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粗脂肪含量为10%),6种试验饲料中鸡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25%、10.51%、15.77%、21.03%和31.54%,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0增加到2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30%增加到6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无显著影响(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10%时,黄颡鱼幼鱼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鸡肉粉替代30%鱼粉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鱼粉替代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和60%鱼粉替代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84%。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讨果寡糖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斜带石斑鱼幼鱼(18.13±0.02g)为试验对象。试验分为4组:T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T2组饲喂添加0.05%果寡糖的基础饲料;T3组饲喂添加0.1%果寡糖的基础饲料;T4组饲喂添加0.2%果寡糖的基础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25尾鱼,连续养殖56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果寡糖能提高斜带石斑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其中,T2组石斑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上升(P0.05),说明果寡糖能提高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此外,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果寡糖均能提高石斑鱼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其中T3和T4组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3.
曹威荣 《中国饲料》2022,1(4):69-72
本试验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微藻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微藻,分成5个组进行饲喂,其中D0组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微藻,D1组添加7.5%螺旋藻,D2组添加15%螺旋藻,D3组添加7.5%栅藻,D4组添加15%栅藻.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5%螺旋藻,尼罗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木薯粉对罗非鱼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以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平均体重为(7.50±0.25)g的罗非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木薯粉添加比例为0(对照)、4%、8%、12%、16%和20%的等能等氮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20%木薯粉对罗非鱼粗脂肪和钙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4%~16%木薯粉对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4%~12%木薯粉对罗非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木薯粉添加比例在20%以内均可提高(P0.05)或显著提高(P0.05)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饲料中木薯粉添加比例在4%~12%时可提高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对血清其他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也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结果综合评定,在本试验饲料营养水平的基础上,木薯粉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比例为4%~12%时不会对罗非鱼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产生不良影响,可节约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复合益生菌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消化和肠道益生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8.94±0.02)g的大菱鲆幼鱼,分别饲喂添加0(0 g/kg)、0.2%(2 g/kg)、0.4%(4 g/kg)、0.6%(6 g/kg)、0.8%(8 g/kg)复合益生菌粉的饲料。经过60 d的养殖试验后,对各个指标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粉的添加水平对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增重率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6%的复合益生菌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P0.05);添加0.2%、0.6%的复合益生菌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脂肪酶活性;添加0.2%、0.4%、0.6%的复合益生菌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胰蛋白酶活性和蛋白质消化率(P0.05);添加0.4%的复合益生菌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胃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0.4%、0.6%的复合益生菌粉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饲料干物质消化率(P0.05);随着复合益生菌粉添加量的增加,大菱鲆幼鱼肠道中细菌总数、酵母菌、乳酸菌的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选用初始体重(1.00±0.04)g的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8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70尾,分别饲喂AZOMITE(水合硅铝酸钙钠)添加量为0(对照组)、0.25%、0.5%和0.75%(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实用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74%和4.96%)于12口水泥池中(2.0 m×1.5 m×1.2 m)中,考察AZOMITE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经过8周养殖,各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 293.7%、1 445.0%、1 506.2%、1 437.9%,饲料系数分别为1.55、1.38、1.33、1.3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0.50%、0.75%AZOMITE分别提高罗非鱼幼鱼增重率16.6%、21.5%、16%(P<0.05),饲料系数分别降低11.0%、14.2%、12.9%(P<0.05);对增重率的二次曲线回归分析显示,AZOMITE添加量为0.49%时,罗非鱼幼鱼增重率最高。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50%AZOMITE可显著提高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AZOMITE在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适宜添加量建议为0.50%。  相似文献   

7.
以初始体质量(24.89±0.51)g大菱鲆幼鱼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1%、0.02%、0.04%和0.08%N-氨甲酰谷氨酸(NCG),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研究NCG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02%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达到最大,饲料系数最小;饲料中添加0.02%~0.08%NCG可提高大菱鲆幼鱼空壳率,降低内脏指数,对肝体比和肥满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通过对NCG添加质量分数与增重率的回归分析,确定NCG的适宜量为0.022 7%。综合促生长效果与养殖成本考虑,大菱鲆幼鱼饲料中NCG推荐添加量为0.02%~0.022 7%。  相似文献   

8.
