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通过对福建长乐滨海沙地纹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量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定位监测,并对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归还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纹荚相思人工林年凋落物量为5.3 t/hm2,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6月;叶子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占总凋落物量的67.85%,其次是落枝、杂叶、碎屑、杂果、落果、花、杂枝、皮;5种营养元素在凋落物中的平均含量大小表现为NKCaMgP。5种元素的年通量大小为127.98kg/(hm2·a),其中氮元素年通量最大,为75.63 kg/(hm2·a),磷元素年通量最小,为2.24kg/(hm2·a);纹荚相思人工林叶凋落物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归还动态模式相似,归还量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Fe、Mn、Zn、Cu 4种微量元素的年归还量为1.272、2.261、0.192、0.023kg/(hm2·a)。凋落物各组分中微量元素Mn含量最高,其次是Fe、Zn,而Cu最低。  相似文献   

2.
天山云杉林凋落物组成及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森林凋落物组成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国家级西天山自然保护区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8月—2009年7月采集森林凋落物,用常规方法测定森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并分析年度动态变化.【结果和结论】天山云杉林年凋落量为2 622.0 kg/hm2,各组成部分年凋落量差异较大,其中,叶凋落量最大,为1 766.6 kg/hm2,凋落量主要集中在入冬前的秋季.凋落物营养元素中,常量元素土壤年归还量最多的是Ca元素,为60.83 kg/hm2,最少的是Mg元素,为3.66 kg/hm2,微量元素年归还量最多的是Fe元素,为1.98kg/hm2,最少的是Cu元素,为0.22 kg/hm2.天山云杉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补充来源,对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循环和树木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谭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86-16687,16693
[目的]了解秦皇岛海滨林场主要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组成及凋落节律。[方法]每月月底收集凋落物,按组分称量其干质量,计算林地的凋落量,分析其凋落节律。[结果]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分别为刺槐林(3.411 t/hm2)、加杨林(2.680 t/hm2)、黑松林(1.823t/hm2);刺槐、加杨、黑松3种林分凋落物组成中落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凋落物总量的72.97%、77.43%、83.21%;3种林分总凋落物量的月变化呈单峰模式,凋落物各组分动态表现出一定的节律,3种林分的落叶量均在10月出现峰值,落枝量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刺槐林落花量主要集中在4和5月,而落果量则集中在10月,加杨林落花量主要集中在3和4月,而落果量则集中在5月。[结论]该研究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树种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凋落物动态特征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方法】以梵净山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凋落物中N、P、K和Mg含量及其年归还量。【结果】冷杉林的年凋落量为5 625.8 kg/hm~2;冷杉林的凋落物主要以落叶、落果、落枝和其他碎屑为组成部分,其中以落叶含量最多,占总凋落量的48.37%,凋落量的月变化模式呈现出10—11月、4—5月达到两个峰值;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PMg;N、P、K、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38.83、4.28、14.59和0.09 kg/hm~2;梵净山冷杉凋落物4种组分的养分年归还量中,落叶的养分归还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成分,占总归还量的52.65%。【结论】冷杉凋落量和养分归还量中,梵净山冷杉落叶都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33年生油松人工林N、P、K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N、P、K含量顺序为针叶>树枝>树根>树干;油松人工林N、P、K的积累量分别为323.87、53.33、235.19kg/hm2;油松人工林凋落物中N、P、K的归还总量为18.00kg/(hm2.a),占归还总量的36.32%,降水中N、P、K的归还总量为31.56kg/(hm2.a),占归还总量的63.68%;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从土壤中吸收N、P、K的总量为126.58kg/(hm2.a),其中77.02kg/(hm2.a)存留于油松人工林中,49.56kg/(hm2.a)通过淋溶和凋落物归还土壤;油松人工林N、P、K的吸收系数为N>P>K,利用系数为N>K>P,循环系数为K>N>P,周转期为11.94、48.45、11.02年,富集系数为5.20、1.85、0.09。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凋落量、组成和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对福建沙县杉木人工林进行了连续7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2005-2011年杉木凋落量变化范围为1 051.83-2 407.80 kg.hm-2,年平均值为1 493.14 kg.hm-2,凋落量2005-2006年显著降低(P<0.05),随后6 a间呈先增加再降低又增加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为缓和。凋落物中落叶、落枝、落果、树皮及碎屑所占比例分别为62.9%、16.6%、7.63%、3.16%和9.73%。杉木凋落量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2月(全年最大值)和7月,且2-7月凋落量占全年的62.3%,是杉木全年凋落量的主要贡献期。对凋落物的逐月观测数据与相应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n=84),结果显示,杉木凋落量对降水量和风速最为敏感(P<0.05),其次是气温和日照时间。  相似文献   

7.
滨海沙地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及碳氮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滨海沙地10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碳氮归还量进行为期1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6 739.92 kg/(hm2·a),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双峰”型,即5月和7月出现2次高峰;凋落物各组分碳含量差异不明显,介于45%~50%;凋落叶的氮含量是皮和枝的2倍多,氮含量大小排序为碎屑>叶>果>枝>皮.碳氮元素养分年归还量为3 325.86 kg/(hm2·a),其中:碳归还量为3 267.48 kg/(hm2·a),氮归还量为58.39 kg/(hm2·a);C/N值为55.96,高于同试验区其他树种,大小排序为皮>枝>果>叶>碎屑.  相似文献   

