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泗洪县五里江农场和青阳镇江圩村L35杨与I-69杨对比试验造林地进行生长量测定结果表明,五里江农场7年生的L35杨胸径生长量比I-69杨平均提高33.14%;江圩村9年生的L35杨胸径生长量比I-69杨平均提高32.42%.表明引进的L35杨胸径生长量明显地高于I-69杨.  相似文献   

2.
中皖1~5号5个杨树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皖 1~ 5号 5个杨树无性系均是I- 69×I- 63杨的F1 ,根据生长量、干形、抗性、材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从参试的 34个无性系中选育出。 8a生 ,胸径生长量超过I- 69杨 5 4%~ 2 2 4% ,超过中涡 1号 6 7%~2 1 2 % ;材积比I- 69杨大 1 1 8%~ 61 5 % ,比中涡 1号大 1 3 2 %~ 56 1 % ;干形通直圆满 ,顶端生长优势明显 ,形率为 0 39~ 0 42 ,材质优良 ,基本密度为 0 32~ 0 35g/cm3、纤维长度 1 0 4 0~ 1 1 2 7mm ,长宽比、壁腔比均能满足造纸原料的条件 ;适应性强 ,较耐旱、耐涝 ,造林、育苗成活率较高 ,且对桑天牛有较强的抗性。已作为安徽省杨树多品系混合造林中的主栽品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 ,对杨树无性系BT17、I-69、10 7杨的生长规律及造纸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 :各无性系之间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差异不大 ,而年度间生长差异明显。 5年生时材积生长仍处于加速阶段 ,均未达到数量成熟龄。此时单株材积大小是 :BT17杨 >I -69杨 >10 7杨。密度对林分树高生长影响不大 ;对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显著。研究发现 :纤维长度从底部园盘到梢部圆盘逐渐减小。BT17的综纤维素、a -纤维素的含量最高 ,而木质素、灰份、1%NaOH抽出物的含量低于I-69杨、10 7杨。各无性系的造纸适宜性排序为BT17杨、I -69杨、10 7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Ⅰ-72杨在豫南地区不同地位级的胸径、树高、材积的调查和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对5年生Ⅰ-72杨生长量影响不大,9年生以后生长量影响极显著,Ⅱ地位级相对于Ⅲ地位级更有利于Ⅰ-72杨的生长。Ⅰ-72杨的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1~5年生时为幼林期,材积生长极为缓陧。6~12年生时为速生期。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急速上升。12~15年生时为近熟期,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趋缓。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世界杨树人工林中,黑杨派的面积约占90%以上。从五十年代后期,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许多黑杨派的无性系,如Ⅰ—214杨,沙兰杨、P-15A、I-69杨、I-72杨、I-63杨和I-45杨等,并巳成为我国华北、中原和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然而,多年实践证明,许多黑杨派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较低。据调查,河北省卢龙县1979年秋至1980年春,分别在16个地点栽植了5万株沙杨,平均成活率只有10.1%;南方型的黑杨派无性系,据孟昭和同志的资料,I-214杨的造林成活率为100%时,I-72杨为59.4%,I-69杨为  相似文献   

6.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生长竟争集中在生长后期.用Richards方程对I-72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沿海地区随机选择样地21个,测定样地土壤盐分、活立木数量、林龄、林分密度、品种、单株生长量等指标,对6年生以上单株进行了树干解析,用现值法计算1~6年生与12年生杨树木材转化效益并与等面积农作物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杨树新品种有72杨、69杨、35杨、95-895杨、74杨、107杨、土耳其杨等7个,其中,72杨与69杨栽培面积共占63.1%,是主栽品种;杨树幼林占72.2%,其中35杨早期生长优势显著,是72杨和69杨主要替代品种;12年生时72杨累计蓄积效益同比高于农作物2倍,但在林期1~6年生时林分蓄积量的转化效益明显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生产力,说明幼林期复合经营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湘林—90等5个美洲黑杨新无性系速丰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引进国内外优树材料、优良无性系、人工杂交及天然实生苗230多份种质材料中,经过苗期选择、无性化繁殖,在湖区分3地、共71个无性系参加对比试验造林;经过7~8年的定位观测,选定美洲黑杨55/65×W07杂交组合FI的湘林-90、湘林-75、湘林-101,美洲黑杨W10×2KEN8杂交组合F1的湘林-77、湘林-92共5个美洲黑杨杂交新无性系为优良、速生杨树无性系。5—8年生,湘林-90等5个杨树新无性系的胸径、材积均大于试验林平均数+标准差,且生长量排序均位居参试无性系前列,显著高于对照I-69杨、中汉-17杨。8年生,湘林-90、湘林-77材积比I-69分别增产50.1%和44.8%,比中汉-17增产32.8%和28.1%,生长优势显著;湘林-101、湘林-92、湘林-75材积比I-69增产29.1%-25.3%,比中汉-17增产14.3%~10.9%,均达新种审定增产10%以上的增产标准。诸多无性系试验表明,新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需5~6年后才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 据南京林业大学报道,NL-80105、NL-80106杨为美洲黑杨(I-69杨)×小叶杨F_1选育出的新品种,与母本1-69杨相比,6年生材积生长可增加11.09%~27.34%,并且扦插生根率和造林成活率高,对褐斑病和水泡型溃疡病抗性较强,在抗旱性、耐寒性、材质和干形等方面均优于I-69杨。为改变我市杨树品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问题的提出杨树是我国平原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二十年来,我国林业工作者培育和引进了大量杨树新品种和无性系,并已推广试种。在华北、中原地区推广的有沙兰杨、I-214杨;在江苏、湖南、湖北和山东等部分地区推广的有I-72杨、I-69杨、I-63杨等。以上5个品种均为速生品种,深受群众欢迎。但它们也有不足之处,即造林成活率低。据调查,河北省  相似文献   

