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温度处理和茎尖培养结合脱除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MLO)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将患有丛枝病的泡桐组培苗进行温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用来脱除病原MLO。结果表明,在45℃下,病茎段24—48小时内脱水枯死;在40℃下3周内病苗黄化枯萎;但在30℃和25℃处理的茎段萌发新枝条仍表现典型丛枝症状。而在35℃下处理的茎段,1周后,新生长茎叶外观恢复正常,继续处理至80天,植株仍能正常生长。组织经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查显示出在35-40℃下处理的病苗体内MLO4周之内的变化和降解情况。分别剪取35℃下处理29、33、55和80天的组培苗0.5cm的茎尖,转入MS培养基或改良的MS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长成的组培苗一直生长正常。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检察结果均显示病原MLO已被脱除。  相似文献   

2.
泡桐丛枝病病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泡桐丛枝病病原MLO的研究历史,阐述了各个时期所取得的研究结果。从病原观察、病原的分离培养、泡桐丛枝病MLO的理化性质、病原的早期诊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等6个方面着重介绍了我国有关MLO研究的重大发现。同时,还概括病原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南洋楹丛枝病的病原为类菌原体(MLO),存在筛管细胞内,MLO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乃至不规则形。大小直径为120—500um,单位膜厚度6.5—8.0nm。病组织经Dience’s液染色后,筛管细胞不规则地染成深蓝色,健康组织不着色。病株经四环素或土霉素处理后,效果较为明显,症状减退或消失。  相似文献   

4.
修剪、疏花及化控对野生欧李幼树的效应宋海萍,李春兰(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关键词化控,疏花,修剪,欧李中图分类号S662.3EFFECTSOFTRIM,FLOWERTHINNINGANDCHEMICALCONTROLONCERASUSHUMIL...  相似文献   

5.
喷锰制剂对板栗开花结实的影响孙志新,孙肇香,杨晓茹(抚宁县林业局066300)关键词锰制剂,板粟,产量,质量中国分类号S664.2EFFECTSOFMANGANESEFORMULATIONONFLOWERINCANDFRUITINGOFCHESTNU...  相似文献   

6.
高等植物体细胞突变体离体筛选技术及其在林木抗盐育种上的应用李周岐(西北林学院)AREVIEWONTHETECHNOLOGYOFSELECTIONINVITROOFMUTANTOFSOMATICINHIGHERPLANTSANDIT'SAPPLICAT...  相似文献   

7.
我国白条天牛属7种天牛形态区别张世权,崔建洲(河北林学院林学系保定071000)关键词白条天牛属,种的形态区别,检索表,中国中图分类号Q949.511.4MORPHOLOGICALIDENTIFICATIONOFBATOCERACASTELMAUIN...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二元材积模型的研究张向忠(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围场068466)关键词樟子松,二元材积模型,拟合,检验中图分类号S758.6ASTUDYONSTANDARDVOLUMEMODELFOR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  相似文献   

9.
山杨二元材积模型的研究陈东来,秦淑英(河北林学院林学系保定071000)关键词山杨,二元材积模型,拟合中图分类号S758.51ASTUDYOFSTANDARDVOLUMEMODELSFORPOPLAR(POPULUSDAVIDIANA)ChenDon...  相似文献   

10.
加强科技期刊编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科技期刊编务工作的几点思考张慧敏(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关键词编务工作,工作特点,人员素质中图分类号C232ONTHEIMPROVEMENTOFCOMPILATIONWORKFOR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ER...  相似文献   

11.
12.
以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敏感指示植物长春花苗为材料,用叶柄注射法注入感病泡桐叶汁液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有1/4供试植株感病,其症状与泡桐丛枝病相一致,将感病植株叶脉切片镜检,发现有类菌原体,其形态、大小及结构,均与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相同。为该病病原的传播及回接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泡桐丛枝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年来泡桐丛枝病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病原类菌原体(MLO)的检测和鉴定、病原致病机理、病原在树体内的分布和季节变动规律、寄主抗病性鉴定、治疗药剂的筛选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和动向。并且根据新提出的泡桐丛枝病原MLO浸染循环模式,探讨了我国发生泡桐丛枝病流行的关键因子,以及今后防治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菟丝子(Cuscuta spp.)是一种寄生植物,利用菟丝子为介体可以将植物病毒或类菌原体(mycoplasma like organism)从一株植物传染到另一株植物上。杨一朗陈景耀分别用大豆菟丝子和南方菟丝子为媒介成功地将甘薯丛枝病从甘薯传到长春花上,产生花器叶化、侧枝丛生病状。  相似文献   

16.
以感病泡桐组培苗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pPaWBNy-2-ORF4的部分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重组质粒pGEX-p2ORF4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分子量约为38 kDa的含GST标签的融合蛋白得到表达.切胶回收目的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抗血清.间接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约为1:4096,免疫印迹实验显示:抗血清能够与原核表达的GST融合蛋白发生特异的免疫反应,与pPaWBNy-1-ORF5的原核表达蛋白无明显的交叉反应.利用制备的抗血清,在感病泡桐饲毒的茶翅蝽中检测到分子量约为18 kDa的蛋白条带,而在无菌茶翅蝽和感病泡桐组培苗中均未检测到,表明pPaWBNy-2-ORF4在饲毒的茶翅蝽中表达,而在感病泡桐组培苗中未表达或表达量低于检测水平.据此推测,该基因参与茶翅蝽传播泡桐丛枝植原体.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Paulownia is one of important species with fastgrowth and high yield oriented to industry uses inChina, paulownia wood is widely used in furniture-making, decorating materials, musical instrumentsmanufacture (Jiang Jianping 1990), etc. Brown orblack stain often appears on the surface of paulowniawood during processing and using. Discolorationseriously affects paulownia utilization, and it cancause huge loss due to low grade and price causedby stain (Cheng Junqing 1983a, 1983b…  相似文献   

18.
茶园间种泡桐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善庆  竺肇华 《林业科学》1990,26(6):561-566
前言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地区。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茶树生长不良,茶叶品质下降。近二十多年来,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先后致力于改变茶园生态环境而提高茶叶品质的研究。我国早在唐代、宋代就有了茶粮间作、茶桐间作的记载。1959年云南普文农场在热带茶园成功地建立了橡胶与茶树间作的胶茶人工群落。1970—1985年唐荣南、王融初分别成功地建立了湿地松与茶树、葡萄与茶树的人工群落。本试验试图选用强阳性、深根落叶阔叶树——泡桐与茶树间作,建立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改善茶叶品质,促使茶叶稳产高产,同时提供部分优质木材,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泡桐材变色类型的确定及变色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常德龙  陈玉和 《木材工业》1998,12(2):20-21,32
对泡桐材变色类型的研究表明,泡桐材变色存在着真菌变色。同时从新伐的泡桐木材中分离出两种真菌,经鉴定是链格孢菌和一种根霉菌,这两种真菌可引发泡桐木材变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泡桐属木材科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桐(Pauitio:t)是我国的一类优良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也是平原绿化、营建农田防护林、四旁植树和林粮间作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