8.
北京密云麻栎人工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12年生的麻栎人工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麻栎人工混交林的年凋落物量为1455.71kg.hm-2;凋落物N、P、K的年归还总量为14.06kg.hm-2,其中N在凋落物归还总量中占的比例最大,为9.06kg.hm-2,占元素总归还量的64.46%;其次是K,为4.33kg.hm-2,占30.76%;P所占的比例最低,为0.67kg.hm-2,占4.78%。凋落物现存量约为5.66t.hm-2,凋落物层的平均分解率为0.26t.hm-2;凋落物层N、P、K总贮量为50.72kg.hm-2。  相似文献   

9.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氮素含量及归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处理,分别为N0(对照)、N1(60kg/hm2.aN)、N2(120kg/hm2.a N)、N3(240kg/hm2.a N),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对凋落物进行为期2年的监测后发现,氮沉降使落叶中的氮含量显著增加;凋落物其它组分中的氮含量对氮沉降的响应不敏感,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N0)相比,N2和N3处理分别使凋落物氮归还量增加10.9%和32.6%,而N1处理对氮归还量的影响不显著。氮素归还量还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动态,虽各处理之间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在2月份和5月份出现两个比较明显的峰值。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36-39
为了解平朔露天煤矿复垦区刺槐油松混交林凋落物量及动态特征,采用野外凋落物收集器法,对平朔矿区刺槐油松混交林凋落物的年凋落量、组成以及年凋落物的月动态、不同组分的月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油松混交林凋落物年凋落量为3 787.28 kg/hm2;各组分年凋落量差异极为悬殊,其中,落叶占77.47%,是该森林群落凋落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枝占11.15%,花占2.66%,果占6.81%,皮占1.52%,芽占0.20%,杂物占0.19%;总凋落量月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0月,达1 622.36 kg/hm2;各组分凋落量月动态有一定差别,其中,叶凋落物量与总凋落量变化规律一致,最大值出现在10月。  相似文献   

11.
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及林地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选定标准地、采集样本和室内测试各项指标等手段,对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能力以及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典型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为14.56~21.57 t/hm2;不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落叶松最大,云杉次之,油松最小;受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影响,云杉的最大持水量最大(66.33 t/hm2),华北落叶松次之(61.98 t/hm2),油松最小(38.06 t/hm2);3种林分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林地土壤作为持水能力最大的一个系统,对水源涵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3种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与其土层厚度、容重和孔隙度等关系密切,土壤剖面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  相似文献   