探究饲料中不同含量的鲜生姜对尖吻鲈幼鱼生长特性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为鲜生姜在尖吻鲈饲料中的添加应用提供参考。将鲜生姜称重后打碎全部加入饲料中,添加量为0%、1%、3%、5%,然后对80日龄的尖吻鲈幼鱼进行饲料投喂试验,0%组为对照组,1%、3%、5%组为试验组,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显示,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各试验组都高于对照组,但不显著(P>0.05);肥满度在1%、3%试验组显著下降(P<0.05);体长增长率在3%试验组显著性升高(P<0.05);所有试验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过氧化氢酶活力在1%试验组显著升高(P<0.05);肝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P<0.05);肝丙二醛含量在3%、5%试验组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的免疫酶无显著变化(P>0.05)。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特定比例的生姜可以提高饲料诱食性,增加尖吻鲈进食量,有助于尖吻鲈幼鱼的体长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尖吻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帮助尖吻鲈机体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E对泥鳅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平均体重为(1.58±0.01)g的健康泥鳅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A、B、C、D、E组饲料中维生素水平分别为24.375、48.75、97.5、195、390 mg/kg,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当维生素E水平为195 mg/kg时,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FC)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12.74%、2.51%、241.23%和2.15,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维生素E对泥鳅肠道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195 mg/kg添加组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而脂肪酶活性最低,分别为14.96、0.206、20.86 U/g prot,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维生素E分别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并考虑维生素E对泥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确定泥鳅幼鱼维生素E适宜需要量为156~196.28 mg/k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饲料中添加玉米蛋白粉或鸡肉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的影响,以确定卵形鲳鲹饲料中鸡肉粉、玉米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6.4%、11.8%、17.3%、22.7%、28.1%]的玉米蛋白粉,分别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101.70±0.22)g的卵形鲳鲹12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80尾卵形鲳鲹。鸡肉粉替代鱼粉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5.2%、10.4%、15.6%、20.8%、26.0%]的鸡肉粉,分别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101.03±0.59)g的卵形鲳鲹12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80尾卵形鲳鲹。结果显示:随着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饲料系数与摄食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1.8%~17.3%的玉米蛋白粉显著提高了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但饲料中添加28.1%的玉米蛋白粉则显著降低了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P<0.05),同时还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和摄食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5.2%~20.8%的鸡肉粉对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26.0%的鸡肉粉则显著降低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0.05)。综上可知,玉米蛋白粉和鸡肉粉可以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而不会对卵形鲳鲹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通过函数模型计算得出卵形鲳鲹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为10.91%~10.96%,鸡肉粉的适宜添加量为20.80%~21.25%。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0、0.5%、1.0%、1.5%的一种中草药发酵物(CHMFE)研究该中草药发酵物对罗非鱼(180±2g)生长、摄食、形态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经45d养殖实验,对罗非鱼生长效果的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1.5%的中草药发酵物,罗非鱼的末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有一定提高,脏体比、肝体比有显著升高(P0.05)。而对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测定表明,随着饲料中中草药发酵物含量增加,肝脏两种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0.5%的中草药发酵物能有效改善肝脏抗氧化性能,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花鲈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将中草药添加剂Ⅰ、Ⅱ分别以0.5%、1%、2%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喂花鲈幼鱼(体重9.92~15.02g)45d后,测定鱼体的增重率、饵料系数、消化酶的活性以及鱼体肌肉中RNA/DNA。结果表明,试验组Ⅰ2和Ⅱ1增重率和消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鱼体肌肉中RNA/DNA比率与增重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设计了酱油渣含量为0%、2%、4%、6%、8%的5种等氮饲料,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酱油渣对罗非鱼(37g)的生长性能、存活率、饲料系数以及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酱油渣添加量对罗非鱼的成活率、肥满度和脏体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其它指标影响显著(P0.05),随着酱油渣添加量的增加,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下降后平稳趋势,饲料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肝体比呈下降的趋势。以SGCR为指标,建议酱油渣在罗非鱼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4%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褪黑素对青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酶活性以及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525尾初始体质量为(6.44±0.17) 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成5个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 mg/kg褪黑素的5种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20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但对存活率、肝体指数、内脏指数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折线模型推测,当饲料中褪黑素添加量为9.28 mg/kg时,青鱼幼鱼将获得最大WGR。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和15 mg/kg褪黑素可显著提高青鱼血清总蛋白(TP)和补体3(C3)含量以及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青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累积死亡率(P<0.05);而饲料中添加...