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鸡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鸡种业是提升肉鸡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支撑。为提高肉鸡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强化企业育种主体地位,加快肉鸡遗传改良进程,进一步完善国家肉鸡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肉鸡育种能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农业部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现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艾维茵原种肉鸡是由世界肉鸡鼻祖亨利·赛格里沃先生亲自培育的。其生产性能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987年“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引入了艾维茵原种“基因库”和全部的饲养育种技术,建立了我国的肉鸡良种繁育体系,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型肉鸡育种公司。牡丹江市三道畜牧场是在“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的通力协作下,经省、市畜牧局批准和中外养禽业专家的充分论  相似文献   

3.
政务     
《广东饲料》2014,(4):4-5
农业部印发“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年3月31日,农业部印发《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提出,到2025年,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自主培育品种商品市场占有率超过60%。提高引进品种的质量和利用效率,进一步健全良种扩繁推广体系。提升肉鸡种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灵活、竞争有序的现代肉鸡种业新格局。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国家肉鸡良种选育体系;健全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体系;构建国家肉鸡育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肉鸡种业发展趋势是企业主导育种将是肉鸡育种主要组织模式,形成代次清晰、完善的"资源群→育种群→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肉鸡良种繁育体系,重要一点是育种必须适应未来肉鸡生产和消费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1 指导思想与目标我省1991~2000年畜禽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以提高畜禽品种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国际市场为导向,国内市场为依托,改革畜禽良种繁育体制,加强新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禽商品生产配套体系,基本实现种畜种禽良种化,促进畜禽商品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鸡的育种目标是:到1995年理顺肉鸡良种繁育体系。该体系由优质黄羽肉鸡和快大肉鸡组成,到2000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部印发的《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提出,到2025年,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计划提出五大主要任务:1.培育黄羽肉鸡新品种,持续选育已育成品种,扩大核心品种市场占有率;培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白羽肉鸡新品种。2.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育(引)繁推一体化"肉种鸡企业,建立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满足市场对优质商品鸡的需要。3.净化育种群和扩繁群主要垂直传播疾病,定期监测净化水平。4.制定并完善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与管理规范,建立由核心育种场和种禽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组成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育种理论在肉鸡育种中的应用,肉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每年递增1.0%-1.5%,肉鸡从出壳到上市的生长周期逐渐缩短。但近一时期以来,大多用户感到肉鸡生长缓慢.对此,国内外研究者从遗传育种、饲料营养、饲养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仅对影响肉鸡快速生长的原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我省肉鸡生产状况,十多年来,我省肉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饲养的品种有明星、红宝、京黄、艾维茵等。以明星和京黄较为适宜在我省高寒、缺氧的环境条件下生产,从1993年到1995年,三年共推广出栏良种肉鸡324.32万只,并探索出一套适宜我省实施的肉鸡生产配套技术,说明我省发展肉鸡生产的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9.
<正>白羽肉鸡主要品种有:AA、艾维因、科宝,主要是从白洛克(或白温多得)中选育出来的。AA肉鸡拔益加肉鸡简称AA肉鸡,该品种由美国爱拔益加家禽育种公司育成,四系配套杂交,白羽。特点是体型大,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强。因其育成历史较长,肉用性能优良,为我国肉鸡生产的主要鸡种。祖代父本分为常规型和多肉型(胸肉率高),均为快羽,生产的父母代雏鸡翻肛鉴别雌雄。艾维茵白羽肉鸡艾维茵最早是美国艾维茵国际家禽有限公司培育的白羽肉鸡良种。  相似文献   