12.
模拟氮沉降对油松林单一及混合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长期原位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暖温带油松林单一和混合叶凋落物分解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过程与机制。氮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0 kg/(hm2a),N0),低氮(50 kg/(hm2a),N1),中氮(100 kg/(hm2a),N2)和高氮(150 kg/(hm2a),N3)。利用凋落袋法对天然林油松针叶、辽东栎阔叶、油松--辽东栎混合叶以及人工林油松针叶进行原位分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天然林油松针叶、辽东栎阔叶、油松--辽东栎混合叶、人工林油松针叶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7.58、4.89、6.92、8.03 年。氮沉降显著促进了人工林油松针叶的分解,抑制天然林辽东栎阔叶的分解;分解前期,N沉降促进天然林油松针叶、油松--辽东栎混合叶分解,并在分解后期对油松针叶分解产生抑制作用,而对油松--辽东栎混合叶分解无显著影响。在氮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为油松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猫儿山高山矮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阔叶林和毛竹林5种典型林型地表凋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凋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5种林型地表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为:铁杉林(48.2t/hm2)〉阔叶林(32.8t/hm2)〉高山矮林(30.5t/hm2)〉水青冈林(25.7t/hm2)〉毛竹林(13.8t/hm2);土壤最大持水力依次为:铁杉林(1424.7t/hm2)〉阔叶林(1184.7t/hm2)〉高山矮林(1105.3t/hm2)〉水青冈林(1090.0t/hm2)〉毛竹林(1086.7t/hm2)。铁杉林具有最好的水源涵养功能,而毛竹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差。猫儿山林区最大持水量能够满足漓江0.7m以上水位,但毛竹林面积的扩张是林区水文生态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地区原始红松混交林(红松针叶混交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的动态变化。[方法1采用直接收获森林凋落物和烘干称重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红松针叶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分别为19.4324~27.2488t/hm2,21.2450—24.2791t/hm2。红松针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及各层量均在9月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显著高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在10月份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现存量在各月之间差异不显著;除10月份外,各月凋落物现存量均表现出未分解层显著高于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红松针叶混交林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现存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红松阔叶混交林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极显著相关,与腐殖质显著相关。[结论]凋落物总现存量和各层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与树种群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方法]在水稻破口期分别施用250 g/L嘧菌酯SC 240 ml/hm2、30%己唑醇SC 225 g/hm2、30%己唑醇SC 225 g/hm2+250 g/L嘧菌酯SC 225 ml/hm2、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0 g/hm2、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300 ml/hm2、10%井冈霉素A SPX 3600 g/hm2,隔7 d再施药1次,调查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0%己唑醇SC 225 g/hm2+250 g/L嘧菌酯SC 225 ml/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第2次药后14 d的防效为87.53%;其次是30%己唑醇SC 225 g/hm2、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300 ml/hm2,防治效果分别为79.03%、78.92%;而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0 g/hm2、10%井冈霉素A SPX 3600 g/hm2、250 g/L嘧菌酯SC 240 ml/hm2防治效果较差。几种药剂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用药安全性均较好。[结论]30%己唑醇SC 225 g/hm2+250 g/L嘧菌酯SC 225 ml/hm2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海南岛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的产量及其组成、季节动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及其组成不同。其中,年凋落量大小依次为山麓灌木林(6.227 t·hm-2)季雨矮林(5.636 t·hm-2)南亚松林(5.403 t·hm-2)高山云雾林(5.305 t·hm-2)山地雨林(3.753 t·hm-2),总体表现为沿海森林比中部山区森林的凋落物量大,这可能是受台风影响的结果;叶凋落量以南亚松林所占比例最高(72.26%),枝凋落量以高山云雾林所占比例最大(30.42%),繁殖器官凋落量以山麓灌木林所占比例最大(17.18%);2)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不同。山麓灌木林和季雨矮林年凋落量季节动态呈双峰型,春季和秋季为凋落高峰期;山麓灌木林的叶凋落量季节动态呈双峰型,季雨矮林则仅在秋季落叶多,为单峰型;枝凋落量季节动态除山地雨林有两个高峰外,其他均呈单峰型;繁殖器官凋落量季节动态除山麓灌木林呈双峰型外,其他均呈单峰型。3)山麓灌木林凋落物年凋落量及其组分与林分特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季雨矮林叶凋落量与林分密度显著正相关(P0.05),年凋落量与林分密度显著正相关(P0.05)。在铜鼓岭同一森林类型中,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及其组分与微地形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探究滇中高原磨盘山云南松天然林枯落物凋落动态及各组分化学计量特征,为云南松林地的经营管理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再分配提供理论依据。以磨盘山云南松林为对象,采用野外枯落物收集器法对云南松林枯落物凋落动态进行研究,并通过室内试验对云南松林枯落物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松枯落物凋落动态存在明显的月变化,月凋落量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凋落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9月,叶的凋落动态与总枯落物凋落动态基本一致,而花、果枯落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2)云南松枯落物各组分之间TC、TN、TP含量及C/N、C/P、N/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组分的平均TC、TN、TP含量变动范围分别为433.37~473.74、3.1~6.77、1.26~1.76 g·kg-1,云南松枯落物的平均C/N值高于全球枯落物平均值,而C/P和N/P值则低于全球枯落物;3)云南松林枯落物年凋落总量为12 472.36 kg·hm-2,叶凋落量占比最大,占到年凋落总量的58.25%;云南松枯落物TC、TN、TP年归还量分别为5 672.40、66.24、17.52 kg·hm-2,叶枯落物的养分年归还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水平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对甘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肥效.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对甘草生物量有明显肥效,不同处理的肥效对比为:偏高肥水平(尿素140 kg/hm2、过磷酸钙200 kg/hm2、硫酸钾160 kg/hm2)>中肥水平(尿素70 kg/hm2、过磷酸钙100 kg/hm2、硫酸钾80 kg/hm2)>高肥水平(尿素280 kg/hm2、过磷酸钙400 kg/hm2、硫酸钾320 kg/hm2)≥低肥水平(尿素35 kg/hm2、过磷酸钙50 kg/hm2、硫酸钾40 kg/hm2)>对照(CK).所有指标在中肥水平处理和偏高肥水平处理中增加相对最为明显,比 CK 增加的比例为:株高74.43%和66.32%,茎干重55.43%和51.09%,复叶数100%和90.9%,叶干重88.11%和74.13%,根长8.64%和6.93%,根直径24.17%和23.63%,根干重21.47%和20.02%,根冠比48.15%和44.44%.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施用腐熟秸秆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同腐熟秸杆用量0 kg/hm2 (CK)、3 750 kg/hm2(T1)、7 500 kg/hm2(T2)、11 250 kg/hm2(T3)共4个处理,研究腐熟秸秆施用对烤烟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含量、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2、T3的还原糖与总糖比值比CK分别提高5.06%和4.94%,糖碱比处理T3比CK提高了23.39%,钾含量处理T2和T3相对于CK分别提高22.26%和16.12%;处理T2香气物质总量为675.20 μg/g,相对于对照提高了32.36%,各处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杂气和燃烧性得分均以处理T2最高,处理T2的感官质量总得分也最高,为62.71,其次为处理T3,总得分为62.43。综合来看,施用腐熟秸杆可以提高烤烟品质,施用量为7 500 kg/hm2最佳,结果为河南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