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0尾初重为(13.00±0.01)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8个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D3、D6、D9、D12组为不加酶对照组,分别饲喂以玉米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的试验饲料;D3+、D6+、D9+、D12+组为加酶试验组,分别饲喂以玉米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并添加木聚糖酶(活性为120 163U/g,添加量为20g/t)和纤维素酶(活性为13 424U/g,添加量为300g/t)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各组大菱鲆幼鱼摄食率以及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其中D9+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D9组显著升高(P0.05),D3+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3组显著升高(P0.05),D12+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12组显著升高(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的含量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在不同玉米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E在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应用及耐受性。选用400尾大小均匀[平均体重(3.25±0.02)g]、健康的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25、50、250、2 500 mg/kg维生素E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kg组的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成活率要低于其他4组,且差异与50和2 500 mg/kg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kg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kg组的血清和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维生素E能提高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过量的维生素E虽能降低罗非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同时会抑制罗非鱼幼鱼生长。根据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及生化指标,确定维生素E对罗非鱼幼鱼56 d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8.50 mg/(kg.d)。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E在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应用及耐受性.选用400尾大小均匀[平均体重(3.25±0.02)g]、健康的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25、50、250、2 500mg/kg维生素E的试验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mg/kg组的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成活率要低于其他4组,且差异与50和2 500mg/kg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mg/kg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kg组的血清和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维生素E能提高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过量的维生素E虽能降低罗非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同时会抑制罗非鱼幼鱼生长.根据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及生化指标,确定维生素E对罗非鱼幼鱼56 d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8.50mg/(kg·d).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免疫调控与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影响。选择健康、均重为(2.97±0.02)g的吉富罗非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10、20、30和40 m L/kg几丁聚糖溶液(几丁聚糖的有效浓度为0.6%)的试验饲料。饲喂63 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性能指标、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头肾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及海豚链球菌感染192 h后的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血清总蛋白与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添加量为10和20 m L/kg时可显著降低肝体比和血清皮质醇含量,提高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促进头肾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基因的表达(P0.05);同时,添加量为20 m L/kg时还可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降低血清葡萄糖、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海豚链球菌感染192 h后,10和20 m L/kg添加组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0.06%和3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9%与40 m L/kg添加组的77.55%(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10和20 m L/kg几丁聚糖溶液有助于降低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肝体比与肝脏应激,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20 m L/kg添加量可以有效地促进饲料利用,降低血清脂肪沉积。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10~20 m L/kg的几丁聚糖溶液(几丁聚糖的有效浓度为0.6%),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以平均体重为(10.69±0.5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为试验对象,在镉水平为50 mg/kg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0.5%、1.0%和1.5%的壳聚糖饲喂7周,研究壳聚糖减轻饲料镉对吉富罗非鱼亚慢性毒性的效果。结果显示:与未添加壳聚糖组相比,添加壳聚糖可显著提高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随着饲料中壳聚糖水平的增加逐渐升高;肠道消化酶的活性随着饲料中壳聚糖水平的增加而升高,1.5%壳聚糖添加组淀粉酶活性、1.0%壳聚糖添加组和1.5%壳聚糖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以及各壳聚糖添加组的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降低了血液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随着壳聚糖的添加水平升高,肠道、肌肉和养殖水体中镉水平显著降低(P0.05),粪便镉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饲料镉致罗非鱼亚慢性毒性的缓解效果随其在饲料中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强,并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发挥吸附作用减轻了饲料镉对罗非鱼的毒性。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9,(18):59-64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使用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在基础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5.59%)中,用黑水虻餐厨虫沙分别替代0(G0组)、10%(G10组)、20%(G20组)、30%(G30组)、40%(G40组)和50%(G50组)的豆粕,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840尾初始体重为2.02 g左右的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投喂对应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3 d。结果显示: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提高了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其中G1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组饲料系数和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罗非鱼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比、腹脂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G20组和G40组幼鱼的脏体比显著低于G0、G10组和G50组(P<0.05)。与G0组相比,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G30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灰分、钙、总磷含量随着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与G0组相比,试验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但G30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豆粕用量为35%的基础饲料中,黑水虻虫沙替代豆粕的水平可达50%,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替代10%水平的豆粕时生长性能最佳(P<0.05),并且当替代水平达20%时,罗非鱼全鱼粗灰分、钙、总磷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