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木薯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薯在种植、收获、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木薯叶、木薯杆、木薯渣、木薯皮等废弃物,其中,木薯叶可食用、饲用;木薯杆、木薯渣均可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基质,木薯杆还可粉碎还田作为肥料,木薯渣也可生产肥料、饲料、沼气;木薯皮则能制成表面活性炭或作为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主要基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木薯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玲  李宁辉  冯献 《农业展望》2010,6(7):47-51
木薯主要的贸易产品为鲜木薯、木薯干片及木薯淀粉。近年来中国木薯出口逐年减少,成为木薯净进口国。文章分析了中国木薯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剖析了中国木薯的进出口贸易格局及木薯制成品的贸易格局。预计中国鲜木薯(或干片)、木薯淀粉的进口量将继续增长,进口价格依然坚挺;出口量仍然有限;东盟国家仍将是中国木薯的主要进口对象,木薯贸易将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木薯块根贮藏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薯块根贮藏物质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本文简介对木薯的栽培育种、木薯淀粉的市场需求、木薯淀粉颗粒形貌特征、交联木薯淀粉、木薯淀粉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回顾了木薯贮藏蛋白、特别是营养贮藏蛋白结合木薯块根发育方面的研究,并提出将来木薯贮藏物质的研究以及木薯品种改良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木薯块根是木薯加工利用的主要部分,除直接加工后食用外,主要加工的产品有木薯淀粉、木薯酒精、饲料等。随着木薯产业的迅速发展,木树叶、木薯渣、木薯秆的综合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本文主要概述了木薯加工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国内木薯加工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木薯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用途很广,经济价值较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蔗糖业生产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木薯生产将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广西气候、土壤适于木薯生长,木薯生产具有明显的自然优势,木薯耐旱耐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广西木薯年种植面积23~28万hm2,占全国木薯种植总面积的60%,然而,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加工业发展滞后,木薯品种单一、老化,生产布局不甚合理、栽培管理粗放等;因此,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提高木薯生产的经济效益,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良种,改进木薯栽培技术,建立健全木薯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科学处理木薯加工“三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阐述和分析了目前我国木薯种植概况和木薯主要废弃物木薯杆、木薯叶、木薯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其中,木薯杆已开始用于粉碎还田、培肥地力,也可气化发酵成沼气等;木薯叶可用于制作饲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等;木薯皮和木薯渣主要用于制作饲料,肥料和燃料等.木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正朝着资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我国木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存在的不足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木薯是福建省继甘薯、马铃薯后第三大薯类作物。笔者首先介绍了木薯的起源和分布、国内外木薯生产现状和利用途径。其次,针对目前木薯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和评价了福建省发展木薯产业的可行性。最后对福建发展木薯产业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积极引进、加快应用木薯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二是:引进高产、耐寒的木薯品种,扩大种植范围;三是:制定和推广适应福建省木薯高产栽培技术;四是:探讨木薯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木薯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阳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91-8393,8398
介绍了现有木薯收获机械,包括普通挖掘犁、挖掘分离收获一体式木薯收获机械、挖掘式木薯收获机。同时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挖拔式木薯收获机械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与特点。展望了木薯收获机械的研究发展方向。认为在研发木薯收获机械时应考虑(1)由于木薯种植的地理条件多样,木薯收获机械应该具有能够更换的深松部件,并且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尽量多的地形条件;(2)木薯收获机械应该具有能够收获多行木薯的能力以提高收获效率;(3)木薯收获机械应该具有调节功率输出的能力,可根据不同的土壤粘度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减少功率损耗;(4)木薯收获机械最好同时具备松土、挖掘木薯、拔起木薯、分离土块、切割木薯秸秆、集中木薯等功能,使得收获过程更加简单易行,实现较高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营养成分揭示不同木薯叶饲养对木薯蚕生长发育及其蚕丝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饲养木薯蚕的木薯品种,为木薯叶饲用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华南9号(SC9)木薯、花叶木薯、无叶柄木薯和紫叶木薯4种不同基因型木薯叶作为研究材料,以蓖麻叶为对照,分别测定叶片的可溶性糖、粗蛋白、干物率、氢氰酸、总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0.
正泰国内贸厅副厅长颂猜表示,内阁在上周批准同意木薯政策委员会提出的让公共仓库机构向木薯坊、木薯粉厂收购木薯干和木薯粉的建议,以便腾出仓库空间接受2011/2012产季木薯抵押。颂猜表示,计划收购木薯干100万t和木薯粉30万t,于2012年4-5月间进行,计划针对范围包括  相似文献   

