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考察和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郑殿升中国是一个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古国,全国共收集资源材料35万份,其中在长期库和种质圃保存的约28万份。据统计,目前我国作物的主要种类约600多种,包括粮食作物30多种,经济作物70种,果树作物...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学术交流,应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粮食作物专业委员会和农业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的邀请,美国育种公司专家陈伟博士于2月15日来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开展学术交流,并做题为《玉米种质资源及商业化育种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报告。报告会由品资所木薯研究室主任欧文军主持,所内2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  相似文献   

3.
世界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种质资源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高卫东王述民方嘉禾作物种质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发掘利用,已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一、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1.种质资源的丧失与遗传单一性纵观全球,随着新品种的推广,农业耕...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6月28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与越南国家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会议在儋州科技主楼五楼会议室举行。越南国家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Tran Van Quang教授、品资所陈松笔副所长共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交换、科技合作研究、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黎裕 《世界农业》1995,(12):29-29,41
加拿大植物遗传资源工作概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黎裕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67年召开植物基因资源的考察、利用和保存工作会议后,加拿大才开展正式的植物种质保存活动。该国在1968年制定了种质永久保存的国家政策,1970年指定了第一个植物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旱育种及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裕 《世界农业》1994,(3):18-20
植物抗旱育种及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黎裕据统计,世界上1/3的可耕地处于供水不足的状态,而其他耕地也常常受周期性的或难以预料的旱灾所影响。通过提高作物抗旱性抗旱育种已成为发展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03—2012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品资所农业科研项目资助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10年中资助的项目稳定增加,资助经费也不断增加,项目与经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大部分项目与种质资源相关。中青年高水平科研人员担当大部分科研工作,是项目的研究主体。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品资所)为例子,分析热科院品资所因公出国(境)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昆虫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其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昆虫种质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昆虫种质资源库及其数据库,收集和保存了昆虫标本30多万号,活体继代保存天敌昆虫35种。对23种天敌昆虫的发育、存活、繁殖、寄生或捕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天敌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数据3500多个,拍摄生物学相片600多张,经整理后将数据上传到广东生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实现了昆虫种质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0.
南方蔬菜种质资源图文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种质资源图文系统是将计算机和衅像采集技术应用于中国南方蔬种种质资源领域的首次尝试,目前已管理81种蔬菜的1500多份种质信息,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录入的种质资源数同时进行多顶性状检索查询和分类统计。介绍了该系统的数据标准化、系统设计、总体结构、功能模块、技术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补白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昆明建成———历时8年,投资1.48亿,三万多种种质资源多世同堂"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2007年4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三万多种植物以及丰富的动物种质资源得以多世同堂".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8年,项目总投资1.48亿,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园区80亩.项目建设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库、微生物库、动物种质资源库、DNA库和信息中心.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6450种66500份(株),15年内达到1.9万种19万份(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在竣工典礼上介…  相似文献   

12.
22种苹果种质资源果实类黄酮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苹果种质资源果实类黄酮组成与含量,发现高类黄酮苹果种质资源,为苹果种质资源果实类黄酮利用和高类黄酮苹果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2种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为试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类黄酮组成与含量。【结果】22种苹果种质资源含类黄酮16—30种,共计34种(包括5种黄烷醇、6种二氢查耳酮、15种黄酮醇和8种花青苷),其中18种类黄酮在栽培品种果实中未见报道;14种类黄酮存在于所有苹果种质资源中,为共有类黄酮。所测5种黄烷醇总含量10.4—2764.9mg·kg-1,5种苹果种质资源超过1700mg·kg-1。二氢查耳酮总含量58.1—1077.5mg·kg-1,7种苹果种质资源超过450mg·kg-1。黄酮醇总含量52.9—645.6mg·kg-1,6种苹果种质资源超过200mg·kg-1。花青苷存在于红色果实中,花青苷总含量0.3—284.8mg·kg-1,6种苹果种质资源超过150mg·kg-1。除毛山荆子、兴山湖北海棠、卢氏湖北海棠、陇东海棠、花冠海棠、草原海棠、台湾林檎和海棠花外的14种苹果种质资源,均含有大量黄烷醇(包括寡聚和多聚原花青素)。多花海棠含有一特异黄烷醇(RT=42.43min),高达1350.7mg·kg-1。兴山湖北海棠、卢氏湖北海棠、平邑甜茶、雅江变叶海棠和樱桃叶海棠为高二氢查耳酮苹果种质资源。山荆子、兴山湖北海棠、红果三叶海棠、草原海棠、海棠花、多花海棠和扁棱海棠为高黄酮醇苹果种质资源。山荆子、毛山荆子、丽江山荆子、巴东湖北海棠、红果三叶海棠和樱桃叶海棠为高花青苷苹果种质资源。【结论】所研究的22种苹果种质资源果实类黄酮种类非常丰富,并呈现明显的多样性。16种为高类黄酮苹果种质资源(总黄酮10000mg·kg-1)。这些苹果种质资源在苹果类黄酮利用与高类黄酮苹果培育中可资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咖啡种质资源在我国及世界部分国家的保存情况,并对我国咖啡种质资源的引进、收集和保存提出建议。科特迪瓦、巴西、埃塞俄比亚、喀麦隆、马达加斯加、肯尼亚等18个国家共保存咖啡种质资源约64 000份,隶属茜草科,咖啡属,近50个种。其中,小粒种20 000多份、中粒种5 600多份、大粒种近2 000份。巴西、喀麦隆和科特迪瓦是小粒种资源的主要保存国家;中粒种资源主要集中在科特迪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大粒种资源以科特迪瓦最多。比较这些国家所拥有的咖啡种质资源数量,科特迪瓦位居第一,保存数量最多,约22 000份,31个种;其次是巴西,近19 000份,13个种;埃塞俄比亚、喀麦隆、马达加斯加、肯尼亚、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和中非居中;马达加斯加收集保存的咖啡种质资源最为丰富,共41个种。中国保存咖啡种质资源(小粒种、中粒种)800余份,主要集中保存于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引进、收集、选育咖啡种质518份,5个种,资源圃保存445份,其中46.7%为引进种质。  相似文献   

