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芸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100个随机引物对18份芸芥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有10个随机引物得到了稳定一致的RAPD谱带,每个引物扩增出2~17条谱带,共扩增出91条谱带.采用UPGMA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D)=0.1333处,将18个芸芥材料分为2类8组,揭示了芸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丹2100和高粱辽杂10号的可见叶片为材料,应用RAPD筛选技术,对玉米、高粱基因进行分子标记.主要结果如下:(1)对玉米丹2100和高粱辽杂10号叶片总DNA提取纯化的方法进行优化,确定提取总DNA的最佳方法.即CTAB法.(2)初步建立了玉米丹2100和高粱辽杂10号RAPD反应体系,并确定了RAPD反应体系中最佳的引物种类及PCR扩增的最佳反应条件,获得了稳定高效的RAPD扩增结果及多态性较好的DNA.(3)应用RAPD技术筛选14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45条谱带.A2、G4、Y13分别扩增出3条差异谱带分别为OPG-04800、OPA-02450、OPY-13500.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  相似文献   

4.
浙江部分茶树良种的RAPD分子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海军  赵东  刘祖生 《茶叶》2002,28(3):119-12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目前浙江省推广的浙农121,迎霜,福鼎大白茶,浙农139等10个优良品种进行分析,共扩增到97条RAPD谱带636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RAPD谱带和位点约8.1条53个位咪,平均每个品种为9.7条63.6个,其中呈现出多态性的谱带72条,多态性占总带数的74.2%,供试品种经扩增产生5条-12条不等的谱带,说明引物的不同,RAPD标记谱带也随着产生差异,引物S16能在各品种扩增后产生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可以用来鉴定这些茶树品种,10个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3358-0.5774之间,平均为0.4732,其中浙农139和浙农113之间亲缘关系密切,类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这10个茶树品种可分成A、B、C三个类群。  相似文献   

5.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云南紫稻细胞质无花粉水稻三系及杂种F1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构建与比较分析。从14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具有明显多态性的引物。天香018(天香A×珞恢018)材料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种F1)共扩增出179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性谱带,占总带数的29.05%,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扩增出6.50条多态性谱带;天香806(天香A×珞恢806)材料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种F1)共扩增出177条带,其中有50条差异带,占总带数的28.25%,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扩增出6.25条多态性谱带。特别明显的是在引物对E ATG/M CAC的扩增中,在AFLP指纹图谱中出现两条特征带(a带和b带),为保持系所特有,能够明显区别于不育系、恢复系和F1。在另外一些引物对中也观察到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差异带。  相似文献   

6.
甘蔗与蔗茅属间杂交F1代真实性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和RAPD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甘蔗×蔗茅”属间杂交种F1代的真实性。结果表明:杂种F1代材料“01/47,01/85,01/120”的2n=80~82,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 2n”;用11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63个引物可获得双亲的RAPD多态性,其中3个引物(OPC-19,OPE-2,OPF-4)可在杂种F1代材料01/64和01/120的RAPD扩增标记中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分别为父本3500bp和母本1300bp、父本1350bp和母本900bp、父本550bp和母本900bp。  相似文献   

7.
应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晚绿”品种的杂交亲本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茶树无性系品种“晚绿”进行亲子关系分析。所用 10 8条随机引物中的 93条引物对日本静冈和枕畸两地取样的 6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 8份材料的基因组DNA分别扩增出 1- 8条谱带 ,平均每条引物 3 5条。其中 19条引物扩增出“晚绿”与其母本“数北”不同的RAPD分子标记 30个。从中选择 6条引物对 8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鉴定表明 ,其中 4个RAPD分子标记显示出“晚绿”品种特异性 ,说明包括“静在 16”在内的 4个供试品种都不是“晚绿”的真正父本。本文还证明 ,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同一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具有遗传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墨兰"达摩"芽变叶艺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10个墨兰叶艺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59条DNA带,其中137条(86.2%)为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DNA带数9.3条。10个叶艺品种之间的Dice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8-0.813,平均相似系数为0.706。RAPD扩增结果的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墨兰叶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而且还与品种来源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耐渍型亚麻品种Y4F082和非耐渍型品种Agatha及其杂交F2代为材料,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法,对亚麻耐渍基因进行RAPD分析。在5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一个引物S1377在两亲本及抗、感基因池中均能扩增出一条大小为800bp稳定的差异条带,命名为S1377-800,通过F2代个体验证,耐渍型个体均能扩增出此差异条带而非耐渍型个体中不能扩增出此差异条带,证明S1377-800是与亚麻耐渍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技术鉴定花生种质资源的差异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利用RAPD技术对 7个不同植物学类型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 ,在所用的 83个随机引物中 ,1 3个引物的扩增产物显示出不同品种间的多态性 ,能显示花生品种间DNA多态性的引物占1 5 .7%。这 1 3个引物共扩增出 1 2 1条DNA带 ,其中具多态性的片段 2 6条 ,占 2 1 .48%。根据本实验结果 ,利用RAPD技术鉴定花生种质资源的多态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单株扩增的谱带数最多时为13条,最少时为10条;DNA多态性最高为92.31%,最低为70.00%,平均为85.40%。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汝城白毛茶种群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82,最大为0.5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中有些单株聚类很近,遗传基础比较一致,有些聚类较远,显示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种群单株间的遗传变异呈现连续性,当结合距离I为0.14时,汝城白毛茶种群可分为6个类型,这与其表观形态类型相符。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汝城白毛茶的核心种质基因群在汝城县白毛茶示范场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茶树优质资源花粉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 4份优质茶树资源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 )及其扦插繁殖后代的花粉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 :4份资源与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大小、形状、平均轴径及P/E值均无显著差异。对蓝标 1、汝城白毛茶及其扦插后代花粉外壁纹饰的三维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凹穴数量、密度、两凹穴间的最小距离或凹穴最小面积均较相似 ;对日铸茶、云桂大叶及其扦插后代的花粉外壁纹饰平面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各自与其扦插后代的长脊长度、粗脊粗度、大穴及小穴长径均基本接近。花粉外壁超微结构所显示的覆盖层、柱状层、基层和外壁内层的形状或厚度 ,4份优质资源与其扦插后代均无明显变化。因此 ,蓝标 1、汝城白毛茶、日铸茶和云桂大叶的无性后代 ,其花粉遗传性是基本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汝城白毛茶、凌云白毛茶、阳春白毛茶、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和曲江白毛茶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引物扩增平均表现的多态性为75.00%;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以乐昌白毛茶和仁化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914),凌云白毛茶与曲江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712),汝城白毛茶与两广主要“白毛茶”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乐昌白毛茶(0.4605)、曲江白毛茶(0.4406)、仁化白毛茶(0.4232)、凌云白毛茶(0.2968)和阳春白毛茶(0.2665)  相似文献   

