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信息探索》2010,(8):35-35
化肥储备,全国都是在淡季实行。从2010年8月开始,海南化肥实行全年储备,保障冬季瓜菜生产用肥。这是记者从省供销社获悉的。化肥是常年产销、季节使用的特殊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局部地区供需易失衡。为平抑价格,保障农民利益,全国实行化肥淡季储备制度,冬季储备春夏使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探索》2011,(12):45-46
经过2008年、2009年的经济低迷时期,2010年世界金融市场开始得到改善,北美、西欧、南美、大洋洲等传统市场需求强劲回升。在一些大型消费地区旺盛需求的支撑下,2011年世界化肥价格坚挺,合成氨、磷肥、钾肥和硫磺的贸易较好,预计全年化肥总消费量将增长3.3%,达到1.753亿t。2011年10月19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全国化肥市场(晋煤)研讨会预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肥工业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宪坤 《土壤学报》1995,32(2):117-125
中国化肥工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到1993年全国已建成化肥生产能力2780万吨(纯养分下同),其中N2087万吨,P2O5673万吨,K2O20万吨,以及配套的磷矿1528万吨(以含P2O530%计),硫铁矿1171万吨(以含S35%)。1949-1993的44止间累计施用化肥38056恨吨,其中国产化肥29057万吨,进口化肥8999万吨,国产占76.4%。我国化肥必需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估计2000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化肥施用配置及效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前期创建的化肥配置效率评价模型,同时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2017年各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数据和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和产量数据,对中国和8个主要发达国家(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的氮磷钾化肥施用配置及其效率进行研究,为中国农业生产节肥增效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学术参考。研究表明:从2002到2017年,中国和加拿大的化肥施用强度增加较为明显,但其他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氮磷钾施用比例从1∶0.42∶0.31变化至1∶0.52∶0.46,化肥配置基本合理;德国、法国、英国磷钾施用比例甚低,氮磷钾比例平均从1∶0.25∶0.35变化到1∶0.17∶0.24,荷兰磷钾比例更低、下降更快;美国和加拿大氮磷钾比例变化不大,磷钾比例稍低,目前分别为1∶0.36∶0.40和1∶0.41∶0.17;日本和韩国的磷钾比例甚高,目前氮磷钾比例分别为1∶0.89∶0.81和1∶0.63∶0.65。各国不同的氮磷钾施用模式与其农业发展特点有关,2002~2017年各国化肥施用综合效率除荷兰明显上升外,其他各国基本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程度地波动变化。中国、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9个国家2015~2017年平均化肥综合效率分别为0.72、0.86、0.83、0.78、0.94、0.80、0.61、0.76、0.79。中国化肥施用是次高投入、中产出,综合效率中等;荷兰是高投入、高产出,综合效率最高;加拿大是低投入、低产出,综合效率最低;法国和德国化肥投入中等、产量高,综合效率高,环境风险小。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节肥增粮潜力很大,可借鉴法国和德国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和技术,适当降低化肥施用量和磷钾比例,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问题较为普遍,肥料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时有发生。“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展了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计划,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生产层面实现了化肥消费总量负增长,但化肥绿色增效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不足,推广应用覆盖面不够,政策法规仍有待完善。当前我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步入了全面攻坚期,本文调查分析了国际化肥减量增效的经验,总结了我国前期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农情,以“精准、高效、绿色、智能”为指导原则,提出了新阶段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战略导向和具体举措建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秀云  王其尧 《土壤》1996,28(4):202-204
阜南县地处淮河行蓄洪区,自然灾害频繁,土壤贫瘠,是安徽省贫困县之一。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全县绝大部分土壤需增施有机肥和氮、磷化肥;部分土壤还明显缺钾,文章提出了土壤培肥措施,对沿江地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粮食作物上施用化肥的状况。通过对山东省不同地区2003年施肥状况调查并结合统计资料分析表明,粮食作物上施肥占化肥总投入的比例逐年在下降,但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却稳步提高。在氮肥的品种构成中,低浓度的碳酸氢铵提供了46.8%的施氮量,仍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化肥平均用量为251.1kg/hm^2,其中小麦平均施肥量最高,达到277.6kg/hm^2;另外就施氮量来说,玉米施氮量最高,平均用量为175.2kg/hm^2;小麦施磷量最高,平均用量为97.6kg/hm^2;薯类施钾量最高,平均用量为55.7kg/hm^2。从施肥的氮磷比例来看,小麦上施用化肥的氮磷比例为1:0.7,高于推荐施肥比例,玉米上施用化肥的氮磷比例为1:0.25,低于推荐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河流域化肥使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为该流域化肥施用管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21年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和粮食产量相关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化肥使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化肥使用量和粮食产量的关系。 [结果] 2000—2021年黄河流域粮食产量增长49.55%,大于化肥使用量增速(24.87%),2013年后流域化肥使用量开始波动下降,粮食产量依然保持增长趋势,化肥使用效率明显提升。近22 a来黄河流域化肥使用的区域集聚态势在持续减弱,黄河流域化肥使用量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非均衡性,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东省,冷点区域集中在青海和甘肃省,22 a来黄河流域化肥使用热点区域减少,高值聚集区向西移动,冷点区域增加。近22 a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化肥使用量分别增长46.52%,38.68%和9.50%,西部地区化肥使用量快速增长,推动了流域化肥使用重心向北西西方向移动57.40 km。近22 a来黄河流域粮食产量重心向北北西方向移动22.06 km,与化肥使用量重心趋于分离。 [结论] 黄河流域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成效显著,但整体化肥使用强度仍为超标状态,未来仍需减少化肥使用。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与化肥对脱毒马铃薯补钾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满足氮、磷营养元素需求的前提下,脱毒马铃薯产量随着有机肥和化肥补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又下降。有机肥提供的钾和化肥提供的钾交互效应呈负效应,增施有机肥可减少化肥钾施用量。在中低海拔的芋苞间套作模式中有机肥与化肥提供的K2O比例为4.35:5.65,当施K2O225.3k/hm^2可达到最高产量。当施K2O 203.2kg/hm^2可达到经济产量;在高海拔的净作模式中当施K2O 467.2kg/hm^2,有机肥与化肥提供的K2O比例为2.40:7.60可达最高产量,当施K2O 427.8kg/hm^2,有机肥与化肥提供的KO比例为2.50:7.50可达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0.
赤水河流域(昭通段)是赤水河流域的源头,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推广科学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协调作物养分平衡,减轻化肥面源污染,对赤水河流域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化肥减量化工作成效明显.2020年,化肥用量(折纯)18413 t,比上年减少3%;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完成...  相似文献   

11.
林葆  李家康 《土壤学报》1989,26(3):273-279
本文简述了全国化肥试验网的由来、性质和任务,并对化肥网建立30多年的试验研究按时间顺序进行了综述;大致是50年代以氮肥,60年代以磷肥、70年代以钾肥、80年代以氮磷钾配合与复合肥为重点,开展了肥效和施用技术试验,为我国化肥生产、分配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提及化肥网目前的工作重点,总结了经验和不足,展望了未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化肥减量增效的驱动因素探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过量施用化肥一直是我国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近些年,随着多种化肥减量措施的实施,我国在2016 首次实现化肥的零增长,并在2017、2018两年实现了化肥用量的持续减量,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我国及全球养分管理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化肥减量的技术、政策、市场、服务体系等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我国化肥减量的综合机制。  【结果】  近15年 (2005—2020年) 来,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以及栽培等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化肥减量的主要技术途径。有机肥还田、秸秆还田比例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化肥的施用。其中,2010—2019年我国实现畜禽粪便养分还田1700万t,秸秆氮磷钾养分还田近1800万t。与此同时,多重化肥减量政策的推行为我国实现化肥减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如《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了产品创新,《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 (2017—2020年) 》以及《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节肥意识并促进了节肥增效技术的应用。消费者对高品质作物的需求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等市场需求也强力助推化肥的减量增效。其中,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在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优质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加上尿素、二铵等化肥价格的上涨也促使农产品向高品质转变,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伴随机械化的普及也降低了小农户施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政府、企业以及科研单位3个服务主体农化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更是推进了化肥减量“最后一公里”的实施。目前超过70%的肥料企业都在做培训、试验示范等农化服务工作,政府主导的十年测土配方施肥已经让1/3的农户施肥趋于合理水平,基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模式也使得中国23个省区主要粮食作物增产10.8%~11.5%,氮肥用量减少14.7%~18.1%。  【结论】  我国已经提前实现了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目标,其中技术、政策和服务体系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化肥施用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实现化肥科学施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探索》2012,(3):45-46
2011年四季度欧债危机引发化肥产业、资本市场过分悲观情绪,放大国内外化肥淡季需求降幅。基本面支撑节后国内外农产品提价,农化需求悲观预期逐步扭转。化肥市场恢复初露端倪,经销商的渠道库存不足,2011年二季度强劲反弹行情将重演。  相似文献   

14.
