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雷州半岛地处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气温比较高,蜜蜂敌害较多,影响蜜蜂正常发展。蟾蜍、胡蜂、蜘蛛是蜜蜂的三大敌害,怎样才能把对付三大敌害作为一种乐趣呢?下面谈谈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一、蟾蜍蟾蜍是蜜蜂的头号敌害,一个晚上1只大的蟾蜍能吃掉几十只甚至几百只蜜蜂。在蟾蜍比较多的地方,100箱蜂的蜂场平均每天晚上被蟾蜍吃掉数千只蜜蜂,可见它对蜜蜂危害之大。春天荔枝、龙眼花期,养蜂人忙于转场赶花,一天  相似文献   

2.
养蜂者或多或少都免不了挨蜜蜂螫刺。就是老养蜂者,手上被蜜蜂螫刺后,也难免疼痛。有一次被蜂螫后,我在螫处涂了点正红花油,揉搓几下,只几秒钟,疼痛减轻,蜂螫处只红不肿,没出现痒痛。之后,遇有蜂螫就同法治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养蜂人常易遭蜂螫,其中绝大多数人或迟或早会对蜂毒产生免疫力,他们同时耐受数十只蜜蜂螫刺而没有任何中毒症状。但确也有个别人对蜂毒高度敏感,被一、两只蜜蜂螫刺即产生机  相似文献   

4.
蜜蜂螫人及其防治●杨朝环中蜂新法饲养基础讲座之8初学养蜂的人既喜爱蜜蜂,又害怕蜜蜂螫人。被螫以后,螫刺便留在皮肤内,毒囊里的蚁酸射到皮肤层内,逐渐扩散、渗透,使局部身体发痒、疼痛、肿胀,经过两三天后,一般的人便会自然消肿而痊愈,被螫后反应并不大。但是...  相似文献   

5.
潘振堂 《中国蜂业》2006,57(3):27-27
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增加,容易出现膝盖痛,可能是患了骨刺、风湿或类风湿。应用蜜蜂螫刺有一定疗效,具体方法是,一年四季,左右膝盖用蜂螫刺,开始用活蜂2只,出现肿胀是正常现象,待消肿后再螫刺。如果反应正常可以每次增加1—2只蜂针,连续4-5次后基本可治愈。这种不花钱,不打针,不吃药,用几只蜜蜂就能治病,有兴趣的蜂友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6.
徐连宝 《中国蜂业》2000,51(4):37-37
许多传统经验常会令人误解 ,如传统养蜂告诉养蜂者在睛暖天气和流蜜期很少挨螫 ,其实这不完全正确。研究人员发现影响蜜蜂螫刺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92 4%的防御行为是基于气象因素 ,在高温、无风、高气压、天晴时 ,蜜蜂螫刺明显减少。流蜜则对蜜蜂螫刺影响不大 ( 0 1 %) ,另外蜜蜂螫刺还受 7 4%的未知因素影响。影响蜜蜂防御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群势 ,通常认为蜜蜂螫刺是为了保护蜂巢而不是其本身。报警激素是由工蜂释放 ,其在空中的浓度影响着其它工蜂的行为 ,因此强群显现出更强的防御能力。这些理论研究能使养蜂人在管理蜂群时少被蜂螫。常…  相似文献   

7.
蜂毒与蜂毒过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尚骅 《中国蜂业》2002,53(1):26-26
(续 2 0 0 1年第 6期 )生物活性胺类组胺 :组胺的含量不足蜂毒干重的 2 % ,这点剂量的组胺本身似乎没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 ,但它会引起局部疼痛并提高通透性 ,一只蜜蜂螫针中所含有的组胺 ,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 ,被蜜蜂螫刺之后出现的内源性组胺释放 ,是机体对蜂螫的应答反应。更为有趣的是 ,组胺对昆虫的毒性比对哺乳动物大 ,但是 ,一只螫针所含有的组胺不会引起任意一只昆虫死亡。因此 ,组胺可能是与其它组分一起发生协同作用。5 羟色胺 :5 羟色胺是蜂毒中引发疼痛感的主要成分 ,对昆虫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5 羟色胺能否随毒液一起分泌 ,…  相似文献   

