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寻求枣裂果防控、裂果机理和抗裂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从花后15d开始采样,每10 d采样1次,调查易裂品种‘京枣39’(Ziziphus jujube Mill.‘Jing39’)和抗裂品种‘郎家园枣’(Ziziphus jujube Mill.‘Langjiayuanzao’)生长发育规律与裂果的关系,在果园中和室内统计裂果率,制作石蜡切片,观测正常果和裂果的果皮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以及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京枣39’生长比较迅速,细胞膨大期长,单果重在每个时期均大于‘郎家园枣’.‘郎家园枣’的横纵经均小于‘京枣39’.(2)‘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均显著大于裂果,同时显著大于‘郎家园枣’正常果和裂果,‘京枣39’表皮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裂果/正常果的比值均分别小于‘郎家园枣’,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比裂果的排列紧密,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大多呈方形、长方形或长柱形,裂果的大多呈长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3)花后40~70 d‘京枣39’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变化较大,细胞体积增长比较迅速,花后40 d之后,‘京枣39’果肉细胞中空腔大小和数量多于‘郎家园枣’.[结论]‘京枣39’比‘郎家园枣’膨大期长、细胞体积增长迅速,同一品种,表皮厚度是主要导致裂果的因素,与角质层无显著规律,‘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和角质层比裂果的厚,当降到一定值时将变为裂果,裂果表皮厚度/正常果表皮厚度和裂果角质层厚度/正常果角质层厚度的比值可以作为衡量枣果裂果的重要依据,其比值小将易裂果,果实发育后期果肉空腔数量越多、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裂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裂果性不同的中阳木枣、稷山板枣、赞皇大枣、冬枣、梨枣、壶瓶枣等枣品种,进行了成熟期果实果皮及果肉解剖结构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枣外果皮由外向内由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组成,但表皮和亚表皮细胞不易区分,共有细胞3 ̄6层。角质层厚度及其是否发生龟裂与裂果性没有密切的相关性,而表皮的厚度与裂果密切相关,表现为“耐裂品种”比“较耐裂品种”和“不耐裂品种的表皮”要厚。此外,角质层细胞、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果肉细胞排列较紧密且果肉细胞间空腔较少的枣品种果实较耐裂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木纳格葡萄进行不同方式的试验处理,比较各处理对裂果的影响;分析裂果的解剖结构特点,研究木纳格葡萄裂果机制,为防治裂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不同浓度GA3和CaCl2喷布、果实套袋及人工降雨处理,在果实成熟期调查各处理的裂果率,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裂果的果皮等组织的解剖结构.[结果]喷施CaCl2和农用钙剂都可以有效降低裂果率,果皮厚度、果皮和果肉细胞大小及排列紧密程度增大.喷施100 mg/L GA3、0.05; CaCl2及人工降雨12 h时,果皮、果肉细胞排列、果肉与果皮结合变松散,维管束细小而稀疏,裂果率也升高.喷施30 mg/L GA3、0.2; CaCl2和流体金钙对降低裂果率效果较好.木纳格葡萄裂果的角质层厚度明显小于正常果,细胞排列不平整,有断裂.裂果的表皮、亚表皮的细胞排列整齐度和紧凑程度很低.裂果的果肉细胞较小,果皮与果肉结合松散,正常果的维管束要粗大且分布均匀,维管束的粗、密.套蓝色和白色无纺布袋的果穗都无裂果发生,其角质层增厚且平整光滑,果皮厚度、果皮和果肉细胞大小变化不显著,但细胞排列紧密、规则.[结论]30 mg/L GA3、0.2; CaCl2和流体金钙及无纺布套袋可以有效降低裂果率,连续降雨会促发裂果.角质层、表皮和亚表皮越厚且细胞排列越紧密,果肉细胞排列和果皮与果肉结合越紧密,维管束越粗越密的果实不易裂果.  相似文献   