化肥施用技术与政策的国际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内容为化肥施用技术与化肥施用管控政策的国际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化肥的广泛利用支撑我国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化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化肥也是水体和土壤污染源的主要起因。21世纪以来,化肥不合理施用造成的农地和食品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科学合理的利用化肥,事关我国生态、粮食和食品安全。2015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粮食要"量"增,更要"质"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平原麦玉两熟区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统计资料和通过农户调查与田间试验 ,对黄淮海平原藁城市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藁城市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总体上粮食产量与化肥的投入仍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是 ,目前实际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存在极其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合理现象 ,所以增施化肥已不再是增产的主要措施 ,而合理统筹、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至关重要 ,是节能增效的重要措施。在冬小麦 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中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 ,N、P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 ,表现出显著的产量差异 ;而且增施N、P肥 ,夏玉米的增产效果比冬小麦更为明显 ;而在N、P配施的基础上 ,施K却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2017年全市油菜实现单位面积化肥用量零增长;2018年在水稻、玉米上实现零增长;2019年积极推进蔬菜、果树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负增长。但对照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对标发达国家施肥水平,对表国家对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化肥减量仍有一定的空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路伟主任、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袁德胜委员高度重视化肥减量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指出要树立"经济施肥、环保施肥和增产施肥"并重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17.
从有机肥和化肥生产能力,肥料产品标准度、利用现状分析了甘肃省有机肥和化肥资源现状及问题。从加强科学施肥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加强科技攻关,研发新产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施用有机肥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市场监管、保证肥料质量、维护肥料市场价格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合理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化肥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47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化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作用与贡献,分析和预测了实现2010、2015、2020年粮食总产目标所需新增化肥的数量。根据近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除了继续发展化肥工业,增加化肥用量之外,国家应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包括稳定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至少应维持在11000万公顷水平);调整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改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推行节水灌溉技术,促进粮食均衡增产;适度提高粮食净进口份额等等。单纯依靠增加化肥的投入,实现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不仅代价太大(包括资源、环境和成本代价),市场和农民也不一定能够接受。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信息探索》2008,(9):12-12
无机化学肥料一般指尿素、磷肥、钾肥及复合肥等,由于化肥的施用能快速、有效地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大量营养元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作物生长,因而农民一般都习惯于使用化肥。近年来,随着农村蔬菜的大面积种植,特别是大棚蔬菜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可将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比较效益成倍增长;也由于大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较大、棚内空气流动缓慢,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 -双季稻轮作的土壤为对象,在化肥减量 20%和 40%,紫云英翻压量 15、22.5、30、37.5 t·hm -24个水平下,研究减量化肥与翻压不同量紫云英的土壤团聚体中铁锰氧化物的变化及与团聚体水稳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对照[紫云英翻压(MV)和施用 100%化肥(F)处理]相比,减施 20%和 40%化肥配施紫云英增加了 >0.25 mm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 <0.25 mm团聚体的含量;减施化肥下紫云英翻压量在 15和 22.5 t·hm -2时团聚体稳定性提高 8.91%~ 45.45%。(2)与对照相比,减施化肥 20%紫云英翻压量为15~ 30 t·hm -2时,土壤团聚体的游离铁锰含量随着翻压量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但非晶质、络合铁锰含量分别显著提高 7.70%~ 72.31%和 10.75%~ 58.53%。(3)相关性与通径分析显示,化肥减施与紫云英翻压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铁氧化物的含量;而在铁氧化物中,非晶质与络合态铁对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起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