8.
当人们被蜜蜂螫后,一般人会在螫点皮肤处出现红、肿、痛、痒、胀、麻等不同的反应及感受,但对于少数免疫功能异常的人来说,即使被个别蜜蜂螫后也会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这如同青霉素过敏一样,严重时会引起人体死亡。当蜜蜂螫中人体某些穴位(如太阳穴、晴明穴等)时也将会引起中毒性过敏休克。  相似文献   

9.
陈力同志,男,年龄66岁。2006年5月18日因打排球时右手发球用力过猛而扭伤疼痛。右手臂伸直时有点呈弯曲状。手臂向外,向内旋转动作时有扭痛,手臂向上伸展时腋窝处似抽筋痛,同时手按压右肘关节内侧面疼痛难受。认为休息几天就会好去的,但一直拖到5月21日仍然不见好转,所以从6月1日前来诊治,采用活蜂螫刺天井穴,用蜂3只,螫刺合谷穴,用蜂3只。6月15日螫刺曲池穴,用蜂2只,螫刺天井穴,用蜂2只,螫刺极泉穴,用蜂2只,螫刺少海穴,用蜂2只,螫刺合谷穴,用蜂2只,计用蜂10只。6月8日右手疼痛减轻,能伸直些。又螫刺10只。6月13日又螫刺10只,总计35只,于7月…  相似文献   

10.
蜂毒疗法新进展·陈裕光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对蜂毒疗法研究有了飞跃进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几种应用的蜂毒疗法综述于下。蜂螫疗法:直接用活蜜蜂螫刺患部,这是原始的古老疗法,延用至今仍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它的缺点是:螫刺时患者感到疼痛: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相似文献   

11.
防治蜜蜂的大敌─—蟾蜍蟾蜍又名癞哈蟆。体形肥大,形状丑陋,体呈灰黑色,腹白色,背上有疣状突起,头部两侧有隆起的毒囊。蟾蜍是蛙类中对蜜蜂危害最大的一种,它在夜间潜到蜂箱周围,吞食在巢门前“乘凉”和扇风的蜜蜂,尤其阴雨时期危害更严重。一只重150克的蟾蜍...  相似文献   

12.
是民警平息了这场风波蜜蜂能使人类健康长寿,对生态平衡的贡献也很大,不少国家的农场主用高酬金请养蜂人前去放养蜜蜂传花授粉。可是,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养蜂人到果园、田边放蜂,一旦有人、畜被蜜蜂螫刺,就会遭到刁难、敲诈,甚至被捣毁蜂巢、掀翻帐篷。1997年4...  相似文献   

13.
对蜜蜂螫人问题,我们养蜂人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蜜蜂是温和善良的,比如我们养蜂人在侍弄蜂群的时候,手上、脸上、身上常爬有很多蜜蜂,有的在旁边观看的人也会有蜜蜂爬上身的情况。但这时除你激怒它外,蜜蜂一般是不螫人,因为蜜蜂螫了人,自己也会死去,这是动物的本能。《蜜蜂杂志》1998年第11期《赏花蜂螫赔偿案》一文中的王老太搽了化妆品,蜜蜂嗅着香味前来采粉,这是蜜蜂的“职业”习性,王老太误认为是来螫她,便乱打乱赶,结果激怒蜜蜂而被螫。蜂主认为王老太搽了化妆品而拒绝民事赔偿的理由不充分;而法院根据王老太提出因…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夏季我到本县城东见宋村放荆条 ,在我蜂场附近住有一中年妇女 ,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右脚膝盖处红肿发青 ,经省几家医院治疗无效 ,花钱近万元 ,走路要儿女扶着 ,每日经常会伤心地哭。我在养蜂杂志上看到蜂螫刺能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事例。参照杂志上介绍的方法 ,每天给患者在膝盖处螫刺 ,5天后奇迹出现了 ,红肿逐渐消退 ,疼痛大减。半月后右脚恢复了原样 ,自己能走路了。当我转场时家人拿出 2 0 0元表示谢意 ,我谢绝了。实践证明 :蜂螫刺治类风湿关节炎确实效果很好蜜蜂螫刺治类风湿关节炎确实有效@侯爱国!河北省赞皇县丈石岩乡王家坪,05…  相似文献   

