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永春县东关镇开展了卷荚相思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和卷荚相思、湿地松、西南桦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存在差异,其中树高差异不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大小顺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卷荚相思、湿地松和西南桦3种树种的生长量大小顺序为卷荚相思>西南桦>湿地松,卷荚相思、西南桦与湿地松在树高、胸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卷荚相思与西南桦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卷荚相思和西南桦的土壤疏松程度比湿地松土壤好,肥力状况也优于湿地松土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6种相思类树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马占、厚荚和直干大叶相思抗逆性差,易受冻害而死亡.不适宜在沿海地区发展,唯有卷荚、纹荚和灰木相思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比较强,具有耐寒抗霜冻、抗风能力.5年生平均胸径8.25era,树高7.94m,单株材积0.0227m^3,表现出优良速生特性。  相似文献   

3.
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营造秃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代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7-159
以福建洋口(顺昌)林场杉木多代连栽迹地改植的14 a生秃杉人工林和连栽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造林后1~14 a的平均树高、胸径(去皮)、单株材积(去皮)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 a生秃杉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5.54 cm、12.03 m、0.11484 m3/株和269.88m3/hm2,分别比密度相近的杉木林高16.32%、10.27%、29.37%和25.37%。秃杉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前3 a总生长量与杉木相近;秃杉3 a生时胸径总生长量略小于杉木,4~14 a生超过杉木;秃杉树高总生长量在10 a生前与杉木接近,但10 a生后明显大于杉木,且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秃杉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始终大于杉木。说明在福建顺昌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上轮作秃杉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南平人工林与天然林中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林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1425株.hm-2、18.30 cm、16.20 m和0.19736 m3;天然林中9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40.20 cm、19.50 m和0.91212 m3。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人工林生长量远高于同龄天然林,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高峰均比天然林早,峰值也比天然林大。天然林中的乐东拟单性木兰早期生长较慢,但后期生长量大,99年生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高于人工林29年生。乐东拟单性木兰是一种生长速度较慢的树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密植对巨尾桉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对桉树连栽迹地6年生巨尾桉高密植林(3333株/hm2)、对照林(1667株/hm2)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高密植林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比对照林的小14.1%、19.6%、42.1%,但单位面积蓄积量比对照林的大11.3%;胸径分级中,密植林胸径<14 cm所占比例比对照林的大37.98%;树高分级中,密植林树高≥16.1 m所占比例比对照林的小34.70百分点;密植林的乔木层生物量比对照林大23.57 t/hm2,林下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比对照林的少1.40 t/hm2,总生物量比对照林大22.17 t/hm2.[结论]连栽迹地上营造桉树密植林有利于蓄积量和生物量的积累,适合发展为纸浆林和生物质能源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造林密度对泡桐幼林生长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方法]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625、833、1 111、1 666株/hm~2)对2年生泡桐生长、材积、蓄积量的影响,经过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冠幅、蓄积量、枝下高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造林密度对胸径、冠幅及材积和蓄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对树高、枝下高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结论]泡桐幼林的合理造林密度在1 111~1 666株/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桉树中大径材人工林生物量与林分生产力。[方法]采用样方收获法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法对桂南地区15年生桉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算。[结果] 15年生桉树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为449.79 t/hm~2,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为377.69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72.10 t/hm~2;林分乔木层年均生产力为37.27 t/(hm~2·a)。不同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根蔸、树枝、粗根、树叶、中根、细根。15年生桉树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值随胸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比值在4.83~6.80,平均比值为5.24。[结论]桉树中大径材人工林具有很高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同时在营林后期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生长更为突出,桉树大径材培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不同相思树种生物量及其分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盛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100-101
该文阐述了通过对大叶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卷荚相思这5种相思的实地调查,测定其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的总生物量最大,而卷荚相思的总生物量低于其他相思树种。从各种相思树生物量分配率上看,厚荚相思各器官的体现为枝〉叶〉根〉干〉皮;肯氏相思体现为根〉枝〉叶〉干〉果〉皮;大叶相思体现为叶〉枝〉根〉果〉干〉皮;卷荚相思体现为枝〉根〉叶〉干〉皮;纹荚相思则表现为根〉叶〉枝〉干〉皮。  相似文献   

9.
福建光泽南方铁杉天然林的生长规律与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光泽南方铁杉天然林的生长规律与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6年生南方铁杉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带皮材积分别为11.8 m、22.5 cm和0.251 67 m3;南方铁杉早期生长较慢,前10 a树高总生长量仅为1.78 m,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于第20、42和46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5 m.a-1、0.81 cm.a-1和0.004 87 m3.a-1,第46年仍未达到材积的数量成熟龄;46年生南方铁杉平均单株总生物量为223.223 kg.株-1,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根>枝>带叶小枝>皮,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组成比为3.228∶1。  相似文献   

