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草品种审定登记工作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中国草品种审定登记机构的发展与变革、草品种审定标准体系建设、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网建设、草品种审定登记情况等。截至2010年,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登记草品种434个,其中引进品种138个,育成品种161个,野生栽培品种86个,地方品种49个。在审定标准制定、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网络建设和品种审定数量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同时,对当前中国草品种审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1选择优良品种 品种在农业生产要素中始终处于最为先决、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玉米的种植品种多达上百个,杂乱无章,严重影响玉米总产,应当适当集中统一品种。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最大潜能把最好的品种种植到最适宜的地方,特别推荐以下品种为玉米生产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天然有色茧品种"渝黔黄茧"在农村应用,采用有色茧品种与白茧品种对照饲养,按白茧品种农村饲养成套的技术规程分析"渝黔黄茧"品种的饲养成绩、各环节技术要求。结果表明,"渝黔黄茧"品种的农村饲养,在蚕种催青、上蔟等环节注重调节温湿度及相关技术,特别是蔟中温湿度的调节,可实现自然有色茧的较高产量和经济价值。结论:"渝黔黄茧"品种是一对抗逆性、产茧性能较好,自然黄茧、自然黄丝的优良特殊用途品种,在农村按技术规程进行饲养,可获得比普通白茧品种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14个春玉米品种、7个秋玉米品种和一个常规品种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观察测定各个品种的植物学特性、产量。结果表明:春玉米品种东单04、东单02、东单01,产量分别为:7892.5kg/667m2、7514.3kg/667m2、7392.4kg/667m2,分别比常规品种增产9.2%、4.0%、2.3%,较其他12个参试品种差异显著;秋玉米品种沪青一号、SB06014,产量分别为:5596.3kg/667m2、5352.5kg/667m2,分别比常规品种增产6.5%、1.9%,较其他6个参试品种差异显著。5个品种植物学特性较其他参试品种好,且在湖南地区以玉米做青饲料适宜于春播。  相似文献   

5.
不同葛藤品种藤蔓的生长特性与饲用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为明确不同品种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在湖南地区的生长特性和营养价值,为湖南地区饲用葛藤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以9个地区葛藤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葛藤藤蔓的一级分枝数、生长速率、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灰分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葛藤品种间生长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分枝数与生长速率在葛藤品种间的变化较小,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与灰分含量在葛藤品种间的变化较大。9个供试葛藤品种中,巴山粉葛(BSFG)的一级分枝数、生长速率、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等各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QCG的分枝数、生长速率和粗蛋白含量皆低于其它品种;ZG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由此知,葛藤藤蔓的生长受品种的影响较小,而藤蔓的营养品质受品种的影响较大。品种BSFG更适合作为饲料葛藤在湖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家蚕新品种苏荣×锡玉已经获得江苏省蚕品种证书,为进一步检验该品种在如皋地区的农村适应性,对该品种进行试养调查。通过对家蚕新品种苏荣×锡玉试养并与现行品种菁松×皓月进行比较分析,调查该品种蚕期发育表现、主要经济性状和抗性,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蚕期发育表现、主要经济性状和抗性无明显差异,该品种在如皋地区适应性较强。认为该品种适宜在如皋市农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半干旱的陇东中部地区,对2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抗逆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系列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显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大多数国外品种的抗旱、抗寒性不如甘农1号等国内品种。2)在3年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陇东苜蓿增产6.4%~25.2%,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将22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4个等级,其中,皇冠、甘农1号综合评价最高。3)结合增产幅度,可以认为,甘农1号、皇冠、阿尔冈金、牧歌、巨人等品种,增产极显著、抗旱抗寒性强,稳产性好,综合评价靠前,适宜在庆阳全市大面积种植;甘农2号、苜蓿王、新疆苜蓿、甘农3号、三得利,增产显著,稳产性、综合评价较好,各地可根据生态条件、品质特性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8.
30个草坪型高羊茅品种在华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祥  李高  戎郁萍 《草地学报》2012,20(5):972-976
华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影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草坪质量。近10年来,国际上育成了较多综合性状好的抗病性草坪型高羊茅品种,虽然这些品种已在中国市场流通,但对其在华北地区的适应性及品种差异了解的不多,仅限于商品宣传。因此,为比较不同阶段育成品种的差异,方便草坪用户选择品种,在北京对30个草坪型高羊茅品种进行了5年的综合评测。结果表明:新育成品种在草坪综合质量、遗传颜色、叶片质地和抗病性方面总体优于早期育成品种。品种适应性评价的聚类分析结果将参试品种依据草坪质量划分为高中低3个类群,高草坪质量类群的典型品种主要有Banshee,Rocket,Fat Cat,Terrier,Essential,Houndog 6和Cannavaro等。  相似文献   

