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疯草生长的土壤环境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TMPD降解菌LF-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LF-1的形态及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与产酸克雷伯氏杆菌一致,而且与产酸克雷伯氏杆菌(DQ226215)的16S rDNA序列同处于一个最小的分支,同源性达到99.52%.由此确定TMPD降解菌LF-1属于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  相似文献   

2.
筛选分离氯氰菊(cypermethrin)高效降解细菌,研究其降解特性.根据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降解菌;气相色谱法测定该菌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利用化学消除剂消除细菌质粒,测定消除质粒后细菌降解能力,初步定位降解酶基因.从长期使用氯氰菊酯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三株优势菌,编号为LF-1、LF-2和LF-3.选择对氯氰菊酯降解潜力最高的菌株LF-l进行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LF-1初步鉴定为kurthiasp.,该菌降解氯氰菊酯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35 ℃;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培养8天,对100mg/L氯氰菊酯降解率达80.15%,LF-1还能降解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等菊酯类农药.经SDS或EB消除质粒后,LF-1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丧失,表明该菌降解基因可能位于质粒DNA.LF-1能有效的降解多种菊酯类农药,该研究为菊酯类农药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建云  崔树军  武秀琴  宋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35-6636,6640
[目的]研究氟氯氰菊酯降解菌GZ-3的分类鉴定和降解性能。[方法]通过富集筛选的方法,从农药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氟氯氰菊酯的高效降解菌GZ-3,观察其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通过培养观测其对氟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并对其进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还利用Biolog生态板就氟氯氰菊酯降解菌对31种碳源利用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氟氯氰菊酯降解菌GZ-3在37℃和220r/min培养条件下培养72h后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氟氯氰菊酯的降解效率可达80%以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多数铜绿假单胞菌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该菌对氟氯氢菊酯农药污染的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耐高温纤维素酶产生菌A13。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A13菌株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特征基本一致。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并根据16S rDNA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A13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0%。最终确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养殖黄颡鱼腹水症病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暴发的腹水症的病原进行了研究.病鱼症状主要为游动迟缓,体表、肝脏充血,积有腹水,后期伴有皮肤溃烂等,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从多处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迟钝爱德华氏菌特点,GenBank中同源序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迟钝爱德华氏菌自然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的甲胺磷降解菌MAP-K5,发酵培养72 h时,气相色谱测定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率可达89.3%。通过对该菌株16S rDNA的blast检索及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假单胞菌属有99%以上的同源性,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研究结果,初步鉴定MAP-K5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相似文献   

7.
从广西某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Cantor)养殖场发病的黄喉拟水龟的肝、肺分离到一致病性的菌株(HX081027),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摩氏摩根菌一致,表现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荚膜及芽孢,葡萄糖产酸产气,接触酶、脲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氧化酶、脂酶、DNA酶和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甲基红阳性,VP反应阴性,MR阳性等特征。采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506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858185)。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HX081027与摩氏摩根菌属内相关菌株的同源性在98.8%~99.6%,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来源于鱼类的M.morganiiJCM1672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将其确定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  相似文献   

8.
黄喉拟水龟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某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Cantor)养殖场发病的黄喉拟水龟的肝、肺分离到一致病性的菌株(HX081027),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摩氏摩根菌一致,表现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荚膜及芽孢,葡萄糖产酸产气,接触酶、脲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氧化酶、脂酶、DNA酶和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甲基红阳性,VP反应阴性,MR阳性等特征。采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506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858185)。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HX081027与摩氏摩根菌属内相关菌株的同源性在98.8%~99.6%,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来源于鱼类的M.morganiiJCM1672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将其确定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新疆五家渠市耐盐碱植物盐穗木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兼性耐盐菌B6,并对其分别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鉴定。[方法]采用真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PCR扩增B6菌株的16S rDNA,使用NCBI-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同源性检索,使用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B6菌能在0~20%NaCl的条件下生长,为有芽孢的杆状菌;B6的16S rD-NA长度为1 446 bp,与多种地衣芽孢杆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结论]系统发育树表明B6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生理生化分析,可判断B6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开菲尔粒中醋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菲尔粒中分离出2株醋酸菌FJAT-13764和FJAT-13780.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菌株FJAT-13764和FJAT-13780的菌体形态均为圆端直杆菌,单个或成对,无芽孢,其生理生化特征与醋杆菌属Acetobacter基本一致.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FJAT-13764为Acetobacter orientalis(东方醋酸菌),菌株FJAT-13780为Acetobacter syzygii.  相似文献   

