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增加林木生长量,我们继1984年对1965年栽植的人工长白落叶松施肥试验后,1985年又在其它类型土壤上做了相类似的施肥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区的自然情况试验地设在临江林业局芒河林场。土壤为玄武岩台地白浆土,海拔850m,北坡5度年平均温度2.8℃,无霜期110天左右,是1965年栽植的长白落叶松,林木疏密基本均匀,保留密度每公顷为1000株左右,平均胸径为12.2cm。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是山东省科委1986年下达,由山东省林科所承担的课题。1993年5月22日山东省林业厅受省科委的委托,邀请专家进行了验收。验收测试结果表明:5年生河北易县雌株毛白杨林平均胸径达到18cm,平均树高达到13.6m,实现了毛白杨早期丰产的目标。不同栽培措施试验林效果显著,其中4年生施肥试验林平均胸径12.6cm,平均树高10.2m,是对照林的2.06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灌溉和施氮对硝态氮在毛白杨林地土壤中积累与分布的影响,为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科学精准施肥和减少硝态氮淋失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毛白杨适生地河北威县,利用"十二五"毛白杨大径材培育研究长期试验地,研究了通过灌溉保持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田间持水量45%、60%、75%)和施氮量(0.0、101.6、203.2、304.8 kg·hm~(-2))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结果]土壤硝态氮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0■200 cm土层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S"型变化趋势,且施氮量越大,硝态氮在60■100 cm土层累积的趋势越明显。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洗峰所在土层深度分别在40■60、60■80、8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氮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林地不同水氮组合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为86.11■259.29 kg·hm~(-2)。[结论]施氮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对毛白杨林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在0■200 cm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积累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硝态氮积累峰所在的土层呈逐渐下移的趋势。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试验林地0■200 cm土层内硝态氮积累量较低,林地生态系统庞大林木根系对硝态氮吸收作用值得重视。同时,为了减少硝态氮的淋失,建议减少氮肥的施用,并将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75%。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泥应用于毛白杨林地施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妥善处置和利用城市污泥,使之变废为宝,采用城市污泥对毛白杨进行了不同立地施肥量、施肥时期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施肥改善了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土壤具有修复作用.在不同施肥时期,不同立地条件下,施入一定量的城市污泥对毛白杨株高、胸径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平原林地毛白杨净生长量优于丘陵地,污泥施入量以75 kg/株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落叶松二代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高海拔地区华北落叶松采伐迹地土壤出现的地力衰退、酸化、弱化等问题,为培育优质的二代林资源,根据土壤的立地情况及所需营养元素,对有代表性的迹地更新二代幼林进行了林地施肥对比试验。在试验混合肥区中,施肥30g的林地林木树高和地径年平均生长量均高出对照99.7%、施肥50g的年平均树高及地径生长量均高出对照1倍以上,分别达到158.5%、114.4%;在控释肥区中,施肥30g的林地林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高出对照43.6%、地径年平均生长量高出对照23.9%;施肥50g的林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高出对照77.3%、地径年平均生长量高出对照36.2%。试验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二代林地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通过施肥使林木生长明显加快,可以为立地条件类似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林场进行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试验 ,林地要选择在山腰 ,土壤要求pH值5.0~6.5,周边环境应无污染 ,具有马尾松、木荷、卷斗青冈等树木的森林.结果表明 :油茶丰产栽培之后 ,苗木成活率可达99 .4% .油茶树木生长良好 ,经过3年的经营管理 ,抚育除草 ,施肥 ,病虫害防治 ,林木生长快速 ,3年的油茶树木生长平均树高1.1m,地径5.1cm,树冠宽幅1.2m,即可结果收成.  相似文献   

7.
林地施肥对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林地施肥对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地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2008年在石屏县牛达林区乌拉田对当年营造的云南松人工林进行了林地施用不同量的复合肥、磷肥和钾肥处理组合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林地施肥具有促进云南松人工林幼树期林木地径和树高生长的效果。施肥1年后各施肥处理组合间云南松幼树的地径生长出现了极显著的差异(F=1.360F0.01=2.662)。其最佳的施肥处理组合为每株施复合肥200 g+磷肥25 g+氮肥10 g,施肥1年后云南松幼树的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达2.50 cm和21.40 cm比不施肥的高0.82 cm、9.23cm。这一施肥处理组合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林地施肥是调节林分生态系统中矿质营养元素循环和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轮伐期短的速生用材林,幼林施肥能促进林木生长,使其提早成材。据报道,日本很重视幼林施肥,如对柳杉幼林施肥,可以将40年的轮伐期缩短到35年。在国内,幼林施肥尚处试验研究阶段。为探讨人工幼林施肥技术,给今后大面积开展幼林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选择速生的小黑杨人工幼林,进行了定量施肥的  相似文献   