9.
心田  朱静 《中国家禽》2012,34(9):37-43
根据2010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审核,我国现有水禽品种69个。其中地方品种62个,培育品种5个,引入品种2个。有18个地方水禽品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品种。2011年,天府肉鹅通过新品种审定。生产性能测定是水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进行新品种培育、品种评定、资源调查的基础。生产性能的测定必须在标  相似文献   

10.
刘先蜀  石巍 《中国蜂业》2007,58(8):20-20
和家畜、家禽一样,蜜蜂也有很多品种、品系。每一个品种、品系的蜜蜂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然而,蜜蜂品种的概念却和畜禽品种的概念不同。畜禽品种,如猪的品种,鸡的品种,多是在人类  相似文献   

11.
草地早熟禾品种在北京地区对褐斑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栋  刘自学  苏爱莲 《草业科学》2011,28(10):1796-1800
采用田间目测法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31个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对褐斑病(Rhizoctonia solani)的抗性有较明显差异,抗病程度分别从高感到高抗,其中有9个品种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均在0.70~1.00,属褐斑病高抗;有6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50~0.70,属于褐斑病中抗;有1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30~0.50,属褐斑病感病;有9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10~0.30,属褐斑病中感;有3个的相对抗病指数与隶属函数值在0.10以下,属褐斑病高感;有3个品种由于评价结果不一致尚不确定其抗病等级。  相似文献   