10.
福建青冈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福建青冈人工林的系统调查,进行福建青冈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人工林胸径生长明显慢于杉木,但其树高生长高于杉木 35年生福建青冈林分平均木生物量是22年生木荚红豆人工林和35年生杉木人工林的3 9和1 8倍,虽然杉木的胸径生长快于福建青冈,但福建青冈人工林具有较高光合速率,比杉木更有利于其乔木层光合产物的积累 福建青冈平均木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表现为:干>枝>根>叶>皮,不同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大小排序为:福建青冈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木荚红豆人工林,其中35年生福建青冈人工林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是35年生杉木人工林和22年生木荚红豆人工林的2 8和2 5倍 因福建青冈木材容积密度大的缘故,导致人们认为福建青冈生长比较慢,研究结果对于纠正人们对福建青冈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经营模式下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种类和生物量.[方法]选择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近自然经营模式Ⅰ、近自然经营模式Ⅱ、常规经营和封育对照4个不同经营模式处理,对不同经营模式杉木林林下植被种类和生物量进行了2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近自然经营方式相比常规经营方式在增加林地植被丰富度和生物量上有较大的优势.在近自然经营9个月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均较之前有所增加,而常规经营9个月后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分别降低了0.06和0.02.[结论]在杉木人工林实施近自然经营是更贴近自然规律且优于常规经营的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12.
香叶树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香叶树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群落特征和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郁闭度较大;天然林多为萌蘖次生林,林相不整齐,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人工林胸径前期生长较快,天然林胸径前期生长较慢;人工林胸径速生期和生长高峰出现时间比天然林来得早,但持续时间比天然林短.人工林树高前期生长较快,天然林树高前期生长极为缓慢;人工林树高速生期比天然林来得早,生长速度也比天然林快,而天然林前期受压明显.人工林材积速生期和材积生长高峰比天然林来得早,而天然林的数量成熟相对较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调控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林分密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林龄39年、立地条件相似的5种林分密度(225、500、600、700和800株/hm2)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人工林密度对林木各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在225~8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木直径、冠幅、冠径比和单株材积逐渐降低,高径比和林分蓄积量逐渐增大,树高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因子的长势和林地生产力,当林木经营密度为500~600株/hm2时,各生长因子长势较好,林分蓄积量较大。[结论]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密度为500~6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史鸿飞  张劲峰  杨德军  马赛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324-9325,9369
[目的]大面积推广印度紫檀这一珍贵用材树种。[方法]研究和总结了印度紫檀的山地造林技术要点和苗木的早期表现。[结果]3年生幼林生长表现良好;提高造林措施和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可提高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适当的施肥对幼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结论]印度紫檀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适应云南热区的气候与立地条件,但生产周期长,必须走复合经营的道路,以提高林农的营林积极性和林地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刺槐人工林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吕保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28-1529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刺槐人工林的影响。[方法]以林木分级为基础,以弱度、中度、强度和对照4种间伐强度对刺槐中龄林进行间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可明显提高林木直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和林分叶面积,但对林木高生长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4种土壤对紫穗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对紫穗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方法]运用室内栽培的方法,测定了紫穗槐在沙土、山坡土、黏土、森林土中的发芽、生长情况。[结果]不同土壤中紫穗槐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现依次为沙土>山坡土>黏土>森林土。主根生长最好的是森林土。森林土的侧根生长最好,山坡土次之,然后是黏土和沙土。下胚轴在森林土的生长最好,在沙土的生长最差。沙土和黏土中紫穗槐根的生物量最好,并在第12天的时候开始就明显高于其他土壤。4种土壤中的下胚轴生物量都差不多,以森林土的较高,而山坡土的积累的干重较多。叶的干重以沙地的最高。[结论]紫穗槐在沙土中的发芽率最高,在森林土中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山东赤松期望成熟龄。[方法]通过对一类清查材料的研判分析,得出赤松生长过程的拟合经验方程,即以赤松生长量为变量、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通过对函数的求导等一系列数学运算,求出赤松生长的成熟龄。[结果]人工林期望成熟龄与国家标准比较接近,可以推行。人工林成熟龄定为61 a,天然林定为41 a。[结论]赤松期望成熟龄为51 a。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进行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产潜力的评价和生长预估以及密度调控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树冠各层生物量等树冠结构特征指标占树冠总体的比例对大青山2个密度(1399和2547株/hm^2)下30年生油松人工林枝、叶分布和生长垂直变化的测定,研究油松人工林树冠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树冠总体分布格局为树冠中层枝生物量(52.50%)、枝条数量(40.64%)、叶生物量(53.65%)、叶面积(60.51%)和叶面积指数(59.20%)均大于树冠上层和下层,而枝长(38.56%)小于下层(46.71%)、大于上层(14.73%);枝大部分着生在小于250cm深度处,下层枝长所占比例最大,中层其次,上层最小;密度仅影响各指标绝对数量大小。[结论]30年生油松人工林树冠中层在油松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工复壮措施对乔木状沙拐枣叶片生长的影响。[方法]对乔木状沙拐枣林采取平茬、间伐处理,对比分析了同化枝表面积和生物量。[结果]不同定植年限下,乔木状沙拐枣同化枝表面积和生物量差异显著(P<0.01),林龄较大的当年同化枝活力较小;经平茬处理的乔木状沙拐枣林,保留株同化枝萌蘖能力明显增强,其中二次平茬最为突出;间伐对乔木状沙拐枣衰老有明显减缓作用,2 m×1 m间伐方式下乔木状沙拐枣同化枝表面积和生物量最大。[结论]人工复壮更新措施对于延缓塔里木沙漠公路乔木状沙拐枣林衰败,增强其活力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兴安落叶松人工群落生量物与净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于1988年对帽儿山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1年生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 Rupr.]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生物量增量、枯死量、凋落量及凋落物层现存量等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推算了群落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的生物量为145.615t/ha,其中乔、灌、草各层的植物量分别为142.358t/ha、2.686t/ha和0.571t/ha;落叶松林净生产量为13.861t/ha·a,其中乔、灌、草各层净生产量分别为12.539t/ha·a,0.874t/ha·a和0.448t/ha·a;林分立枯量为3.122t/ha,年凋落量为3.577t/ha,林地凋落物层现存量为23.20t/ha。与其它森林植物群落相比,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