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瓜霜霉病是棚室黄瓜生产最为常见的一种气流传播的病害。初期在叶子背面产生霉层,后变黑,内有大量孢子,孢子成熟后随气流散发,落在有水膜的叶片上很快萌发侵入寄主,因此又名“跑马干”。孢子在16-26℃时萌发侵入最快,高于30℃则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叶斑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对大麦叶片的侵染过程。【方法】以大麦感病品种蒙啤1号(MP1)和抗病品种蒙啤3号(MP3)为材料,接菌后,并在不同时间采集MP1发病叶片制做切片,结合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叶斑病病原菌对大麦叶片的侵染过程。【结果】接菌后,MP1和MP3中的CHT和β-1,3-GA的活性均高于对照,且MP3中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要高于MP1。孢子在接种12~24 h后开始萌发,顶端长出长短不一的芽管;接种36 h后,菌丝伸长且向细胞间隙处直接侵入大麦叶片表皮细胞内,组织内部的孢子主要分布在维管束中;接种4~5 d后,菌丝快速产生分枝,呈网状扩散,叶片表面形成密集的菌丝网,叶片外部出现明显病斑;接种7~14 d后,叶片表皮的孢子明显减少,在维管束组织中存在孢子。【结论】病原菌从细胞间隙侵入可能是该病侵入的主要途径,孢子萌发后形成菌丝进入组织,再向其他部位蔓延,病原菌侵入后期寄主表面菌丝形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黄瓜霜霉病是塑料大棚黄瓜生产最为常见的一种气流传播的病害。初期在叶子被面产生霉层,后变黑,内有大量孢子,孢子成熟后随气流散发,落在有水膜的叶片上很快萌发侵入寄主,因此又名“跑马干”。孢子在16~26℃时萌发侵入最快,高于30℃则不利于病菌传播。  相似文献   

4.
豇豆锈病由豇豆属单胞锈病和豇豆单胞锈菌引起。系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是专性寄生菌,只为害豇豆。我国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日均温度21~28℃,具水湿及散射光条件,经3~5天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产生芽管,侵入豇豆叶片为害,同时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灰葡萄孢菌与蓝莓果实互作的发生规律,为蓝莓结构抗病育种及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温条件下将灰葡萄孢菌株接种于蓝莓果实表皮,每间隔0、8、16、24、32、40、48 h切取4 mm×4 mm大小表皮组织用于组织透明检视及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孢子接种于蓝莓果实8 h后,孢子开始萌发,蓝莓表皮细胞壁及气孔器结构完整;病菌接菌16 h,可见凸起的菌丝顶端侵入细胞壁;接种24 h灰葡萄孢菌孢子的侵染菌丝部分溶解,并与寄主表皮融合,侵染菌丝末端可见2个分支,并侵入蓝莓果皮细胞;接种32 h,灰葡萄孢菌菌丝末端可见绒毛状结构,并侵入蓝莓果皮细胞内部;接种40 h,灰葡萄孢菌侵染菌丝进一步向果皮细胞内扩展;接种48 h,灰葡萄孢菌菌丝已大量侵入蓝莓果实表皮.明确了在室温条件下病菌初侵染的时间以及主要侵入方式:即接种16 h,病菌即可侵入蓝莓果实表皮细胞,接菌40~48 h病菌即完成侵入并大量扩展、繁殖.病菌侵入方式主要以菌丝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为主,尚未发现病菌从气孔器侵入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高梁炭疽病菌孢子侵入率受叶面保湿时间影响,一般孢子在接触叶面结水后1 h开始萌发,3 h后形成附着胞,13 h后开始侵入,已萌发的孢子经12 h干燥后完全丧失存活能力.高粱炭疽病的潜育期大概为3~4 d,分生孢子盘形成的时间为7 d.高粱植株上病斑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遇雨后晴天病斑增长加剧;单个病斑的面积也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氮、磷、钾肥对病斑的扩展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与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形式多样,可以从孢子一端、两端、或一侧一端、或两端一侧长出芽管。不同温度条件,对孢子萌发方式有明显影响。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5~30℃;孢子在相对湿度90%以上才能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孢子萌发的pH值为3~13,最适pH值为5~6。病菌既可直接侵入,也可通过气孔侵入,以气孔侵入为主,伤口对侵入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稻粒黑粉菌对水稻不育系的侵染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eovossia horrida的次生小孢子,在田间和离体接种水稻不育系的试验证明,病菌以菌丝从柱头直接侵入,经花柱到达子房的珠心组织。接种后8小时在子房中发现菌丝,第7天在种皮和糊粉层之间形成初生冬孢子,第9天冬孢子成熟。病菌在4个不育系上的侵染过程相似,病菌在无需授粉的条件下就能侵入,但只在胚乳能正常发育的水稻子房中形成冬孢子。  相似文献   

9.
<正>一、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还可危害果穗。1.发病原因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侵入的适温20~32℃。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只危害个别谷粒,病菌侵入谷粒后,在谷颖壳内形成菌丝块,从内外颖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孢子座,随后孢子座逐渐增大,包囊整个颖壳近不规则球形。常大于谷粒.颜色橙一黄绿一黑绿色,表面初期平滑,后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来状的厚垣孢子。剖开病粒,可见到墨绿色、橙黄色、淡黄粉色末状的厚孢子。  相似文献   

