稳定性较强,保护酶类活性较高,而且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大,从而降低了低温给细胞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对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橡胶繁育圃2007/2008年低温寒害后的不同橡胶树品系的受害情况进行调查。橡胶品系随苗龄的增长其抗寒性逐步提高;湛试系列橡胶品系抗寒性总体较好;用抗寒品系作亲本与高产品系常规杂交有选育出抗寒高产新品系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对油菜进行0℃、-5℃、-10℃低温处理后,通过测定叶片油菜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判定油菜植株的抗寒性。结果显示,油菜叶片受-10℃以下低温胁迫时其抗寒性较弱,此时容易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6.
通过低温胁迫对杭州市屋顶绿化植物材料阔叶麦冬的抗寒性生理指标研究,探讨在25℃→10℃→-5℃2个阶段的降温及从-5℃→3℃的温度回升过程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先降后升的变温处理中,REC、MDA、可溶性蛋白质与其抗寒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SOD和POD活性与抗寒性呈正相关性,表现为植物材料抗寒能力越强,其值随温度降低而升高;REC、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与阔叶麦冬抗寒性具有负相关性,在-5℃低温下栽培的阔叶麦冬受到的低温伤害较小,且在温度回升后可恢复正常生长.因此,阔叶麦冬可应用于杭州屋顶绿化.  相似文献   

7.
8个桃品种在兰州地区的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对8个桃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8个桃品种一年生休眠枝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27.76~-20.92℃,其中陇蜜9号和陇蜜12号的抗寒性极强,低温半致死温度-27℃;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抗寒性强,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4.5℃;陇蜜15号和陇油桃1号抗寒性中等,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3℃;孙玉1号和农神蟠桃抗寒性最弱,低温半致死温度约为-21℃。供试桃品种抗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陇蜜9号、陇蜜12号、汪建国3号、敦煌冬桃、陇蜜15号、陇油桃1号、孙玉1号、农神蟠桃,相对电导率与枝条恢复生长验证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彩色马蹄莲对低温较敏感,当温度低于6℃就会产生低温伤害。为摸清彩色马蹄莲多倍体是否在抗寒性方面有所改善,以2个彩色马蹄莲品种(Ym039、Gold affair)的四倍体及二倍体试管苗为材料,炼苗移栽成活后,进行低温胁迫和常温对照处理,并检测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2±0.5)℃下10 d后二倍体死亡率超过50%,四倍体死亡率30%左右;(6±0.5)℃低温胁迫下,多倍体品种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低于二倍体,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均不同程度高于二倍体。上述生理指标均表明,多倍体抗寒性比二倍体增强,通过多倍体途径培育抗寒性品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低温对不同种源杉木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镜观察比较模拟低温对不同种源杉木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对杉木叶绿体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杉木叶绿体能抵御4℃低温.在-10℃温度下,叶绿体结构受到损伤或破坏,但不同种源抗寒性不同,其种源抗寒性排序为:安徽休宁种源>湖南会同种源>广西贺县种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在福建橡胶林场内进行的小气候观测值,拟定出辐射低温和平流低温的指标,结合调查七十四个三叶橡胶树林群体的受害情况,来分析不同品系的抗寒性,运用相关图表法求得受害临界低温值,应用比较表和四区座标法来探索各品系的抗平梳低温或抗辐射低温的特性。结果与多年寒害调查实践相吻合,看来这些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旨在通过人工模拟低温环境,测定常绿植物桃叶珊瑚在低渐下的光合作用,探索其在北京越冬的抗寒机制,并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与抗寒性有关的特异蛋白,实验发现,桃叶珊瑚在10℃长期处理后,光合作用是25℃时的40%左右,经4℃长期处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双向电泳分析发现有一种小分子量蛋白,在常温下存在,低温下不存在,推测此蛋白可能是与抗寒性有关的基因表达的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柿属植物3种及栽培柿17个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解质渗出率法和示差热分析法(DTA)测定了柿属植物(Diospyros)3个种及栽培柿(D.kaki)17个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柿属植物种间抗寒性存在着很大差异。而栽培柿品种间抗性差异不大,供试材料中,君迁子D.lotus最为抗寒,其中D.lotus♂的抗寒性为-29.1℃,D.lotus♀的为-28.6℃,其次为栽培柿D.kaki,供试17个品种的抗寒性范围在-21.0--27.0℃之间;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台东豆柿D.taitoensis最不抗寒,仅耐-16.5℃低温。降温速度对于树体冻害影响极大,若气温降至某一低,则到达该温值所用时间越长,树体受低温伤害越重,低温驯化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柿品种的抗寒性,此外,供试材料抗寒性的强弱与其是否为甜或涩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低温胁迫下,对不同药剂处理后WD1幼苗的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的CaCl2+H2O2、复配硝酚钠和诱抗剂溶液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损伤,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不同药剂之间有较大差异,喷施诱抗剂溶液的效果明显好于其它两种药剂。  相似文献   

