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状秃马勃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母种驯化培养基优选配方为:木屑75g,麦粒50g,可溶性淀粉20g,酵母浸膏2g,KH2PO41g,MgSO4.7H2O 0.5g,VB110mg,琼脂20g,水1L。头状秃马勃原种和栽培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杏鲍菇废料60%,木屑18%,麦麸10%,土壤5%,可溶性淀粉3%,葡萄糖2.5%,酵母浸膏0.2%,KH2PO40.3%,石膏1%。头状秃马勃熟料脱袋覆土荫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5月中旬进行栽培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选取5种营养剂配置多种浓度在香菇菌棒长第三、四潮菇时进行喷液试验。结果表明,5种营养剂中除三十烷醇外,另4种均有明显效果,其增产百分率依次为1%KH2PO4(60.2)〉0.5%尿素(48.7)〉1%KH2PO4+0.1%尿素混合液(42.9)0.5kg松针+0.5kg水煮液(39.8);3种营养剂的不同使用浓度分别以0.5%KH2PO4、1kg松针+5kg水煮液及0.5%尿素为最佳。而使用浓度为1%尿素及2%KH2PO4对长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C-27产单细胞蛋白(SCP)的发酵培养基组分(甜高粱秸秆汁、葡萄糖、蛋白胨、MgSO4和KH2PO4)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甜高粱秸秆汁和蛋白胨的浓度对SCP的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其他组分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产朊假丝酵母C-27产SCP最终的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甜高粱秸秆汁220 mL/L、葡萄糖3.25 g/L、蛋白胨37.5 g/L、MgSO4 0.325 g/L 、KH2PO4 0.325 g/L.该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下SCP产量达8.72 g/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配方(甜高粱秸秆汁120 mL/L、工业葡萄糖20 g/L、工业蛋白胨20g/L、MgSO4·7H2O 2.0 g/L、KH2PO4 2.0 g/L)下的SCP产量(7.00 g/L)提高了24.57%.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液体培养条件及最适培养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50ml摇瓶振荡培养,研究了培养基的C/N、KH2PO4和MgSO4浓度及初始pH值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确定了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蛋白胨0.2%、KH2PO40.15%、MgSO40.05%、pH6.0。并利用此配方进行了金针菇最适培养期试验,结果表明,25℃液体培养8d,菌丝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生菜适宜的水溶性肥料配方,在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温室中进行了盆栽基质一水培试验。试验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对6种不同全水溶性肥料配方营养条件下的生菜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方1(Ca(N03)2·4H2O、KNO3、KH2PO4、MgSO4·7H2O浓度分别为:980、800、200、500mg/L)的生菜品质较好,产量也不低,是综合效果较好的全水溶性肥料配方。可见,适宜配方的全水溶性肥料对生菜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对云芝不同碳氮源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云芝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蛋白胨1%、KH2 PO40.2%、MgSO40.0%.  相似文献   

7.
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鸡腿菇液体菌种生产适宜的条件及应用技术。结果表明,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玉米粉3%、麦麸4%、酵母粉0 5%、KH2PO40 25%、MgSO40 1%,pH6 2,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60ml;接种量5%,转速120r/min,培养时间6天。  相似文献   

