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漳州地区杂交水稻制种产量,1987年,虽由亩产40多公斤提高到85公斤,但仍低于全省平均96.5公斤和全国平均亩产128公斤的水平。制种产量不高不稳,制种面积逐年减少,1987年由原来上万多亩制种田下降至2000亩左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进10—150万公斤种子,影响了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前解决高产和高纯度的制种技术对促进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本文着重对闽南杂交稻制种技术问题作若干探讨。一、杂交稻制种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期气候在日平均温度27——28℃,相对湿度70—80%。日照充足。根据漳州市气象台1977—1987年十一年气象资料统计,漳州市平原地  相似文献   

2.
特优63高产优质制种技术*HybridseedproductiontechniquesofTeyou63黄远生蒙秀锋(广西梧州地区种子公司543002)特优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高抗、低耗的早、晚兼用籼型杂交稻组合,于1989年由藤县率...  相似文献   

3.
特优多系1号系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育成的恢复系多系1号配制的杂交稻新组合。199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抗寒、耐肥抗倒、抗病、高产、生育期适中、制种产量高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笔...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是当前国内外从事杂交稻繁殖制种工作者关心的热点。此文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采用混植法,进行杂交稻机械制种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5.
论杂交稻制种产量来源于四支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杂交稻的制种,是杂交稻走向生产应用的前提,而制种产量的高低,是杂交稻扩大生产和发挥经济潜力的重要条件。 回顾我国水稻三系配套以来的制种情况,1973年海南制种亩产6.7公斤;1974年内地制种亩产6.5公斤;1975年12.5公斤;到1981年全国平均单产只40.5公斤。即使在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制种高产县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内江市杂交稻春播夏制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指出,保证种子纯度是高产制种的前提;改进制种技术,增苗增德是高产制种的保;提高异交结实率是高产制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种子制种基地全样测纯法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杂交稻种子的纯度,桂林市种子公司采取制种基地全样测纯法,直接在制种基地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结果既降低了费用,又能使制种农户互相督促除杂,提高了制种农户除杂的积极性,从面保证了种子纯度。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杂交稻制种单产如何稳定在250kg以上,高的达300~350kg,这是所有从事杂交稻制种的科技人员所希望的。制种是通过异交结实而获得产量,因此高产制种应围绕如何提高异交结实这一中心,笔者从1987年开始搞制种至今,经过不断的实践,对单产275~300kg(单产面积666....  相似文献   

9.
如何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杂交稻制种效益,近年来做了许多探讨,1990年将乐县有三个乡进行了试验。本文着重对杂交稻再生制种技术做些粗浅分析。一、杂交稻再生制种现状及潜力据1989年建宁、明溪、建瓯和1990年将乐县大源乡等地制种的情况(表1)看,1989年的三个县杂交稻制种,头季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0.
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就杂交稻制种中,如何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两系杂交稻选育已取得重大进展,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两系杂交稻制种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已成为两系杂交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概要论述了两系杂交制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解决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爱国 《杂交水稻》1990,(1):16-17,21
介绍杂交稻制种调整花期的6种效果比较明显的措施。 花期相遇是杂交稻制种获得高产的保证。调整花期是制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多年实践的摸索,一生参照外地一些经验。认为其中效果比较明显的有以?几种。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1976年开始制种,至1990年累计制种16.19万亩,生产杂交稻种子869.67万公斤,平均亩产53.7公斤,低于全省平均产量水平。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是泉州市发展杂交稻生产必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根据七年来田间观察、走访制种人员和结合泉州市历年(1957~1987年)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泉州市(特别是沿海县、市、区)杂交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制种产量的技术措施。一、影响泉州市杂交稻制种产量的因素 (一)气象条件与耕作制度随着家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世觉 《杂交水稻》1994,(3):50-51,57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973-1980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摸索阶段。每备产量由最初的6kg提高到50kg;1981-1985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完善阶段,每亩产量连续登上75kg及100kg两个新台阶;1986年开始,我国的杂交水稻制种已进入超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每亩产量已突破150kg。随着超高产制种技术的全面推广,每亩产量可望突破200-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在美国实行机械化制种的要求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于1985~1988年在美国圆环种子公司、德克萨斯州农场指导杂交稻制种。本文概述了美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发展简况,分析了美国对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要求,即:父母本播差期的一致性。不喷或少喷赤霉素、对美国栽培制度的适应性等;介绍了美国杂交稻制种中新技术的运用和设想。最后就杂交水稻在美国机械化制种的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我国杂交稻再生制种的不同方式,应用现状和意义,以及再生制种亲本生育特点、育性变化情况和制种技术,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5,(6):18-20
为了对江苏盐城发展两系杂交稻制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笔者利用该地区最近46 a历史气象数据,借助"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与时段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了江苏省盐城市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象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分析表明,江苏盐城两系杂交稻制种不育系育性敏感始期安排在7月25日为最佳,不育起点温度高于23℃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该地区制种风险较大。提出了合理控制盐城地区两系杂交稻制种面积、选用低不育起点温度的两用核不育系制种、重视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科学安排制种时段、建立有效的种业保险模式的对策,以规避制种风险。  相似文献   

18.
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的几项措施Somemeasuresforimprovingseedqualityofhybridrice庐江县是安徽省粳型杂交稻繁殖制种基地县,年制种面积在500hm2以上。自1990年以来,先后为省内外用种单位提供了80优9号、7...  相似文献   

19.
提高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顾了丹棱县20多年杂交稻制种历程,根据制种实践,分析了杂株的来源及影响种子纯度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制种单产和经济效益,将种子纯度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春制后留桩再生制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了再生制种的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