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部分小麦播种早、播量大,加之苗期气温高,导致冬前出现旺长和过苗现象,特别是一些春性品种早播,冬前已经开始起身拔节孕穗,给小麦安全越冬和抵抗倒春寒带来极大隐患,应加强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国审小麦品种济麦22号进行生物学栽培试验,采用顺序排列、2次重复试验设计.结果表明:①播期在越冬以前≥0℃积温为558.4~712.1℃,为最佳播种期;②各叶龄期的出叶速度是倒1~4叶需9.6d,冬前叶为5.6d,越冬期为34.7d;③10月1日前播种的在越冬期前出现分蘖高峰;④早播的穗分化时间早,穗分化的历期长,利于大穗形成;⑤从干物质积累看,10月1日之前播种均高于其他各期,平均为1 556.9kg/667m2;⑥灌浆速度以9月24日至10月8日播种的为高,千粒质量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2号在9月下旬—10月中旬播种,因苗管理,可获得理想产量.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小麦于10月中旬播种,到12月20日后随着日平均温度下降3℃后进入越冬期。其间有55~60d的冬前生长阶段,这期间有500~550℃的有效积温。麦苗单株可长出6~7片叶,3~4个分蘖,达到壮苗标准。而2012年由于10月上、中旬干旱无雨,小麦到10月下旬才开始播种,比常年晚播7d左右,再加上降温早,将有一部分麦田达不到壮苗越冬的标准。加强麦田冬前和越冬期管理,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为年后麦苗的生长发育和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肥力条件好、地力高的高产麦田,如果冬前气温偏高,再加上犁底化肥使用过量,麦苗很容易发生旺长,表现为分蘖增生过快、过多,麦苗徒长.造成群体过大。在肥水条件不太好,地力较薄的中产麦田,往往因播种早、播量大,基本苗过多,加之气温过高.使麦田拥挤“窜高”旺长。前一种称为真旺苗.后一种称为假旺苗。冬前旺苗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造成生长过旺,消耗大量养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 ,张家口地区种植冬麦 ,9月 10日前播种 ,麦苗冬前长势过旺 ,影响抗寒能力 ;9月2 4日以后播种 ,冬前麦苗长势弱 ,虽有部分能越冬 ,但产量较低 ;9月 17日左右播种适宜 ;播种方式采用沟播比平播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种植冬麦,9月10日前播种,麦苗冬前长势过旺,影响抗寒能力;9月24日以后播种,冬前麦苗长势弱,虽有部分能越冬,但产量较低;9月17日左右播种适宜;播种方式采用沟播比平播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种植冬麦,9月10日前播种,麦苗冬前长势过旺,影响抗寒能力;9月24日以后播种,冬前麦苗长势弱,虽有部分能越冬,但产量较低;9月17日左右播种适宜;播种方式采用沟播比平播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正>一、越冬期管理技术冬季麦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壮苗,保证苗全、苗匀、苗齐,安全越冬,减轻麦苗冻害,防止死苗。1.加强中耕锄划中耕锄划可以消灭杂草、松土保墒、消灭虫害。特别对于旺苗、群体过大的麦田,深锄断根,不仅能伤断部分老根抑制地上部分生长,还能刺激"喷"出新根,促进根系发育。这对控制旺长,减少分蘖、提高成穗率都有显著作用。因此,麦田冬前不论适时麦、早播麦,在雨后或浇  相似文献   

9.
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一)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到主茎5叶1心的壮苗大约需0℃以上积温570℃,北方麦区把从到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20℃积温,生长1个叶片需要75℃积温,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在420℃以下,主茎不足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形成晚播小麦弱苗。在河南10月底到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1片叶出土;11月  相似文献   

10.
小麦冬前旺长能使生育期提前,养分积累减少,抗寒能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且旺苗在冬前由于消耗了大量养分,本身的营养物质储备很少,春季常常生长较弱,容易脱肥。2004年秋本市部分麦田播种早,特别是部分弱春性品种播种较早,且12月上中旬温度持续偏高,小麦出现旺长现象,特安排该  相似文献   