11.
就大白菜根肿病(plasmodiophoa brassicae Woron)病原分类地位、危害现状、生物防治及其抑菌机理进行了综述。国内外研究机构对大白菜根肿病生物农药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等方面均有研究,已见报道多株链霉菌对根肿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芸薹根肿菌以休眠孢子萌发作为其侵入十字花科蔬菜寄主病害循环的第一步,进入寄主组织后则以游动孢子为主要为害形态,存在无性短循环阶段,病害循环复杂。抑制休眠孢子萌发可以作为防治根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以休眠孢子为切入点开展根肿病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玉米苗期对丝黑穗病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6.60%~7.10%);感病材料幼苗中维生素C(Vc)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14.91~19.71mg/100g鲜重和4.23%~5.91%,显著高于抗病材料幼苗中Vc和总糖的含量(7.18~10.76mg/100g鲜重、2.52%~3.78%);且二者与冬孢子在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76,0.8612),揭示了玉米幼苗期抗侵入的固有抗性;受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后,幼苗胚芽鞘内表皮在0.53mol/L高渗蔗糖溶液中感病的玉米材料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高干抗病的玉米材料,高感杂交种“京黄417”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最高(47.4%);抗病自交系Mo17最低(23%)二因此,冬孢子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幼苗中Vc、总糖的含量,以及病菌侵入后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可作为玉米早期抗丝黑穗病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对鸡球虫的发育过程、影响发育的因素和鸡球虫侵入机体细胞的机理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球虫侵入的特异性 ,球虫的侵入过程和球虫孢子的移行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证明:在人工花器接种的条件下,棉花枯萎病菌可以通过花器侵入,导致棉籽带菌;封花试验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重病田中存在棉花枯萎病菌孢子经气传从花器侵入引起棉籽带菌的可能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人工花器接种后的花柱、花丝等部位,可看到病菌萌发侵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苹果和梨贮藏期间发生的各种腐烂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真菌侵害果实的途径可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真寄生菌,它的发芽孢子能经由皮孔甚至角质层侵入果实,如炭疽病、轮纹病等。另一类是伤部寄生菌,主要是由果实各种伤口侵入,如青霉病、褐腐病等。然而也不是绝对的,如前一类也能由果实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16.
茶饼病菌的侵染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在20℃左右,用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的担孢子接种于感病的茶树品种上,2小时后叶面上的担孢子开始萌发(萌发率3.1%),4小时后的萌发率为7.9%,24小时则高达21.3%。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气温在18~20℃的条件下,从病菌的侵入到症状的出现为10~13天;在20~23℃时,则为8~10天。 2.担孢子在茶叶面露水中萌发率最高。萌发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达90%以上才能萌发,而以在水滴中最适。在散射光下萌发率较高。担孢子寿命在18~23℃条件下,仅为4~7天。病斑在3~4天内有再产生担孢子的能力。 3.在茶树生长期间,担孢子全年可产生8~9次。担孢子借气流传播,每天以凌晨1:00—5:00时捕捉的孢子量最多。  相似文献   

17.
薏苡别名川谷、米仁、苡米、药玉米,为禾本科薏苡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果仁入药。具有健脾利尿、清热排脓等功能。主产于辽宁、河北、江苏和福建等省,其他各地均有少量栽培,目前生产上主要病害有薏苡黑穗病和薏苡叶枯病。  一、薏苡黑穗病防治  症状识别此病主要危害穗部,也可危害茎、叶。穗部发病后,子房膨大近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尖细,部分隐藏在叶鞘内,暗褐色,内部充满黑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茎受害部分弯曲粗肿。叶片受害部隆起,呈紫褐色单一或成串的瘤状体,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物。病株多不结实而成菌瘿。黑穗病在薏苡产区均有发生,重病区发病率高达 30%~ 50%,严重时颗粒无收。  发生规律薏苡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冬孢子又称厚垣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壁厚,表面有刺,呈黄褐色,散生。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的初生菌丝,侧生或顶生担子孢子。该菌只侵染薏苡,不侵染玉米和高粱。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种皮或病残体以及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当土温升至 10℃~ 18℃时,湿度适宜,厚垣孢子萌发侵入薏苡幼芽,以后随植株生长,菌丝到达穗部,侵入子房及茎、叶,形成系统侵染,全株发病。菌瘿破裂后,散出黑褐色厚坦孢子,随风...  相似文献   

18.
猪苓是一种多年生的菌类药材,呈不规则黑色块状,表面呈褐色,苓肉白色,干后淡褐色、坚硬,略有弹性,稍轻,内部致密。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三种颜色,生长过程中由白变灰,再变黑,黑灰苓是商品药材,白色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猪苓同其它真菌一样,产生子实体及孢子,孢子形成锁状联合菌丝,以自身分解吸收木质素等营养,菌丝纽结而形成小白苓,白苓停止生长即转为灰色,并逐渐变成黑色与营养源脱离关系,这时只等蜜环菌侵入后,又开始继续生长,蜜环菌不侵入当年的白苓。只侵入休眠后灰苓和黑芩并形成共营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玉米丝黑穗病(乌米)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防治方法: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三是药剂防治。在苗期利用药  相似文献   

20.
绿僵菌Mate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杀虫真菌,可以感染包括椰心叶甲在内的200多种害虫。该菌以休眠孢子状态存于环境中,接触害虫后绿僵菌孢子萌发形成芽管,通过表皮、孔口侵入害虫体内,在害虫血腔中不断生长菌丝,消耗营养并产生毒素,导致害虫羸弱、死亡。新的绿僵菌孢子又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