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方伊维菌素片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录胜 《中国兽药杂志》2003,37(12):30-31,27
采用HPLC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复方伊维菌素片中伊维菌素及阿苯达唑的含量,以控制该制剂的质量。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分离伊维菌素,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5nm;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95nm波长处测定阿苯达唑的含量。结果表明,用HPLC法测定本品中伊维菌素的含量时,伊维菌素能与阿苯达唑完全分离,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1.27(n=5);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中阿苯达唑的含量,伊维菌素对测定无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0.48(n:4)。本法简便、快速,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复方缓释制剂在绵羊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复方片剂、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亚砜注射液和阿维菌素-丙硫苯咪唑亚砜复方长效油胶,对新疆阿克苏当地一群未进行驱虫和药浴的当年生羔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片剂、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亚砜注射剂和阿维菌素-丙硫苯咪唑亚砜长效油胶在用药后7d就可以100%的杀灭发病绵羊的多种体内外寄生虫。第25d绵羊痒螨疥癣的临床症状均已缓解或消除,并开始生长新毛。第40d复方片剂组就出现了再感染现象,而阿维菌素-丙硫苯咪唑亚砜长效油胶组维持100d左右才出现肠道线虫感染,感染率为80%,但感染强度只是对照组的10%,对绵羊疥癣可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应用3种广谱驱虫药和1种驱吸虫药及不同组合模式对84头BMY断奶犊牛的体内寄生虫进行了驱除试验,结果表明,3种广谱驱虫药组给药后30 d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丙硫苯咪唑组67.99%,敌百虫组80.13%,伊维菌素组84.6%;不同药物组合组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丙硫苯咪唑+硝氯酚组68.93%,敌百虫+硝氯酚组81.16%,伊维菌素+硝氯酚组86.74%,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组87.25%,丙硫苯咪唑+敌百虫组88.28%,敌百虫+伊维菌素组89.18%。给药前和给药后各组的日增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试验应用3种广谱驱虫药和1种驱吸虫药及不同组合模式对78头大通牦牛早期断奶犊牛的体内寄生虫进行驱除试验,结果表明,3种广谱驱虫药组给药后30 d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丙硫苯咪唑组74.42%,敌百虫组77.17%,伊维菌素组78.75%;不同药物组合组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丙硫苯咪唑+硝氯酚组80.26%,敌百虫+硝氯酚组82.45%,伊维菌素+硝氯酚组82.43%,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组83.34%,丙硫苯咪唑+敌百虫组78.58%,敌百虫+伊维菌素组85.12%。给药前和给药后各组的日增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较好的驱虫药,针对金华地区奶牛感染的优势虫种消化道线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球虫,特选择丙硫苯咪唑、伊维菌素、复方制菌磺和甲硝唑采用不同组合进行驱虫试验。结果显示,对于线虫的减卵率,伊维菌素效果好于丙硫苯咪唑,但差异不很显著,而甲硝唑对于卵囊的减少效果则比复方制菌磺要好;丙硫苯咪唑+甲硝唑组合投药后10d和20d,线虫的减卵率分别为83.85%和72.51%,原虫的减卵率分别为87.80%和83.56%;伊维菌素+甲硝唑组合投药后10d和20d,线虫的减卵率分别为87.74%和85.81%,原虫的减卵率分别为88.32%和85.41%。考虑到金华地区奶牛所感染寄生虫的实际情况,建议选择丙硫苯咪唑+甲硝唑组合进行驱虫。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多拉菌素等三种驱虫药物对绵羊胃肠道线虫进行驱除。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对绵羊胃肠道线虫均有明显效果,平均驱虫率依次为多拉菌素组(98.7%)〉伊维菌素组(94.3%)〉丙硫苯咪唑组(82%)。比较后确定适合我市推广的新型驱虫药物为多拉菌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应用不同剂量倍克虫复合制剂(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对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等进行驱除试验,结果表明:中剂量组(伊维菌素0.2mg/kg,丙硫苯咪唑10mg/kg)绵羊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达100%,减少率达1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达70%,减少率为77.35%。  相似文献   

8.
药物驱除山羊消化道蠕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三种药物驱除山羊消化道蠕虫的效果观察.选农民自养山羊20只,用丙硫苯咪唑、硫双二氯酚、伊维菌素驱除消化道蠕虫试验,表明应用丙硫苯咪唑、硫双二氯酚驱除线虫的效果前者优于后者,而对吸虫和绦虫则后者优于前者.伊维菌素对蠕虫和外寄生虫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者进行一项研究,以测定在防治奶牛胃肠道线虫感染所通用的推荐预防投药方案中,伊维菌素(ivermecti(?)对牛的长效驱虫作用能否延长投药间隔。比较了在重复试验区放牧的处理组犊牛寄生虫学反应和生产反应。处理组犊牛间隔4周投药6次磺苯咪唑或间隔6周皮下注射4次伊维菌素。在可得到最大数量幼虫期间(3-5月),与在草地上放牧未处理对照犊牛感染幼虫水平比较,在草地上放牧的伊维菌素和磺苯咪唑处理犊牛的平均幼虫数分别降低94.3%和98.3%。处理组间平均增重(12-8月)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01.4kg和110.2kg)但两个处理组均与未处理对照组(57.4kg)差异显著。在最大值期间(6-8月),伊维菌素、磺苯咪唑和对照组的平均血浆胃蛋白酶原含量分别为1.92iu、1.72iu和5.53iu。处理组间统计学差异不显著但两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用伊维菌素间隔6周皮下注射处理四次,所达到的预防防治水平,与用磺苯咪唑(Oxfendazol)间隔四周处理六次相近。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伊维菌素微乳中伊维菌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l ODS2 (5 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为35∶60∶5(V/V/V),检测波长为244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 mL/mi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良好,在80~32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2 700X+2 510,R2=0.9998,总平均回收率为101.90%±2.94%,RSD为2.88%,对中试生产的3批伊维菌素微乳进行含量测定,RSD为1.86%。表明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伊维菌素微乳中伊维菌素含量的测定,并为该新型制剂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也为后期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