11.
柬埔寨农民开始收获木薯,中介商大量收购木薯,2011年木薯价格高,薯农喜洋洋。2011年11月28日,在柬埔寨磅湛省收购木薯的中介商安祥强指出,目前,很多中介商正在争先恐后地从农民收购木薯,木薯的价格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2.
广西木薯产业提升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兴录  樊吴静 《农学学报》2015,5(8):119-125
木薯产业是广西特色优势产业,产业提升对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广西木薯产业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广西木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产业提升的主要要制约因素;提出重新认识木薯产业的战略地位,推进木薯产业跨越式发展;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品种,推进木薯品种更新换代;推广木薯集约化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产;整合加工企业, 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强化“企业、薯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完善木薯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等提升广西木薯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广西木薯研究所于2009年7月1日挂牌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木薯研究所。现拥有木薯种质资源圃与示范基地500多亩,保存木薯种质资源580份。承建有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植保研究室、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木薯良种选育技术研究室、木薯规模栽培技术研究室、木薯良种繁育和规模化栽培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4.
赞比亚铜带省(Copperbelt)的木薯种植者呼吁投资者建立木薯加工厂,以便将木薯加工成商品。铜带省肥沃的土壤适宜种植木薯,如果投资者在铜带省投资兴建木薯加工厂,加工厂的运作情况将会很好。铜带省大约有600户木薯种植者,木薯年产量超过1000吨,  相似文献   

15.
将木薯与大豆和花生以不同模式间作,以单作木薯作对照,分析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大豆和花生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与大豆或花生间作,均可提高木薯鲜薯产量,其中以2行木薯或3行木薯间作3行大豆或花生,木薯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比单作木薯增产40.3%和38.8%,建议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木薯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湖南省木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木薯的可行性及湖南省木薯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湖南省木薯产业的发展策略,为湖南省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阐述了广西木薯生产现状,分析了广西发展木薯具备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技术支撑、政府重视等有利条件,指出了木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对木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建立木薯种植科研示范基地,加快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实现木薯产业化经营,培养和引进一批木薯产业开发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适宜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丘陵红壤旱地花生主产区,以花生、木薯纯作为对照,通过不同花生木薯间作研究了木薯对花生负面空间影响距离和木薯间作适宜行距,及间作木薯对土地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间作木薯(不明显降低花生产量的前提下)种植系统中木薯对花生的负面影响空间距离为40 cm左右,木薯间作适宜行距不低于374 cm;且花生木薯宽行间作可明显提高丘陵红壤的土地利用率,纯收入提高58.3%。  相似文献   

19.
柬埔寨和泰国的投资者斥资2100万美元在柬埔寨西北部与泰国接壤的马德望省兴建一座大型木薯粉厂。这座木薯粉厂将成为一个大型的木薯收购处,可以帮助马德望省种植木薯的农民解决卖木薯难的问题,使他们不用再把木薯越过国境  相似文献   

20.
木薯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之一,在我区,近年来发展木薯蚕生产,木薯叶成了主要的饲料,所以木薯全身都是宝。木薯耐旱,比较耐瘠耐肥,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又是开垦荒地的先锋作物,故发展木薯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我区各农场大面积种植木薯的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