14.
张学财  李俊峰  周文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60-14161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4个不同剑麻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剑麻抗寒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的低温处理4个剑麻品种,并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后,4种剑麻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在4 ℃以下处理后,金边弧叶龙舌兰叶片叶绿素含量仍持续下降,其他均出现明显上升现象;低温胁迫后,叶片电导率以及丙二醛的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抗寒性较差的品种其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寒性较好的品种。[结论]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剑麻的抗寒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仁用杏3个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对低温胁迫下3个仁用杏品种1 a生休眠枝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及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与仁用杏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但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相关性较小,不宜单独用作抗寒性鉴定指标。SOD和POD活性与抗寒性相关密切,-24℃时的SOD活性或-28℃时的POD活性可作为快速鉴定仁用杏抗寒性的指标。3个仁用杏品种休眠期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 一窝蜂-53.7℃、优一-50.8℃、龙王帽-36.0℃,其抗寒性排序为一窝蜂>优一>龙王帽。第3期杨向娜等仁用杏3个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抗寒性不同的黄瓜品种,在子叶期和三片真叶期,研究了不同低温胁迫、低温胁迫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渗透时间对叶片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期幼苗在一3℃低温下处理 18 h、渗透 90 min,是用电导法鉴定黄瓜品种抗寒性的适宜条件,三片真叶期与子叶期的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杏花器官抗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杏盛开花朵为试材,利用人工模拟霜箱,对花器官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花器官的过冷却点为:花瓣-4.0~-5.2℃,雄蕊-3.3~-4.1℃,雌蕊-2.8~-3.2℃。低温胁迫条件下,杏花器官褐变程度加剧,相对电导率增高,质膜透性增强,膜保护酶SOD、POD的活性在低温胁迫前期均逐渐升高,在达到一定的临界低温后,呈现下降的趋势。花器官抗寒性表现为花瓣>雄蕊>雌蕊,品种间抗寒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生姜四倍体与二倍体用低温高温处理后,以生长恢复试验和细胞膜透性测定法对二者进行抗热性和抗寒性比较.结果表明:在0℃,2.5℃,25℃,50℃,93℃各温度条件下二者叶片的电导率、膜伤害率以及生长恢复状况均有较大差异,初步证明四倍体植株的抗热性和抗寒性比二倍体植株强.  相似文献   

19.
玫瑰的抗寒性与质膜透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当年生玫瑰枝条为材料,用电导法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下的4个玫瑰品种的质膜相对透性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越冬期间对-27℃~-35℃低温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它们的抗寒性有一定差异,其中苦水玫瑰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摩洛哥玫瑰和保加利亚玫瑰次之,卡扎里克玫瑰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20.
香蕉是抗寒能力较差的树种,对低温条件比较敏感,当气温降至10℃时,香蕉的生理活动受阻:气温降至5℃时,嫩叶和幼果开始受害;气温降至0℃时,植株枯死。气温越低或低温持续的时间越长,植株的受害程度就越严重。做好预防霜冻工作是蕉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在对香蕉的防寒没有特效方法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可减轻低温霜冻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