14.
玉米子粒的果皮是全部继承母本遗传信息的F1代组织[1].将玉米F1代种子的果皮分离并从中提取DNA,以160对SSR引物为基础对本单位自育和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5个玉米单交种及双亲进行特异引物的筛选.特异引物的标准是能同时区分双亲及杂交种.用这些特异引物对杂交种、亲本和从杂交种上分离的果皮DNA进行PCR扩增.实验表明,果皮中的DNA利用SSR分析,具有与杂交种母本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可通过杂交种种子获得其母本的全套DNA及其DNA指纹图谱.在亲子鉴定、自交系DNA指纹库建立及品种权保护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RAPD分子标记与小麦杂种优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杂种小麦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18个杂种小麦骨干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并结合18个亲本所组配组合的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测定,研究了RAPD遗传标记与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预测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选用的RAPD标记在小麦中的多态性较低,筛选了80对引物,只有15对引物在18个亲本中多态性较高;基于这15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分析,所选用的RAPD标记能进行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的划分,但RAPD遗传距离与杂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在超亲优势水平,RAPD遗传距离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APD遗传距离与亲本特殊配合力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笔者认为利用本文所选用的RAPD标记不能进行杂种小麦的杂种优势预测。  相似文献   

16.
选用400个随机寡核苷酸和40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对,对我国主栽的协优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RAPD分析显示,40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有364个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扩增出肉眼可见的DNA条带,其中28个显示扩增的多态性,这中间9个引物产生的13条多态性条带具有清晰、易分辨的特点,可以在供试的水稻组合与亲本之间,以及杂交组合之间进行区别和鉴定。微卫星分析指出,40对荧光标记引物中,13对引物产生的31条标记带,能够在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显示稳定的多态性,且杂种表现为双亲的互补型。与RAPD相比,微卫星分析具有多态性强、精确性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汝城白毛茶对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降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黎星辉  宋双良 《茶叶科学》1997,17(2):235-239
汝城白毛茶是一个由野生毛叶茶(Cameliaptilophyla)驯化栽培后开发的新绿茶产品。用该茶对64例高脂血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虽然汝城白毛茶和普通绿茶(对照)均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它们在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和β-脂蛋白4个指标上的效果差异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前者比后者效果更好、更快,两种茶的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汝城白毛茶的降脂作用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也无明显副作用,但停饮后与其他降脂药物一样,其降脂作用消失。本试验提示,供试的两种绿茶对减肥均无效。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大豆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杂交亲本及F_1代,接种SMV_1号株系后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与感病亲本及其F_1代接种后的同工酶谱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病亲本及F_1代酶的活性增强,酶带数较多,而且部分酶带变宽,颜色变深。抗病亲本则不发生变化。各组合F_1代的酶谱与双亲有关,抗病×抗病的F_1代酶谱与双亲完全相同,抗病×感病的F_1代酶谱偏向抗性亲本,感病×感病的F_1代产生一个双亲所不具备的小分子新杂种酶带。未接种的感病亲本酶谱与抗病亲本相同。植株内部同工酶的变化与成株抗性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作为鉴定大豆抗感病毒病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生态条件下,用陕2A类型胞质不育材料进行秋播制种因其微粉较多,故产生自交结实,所制杂种不育株率高达70%一80%。改用春播,则开花延迟,而不育系无微粉发生,所制杂种不育株率仅2.4%—12%。波里玛类型质不育材料春播制种其不育株率也显著降低。春播制种适宜播种期在思南地区1356A为元月中旬,3A为元月下旬。采用直播方式。父母本行比1:3—5,密度每亩3—4万株。亩产杂种可达45—50公斤。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ISSR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黑麦杂种鉴定提供参考,利用ISSR标记对小黑麦品系P1和P_2有性杂交得到的F_1代群体进行分子鉴定,同时结合田间表型调查结果对F_1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6个杂交F_1代单株中,52个为真杂种,其中,5个单株无主茎、未结实,1个生长后期死亡。14条ISSR引物对46个正常结实真杂种扩增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1.19%,其中,UBC822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UBC808和UBC815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均为75%。F_1代群体和父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4,说明杂交后代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将杂交F_1代群体和父母本在阈值0.748处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1份材料(父本,P1),第2类群包括1份材料(母本,P_2),第3类包括46个杂交F_1代单株;杂交F_1代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较远,先与母本聚为一类,之后与父本聚为一类。田间调查结果表明,7个性状中,除株高偏向于父本外,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偏向于母本,与父本的差距较大,这与ISSR分析结果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