4.
枣抗裂果种质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苑赞  卢艳清  赵锦  刘孟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968-4976
【目的】筛选评价出抗裂果种质,直接为枣的栽培生产与育种应用提供品种材料。【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169个枣品种的果实裂果方式、裂果率、裂果程度比较,进行抗裂果评价;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比较不同抗裂程度品种果皮及果肉内部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综合裂口数量、裂口长度及裂口面积等因素,建立了枣裂果病情分级体系;通过4种裂果方式的统计分析,发现枣的裂果方式以纵裂为主;筛选出一批抗裂品种,如葫芦长红、官滩枣、河北龙须枣、茶壶枣、雪枣、尖枣、串铃枣、成武冬枣、中阳团枣、洪赵脆枣、棉絮枣、冷枣、晒枣、皖牛奶枣、南京大木枣和磨盘枣等;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实结构差异明显,抗裂品种果皮的表皮层厚度均匀、细胞排列整齐紧密;随着抗裂果能力的下降,果实表皮层不均一程度加重,且细胞排列趋向散乱无序。【结论】筛选出一批抗裂果的枣品种,明确了抗裂果能力与枣果表皮细胞均一性和紧密程度正相关,而与果肉细胞致密程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Ca2+与枣裂果的关系,试验以易裂鲜食枣品种‘伏脆蜜’为材料,于盛花期后30~65 d对枣果喷施CaCl2(200倍液)处理、喷施清水处理,以自然条件为对照,探究喷施CaCl2处理对裂果及非裂果部位细胞壁代谢酶活性、细胞壁物质含量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枣裂果方式以纵裂为主,喷施CaCl2处理后裂果率最低,非裂果部位纤维素酶、β-半乳糖苷酶活性最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低,果胶甲酯酶活性为1.07 U/g,非裂果部位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物质含量最高且蜡质层、表皮层及内表皮层厚度最厚,果皮细胞结构较为完整,表皮细胞排列整齐,果肉空腔较小。综上所述,Ca2+与枣裂果关系密切,喷施CaCl2可显著降低枣裂果率。  相似文献   

6.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我国青藏高原66种草地植物优势种的叶解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叶解剖特征与海拔、生长季降水及生长季均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具有很多适应高寒环境的结构特征,如表皮层厚且表皮细胞大小差异显著,表皮毛等表皮附属物发达,异细胞丰富,通气组织普遍发达等;叶片各组成部分厚度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海绵组织厚度变异最大,其次为上角质层、下表皮层、下角质层、上表皮层、栅栏组织,叶片厚度的变异最小;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存在协同进化,上下角质层厚度呈强烈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相关性最强;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与海拔、生长季降水、生长季均温3个重要环境变量呈较弱的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减小,而随生长季降水和生长季均温的增加叶片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苹果果实裂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苹果果实裂果的研究进展,从裂果发生的症状与时期、果实的解剖结构、水分条件、土壤条件、树体管理等方面阐明了苹果果实裂果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大、果实角质层薄,易于裂果;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含水量不足,果皮发育受到影响,果实发育后期久旱逢雨,果肉细胞迅速增大,易造成裂果。缺钙、钾矿质元素,易产生裂果。并提出了预防苹果果实裂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1)厚度品种植株地上幼嫩部分表面普遍有腺体产生,形如铜钮扣收,大小为70~180μm.分布密度为42~45个/cm2;2)切片现察,腺体起源于器官的原表皮层,由腺体原始细胞分化产生,由基细胞、柄和头部分泌细胞组成;3)腺体分泌细胞表面具发达的角质层,后期角质层与分泌细胞脱离,分泌物贮存于其中,最后角质层破裂释放出分泌物质.  相似文献   

9.
以青脆李(Prunus salicina Lindl.)为材料,通过跟踪检测青脆李K、P、Ca、果胶和纤维素的变化规律,观测果肉、果皮与裂痕处细胞生长速率,研究了青脆李裂果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K、P、Ca 3种元素中,Ca对青脆李裂果的影响最大,K次之,P与裂果无明显相关性。果胶与纤维素含量都与青脆李裂果有明显相关性。解剖结构研究表明,青脆李裂果的直接原因是成熟期表皮细胞、薄壁组织细胞和果肉细胞的生长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裂果发生与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和细胞代谢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易裂品种伏脆蜜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在裂果高发生时期的半红期,研究裂果中裂果和非裂果部位及测定正常果果皮SOD、POD、PPO、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及果肉中的蔗糖、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可滴定酸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 裂果部位果皮中 POD和SOD活性极显著高于非裂果部位和正常果果皮;裂果部位果皮的半纤维素、WSP和ISP含量极显著低于非裂果部位果皮中的含量,裂果部位果皮中CSP含量显著低于非裂果部位果皮中的含量;裂果部位果肉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非裂果部位果肉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非裂果部位果皮中GA3含量极显著高于裂果部位果皮;在裂果部位果肉中IAA含量极显著高于非裂果果肉。【结论】 裂果部位果皮中半纤维素含量、WSP和ISP含量以及POD活性和SOD活性的变化,改变了果皮的结构和果皮的性质,再加上果肉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改变及在果皮果肉中内源激素IAA含量变化,导致果实内部和果皮不协调的生长,致使果实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