10.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是已启动的50个农业产业体系中的畜产品产业体系之一。以提高我肉鸡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重点解决规模化优质肉鸡品种混杂、肉鸡疾病控制不力、饲料资源短缺、规模化生产程度低等问题。围绕肉鸡良种繁育、疫病综合控制、规模化营养与饲料配套生产技术和产品加工等领域大力实施研发与示范,推进肉鸡产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肉鸡生产集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已成为提高肉鸡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笔者认为:在规模化肉鸡生产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肉鸡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2.
整个肉鸡产业链上,肉鸡养殖是现代肉鸡生产体系的主体和基石,所创造的产值也是最多的。肉鸡育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通过曾祖代、祖代、父母代传递到上百万倍数目的肉鸡上得以体现,肉鸡的性能反映着整个肉鸡生产体系的效率,因而,肉鸡产业应重视商品肉鸡生产,提高肉鸡生产性能,进而促进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肉鸡生长快,生产周期短,饲料报酬高,生产效益好,是收益最快的养殖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3.
1通用型肉鸡领域我国肉鸡涵盖两大类:快大型白羽肉鸡和优质肉鸡。2007年我国白羽肉鸡上市约27亿只,产肉465万吨;优质肉鸡上市约40亿只,产肉360万吨。我国肉鸡育种的方向是改良肉质和提高繁殖性能,以下4项育种或配套专利技术通用性较强,既可应用于快大型白羽肉鸡,也可应用于优质肉鸡:  相似文献   

14.
黄春元 《饲料广角》2005,(7):11-12,47
1提出畜禽种源产业化的背景畜禽种源产业化是畜牧育种场的扩展和升华,是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以肉鸡生产为例,约在10年前(1995年),世界上肉鸡育种企业,已由过去的百余家,逐渐集中整合到仅有10余家,近10年来基本上被三四家育种企业控制,如德国的罗曼、美国的AA、法国的ISA等。肉鸡育种企业的集中和整合体现了联合育种的魅力,也是肉鸡种源产业化的结果,其作用是明显的。目前肉鸡42d可以达到2.2kg,饲料利用率1.8:1,成活率达96%,我国肉鸡生产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年产禽肉1383万t。肉鸡生产发展快,技术水平高,与肉鸡种…  相似文献   

15.
制约我国肉鸡业良性发展的主要障碍(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佘锋 《中国家禽》2004,26(19):1-4
我国肉鸡产业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已发展成为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2003年总产量达到95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6%,是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1984年至2000年我国肉鸡产业以年均11.57%的速度递增。2000年以后,鸡肉的生产虽然仍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00年,我国鸡肉产量为903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广东优质黄鸡的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的肉鸡生产以优质黄鸡为主,在去年上市的7亿多只肉鸡中。黄羽肉鸡占95%以上,白羽的肉用仔鸡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占15%以上下降至5%以下,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存这10多年中,广东的种鸡生产企业和黄鸡育种家们,根据广东黄鸡的特点和市场导向,不断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而又保持或改善原来本地黄鸡的优良肉质品味,在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上有的品系已达到甚至超过快大白羽肉用仔鸡的水平,而肉质品味经过改进烹调方法,则远胜于肉用仔鸡。可以说,广东优质黄鸡的发展档势是好的。  相似文献   

17.
3月25~27日,首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此次大会是我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全国黄羽肉鸡业精英的首次聚首.旨在推动政府、科研单住与企业广泛交流和联合,科学引导行业发展.提高育种水平,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实行标准化、适度规模生产、交流和研讨黄羽肉鸡屠宰及深加工模式.探索、总结黄羽肉鸡产业良性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矮小基因在黄羽肉鸡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应用到黄羽肉鸡的育种中以来,矮小型黄羽肉鸡以基础代谢率低、耗料少、饲养密度大、适应性和抗应激强等优势及其明显的经济效益,在黄羽肉鸡业中的配套生产得到广泛推广。文中就dw基因在黄羽肉鸡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家禽科学》杂志的部分成员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Edomonton举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营养学会议,一位与会者阐述了由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家禽科学的G·Havenstein等报道在《家禽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即过去三十年间,在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方面,遗传育种因素占80%以上,而营养因素最多不超过20%。听到这个消息,会场上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该研究通过自1957年到1991年三十多年间对肉仔鸡的观察,用数据说明遗传育种和营养的变化对提高生产性能的影响。两个相互比较的肉鸡品种分别是:1991年的普通羽毛自别雌雄的AA商品肉鸡和1957…  相似文献   

20.
肉鸡业是畜牧业中集约化程度最高、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最多的产业之一。以肉鸡为实验动物,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对肉鸡生产性能等性状的改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生产、饲料利用率和成活率等性状的综合选择每年提高肉鸡生产效率2%-3%。我国肉鸡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国际相比晚30年,肉鸡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