11.
小麦冬前旺长原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勤 《农村科技》2007,(9):13-13
一、旺长原因 播种过早造成冬前积温过高是导致冬前小麦旺长的重要原因。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的冬性程度、播量大小及当年的气候特点来确定适当的播种期。抢墒早播.加之秋冬气温偏高,冬前积温远高于形成壮苗所需的有效积温而导致旺苗。  相似文献   

12.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至主茎上形成5叶1心的壮苗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也称为"一根针";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称为"土里捂"。  相似文献   

13.
由于2011年秋种以来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田间麦苗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种是早茬早播小麦。由于播期早,墒情好,播量大,一播全苗;加之苗期气温偏高,造成麦苗旺长,群体过大:全省此类旺苗面积已超过26.67万hm^2.这类旺长麦苗在越冬期间由于抗寒能力减弱,已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对遭受冻害的麦苗,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春季管理,将对小麦产量产生严重影响。另一种是晚播稻茬麦。这类麦苗由于播期晚出苗迟,越冬期大部分在2~3叶时,有部分田块预计在春节后才能出齐苗。  相似文献   

14.
1石家庄地区小麦冻害原因分析 1.1冬前旺苗容易受冻。播种早、秋季气温高或者越冬期推迟造成冬前积温高,导致小麦主茎叶龄大,分蘖多,形成旺苗。这类小麦分蘖节细胞糖分浓度下降,冰点增高,抗寒性下降。冬前旺苗在冬季容易受冻,冬前拔节的不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5.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期相比,整体表现较差。2、春季生育进程快,时间短。晚茬麦春季穗分化开始比适播麦要晚,但是春季生育进程快,有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春节前的田间管理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五招促小麦安全越冬①盖粪(有机肥)。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一层有机肥,厚度以3~4厘米为宜,可避风保墒,增温防冻,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粪肥不足时,晚茬麦田、浅播麦田、沙地麦田以及播种弱冬性品种的麦田要优先盖粪。②覆盖秸秆(草)。冬前  相似文献   

17.
正麦田红蜘蛛是常发性害虫,为害小麦始于苗期。以成虫、若虫、卵,在小麦分蘖丛和土块上越冬。其耐寒能力极强,当翌春气温达到8℃以上时,便繁殖为害。一般播期早、播种前后未浇水和整地粗糙的地块,冬前发生较重。秋季气温偏高的年份,其越冬前在麦田可繁殖1~2代,对麦苗造成较重危害。受害麦叶呈小白点,后变黄,叶尖干枯,分蘖  相似文献   

18.
<正> 1 容易发生冻害的麦苗种类 1.1 根苗。因干旱或耕作质量差,麦田垡块大,坷垃多,麦根悬空,易通风跑墒,这样的麦田,容易遭受干冻。 1.2 浮种苗。因播种粗放,种子撒落在地表上的露籽苗。 1.3 深播苗。由于干旱为了找墒,种子播种太深,出土的麦苗瘦弱,抗旱能力差,易受冻害。 1.4 独角苗。因播种过晚,冬前没有分蘖,扎根盘墩不好,抗寒力差,容易遭受冻害。 1.5 拔节苗。这类麦苗,冬前生长过旺,组织过于柔嫩,体内积累的糖分少,抗寒能力减弱,很容易冻死。 1.6 黄瘦苗。因肥力不足造成的黄瘦苗,由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小麦播种季节,常由种种原因导致部分小麦晚播。晚播小麦在山东是指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晚播小麦往往冬前苗龄小,分蘖很少或没有分蘖,次生根很少,吸收能力差,养分积累不足;开春后抽穗、开花延迟,成熟过程缩短,且后期易受干热风和锈病的侵害,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很大。生产中应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获得高产。1.晚中求早抢时播种。尽量早  相似文献   

20.
<正>在去年的秋种当中,鲁西南地区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和规范化播种技术,狠抓深耕深松、足墒播种、降低播量、播后镇压等关键措施的落实,小麦单位面积播量有所下降,播种质量总体较好。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是:⑴前期温度偏高,后期连续低温又使小麦积温不足,造成部分地块冬前苗情较弱。⑵部分播种偏早、播量偏大地块麦苗旺长现象比较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冬季冻害。⑶个别秸秆还田旋耕地块,土壤松塇,镇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