15.
蜂螫治疗痔疮、抽筋有奇效1.1993年3月,我老伴外痔复发,肛旁有半圆形的青紫色的球状肿块,有明显的触痛,排便时疼痛加剧。我看到《蜜蜂杂志》经常刊登活蜂螫刺治疗疑难杂症的报道,我想试试看。于是结合中医针灸疗法,取“长强”、“远穴”、“承山”、“昆仑”...  相似文献   

16.
七三年冬,我开始患风湿关节炎疼痛症,每年冬季和雨季剧烈疼痛,一年更比一年重,特别是晚上入睡后,疼痛加剧,浑身直冒冷汗。长年使用针剂,服用药酒和中草药等均无效。七九年十月份调省蜜蜂研究所工作后,我经常阅读《蜜蜂杂志》有关养蜂及被蜜蜂螫刺能治疗风湿关节等文章,得知养蜂人员  相似文献   

17.
刘贵 《蜜蜂杂志》2006,26(1):21
2000年8月,我在工作中不慎扭伤了右踝关节,当时疼痛难忍,关节处肿胀,有瘀血,行走不便。经按摩,外搽“红花油”等效果不明显。回到家中,自行用一只蜜蜂,以疼痛最明显处为穴位进行螫刺,过几分钟后拔掉螫针,当晚就感觉轻松了许多。第3天,关节肿胀减轻,瘀血也消散了,仅有一点疼痛。我照扭伤处又螫了两针,不知不觉疼痛消失了。关节活动自如。没想到蜂螫对关节扭伤有如此好的疗效,查找有关书籍后了解到,蜂毒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能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增加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注:对蜂毒过敏者不能用此法。蜂螫治疗扭伤效果好@刘…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业余养蜂者,年龄22岁。76年因在一次上山担柴腰部扭伤,曾用伤湿祛风膏贴患处,服药打针,仍无效果,担水、锄地、睡觉翻身都困难。于是我用了只蜜蜂螫刺腰患处,三天后疼痛减轻,仅四天就痊愈了。我觉得中蜂比意蜂螫刺副作用小,中蜂  相似文献   

19.
水牛蜂螫伤的诊疗冯桂宝(江苏省江都邵伯镇畜牧兽医站,225261)周彭(江都县畜牧兽医站)1993年4月22日我县砖桥乡徐在村孔庄组1头4岁的雄性水牛在生产队农场放牧时,被30多只蜜蜂刺螫(上午9时30分左右)。之后,水牛不断摇头,摆耳使蜜蜂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骆尚骅 《中国蜂业》2001,52(5):29-30
蜂毒是由非挥发性的蛋白质和挥发性的有机物组成的有毒的水溶液 (Brown 1 985 )。当人体被蜂螫时 ,蜂毒经螫针进入人体 ,引起疼痛 ,发红和局部水肿。螫针和蜂毒是蜜蜂防止其它动物 (包括哺乳动物、其它脊椎动物和昆虫 )偷盗蜂蜜的主要的、也是唯一的武器。蜜蜂将毒液贮存在螫针基部的毒囊内 ,毒囊内的毒液约有 3-4 μl。这些量的毒液可使小动物和小型的无脊椎动物中毒致死 ;然而对于人类 ,除了那些对蜂毒高度过敏者外 ,不会发生中毒致死的事件 ,所以 ,通常情况下遭受 1 0~ 2 0只蜜蜂螫刺后 ,不会使人出现严重的病症。养蜂者经常被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