12.
家蚕品种资源茧丝性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4,20(4):206-213
对209个家蚕保育品种的茧丝长进行调查,平均丝长840m,最长1273m,最短344m。各类品种中以中系二化品种最长,日系二化次之,多化最短。解舒率的调查结果是,平均值79.4%,最高100.O%,最低41.5%,90.0%以上的品种31个。解舒率多化品种和日本系统品种较好,中系和欧系品种较差。平均解舒丝长663m,最长1043m,最短274m。调查218个品种的净度,平均93.9分,最高99.2分,最低76.7分,98分以上的品种18个,多化品种净度最好,二化品种次之,一化品种最差。调查了200个品种的茧丝量,平均0.233克,最高0.354克,最低0.071克。以日系一化品种最高,二化品种次之,多化品种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苜蓿审定登记品种叶形态特征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春波  于林清  王勇  萨仁 《草地学报》2007,15(3):243-247,268
利用CI-202型叶面积仪研究29个我国审定登记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 L.)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和叶形指数。结果表明:地方苜蓿品种和育成品种在叶形态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的叶片较后者小;二者叶片形状相似;在6个指标中,叶长宽比变异最大,叶周长变异最小;地方品种的叶面积、叶长、叶周长和叶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均高于育成品种,其他2项指标则低于后者;在育成品种中,中兰1号的变异最大,甘农3号苜蓿最小;在地方品种中,蔚县苜蓿的变异最大,河西苜蓿最小;该结果将为今后培育苜蓿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外冷季型草坪草种在成都引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成都对高羊茅等 2 6个国外冷季型草坪草品种进行了为期 3a的引种适应性评价研究 ,结果表明 :(1) 11个参试的高羊茅品种和 2个白三叶品种、2个剪股颖品种都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其中高羊茅以Barfa、Vegas表现最优、剪股颖以Prominent最优、白三叶以Tahara最好 ;(2 )高羊茅冬季有叶尖发黄现象 ,部分品种夏季有褐斑病 ;(3)紫羊茅、羊茅、硬羊茅等 11个细叶类品种 ,抗热性较差 ,越夏率 <50 % ,基本不适应 ,但冬春表现好 ,是冬季暖季型草坪补播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徐威  王瑜  袁庆华 《草地学报》2011,19(3):492-496
利用盆栽试验,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2份耐盐品种1212和83-160以及2份敏盐品种83-159和81-1进行苗期耐盐性研究,通过对存活率、株高、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探讨盐胁迫下白三叶生长情况及保护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4个品种的存活率和相对株高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耐盐品种1212和83-160的存活率和相对株高均显著高于敏盐品种81-1和83-159,电导率则显著低于敏盐品种,说明敏盐品种在盐胁迫下细胞受损更严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SOD,P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先急剧上升后下降之后再上升的趋势,耐盐品种和敏盐品种变化差异显著,在盐胁迫后5 d和10 d时,耐盐品种的3种酶活性低于敏盐品种,而盐胁迫后20 d时,耐盐品种酶活性和敏盐品种趋于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盐胁迫前期敏盐品种比耐盐品种中积累了更多的活性氧而使诱导酶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对3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病毒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技术检测鉴定各紫花苜蓿品种中的病毒种类,并测定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株高、相对单株干重、相对茎秆直径、相对叶面积、相对叶长和相对叶宽,综合比较各紫花苜蓿品种的抗性,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紫花苜蓿品种均只受到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的侵染,所有紫花苜蓿品种的田间发病率均超过94%,病情指数范围为31.53~55.50;30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抗性较强的品种有1个,为射手2号,抗性一般的品种有6个,其余23个品种的抗性较差,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33%,20.00%和76.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性较强的射手2号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其杂交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家蚕品种选育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家蚕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经历了以自主育成的优良杂交品种替换地方土种、国外引进品种,以优质高产的多丝量白茧品种替换有色茧品种,以二化性品种以及导入多化性血缘的强健性品种替换一化性品种,以及亚热带蚕区以多丝量二化性品种替换多化性品种的发展历程。华东蚕区、华南蚕区、西南蚕区饲养的家蚕品种已进行了4次更新换代,家蚕新品种选育呈现多样化格局。今后家蚕新品种选育工作要充分应用家蚕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研究的成果,在常规技术育种的基础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选育出适应不同蚕区生态条件、特殊性状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功能与用途需要、产量与品质性状优异的蚕品种,为推动传统蚕丝产业升级改造以及产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白三叶和黑麦草品种在成都地区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夏先玖 《草业科学》2003,20(12):12-14
对引自百绿集团的白三叶4个品种、多花黑麦草2个品种和多年生黑麦草2个品种在成都地区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均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其中白三叶Sustain和C6151再生好,产量高,分别为88350kg/hm2和84450kg/hm2;多花黑麦草再生速度快,产量高,青绿期长,营养价值高;均可在四川盆地大面积推广。多年生黑麦草再生慢,产量低,且越夏性能差,可在高原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同苜蓿品种在青岛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10年,在青岛地区对引进的23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膜侧种植、无灌溉、无施肥模式的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产草量、株高、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3个苜蓿品种在青岛普遍生长良好,国外品种生产性能优于国内品种;播种当年干草产量膜侧种植组明显高于直接播种组,干草产量增幅(除甘农4号、新疆大叶和牧歌401外)均在50%以上;干草产量与年均日照时数、年均温的灰色关联度分别达到0.795 5和0.878 9,而与年均降水量关联度仅为0.569 1;株高最高的是WL323为87.8 cm,最低的是敖汉苜蓿,仅74.7 cm;供试23个品种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株高与草产量相关系数达到0.65以上,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茎叶比最低的是牧歌401,仅为1.22,绝大多数苜蓿品种的茎叶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综合评价认为供试23个苜蓿品种中的WL323、牧歌401、驯鹿3个品种综合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在青岛地区辅以膜侧种植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品种比较试验田,以发病率为指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苜蓿病害抗病性评价的分级标准,比较了国内外48个苜蓿品种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抗病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表现是UC-1465为高抗(HR)品种,UC-1887为抗病(R)品种,Siriver与Trifecta为中抗(MR)品种,Avrora、Hunter River、Saranac AR为低抗(LR)品种,其余41个品种均为感病(S)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表现是48个苜蓿品种均为高抗(HR)品种;对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表现是48个苜蓿品种均为高抗(HR)品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Vertus、中兰1号和新牧1号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为高抗品种;UC-1887、UC-1465和Saranac AR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均较差,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