11.
<正> 为选择适宜中亚热带平原湖区栽培的优良速生杨树品种,1977年元月,我们从南京林学院引进了黑杨派六个新无性系。通过七年的引种试验,认为其中有三个无性系:I-63、I-69、I-72是较好的品种。现已在洞庭湖区造林10.5万多亩,普遍生长良好。一、试验材料引进的六个无性系是:I-214、I-45、I-72、I-63、I-69和加龙杨。与此同时进行试验的还有欧美杨I-455、北京杨、小黑杨、吉林1号杨等无性系。二、引种地区的立地条件试验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6.7℃,极端最  相似文献   

12.
几种杨树品种幼树生长量的调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豫北地区表现较好的杨树品种107杨、108杨、中林46杨和中绥12杨为试验对象,通过对地径、胸径的调查,进行了生长量的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5年生杨树品种无论地径、胸径还是材积生长量.均以107杨生长为好,适宜豫北地区栽培生长;中绥12次之;中林46杨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 8个杨树新品系的苗期观察和造林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南林 80 1 0 5号杨和阜新1号杨两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均超过当地主栽品种美洲黑杨 (Ⅰ - 69)。这两个无性系具有树干通直、干形圆满、分枝角度小、萌动展叶早、生长期长、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 ,可以在皖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长江滩地4种密度14年生I-72杨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发现在密度250~370株·hm-2的范围内,I-72杨林分生物量从102.40 t·hm-2增加到147.20 t·hm-2,生产力从7.31 t·hm-2·a-1增加到10.52 t·hm-2·a-1.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其中干54%、枝28%、皮7%、叶1%;地下部分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10%.在4种密度的林分中,I-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径级分布表现为波浪形,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生物量高峰出现时的径阶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20世纪末新引进到辽宁并经初选的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通过无性系多点生长对比试验、室内外物候观测、对杨干象抗性评价和材性测试等,筛选出生长快、适应强的杨树新品种中辽1号杨,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对照种辽宁杨、沙兰杨、荷兰3930杨和I-214杨14.8%~68.1%。其生长进程中高生长最快期是在5~6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3.6 m;胸径生长最快期是在3~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6.34 cm。而且干型好、材质优良,对杨干象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品种在其适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9个黑杨派新无性系生长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黑杨派9个新无性系6年生中龄林和12年生成熟林生长量测定表明,中洛2号,中新3号,NL-200,NL-1150生长量明显高于本地杨树主栽品种I-69杨。  相似文献   

17.
廊坊杨1号〔山海关杨×(美杨 —63杨)〕、2号〔—69杨×山海关杨〕、3号〔山海关杨×(小美12 白榆)〕,在永定河下游沙荒地无水肥管理条件下,8~10a生林木年均树高生长量2m以上,平均胸径生长量3cm以上,每公顷平均材积生长量15m3以上。与同气候带国内外良种相比,平均材积生长量较山海关杨提高1倍以上;较-214杨提高3倍以上。其中廊坊杨1号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超过—69杨50.4%和82.1%,超过—72杨24.4%和121%。廊坊杨主干通直、圆满、侧枝细,主干萌枝力弱,人工整枝效果好,有利于培养无节良材。材色洁白,无心材变色,璇切加工和…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在湖北省潜江、嘉鱼县,江苏省泗阳县和山东省临沂地区,意大利杨(I-63、I-69、I-72) 引种面积迅速扩大,现已造林数十万亩,生长较好的5年生意大利杨树平均胸径可达20.6厘米,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上述地区栽培的杨树中,近几年出现了各种花叶现象,张志华、向玉英曾报道过花叶现象是由于杨树花叶病毒病(Pop MV)所致。1984年林业部将该病列入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并注明了分布地区。因此对该病的识别和诊断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引种I-63、I-69、I-72杨16年,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经过与其它树种对比,提出了该地区适宜发展上述3个无性系的建议,并认为是短期内培育大径级工业用材的优良速生树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以‘江淮1号’、‘江淮2号’杨为试验材料,‘I-69’杨为对照,研究水胁迫下3个杨树品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3个参试品种在W3(浅度积水,土壤水分过饱和)处理下,60 d后高生长量表现为‘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对照‘I-69’杨,盆栽苗木保存率分别为40%,33%和25%;W2(无积水,土壤水分完全饱和)、W3淹水处理下,‘江淮1号’杨、‘江淮2号’杨的苗生物量明显大于‘I-69’杨;W3处理下‘江淮2号’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糖量变化幅度最小,且数值均明显低于‘江淮1号’杨和‘I-69’杨,‘I-69’杨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较‘江淮1号’、‘江淮2号’杨大.3个杨树品种叶绿素在W3处理下60 d后的含量分别为‘江淮2号’杨(3.61 mg/g)>对照‘I-69’杨(3.36 mg/g)>‘江淮1号’杨(3.27 mg/g).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及隶属函数法,对几个杨树品种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处理期间‘江淮2号’杨、‘江淮1号’杨比对照‘I-69’杨表现出较强的耐涝性,适合在安徽省江潍、沿淮、湖泊等地势低洼处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