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森林资源信息调查方法因存在许多局限性而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RS、GI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新技术手段,在森林资源监测、野生动物调查、植被调查、病虫害预报、林火信息管理、林业专题图编制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制图依赖于大量空间数据的有效处理,本文探讨了ARC/INFO7.0.1和ARCVIEW3.0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分析及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查清云南省宁蒗县森林资源情况,满足其森林资源管理、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需要,利用“3s”技术和小班调查、样地调查、低产林调查、消耗量调查等方法,查清各类土地面积和各类森林蓄积、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落实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分析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根据森林资源现状和特点,提出加强石漠化治理和编制林业发展规划等林业发展建议,为今后全县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与管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也为今后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态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尤其加强森林调查是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发展的途径,是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林业部在《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指出:林业调查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监督检查手段。围绕森林调查的要义、森林调查工作分类、我国森林调查的现状及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结合实践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希望对以后的森林调查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又名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是国家林业局直属、从事森林资源监测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司局级事业单位,1952年创建于辽宁省营口市,1963年迁址于浙江省金华市市区至今。规划院负责对华东监测区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七省一市的林业发展现状和动态进行监测,代表国家林业局对监测区各省(市)的林业工作和林业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核)查,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该院主要承担的森林资源监测任务有:监测区各省(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的方案审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尤溪县社会性森林资源消耗,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布设消耗信息采集点进行调查统计和精度分析;对生产性消耗利用报表进行统计,了解监测辖区内森林资源消耗状况并分析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趋势和特点。这种方法既节省人力、财力,又能保证调查精度,为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制订林业保护、发展政策、实行森林资源消耗全额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讨论了现阶段我国和林业发达国家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种类和方法,展望了未来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发展,并对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五”、“六五”、“八五”三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林业工作成功方面的经验,指出了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措施,认为发展高效林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传统纯木材生产的永续观念逐步转变到现代林业的认识上来。  相似文献   

8.
森林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源,其不仅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还能给人类提供大量的林副产品,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作为执行森林资源保护策略、实现森林经营合理组织的有效途径,其内容繁杂,而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传统的调查方法又无法满足森林资源管理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为例,分析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常见的技术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大队是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的前身,现在是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的一个科室,是随着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于 1950年筹备建立的,当时称内蒙古林野调查队,主要任务是森林经理调查。 50年来,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动,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大队的隶属、建制和人员出现了多次调整变化,现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百人、应用高新技术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并能够承担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 (草 )、生态工程及其他林业项目规划设计的专业调查设计队伍。这支队伍整体素质高,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现有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建档和统计系统软件的研究陈德铭,唐威,鲍爽(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二大队)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管理是编制和调整森林经营方案,搞好林业规划设计,制定林业生产计划,推进林木资产化管理,实现林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3S”一体化技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获取并对其图件进行快速更新的过程进行研究。将“3S”高新技术与森林资源监测相结合,发展直接服务于森林资源管理的“3S”产业化技术与方法体系;形成航天、航空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森林资源动态遥感快速监测技术体系,从而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为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结合动态监测技术及林业生产调查探讨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设计.建设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涉及到2个关键技术,即小班信息更新技术与更新验证调查技术.结合吉林省和龙市二类调查与历年森林经营措施资源,完成了2个林场小班信息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文章首先分析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趋势,然后对本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简述。着重探讨了建立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初步实现了森林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空间信息科学技术,将其应用于森林资源采集与更新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可作为生态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新方法加以应用,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数字林业架构中数据采集与更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阐述了应用本系统对传统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及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中,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3S"技术在林业上广泛应用,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实现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3S技术及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概述了3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在城市、水资源、灾害和林业、农业、海洋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3S技术在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网络工程、湿地、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森林水文等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嵌入式技术开发的掌上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于森林资源信息采集,不仅能解决原始手工信息采集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还可以与"3S"技术紧密结合.介绍了基于OMAP3530的WEBGIS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和实现方法,为提高林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当前"数字林业"的整体要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境外森林资源合作信息库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雪清  徐泽鸿  李超  胡鸿 《森林工程》2013,(6):11-16,110
针对境外森林资源数据管理现状,为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和功能全面化,在全面分析国家林业局境外森林资源数据管理需求基础上结合现有境外森林资源数据的整理分析,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net、地理信息系统(GIS)和Oracle数据库的境外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境外森林资源数据管理、林业专题数据统计分析、林业专题图制作和发布、数据结构分析和各国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的全面展示等功能,并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集成管理和关联.本研究以ArcGIS Sever 9.3为系统平台,以Oracle 10数据库为后台,采用C/S和B/S混合系统架构设计方法,以.net语言对WebGIS进行二次开发,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无缝集成,确保异地数据集中管理、共享交互、网上发布;解决网络条件差时数据录入速度慢的问题;实现了森林资源信息的明确化、直观化和可视化,并能与其它林业专题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功能对接等,构建起一个科学、高效、网络化和功能完善的境外森林资源合作信息库管理信息系统,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外森林资源进行宏观决策、制定对外策略提供专业数据和平台支撑,也为涉外林业企业提供基础资料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最近10多年来,苏联传统的森林经理工艺的进展与改革:(1)伐区工艺改革(包括伐区拨交与验收);(2)各种森林资源调查方法的研究与使用;(3)全苏小班数据库的建立及自动化检索系统的研制;(4)森林经理制图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5)遥感与电算技术发展迅速。文章还介绍了苏联森林经理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