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聚类分析在棉花育种材料筛选和杂交组配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9份不同生态类型陆地棉材料的7个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和归类.根据7个产量性状可将29份材料分为a、b2类,a、b类群又分别分为a1、a2亚类和b1、b2亚类,籽棉和皮棉产量高低顺序b2 >b1 >a1 >a2,7个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果枝数>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根据5个纤维品质性状可将29份材料分为A、B2类,A、B类群又分别分为A1、A2亚类和B1、B2亚类,纤维品质高低顺序为A1 >A2 >B1 >B2,5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很小.29份材料中,产量和品质表现俱佳的材料只有新陆早40号和15-17-1,在亲本组配时是较好材料,可作为核心亲本.引进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材料可能对新疆内陆棉区的材料产量改良有所帮助,而对品质改良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疆本地棉花种质基因库,筛选适于作优异亲本的种质资源。【方法】 以288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4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 变异系数分别为单铃重(9.14%)、衣分(8.34%)、单株铃数(14.03%)、果枝数(6.26%)、上半部平均长度(4.50%),整齐度指数(1.56%)、马克隆值(6.43%)、伸长率(1.99%)、断裂比强度(7.26%);单铃重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及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单株铃数、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上半部平均长度与伸长率、整齐度指数及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前3个成分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到61.68,第1主成分主要跟单株铃数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纤维品质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跟衣分有关;聚类分析将288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1.5时划分为4类,第Ⅰ类群包含88份材料,马克隆值最好的材料。第Ⅱ类群包含75份,类群材料衣分平均数为43.2,4个类群衣分平均里是最高的;第3类群包含124份材料,材料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都相对较好;第Ⅳ类群材料稀絮H10属于特异种质资源,被单独分为一类。【结论】 288份种质资源变异系数幅度较大(1.56~14.03)。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14.03,样本间差异较大;其它性状变异系数均小于10,材料纤维品质性状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新疆早熟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978—2015年新疆审定的60份新陆早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共15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2.29%;衣分、单株铃数、衣指及株高是皮棉产量的决定因素。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不大,变异幅度1.14%~8.79%,纤维品质遗传改良进展不大;除马克隆值外,其于4项品质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选育中宜选择遗传差异较大的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以扩大遗传基础,通过增大衣指来提高衣分和皮棉产量,注重选择株高适中、结铃性适宜、衣分适度和纤维品质性状协调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对23个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inn.)品种(系)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病情指数、黄萎病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其次是产量性状差异明显。"1106"、"1110"、"1112"在子棉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方面表现较好。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大小顺序为子棉产量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指衣指株高第一果枝节位衣分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均较小,大小顺序为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纤维上半部分平均长度伸长率整齐度指数。23个陆地棉品种(系)聚为A、B两个类群,A为产量中等偏下、抗病性较差、品质中等偏上的代表群;B为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差的代表群。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海岛棉优异种质资源,促进新疆海岛棉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运用变异系数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320份海岛棉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536 7%~33.520 3%,变异幅度较大,种质资源间类型多样;黄度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71 2),衣分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876 6),在纤维品质、株高、生育期方面多样性较为丰富;运用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5个类群,其中第IV类群113份种质资源综合表现较好,可根据其优异特性在实际育种中进行针对性选择和改良。  相似文献   

6.
为扩大长江流域油后棉种质资源库,筛选出符合杂交亲本的优异种质,提高棉花育种效率,以引进的72份陆地棉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SAS V8等对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材料间的性状变异系数在1.15%~30.31%之间,变幅较大,其中单株成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30.3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株形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铃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与单株成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铃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衣分和铃质量均与部分品质性状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98%,包含了11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表明,72份参试种质可分为6类,其中第Ⅰ类群属于优质材料,第Ⅱ类群属于高产材料,第Ⅴ类群属于高产优质材料,育种中可加以重点应用。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优质材料2份,高产材料6份,在育种工作中可结合品质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利用优势亲本培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20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并开展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为棉花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中,单株结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籽指;在纤维品质性状中,断裂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马克隆值;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存在正相关,马克隆值与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所有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利用大豆种质资源,选取适合在雷州半岛种植的大豆品系,本研究对42份大豆种质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和结荚节数变异系数最小;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3.403%,主要反映了产量性状因子、株型因子和粒重因子等主要特征特性。根据农艺性状相似度将42份种质材料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又分为2个亚群,其中隆昌大黑豆和本地黄豆表现最好,适宜在雷州半岛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杂交棉新品种的丰产稳定性以及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以参加2006年和2007年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区域试验的5个杂交棉品种及对照品种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对杂交棉品种的丰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受多因素影响,其中SGKz927和锦科杂1号丰产稳定性好,综合评价高。并对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与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重和衣分与产量的关系均较为紧密,其中铃重对产量的效应衣分,同时其他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形成也有间接贡献。杂交棉高产育种以选育高铃重兼高衣分指标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协调好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在追求高产的同时还要谨防纤维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