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角规调查森林生长量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应用角规的点抽样估计森林蓄积量的技术,在当前已被普遍承认是一种先进的测树方法。因此我们设想,如果能使它与森林生长量结合起来,那么它将更进一步在森林调查中发挥它的威力。为此初拟了角规测定林分材积净生长量的两种方法,以供探讨,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角规自1948年问世以来,已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现已由最初的简单杆式角规,发展为棱镜角规、林分速测镜等多能的光学测树仪器,测定项目由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扩大到树高、株数、材积等多项因子;工作原理也由普通的数学解释发展为一种包括点抽样、线抽样的统计体系。因此,角规测树已成为当代森林  相似文献   

3.
角规自1948年问世以来,已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现已由最初的简单杆式角规,发展为棱镜角规、林分速测镜等多能的光学测树仪器;测定项目由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扩大到树高、株数、材积等多项因子;工作原理也由普通的数学解释发展为一种包括点抽样、线抽样的统计体系。因此,角规测树已成为当代森林调查、以至研究林木更新、造林、生态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角规测树无偏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规测树的理论和方法自50年代引进,历经30余年,虽已推广应用,但由于对点抽样估计量的可靠性存在不同看法,持怀疑态度者还不乏其人,因此始终未能作为主要手段使用于一、二类森林调查,而仅仅以一种辅助方法出现于测树领域。对于这样一种公认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点抽样体系的建立,角规测树在我省森林资源清查中已被普遍采用。而角规测树的坡度改正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清查质量。近年来出产的 LG—1型棱镜角规,虽然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但因工艺上还存在某些不足,使实际应用不便而  相似文献   

6.
点抽样蓄积量估测有偏的理论探讨和偏差排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角规测树为基础的水平点抽样方法,因其具有简便易行,变动系数小、效率高等优点而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森林资源清查。但是,大量的实践表明,水平点抽样调查(角规控制检尺,以下同)往往产生蓄积量偏小的偏差。这不仅降低了资源清查成果的准确度,而且还使人们对本方法的可行性产生了疑虑,从而阻碍了角规树高效率的优点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充分发挥。因此,研究这一偏差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  相似文献   

7.
胸高断面积是森林调查中用于计算蓄积量的一个重要测树因子。1948年奥地利林学家沃尔特&#183;毕特利希(Walter Bitterlieh)首创了角规测树理论和方法,打破了100多年来的标准地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只在一个点上用水平视角绕测周围树木,大大提高了森林调查的工效,实现了测树技术的巨大飞跃。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水平点抽样中,正确的方法是为林分、林层或森林选择一个合适的断面积系数(BAF),并在所有角规点都使用这个BAF。在每个角规点,改变BAF进行绕测,直到获得指定的最少树木株数(检尺木)的方法,就是“常数检尺规则”法,近  相似文献   

9.
点抽样采用棱镜角规带来的视觉偏差廖志云编译(长沙市林业部中南院410014)点抽样,或概率与大小成比例(PPS)的抽样,是森林调查中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为了避免偏差的产生,调查员在操作时需格外小心才行。有几种类型的角规,如毕特里希速测镜、杆式角...  相似文献   

10.
角规的出现,被誉为是对测树技术的重大革新,它为森林调查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我国,开始角规被用作目测的辅助工具;样地实测后,这项新工具反有被忽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414块人工落叶松林样地实测资料,探讨了角规测树的误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排除了某些产生偏差因素的情况下,角规常数选择不当,仍然会产生偏小或偏大的误差。这说明角规常数的选择在角规测树中是至关重要的;并说明了角规常数的选择与其它误差相关联,是角规测树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众所周知,角规测树是奥地利林学家W.彼特利希1947年发明的。自1956年由苏联传入我国以来,在森林资源调查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华北山陡、少林地区,该测树方法多被采用。通过我们多年的实践和1977年在东北东方红林业局各种抽样试验资料分析,发现其估测值多有系统偏高。就其形成原因,试从角规测树理论上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角规测树自五十年代以来,通过全国各地的森林调查工作实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比较充分地显示了它的优点。即角规测树比园形、方形、带状标准地测树,在地势平坦,林内通视良好的条件下,节省人力,提高速度和精度。所以它以较强的生命力,仍然成为目前测树的主要工具之一。但与目前世界现代化的森林调查技术,要求精度  相似文献   

14.
用点抽样复查资料估测林分生长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自毕特利希(1947)首创利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胸高断面积以后,角规测树(水平点抽样)便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由于其具有简便易行和效率高等优点,已经在各类森林调查及森林连续清查中广泛应用。但是也正由于其抽取样木株数少,用于估测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时精度往往较低。如何利用点抽样复查资料来合理估计林分生长量,国内外学者已经作过不少研究。最近,宋新民、徐祯祥提出了“潜在计数值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但笔者认为该法实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点抽样方法的改进孙培,王子晓(林业部中南院长沙市410014)1问题的提出角规样地具有测样量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所以点抽样被广泛地应用于林业调查之中。但角规样地是无边的,在地形复杂,坡度较大,且林下灌木较多时,对离中心点较远的大树的测量会很困难,需要...  相似文献   

16.
角规测树从1948年奥地利林学家毕特里希发明以来,角规测树的原理,从一般的数学证明发展到用数理统计证明。工具上,由简单的杆式发展为光学角规,如棱镜角规。测定内容上,从单一的断面积因子测定到对森林诸  相似文献   

17.
角规的使用很广泛,对其基本原理的解释也比较多,已由普通数学证明发展为点线抽样体系,现分述如下。点抽样在林地内随机布设样点,在点上用水平角规绕测,计数与胸径相割的立木数(z_r)并乘角规断面积因子(fg)即得每公顷林木胸高断面积(m~3/ha)。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索不同测树方法的抽样调查经验,1973年4~5月我们在通山县三界小片林区作了试验。试验方法是借助1∶5万(放大1∶3万)的旧航空象片,结合1∶5万地形图,进行机械布点。在调绘面积100.0公顷(实测面积92.1公顷)的有林地内,共设置60块0.10公顷“方形样地”。于每一块样地中心点(对角线的中心点22.36米处)分别设置“角规样地”、“定株样园”作对照样地,再分别不同测树方法计算样地及总体特征数。为了检验调绘精度及不同测树方法抽样精度资源数,对试验区的面积用罗盘仪实测,全林每木检尺,并将总体蓄积量的抽样理论误差  相似文献   

19.
近四年,我们在天然次生林抚育伐作业设计中应用了"角规测树"。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弥补了带状或块状标准地的某些不足。我们采用的角规测树,就是用角规观测林分断面积,测高仪测定树高,目测林分平均直径和郁闭度,从而得到林分各项测树因子。角规点数以每公顷1个计算,角规缺口取1厘米(尺长50厘米)。  相似文献   

20.
在黑龙江省1987年第一期(总61期)的《林业勘查设计》上“对角规测树的负差修正探讨”一文,我认真学习以后,认为值得商榷。一、角规测树误差的产生 1、角规测树理论误差为正(偏大): 角规测树的原理是由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而来的(见示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