9.
<正> 众多材料表明,林木的早晚期生长速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一定年限内生长上的秩次变化并不太大。毛白杨是速生树种,品种试验中要求的半个轮伐期仅为7年左右,这就使我们用无性系的苗期表现预测其半个轮伐期时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如再把苗期表现与无性系原株性状相联系,其可靠性就可进一步提高。这样选出的初级良种可以填补正式良种选出前的品种空白,以提前推广应用于造林生产中。为此,我们于1986—1987年在全国毛白杨基地进行了毛白杨无性系苗期试验,综合试验结果及各无性系原株情况,选择确定了我省的毛白杨初级良种。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幼林定量施肥试验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林地施肥是调节林分生态系统中矿质营养元素循环和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轮伐期短的速生用材林,幼林施肥能促进林木生长,使其早郁闭,早成材。为探讨人工幼林施肥技术,给今后大面积开展幼林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我选择了速生的杉木幼林进行了定量施肥试验。现将同种常量营养元素试验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测土配方施肥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将肥料、林地试验和土壤测试作为基础,根据林木所在地土壤情况,进行合理施肥以确保林木健康、高量生长。指出了林业生产中测土配方施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标准地法,对广西南宁市南部丘陵地2.25~2.67年生的桉树无性系人工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平均保存率为89.3%,平均年蓄积生长量达30.0 m3/(hm2.a),林木径阶以10 cm居多,其次是12 cm径阶,二者合计占80%。林分生长量与无性系种类、林地坡位有一定关系,无性系的生长排序为DH33-29>DH33-26>DH33-28,坡位排序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但差异均较小。林地土壤有效N含量对桉树生长影响显著,含量少的林地桉树生长量显著低于含量多的林地。林地土壤有效N、P、K含量普遍不足,林地施肥应充分考虑N、P、K养分,以满足桉树生长对各种元素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4年对农田小气候的测定 ,说明杨农间作条件下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 ,毛白杨幼林使间作田平均气温下降 1.0~ 1.2℃ ,湿度提高 4 .1%~ 12 .2 % ,风速降低32 .1%~ 59.8% ;而毛白杨成林对间作农田也有相似的结果。另一方面 ,由于林木的不断生长 ,对农田的遮荫也逐步加重。为保证间作产量 ,林木行距 2 0 m左右时 ,间作不超过 6年 ,30 m行距时 ,间作不超过 10年。并且 ,为保证间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建议实行大行距 (30 m以上 )的间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林木施肥是根据树木生理活动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应能力,对林木进行补充营养,以满足树木生长发育的需要,最大限度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的一种营林措施。林木施肥包括苗圃与林地施肥两方面。19世纪中叶,法国最早用草木灰、铵盐及矿渣进行林木施肥,结果树木生长量提高17%~26%。其后,德国、丹麦、日本、美国和比利时先后进行林木施肥试验,均取得一定  相似文献   

15.
在北美洲 Vancouver 岛东部栽植的花旗松,初期生长十分缓慢,栽植后两年间树高仅增加7.4cm。为此,人们对施肥能否促进该树种的前期生长十分关注。需要注意的是,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林地施肥量(施氮14~15g/株)相比,该区林地施肥量(施氮3.6g/株)是很低的。因此,进行了肥料施用水平试验。由于施肥可能会促进杂草生长而影响林木的生长,所以需要考虑肥料施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李贻铨 《林业科学》1991,27(4):435-442
70年代以来,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在恢复提高人工林林地肥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合理施肥已成为定向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重要技术措施。开展系统施肥网营养诊断研究是进行合理施肥、提高肥效的前提。土壤分析、植物组织分析与田间试验是主要营养诊断手段,由于诊断方法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故在指导林地施肥方面尚受一定限制。本文对林木施肥研究历史、生产应用趋势和有关问题作了扼要评述。应用综合环境因子来研究营养诊断,开展系统定位试验,制定按树种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与常规林木施肥试验方法不同,林木立地养分效应配方施肥模型是通过立地与养分效应参数及相关系数测定来确定林地施肥的必要性、林木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动、静态关系、土壤养分容量与强度曲线和目标效益方程.基于这一组曲线与方程来确定最佳目标增产量、达标所需的有效养分增量、相应的施肥量与配方、以及最佳施肥时期与方法.施肥模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试验处理简单,实践中易于操作,适用性广,不受区域和林木生长阶段的限制,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优良品种油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良品种油茶杂优闽1进行引种栽培,林地套种大豆、木薯、地瓜等农作物,能促进油茶幼林生长.结果表明,油茶苗木栽培之后,苗木成活率可达98.6%.油茶林木经过3年的经营管理,抚育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树木生长迅速,林木生长良好.3年的油茶树木平均树高1.05m,冠幅1.22m.  相似文献   

19.
1987年以来,我们作了云杉改造型母树林经营技术试验,现将试验初报如下.一、自然概况:云杉母树林位于丹巴林业局——四林场大坝口,海拔3200m,地形开阔,属沟谷口冲积扇,面积210亩.林地较平坦,坡度4度,土壤为沙质壤土,pH值5.5,气候具高山峡谷区气候特点,光照充足,年降雨量750mm,年平均气温8℃左右.云杉母树林属于天然散生纯林,树种为鳞皮和紫果云杉,伴有少量冷杉和桦木,林龄20—4O年,林分密度1300株/ha,平均胸径12.5cm,平均树高7m,平均树冠8.5m~2,郁闭度0.4—0.8,林木生长良好,10年平均年径生长0.7cm,树高年生长50—80cm,下木为沙棘、枸子、忍冬等.  相似文献   

20.
幼林施肥,是高度集约营林的重要措施之一。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生长状况,增加林木生长量和缩短培育年限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但如果施肥措施不当,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不良后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因而,有必要对林地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