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除湿降温的目的,对温室液体除湿降温系统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湿热地区夏季温室的降温问题,提出了利用CaCl2溶液除湿降温系统对温室进行降温的方法。在CaCl2溶液除湿降温系统运行条件下,确定了以喷淋室出口空气相对湿度为试验指标,分析了进口空气流量、除湿剂流量、除湿剂浓度和温度、进口空气温度和湿度等因子对试验指标的影响。通过影响因子的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了系统运行时影响除湿效果的显著因素是除湿剂浓度和温度、进口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CaCl2溶液喷淋除湿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为中国南方高温高湿的温室夏季降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液体除湿降温原理、空气与除湿剂溶液表面间的传热传质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温室降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设计了热交换式漂浮育苗温室保温除湿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热交换换气机和环境监控系统组成,通过将温室大棚外新风与棚内空气强制对流交换进行换气除湿,使新风温度升高,实现温室热能回收。环境监控系统可现场和远程了解温室大棚内部环境和除湿系统工作状态,实时自动对温室湿度进行调控。将系统应用于烟草漂浮育苗温室,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温、除湿能力,试验大棚较对照大棚平均相对湿度降低6.7%,系统平均热回收效率为59.35%,烟苗平均茎高增加0.4 mm、茎围增加0.6 mm。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水循环烟囱和水池系统,分别建立两种不同的封闭温室,比较两种方法的降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面100 cm高度处,使用水循环烟囱的温度比不使用降温系统的温度平均降低8℃左右.在地面100 cm高度处,白天湿度值均保持在45%~75%,适宜作物生长.利用水池降温除湿,相比附近另外一个封闭温室,距地面50 cm高度处温度降低10℃左右.11:30-15:00之间,地面50 cm高度处的最高温度为32℃,基本接近外界温度.封闭温室的湿度较适宜植物的生长发育,但白天50cm高度处的湿度保持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仓储适用的除湿方式,搭建仓储除湿系统试验平台。通过改变温度,设置温度为5、15、25℃,对制冷除湿方式、转轮除湿方式的除湿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除湿效果通过除湿能力、除湿效率、湿度场均匀性来表征,结果表明,25℃环境下制冷除湿方式的除湿效率为0.072 6 g/(kg·h·kJ),湿度场分布的变异系数为6.58%,除湿效果较好。15℃及更低温度下转轮除湿方式的除湿能力是制冷除湿方式的3~6倍,5℃时转轮除湿方式的除湿效率为0.003 4 g/(kg·h·kJ)是制冷除湿方式的4倍,在此温度环境下转轮除湿方式更加适用。研究结果可为仓储除湿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昆明市的气候特点,分析了连栋玻璃温室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设计了适合昆明市气候特点的温湿度调节系统.该系统采用了自然通风的方法进行降温除湿和夜间卷帘保温凋节策略,设计了温湿度模糊控制器,并制定了模糊控制规则;经过模糊实现后,完成了对各个执行机构的控制,使温室作物获得了最佳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上海飞机研究所在设计和生产的温室中除了采用常用的降温措施,如开启天窗进行自然通风、安装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在通风口安装湿帘、安装微喷降温系统、温室外部安装遮阳网等,还把涡轮降温技术应用在温室中。涡轮降温技术的应用使温室结束了高温季节不能运行的状况。该所在山东寿光种苗温室中成功地采用了开环式涡轮降温系统。种苗温室降温原理如图1所示,先将温室外空气引入系统,经过涡轮降温后,出口处空气温度很低,再将低温空气和温室内温度较高的空气进行混合,注入温室内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要求。一、系统设计1.系统组…  相似文献   

9.
玻璃连栋温室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大型玻璃连栋温室夏季降温难度大、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引入荷兰半封闭温室环境控制理念,采用正压通风降温技术,以湿帘蒸发降温提供冷源,对管道风机、送风管等关键机构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建立连栋温室正压通风降温系统,并进行适应性生产试验。试验依托河北南和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项目,以采用湿帘-风机负压降温系统的温室为对照,对采用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温室,进行降温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送风管各侧孔出风风速基本一致,送风均匀性高;2)采用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温室室内温度平均高于对照温室3.7℃,极端高温时可高出6.8℃。在河北南和地区,传统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的降温效果优于创新设计的正压通风降温系统,正压通风降温系统的实现方式还需改进,在我国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除湿干燥中临界除湿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除湿效率、减少除湿干燥纯耗, 该文阐述了木材除湿(热泵)干燥系统中的空气流程和状态变化. 从湿空气热力学分析的角度,提出一定制冷量和含湿量状况下,湿空气除湿效率为零的临界焓值的概念;指出除湿效率大于零的必要条件及提高除湿效率的途径;进而由临界焓值的概念在湿空气的焓-湿量图上绘出了不同露点温度下的临界干燥曲线,并划分出除湿区,为预测除湿效率与除湿量以及除湿机的优化控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D. Don)为试材,采用差热分析仪(附带DSC测试配置)对经温度为80、120、160、180℃,相对湿度分别为0、40%、60%、100%(80℃时最大相对湿度为80%)过热蒸汽处理后的试件进行了测试,探讨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对木材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压过热蒸汽处理后的木材与未处理材的热分解机理基本相同;处理木材的温度越高,木材热分解所需温度也随之增高;高温高压过热蒸汽处理材的热稳定性好于未处理材,并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较低时处理的木材,其热稳定性好于相对湿度较高时处理的木材;相同相对湿度条件下,高温处理的木材,其热稳定性好于低温处理的木材.  相似文献   