11.
从患病的黄喉拟水龟肝脏、肾脏分离到1株葡萄球菌(YLD8110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采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长约1.5kp的目的片段,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515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GQ261178)。核苷酸相似性分析表明,所得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d,S.sciuri)CTSP9菌株16S rDNA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9.9%)。同时,用与该序列相关性较高的S.sciuri及常造成动物葡萄球菌病的S.aureus S、saufeuss.bsp.anaerobius、S.gallinarum、S.hyicus代表菌株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菌株YL081101与S.sciuri代表株聚为一簇。上述研究证实,分离菌株YL081101为松鼠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2.
玉米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小麦幼苗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研磨法从健康玉米植株的根茎叶中分离到4株具有高固氮酶活性的内生菌,根据它们在植物组织来源和分离时稀释度的不同将其分别命名为L1A1、L1A4、L1B9和L2A2(L代表来源于叶片,A代表10倍稀释,B代表100倍稀释).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4株菌鉴定结果表明,L1A1为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L1A4为Sphingomonas panni、L1B9为Sphingomonas yabuuchiae、L2A2为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这4株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固氮酶活性和产IAA(吲哚乙酸)能力,其中L1A1、L2A2具有降解有机磷能力,L1A4具有体外拮抗小麦赤霉病菌的能力.接种这4株菌的小麦苗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未接菌小麦高(P<0.05),说明其具有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病罗非鱼苗沃氏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检测发病罗非鱼苗中可能存在的潜在病原感染,保证投放鱼苗的健康安全,对海口市发病罗非鱼苗进行了菌种分离.结果发现,在发病鱼苗中存在葡萄球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显示该菌与沃氏葡萄球菌和巴斯德葡萄球菌高度相似,后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基因PCR分析,确认为沃氏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新疆感官异常的番茄酱和杏酱中细菌进行快速鉴定。【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对感官异常的番茄酱和杏酱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培养,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菌株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共获得9株细菌菌株,其中番茄酱中的5株菌分别为:甲基营养性芽孢灰枣杆菌、枯草芽孢灰枣杆菌、地衣芽孢灰枣杆菌、沃氏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杏酱中的4株菌株分别为巴氏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沃氏葡萄球菌、类芽孢灰枣杆菌,鉴定结果与生化方法一致。【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为番茄酱、杏酱生产企业有效防控产品污染保障质量安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高产脂肪酶菌株并鉴定其种属,研究脂肪酶的酶学性质.【方法】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对富含油污土壤中产脂肪酶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用中性红平板进行初筛,结合改进铜皂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酶活力;对筛选的高产脂肪酶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相关生理生化实验,再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确定该菌株所产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值,并研究金属离子、有机溶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对酶活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脂肪酶菌株LZ-5,其所产脂肪酶的酶活力为4.78 U/mL;菌种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9.0;Ca~(2+)、Mg~(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Fe~(2+)、Zn~(2+)、EDTA、SDS、甲醇和乙醇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对Na~+、K~+、丙三醇的耐受力较高.【结论】成功分离一株表皮葡萄球菌高产脂肪酶菌株.  相似文献   

16.
生防菌FM4B的鉴定及抗菌物质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等方法鉴定菌株FM4B并对该菌株抑菌物质粗提液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生理生化实验显示,菌株FM4B属于短短芽孢杆菌,16S rDNA基因的测定与分析表明,FM4B与B.brevis(短短芽孢杆菌)的同源性达到99.5%,故推定FM4B为短短芽孢杆菌.实验表明抑菌物质粗提物对多种细菌、真菌有...  相似文献   

17.
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健康学龄儿童的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6株乳杆菌,并对其进行属和种的鉴定。首先通过形态学观察及H2O2酶、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分得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所分得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该属内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从而准确鉴定所分得菌株,并申请各菌株的GenBank登录号。经鉴定,其中1株为卷曲乳杆菌,2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为发酵乳杆菌,1株为黏液乳杆菌,1株为唾液乳杆菌。  相似文献   

18.
从医院土壤中筛选分离代谢物具有较高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放线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得出,采用影印平皿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进行放线菌的分离,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得出,A01菌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较好,与Streptomyces sp.VTTE-042674亲缘关系最近,达到99.86%,应属于链霉菌属。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序列登录号为HQ660584。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肠衣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试验对生产过程中的肠衣样品、工人卫生以及加工环境中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再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方法对肠衣产品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进行分离,根据16S rDNA序列分析等对试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刮肠后的菌落总数较多,腌制后的肠衣菌落总数明显下降,产品的菌落总数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加工环境中腌制台的菌落总数很低,而空气、工人的手和袖套的菌落总数较多且相似。低温储藏3个月的肠衣产品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有蜡样芽孢杆菌和陆地罗氏菌,而低温储藏10个月的肠衣产品中含有的主要微生物有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巴氏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