14.
黎裕 《世界农业》1994,(8):41-41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黎裕据估计,地球上有3000多万个生物种,其中4万种为脊椎动物,不到1.5万个种属鸟类和哺乳动物。但只有约30个种被驯化,进入人类食物链。为了适应各地气候和不同人的需要,人们培育出了很多遗传上有差异的动物类型或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原始材料,是国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掌握种质资源,可以培育新的作物和优良品种,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药物来源和工业原料。北京市开展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北京市范围内的植物有2400多种。为实现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的便捷查询和共享,本文采用动态Web数据库策略,执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Internet的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对种质资源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共建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3月13~14日,由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坦桑尼亚索科因农业大学、非洲绿色革命联盟、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私人企业主等组成的坦桑尼亚农业代表团一行8人,到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考察木薯科研生产情况并洽谈合作事宜。代表团参观了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木薯间套作示范基地和木薯粉小型加工生产线,就木薯选育种技术、栽培模式、加工利用、市场信息等情况与品资所科技人员展开交流。期间大家还品尝了木薯酥饼、木薯蛋糕、木薯饼干等食品。  相似文献   

17.
新疆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尤以野生近缘种为最.目前拥有可容纳10万份作物品种资源的自然中期保存库一座,现保存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57种作物近2万份.近年来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影响因素,制约着新疆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发展.本文依据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资源收集、建立完整的资源保存体系、深入开展鉴定评价、进行种质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编目、保护、繁种更新、分发利用与信息系统建立等基础性工作,作物起源、驯化与传播、种质分类、民族植物学与传统知识研究等基础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重要性状表型鉴定、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已卓有成效,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主要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思路和方法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举步维艰,效率低下。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到种质资源研究的多个层面,使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发生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上的变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为种质资源的有效收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阐明作物起源和演化、全面评估种质资源结构多样性提供了核心理论和技术,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效率。特别是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和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不断成熟,使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不同种质资源基因组变异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可阐明农作物起源以及驯化、改良和传播对种质资源形成的影响,明确现有种质资源和野外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提出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的最佳策略;结合表型鉴定数据,利用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等基因组学方法,可高效发掘种质资源中蕴含的新基因和有利等位基因,提出其利用途径和具体方案,并在种质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提高创新效率。文章评述了基因组学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在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作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结构多样性分析、新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把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紧密结合,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材料与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5月21-30日,坦桑尼亚农业研究所(NARI)所长Elly Kafiriti博士和腰果首席专家Peter Masawe博士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品资所),与品资所腰果研究团队总结2013年科技援助工作及讨论2014年工作计划。双方就进一步开展广泛合作进行座谈。刘国道副院长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Elly Kafiriti博士介绍了NARI基本情况,研究领域、取得成果和面临问题,希望与热科院在科技与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合作;刘国道  相似文献   

20.
科研项目获取能力是衡量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品资所")2011—2020年获批科研项目与获资助科研经费情况的分析,探讨了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做好顶层设计、优化人才队伍、完善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