8.
以杏鲍菇菌株作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及原种配方、栽培种栽培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如下:pH值为8.0,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微量元素为KH2 PO4.各因素对菌丝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温度>碳源>pH值>氮源,各因素影响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原种配方为2号配方,即85%玉米、5%麦麸、5%锯末、2%豆粕、1%玉米粉、0.5%石灰、1.5%石膏、60%含水量.最佳栽培种配方为5号配方,即65%锯末、20%麦麸、10%稻壳、3%豆粕、1%石灰、1%石膏、60%含水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的覆土材料,开展卵孢长根菇覆土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合卵孢长根菇栽培的覆土材料。利用红壤土、田园土、泥炭土、蜂窝煤渣土、河泥土、河沙和珍珠岩作覆土材料,设置16种不同的覆土处理,分析不同覆土处理对卵孢长根菇采收总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16种覆土处理均能出菇,其中处理11(红壤土与煤渣体积比1∶1)产量最高,单包产可达303.81 g,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较低;处理1(红壤土)产量较高,且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较高,子实体中汞、铅、砷、镉4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绿色食品要求。从产量上考虑,处理11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处理1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付文杰  张莎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68-5669
[目的]为了获得培养茶新菇的最优碳源、氮源、无机盐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对茶新菇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组分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的种类进行选择性试验分析,寻找茶新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结果]单因子试验证明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优无机盐为KH2PO4;其中碳源浓度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源,最小是无机盐,组分配方的最佳组合是:蔗糖3%、蛋白胨1%、KH2PO40.10%,最适培养条件为25℃、转速150 r/min、接种量5%、摇床振荡培养4 d。[结论]在最优组分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下,茶薪菇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该研究为其高效生产提供了定量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1.
农艺措施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加发  李泽福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16-1117,113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 6 (4 4)研究移栽密度、追肥施氮总量、不同时期的追氮比例、中后期叶面喷施KH2 PO4 等农艺措施对早籼 15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追氮总量、追氮比和叶面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移栽密度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移栽密度 3 0万穴 /hm2 下 ,采用追施纯氮 2 2 5kg/hm2 ,增加穗粒肥比例 ,即蘖肥∶穗肥∶粒肥 =3∶3∶1的追肥方式 ,并于齐穗期叶面喷施KH2 PO4 15kg/hm2 ,可使早籼 15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 12 .68% ,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王飞  刘霞  陈明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18-2218,2224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北虫草(Codyceps militaris(L.)Link.)液体发酵培养基的3种主要成分蔗糖、蛋白胨和KH2PO4进行优化,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3种因素与多糖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岭脊分析,获得培养基中3因素最佳浓度为:蔗糖3.23%,蛋白胨1.05%,KH2PO40.08%,培养液多糖含量为1.977 970×10-2g/ml.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柳小皮伞AS 5.166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相关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选取葡萄糖、酵母膏、KH2PO4、MgSO4、VB1等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浓度水平,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葡萄糖、KH2PO4、MgSO4浓度对胞外多糖产量影响显著;验证试验表明:当葡萄糖40.0g,酵母膏4.0g,KH2PO41.5g,Mg-SO41.0g,VB150mg(/L)时,在25℃、140 rpm的培养条件下摇床振荡培养5d,所得胞外多糖量最大为108.74mg.100mL-1。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根外追肥、光照条件对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基质配比、根外追肥施用方案以及光照条件,为其科学的栽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三年生白芨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引种驯化、基质配比、根外追肥、光照条件等处理下白芨各农艺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开展白芨引种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白芨在基质配比为农田原土:白沙=2:2的条件下栽植,其生长状况仅次于营养土,但成本低,有利于适应大田栽培;叶面喷施KH2PO4溶液可促进白芨的生长发育,尤以浓度为2‰时效果最显著;适当的遮阴度有利于白芨的生长发育,但当遮阴度达到70%以上时,白芨群体花期、单株开花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抑制了白芨繁殖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对Streptomyces sp. FEEL 1产ε 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基(M3G)中的6种主要成分进行了PB CCD的响应面优化。PB实验表明,酵母粉、KH2PO4和MgSO4对ε PL产量影响显著,结合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实验构建出各因素的最佳浓度:葡萄糖50 g/L,酵母粉7.54 g/L,(NH4)2SO4 5 g/L,KH2PO4 1 g/L,K2HPO4 248 g/L,MgSO4 2 g/L,ZnSO4 0.03 g/L,FeSO4 0.03 g/L,该条件下ε PL摇瓶产量能达1.62 g/L。在此基础上对微量元素ZnSO4,FeSO4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的优化,发现ZnSO4对ε PL产量几乎没有影响,而0.06 g/L的FeSO4则可以进一步使ε PL产量提高至1.73 g/L,较M3G培养基提高了57.2%。在5 L发酵罐中进行控制pH的分批发酵,ε PL产量达到8.76 g/L,较其在M3G培养基提高了41.1%。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液体培养基的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蛹虫草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碳源、氮源单因素对比试验,筛选出蛹虫草液体培养基最佳碳源为蔗糖,其次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其次为蛋白胨。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蛹虫革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3%、酵母膏3%、KH2PO40.1%、MgSO40.15%。该研究为蛹虫草液体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菌龄等对巴西橡胶树红根病病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Wakef)Over.et Steinm]进行液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橡胶树红根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葡萄糖2%,D-果糖2%,玉米粉0.5%,酵母粉0.5%,黄豆粉0.8%,蛋白胨1%,KH2PO40.1%,Mg SO40.1%,VB1 0.02%;最适培养温度是29℃,液体菌种菌龄为120 h,培养周期为240 h。  相似文献   

18.
猪苓在玉米粉、麸皮、蔗糖、酵母膏、KH2PO4、MgSO4综合培养基上,菌丝长势较好且干重较高.尤以配方⑧为最好,其菌丝干重与其它配方菌丝的干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诸因素基质栽培对马铃薯种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L16(2×43)正交设计安排试验,研究三因素四水平和一因素两水平(即:定植密度4种、不同KH2PO4用量4水平、不同多效唑浓度4水平、不同品种2个)对秋季马铃薯原原种(小薯)生长和产量及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有显著降低株高的作用,除CK外,不同浓度对植株的矮化效果差异不显著.产量通径分析表明,基质栽培中的株高对产量、主茎粗对产量的正效应均较小;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性差异;不同KH2PO4用量存在不同水平的显著性差异;不同多效唑浓度之间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E4F3G2无论是平均产量和结薯个数来说都是较好的处理组合,平均薯重最低的为2.92 g,最高的达4.39 g,大于3 g的小薯的比例占80 %以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猴头菌生长的4个主要营养因子进行研究,得出液体培养猴头菌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H2PO4,最佳维生素为VB1.通过均匀设计试验对液体培养猴头菌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不同配比进行研究,得出液体培养猴头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6%可溶性淀粉、4.6%黄豆粉、0.02% KH2PO4、18 mg/100mL VB1.通过中心复合设计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得出优化的猴头菌液体培养的发酵工艺为接种量11%、发酵温度25.8℃、搅拌转速137 r/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