12.
几种常见城市绿色廊道结构类型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结构城市绿色廊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乔灌草结构绿色廊道的降温增湿效果最为显著,与单一草地结构比较,O.5 m层次日平均降温为2.8℃,日平均增湿达7.8个百分点;其次是两行行道树结构:最后是多行行道树结构.0.5 m层次与1.5 m层次比较,前者温度普遍高于后者,而相对湿度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The polarization force between an electrically charg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tip and a substrate has been used to follow the processes of condensation and evaporation of a monolayer of water on mica at room temperature. Condensation proceeds in two distinct structural phases. Up to about 25 percent humidity, the water film grows by forming two-dimensional clusters of less than a few 1000 angstroms in diameter. Above about 25 percent humidity, a second phase grows, forming large two-dimensional islands with geometrical shapes in epitaxial relation with the underlaying mica lattice. The growth of this second water phase is completed when the humidity reaches about 45 percent. The reverse process of evaporation has also been imaged.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中高海拔烟区白肋烟在晾制环节存在的烂烟等突出问题,通过在白肋烟晾房内安装排风扇进行排湿,研究其对晾房内温湿度和白肋烟晾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晾制过程中设施调控使烟叶晾制时间缩短4~6 d,晾房内温湿度处于较适宜的范围,烂烟率分别比CK降低了7.25和11.36个百分点,烟叶上中等烟比例提高了10.44个百分点,产值增加了5888.39元/hm2。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营养对幼龄银杏光合与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田间2 年生叶用银杏,在大量元素营养的基础上,配施 Zn 、 Mn 、 Cu 、 B 等微量元素营养,可以明显降低银杏的光合“午休”现象,提高光合日累积,特别是高温季节的光合日累积。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 Gs) 、蒸腾速率( Tr) 、水分利用效率( W U E) 都有所提高,从而改善光合性能,大大减轻高温低湿伴随的生长“停滞”现象,促进生长,植株的新梢长度、单叶面积、单叶重和单株产叶量比对照明显提高,也相应使公顷产叶量得到显著提高(2648 % ) 。  相似文献   

16.
Gaff DF 《Science (New York, N.Y.)》1971,174(4013):1033-1034
The South African flora contains a unique abundance of higher plants which withstand virtually complete desiccation. Water potentials of fielddry leaves corresponded to 30 to 40 percent relative humidity. Mature leaves survived from 15 to approximately 0 percent relative humidity. Known examples were increased from 4 to 15 species, which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ed grasses.  相似文献   

17.
山楂味美具有疗效,种植山楂经济效益较高。繁殖优良品种采用实生苗嫁接,周期长成苗率低,插条育苗生根困难。嫩枝插条育苗研究获得成活率90%以上。具体措施为选择沙壤土地设置塑料拱棚,5月中、下旬剪取花枝盛花期枝条作为插穗,以NAA600ppm浓度处理1h,扦插深3~5cm,严格控制棚内生态环境,最高温度不超过31℃,以20~28℃为宜,湿度保持在70~90%,土壤含水量20%,光照强度日平均在7000Lux左右。插条苗以翌年早春萌芽前移植定苗培养为好,加强水肥管理,一年可获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18.
冬季日光温室内湿度分布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m跨日光温室内纵向及横向湿度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揭帘后温室纵向从西向东的三个测点达到最低相对湿度的时间分别相差2h,量值上为中部低、两侧高;温室横向从北向南四个测点中北测点达到最低湿度的时间比最南侧点提前1-2h,但在量值上呈现出中部两测点值低、南北两测点值高的特点。夜间盖帘后,各测点相对湿度均大于85%,最南侧测点(接近薄膜)为100%,各点的湿度从北向南逐渐增加,在所选晴天中0:00-8:00各点平均相对湿度最大相差6-10个百分点;16:00-23:00各点平均相对湿度最大相差9-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驼绒藜种子发芽、出苗及成株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驼绒藜种子发芽、出苗、扎根及成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驼绒藜在自然条件下其结籽率较低;种子具有后熟特性,在室内外温度条件下贮藏1年半后完全失去发芽力,在干燥、低温条件下贮藏3年后仍有较高的发芽率;其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较广,土壤湿度在15%以上时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正常发芽出苗;自然散落的种子出苗后土壤孔隙度在51%,土壤湿度在15%以上的地块上幼苗扎根成株都很好;出苗后在幼苗密度大的地块其成活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The two-filter method described by Thomas and LeCla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race concentrations of nitric oxide and nitrogen dioxide in dry nitrogen o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radium A (polonium-218). Charged radium A was neutralized in 10 parts per million (ppm) nitrogen dioxide in dry nitrogen, in 8.3 ppm nitric oxide in dry 92 percent nitrogen and 8 percent oxygen, and in nitrogen with 20 and 80 percent relative humidity. No neutralization was seen in dry nitrogen, dry oxygen, dry air, or 10 ppm nitric oxide in dry nitroge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neutral radium A species was found to be 0.079 square centimeters per second, regardless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nitrogen gas atmosphere. Lower values were observed for charged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